quanyanhei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所广泛认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司其职合力共育,才能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3月20日,由中共青岛市市北区委统战部、青岛市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作为指导单位,青岛市市北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合会、青岛市市北区民办教育协会、青岛日报社(集团)观海新闻客户端主办,青岛超银中学、青岛市市北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岛市市北区同明书坊社会服务中心承办的“WE 来+”家庭教育论坛在超银中学(镇江路校区)正式启动。市北区委统战部相关领导,青岛市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总督学郑珏,市北区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市北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合会副会长、青岛超银学校校长潘晓莉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超银中学作为市北区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单位,潘晓莉会长在致辞中表示,“WE来+”家庭教育论坛举办的初衷就是希望汇聚民办学校、教育同仁及社会各界的力量,让“我们”(WE)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来。同时,“WE”也寓意“为”教育服务、“为”全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为学生、为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此外,“WE”还有“未来”之意,希望通过各种形式、各种内容、各种范围的活动,为孩子们的“未来”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WE来+”家庭教育论坛采用线下活动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由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客户端进行全程直播。首期论坛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岛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首席专家于明东以《青春期的陪伴智慧》为话题为家长们带来了一场高水准的讲座。于老师针对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什么是逆反、孩子与家庭的关系等热点精彩开讲,观点犀利、诙谐幽默、富含哲理,令家长们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家长们针对教育实践中的困惑现场提问,收获专家的专业指导。
“WE来+”家庭教育论坛是青岛超银学校参与举办的又一项重量级的家庭教育活动。超银学校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家校共建之路,特别是2018年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以来,超银汇聚岛城乃至全省的家庭教育专家,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论坛、讲座等活动,得到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好评。“WE来+”家庭教育论坛启动后,未来每月第三周的周六都将面向全社会公益开讲,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多渠道的参与,让更多家庭教育知识惠及万千家庭。以“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为使命,超银学校将继续拓展教育新形式,与家庭、社会多方合力,为学生的成长不断注入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超银的沃土中绚烂成长。
讲座“高能”金句 哪一句戳中了你?
清晰的自我认识
青春期最重要的人生任务不是学习,而是要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识,建立自我同一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很多障碍。当他很自信时,他可以将对自己的各种认知整合起来,哪怕这些认知有时候是冲突的。比如,在父母面前我是沉默寡言的,在同学面前我是健谈的,在亲戚面前我是文静的。他可以将这些矛盾的人格特质整合起来,认识到这都是“我”,这就是真实的自己。孩子的困难在于当家庭或个人本身出现某些问题时,他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会在自我认同上出现问题,包括性别认同的问题往往也都在这个阶段出现。
共情能力
青春期的好多家长会觉得,我的孩子怎么不知道感恩,一点不知道心疼父母,养成白眼狼了。孩子却觉得,你有问题吧!这有什么好着急的?孩子不能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是缺少共情能力,是青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主义,不是道德品质出问题了。
青春期的“拧巴”
青春期阶段孩子与家庭的关系是既要求独立,追求自由,但他的能力又不足以独立,还需要获得家长的爱护,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拧巴”。比如,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房间,不允许家长随便进入。但当他走出房间的时候,却希望全家都在客厅等着他,否则就是“不爱我”。
什么是“逆反”
什么是逆反?是不是孩子不听话就叫逆反?不对。有一部分的情况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哪怕他的判断是错的,只要是他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这都叫“有主见”,和对错无关。你们是真的希望孩子听话,还是希望孩子有主见?
聚焦家庭关系
家长要重新聚焦家庭关系。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要老拿放大镜盯着孩子,也要去审视家庭状况、婚姻关系,把家庭生活处理好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陪伴。家长有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固的大后方,让孩子出去后回得来,愿意回来,回来后能够在家庭中得到滋养,让他有力量去重新闯荡社会。
“容器”说
父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容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用不同的容器来盛放他。对于学龄前儿童父母要做一个玻璃瓶,给孩子足够的安全和保护,但要给他立规矩;孩子上学之后,家长就要做一个瓦罐,在这里他依然受到保护,但他的权力和边界已经扩大;到了青春期,家长就要做一个宽口的大缸,用来容纳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而坚固的缸壁就是他不可逾越的底线。这包括生命、健康、伦理等。等孩子过了青春期,家长就要做一个簸箕,把最广阔的空间留给孩子,但却仍然可以给他精神支持和情感滋养。
Joyce@静艳
结束一天紧凑的旅程,回到了熟悉的家里。回味着与“幸福家”的遇见,内心还是有难以抑制的喜悦。 (一) 一直在农村学校工作,我不想浑浑噩噩的过完这有限的一生,不想辜负自己和孩子们的美好生命,想给孩子们一个幸福的班级生活,留下美好的青春记忆,即便只能陪伴一程。 我用心陪伴着他们,我们一起创造了很多精彩,书写了很多的故事,我自己也收获了成长和幸福。但一直以来,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我花了不少精力来转变,却收效甚微。这些特殊的孩子,大部分因为家庭的原因,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问题学生”。看着这些心灵遭受创伤,或者心灵空洞的孩子在苦苦挣扎,我的心里难受,却又无力。 也是因为认识到心灵健康的重要性,两三年前,我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买了些相应的书籍,并在班里做一些团辅相关的课程。这些课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尽管我上得不专业,但孩子们总能从课堂中链接到自己前行的力量。 就这样,我这个不懂心理学的老师,以这种方式开始了与孩子一起走上了“自我救赎”之路,我想只要我把阳光洒进教室,阴霾就不会遮蔽孩子们的心灵。 (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摇篮。四五个月前,区教育局启动了新父母学校项目,我们在摸索中前行,以“培养新父母,孕育新孩子”的理念,架构新父母学校的课程设计,邀约区内外的同行和专家做亲子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指导。 凭借姜堰教育大阅读的品牌优势,亲子阅读方面我们有足够的师资,但在家庭教育领域,专业水准的讲师几乎没有,再加上我们公益的性质,没有讲课费,在家庭教育领域难以打开突破口。 去年的12月,在朋友圈看到了“幸福家”的项目介绍,点开链接,“自助助人,以爱传爱”的公益理念深深吸引了我。与新教育萤火虫“点亮自己,照亮他人”一样,“幸福家”认为,应该首先让种子师资成为幸福的本体,再把幸福的气质传播给身边的人。“幸福家”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要寻找的家庭教育资源吗?“幸福家”那一张张温暖的照片,化解了我心里的一丝犹豫——我要报名! 担心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我向我师傅,也是区教育局刘付刚主任做了引荐,得到了区教育局层面的支持。新父母学校的义工团队和心理学科工作室二十多名老师自愿报名,加入“幸福家”。 (三) 终于等来了“幸福家”的面试通知,“幸福家”项目组人性化地开通了电话面试通道,对有特殊情况的学员采取特殊方式。临行前的几天里,很多老师都发消息问,可不可以申请电话面试?往返路程得花大半天时间,只是为了不足一个小时的面试,值得吗?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个不去现场的理由。 苏州,于我们而言,因为“幸福家”,有了一份额外的期盼和惦念。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也正是有了这两个多小时的交流,让我对这群向往“幸福家”的同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敬重。 南苑学校的金翠薇老师今年已经五十岁了,十多年前的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的左臂,学校对她给予了特殊照顾,让她打理图书馆。在外人眼里,她应该是需要被人照顾的,可她在工作之余,不仅报名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还想和我们一起进入“幸福家”,用公益爱心点亮更多的生命。 沈高幼儿园的夏玖凤园长,是我的老朋友了,我也一直被这个做事格外认真的女强人所折服。她能在大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反复修改文稿,熬到午夜是家常便饭。时间于她而言,是极其宝贵的,她本可以安排幼儿园其他老师参加这样的学习,也正是对“幸福家”有特别的期待,她愿意点亮自己,为更多的乡村留守儿童拂去心灵上的尘埃。 上午十点多,我们一行二十人到达了面试地点。这家名为“飞鸟村”的教育创新公司,是苏州班项目负责人晓莉老师一个多星期前才联系好的。得知“幸福家”是一个公益项目,免费提供场地。 (四) 一到现场,我们就感受到了浓浓的爱的气息,志愿者们热情地为每个来到现场的学员,耐心的做指引,并很快安排我们进入休息室,避免了旅途疲劳带来的情绪烦躁。 后来我们才知道,面试过程中,接待我们的22名来自上海、杭州、安徽、江苏省内的志愿者和面试官,全都是自掏路费来参加这次的公益服务。华东地区项目总监春阳老师,也提前赶到了苏州面试现场,与学员见面。春阳老师首先播放了“幸福家”的宣传视频,视频里留守儿童的内心独白,触动了在场每个人的心弦,好几位学员都流下了眼泪。也是这段视频,让大家更坚定了跟随“幸福家”,坚持做公益,传播大爱的信念。 春阳老师随后对“幸福家”的课程体系做了详细的说明,项目组精心设计了《幸福家庭基础》、《亲子关系》、《授课技能提升》和《亲密关系》四个阶段的课程,从实效性出发,给予学员最需要的东西。或许“幸福家”的魅力正在于此,让学员尽快成长,让公益大爱能更有效地传播给儿童。我不知道春阳老师有怎样的成长背景,但听春阳老师的分享实在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似一阵一阵的暖流从心里淌过。 苏州班项目负责人晓莉老师也与我们见面,此前我和她已经在线上做了不少沟通,知道她有澳洲留学的经历,也做过儿童早期教育方面的工作,是个特别优秀的女孩。巧合的是,她老公竟然是姜堰人,不得不说这也是姜堰与“幸福家”注定的缘分。 (五) 提起要面试还是紧张的,毕竟我只有过一次面试经历,而且还是十多年前。 我们的面试场里,三个小组同时进行,每个小组三个面试官,同一组别的应聘学员是五人。据说,采用的面试方式是西方很流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 首先是轮流做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我讲明了我的两个身份:乡村教师和两个宝宝的父亲。东桥的汤月慧老师、沈高幼儿园夏玖凤园长、南苑学校的金翠薇老师和我分在了一组。另外两位通过自我介绍,有所了解,一位是苏州当地的博士工程师,还有一位是自由创业的两娃宝妈。讨论题部分,先需要个人提出观点,然后小组进行无领导讨论。这个环节我觉得自己的表现不是很好,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还有待提高。在讨论过程中,虽说是“无领导”,但面试官很快就能发现讨论过程中每个人在团队里的角色。最后夏园长代表小组向面试官做了总结陈述。 在自由提问环节,面试官让我用三个词来概括自己的性格,“内向、热情、坚持”,我脱口而出。面试结束后,我再次回忆,我觉得这三个词还是很贴切的。“内向”是原生家庭留给我的印记,“热情”是我对世界的态度,“坚持”是我对信念的追求。 三位面试官始终以平和和微笑面对我们每个人的回应,还不时报以掌声鼓励,舒适的交流中,心里漾起阵阵暖意。 晚上看到张卫平老师的美篇里说:面试,是幸福家设计的一场美好偶遇,让一颗颗有爱的心相互碰撞,达成共鸣。 是啊,是爱让我们相遇,是爱让我们遇见更丰盈的自己。回程的路上,我们都对今天的苏州之行感到无比庆幸,庆幸自己与“幸福家”有了一次甜蜜的相遇,庆幸自己遇到了一群纯粹的公益人。 遇上“幸福家”,遇上幸福!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