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8

街头流浪泡泡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女儿被杀了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uyuecao110

已采纳

时隔20年的重启,这20年间信息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人类社会因此而生出更多的选择和想法,也与1999年完全不同。这种变化改变了导演,而她真实的想法在这一部中自由地体现了出来。人类靠爱来维系,靠理解来发展进步。一成不变,守旧封建的思想禁锢向前的脚步,所以过去的Zion只能成为历史,执着于曾经传说的墨菲斯也终究成为了过去。

《黑客帝国》该剧讲述了不久的将来,网络黑客尼奥(基奴李维斯 饰)对这个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产生了怀疑。他结识了黑客崔妮蒂(凯莉·安·摩丝 饰),并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劳伦斯·菲什伯恩 饰)。墨菲斯告诉他,现实世界其实是由一个名叫“母体”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人们就像他们饲养的动物,没有自由和思想,而尼奥就是能够拯救人类的救世主。

《黑客帝国》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心理咨询师女儿被杀了

163 评论(10)

伊泽瑞言

沈雨是好人,不是凶手。沈雨是《谁是凶手》中的一个女性角色,这个角色虽然不是凶手,但她又做了一些看起来比较坏的事情。但是从这个她角色的想法上看,又能为她的所作所为找到理由。沈雨的逻辑的确是自洽的。所以她虽然是个“好人”,但也是有问题的。

说起这个角色就不得不提这个电视剧的故事背景,在这部电视剧中,有一起10多年前的连环凶杀案没有解决。

沈雨的父亲正好就是在10多年前失踪的,在沈雨父亲失踪的时候,他还给女儿留下了一封信,让沈雨打扫他存在过的痕迹。所以这也给沈雨带来了一些无形中的压力。

因为这个角色无法确定她的父亲在这个连环凶杀案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又或者是如果没有卷入案件中,为什么这么多年却没有再回家过。

但是在这样的多年等待中,这个角色一直相信自己的父亲是活着的,所以她就会因为这些做出一些可能掩盖她父亲所犯的罪的一些事情。比如利用她自己心理咨询师的职务之便,让一个人洗脑。这样那个人就会认为自己在某个时间出现在了某个地方并且杀了人。

可能在潜意识里,这个角色认为自己的父亲的确是凶杀案的嫌疑人。所以她在进行这些操作的时候,其实是在维护她的家人,但实际上也会让观众认为她是坏人。

由于这是一部悬疑类型的电视剧,所以在后续的剧情中也许会出现反转,讲述这个角色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所以暂时也没法下一个定论,得等到后续剧情继续揭晓才能知道了。

209 评论(8)

花栗鼠花栗鼠

看完黑客帝国4,第一感受的确不是很好,但还是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毕竟和前3部的上映已经间隔了太长时间,剧情的衔接难免会有一些断层。这篇文章的回答主要分为2个部分:

1、黑客帝国4剧情主线解析梳理;

2、黑4中部分剧情问题解析;

(1)矩阵还存在吗?为什么矩阵还会继续存在?机器反悔了?

(2)年轻版的墨菲斯从哪来的?

(3)为什么矩阵中的场景会实时反映在尼奥制作的游戏中?

(4)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尼奥,花了60年?

(5)为什么史密斯可以无视分析师的时间静止能力?

(6)为什么许多程序没在版本迭代中被清理掉?

(7)为什么尼奥很年轻?

引言:黑客帝国的本质就不是商业片,而是包裹了一层商业皮的文艺电影。它的科幻感更多是一种包装,来为沃卓斯基姐妹的世界观保驾护航。

时隔20年的重启,这20年间信息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人类社会因此而生出更多的选择和想法,也与1999年完全不同。这种变化改变了导演,而她真实的想法在这一部中自由地体现了出来。人类靠爱来维系,靠理解来发展进步。一成不变,守旧封建的思想禁锢向前的脚步,所以过去的Zion只能成为历史,执着于曾经传说的墨菲斯也终究成为了过去。

黑客帝国的核心元素从来就不应该是墨镜和黑风衣,还有炫酷的动作设计,这些是附加的漂亮外衣,它内体,如同被粘稠的培养液浸泡着的漂亮躯体,以及所有awake people,他们的选择。从来没有选择,所有的选择都是你以为你有选择,而你早就已经做出了选择,而你需要做的是理解你的选择。这种使命感和归宿感在这一部更为明显得表现出来。崔妮蒂一定会选择相信尼奥,尼奥一定会选择拯救唤醒崔妮蒂。

在影片的中后段,大反派“分析师”(the analyst)终于说出系统复活尼奥与崔妮蒂的目的——用爱发电。两人当年的行动多么轰轰烈烈,对系统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但系统可以反过来利用这种能量。他们把尼奥和崔妮蒂(蒂芙尼)设计成互相倾慕而不可得的关系,让两人之间“爱”的能量永远处于满值却又不溢出(对系统造成危险)的状态、做矩阵的情感劳工——两人如同视频网站上做夸张反应的up主或为女主播刷火箭的观众,连结似有若无,不断生产并维持着能量供系统去驱使利用。

人类和机械,究竟差距在哪呢?人类的智慧创造出了机械,催生出来了人工智能,甚至能够让机器学会思考。机械能够在物理意义上远超过人类,一旦其不再为人类而服务,人类将陷于低生活被反过来奴役的境地,能够拿出来与之决斗的砝码,便只有情感、信仰、希望。这是人类区别于机械的最高级的存在。机械不会有感情,不会相信奇迹,不会有希望,不会有强大的意志力,100%的理性,而进步的变革需要不理智的火花去点燃进程。

1、黑客帝国4剧情主线解析梳理: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黑3的剧情,在黑3中,机器大军最终定位了人类最后的城市“Zion”,并派遣机器大军攻城,具备“自由意志”的人类(Human)与机械大军(the Machine)在锡安(Zion)发生激烈战争。

由于战力相差悬殊,眼看人类就要灭族,救世主尼奥(the One)以彻底清除史密斯变异病毒为条件,要求机器大军撤军,与人类维持和平。尼奥自认为最终与机械达成共识,在母体内部与史密斯发生激烈战斗。

最终尼奥选择了自我牺牲,清除了病毒史密斯,同时,机器大军撤军,锡安得以保留,矩阵承诺带给所有人真相(主要指仍然在矩阵中的未觉醒的人类),母体迎来了耀眼的日出。(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尼奥的爱人崔妮蒂也阵亡了。)

黑4的剧情发生在黑3事件60年之后,时间来到23世纪下半。

黑4开头,还是熟悉的音乐,熟悉的配方

这里很明显是在致敬黑1,崔妮蒂和墨菲斯说过同样的话“You were right”,画面也似曾相识

影片开始,一个黑夜,一名黑衣人像崔妮蒂一样被追杀。

不同的是,更多的黑衣人出现,最终抓住了假崔妮蒂,引来了巴戈斯(Bugs)。(没错,他的名字就叫BUGS,不言而喻。)

一群黑衣特工对巴格斯紧追不舍,

巴格斯逃到一个布满钥匙的房间,这里也是暗示这个房间会有些奇怪的后门。

果然,关键时刻,神秘黑衣特工开后门解救了巴格斯。

这里又是一大段对白以及截图,从这里我们能了解到非常多事。

351 评论(8)

shaohongxing

5月12日,宜昌一位抗疫医生,带着6岁的儿子自杀了。

警察在介入后表示,自杀源于家庭矛盾。

很多人好奇,疫情都扛过去了,什么样的家庭纠纷,会让这位父亲带着孩子,走上绝路?

事实上,这样的新闻不在少数,但大多数携子自杀的主角,都是母亲居多。

比如,在这之前,4月27日,长沙的一位妈妈,一位海归女博士,就带着才几个月大的女儿,从顶楼阳台一跃而下。

再往前推,去年福建漳州的一位28岁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自杀的新闻,也一度让人震惊心痛到说不出话。

这种父母携带孩子一起自杀的现象,并不是国内独有。

一位外国心理学家研究了几十位携子自杀的案例后,将这种自杀分为母体杀子和父体杀子。

是的,国外关于这种自杀的定性,主要是谋杀。

首先是犯了谋杀罪,剥夺了别人的生命权;其次才是自杀,自我决定放弃生命;最后,是伤害儿童罪,而伤害儿童,在国外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但如果不能换位思考,不能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那么批评和定罪是无意义的。

所以,这位心理学家,从中总结了五种共同的心理动因,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也会让一些家庭保持警惕和预防。

精神病学教授,兼心理学家Phillip Resnik,在报纸上看到一些母亲通常在自杀前,都会先杀了孩子,而一些父亲在自杀前,也会杀了孩子,或者杀了全家,这让他感到好奇,这些自杀前杀子的人,是出于什么心理要杀掉自己的孩子,并进而自杀?

于是,他追踪了很多携子自杀者,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尸检,想要找到答案。

梅根·亨斯曼,在2015年认罪,她在几年时间内,勒死了6个婴儿,并将他们的尸体放在塑料袋中,存放在地上车库,直到她的丈夫在2014年发现。

在接受无期徒刑之前,她在法庭的一份声明中说: 我还没有足够强大的能力成为这些小婴儿的母亲。而且我想以某种方式避免我给他们带来的可怕生活。

珍妮特·米歇尔·霍斯,在2007年,将她3岁的女儿和1岁的儿子,锁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加油站,并将他们刺死。她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被魔鬼所控制,她是为了帮助他们。

在审判中,她被检查为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并因精神错乱而被判无罪,送往精神病院。

迪安娜·兰妮,2003年在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家中,用一块大石头砸死了年龄分别是8岁,6岁,和14个月的儿子。她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妇女,她坚称,上帝要她杀了自己的孩子,以此作为对信仰的检测。

她因精神病幻想而犯下罪行,被送往国立精神病院,2012年治愈后释放,余生痛不欲生。

安德里亚·耶茨,2001年在德克萨斯州的家用浴缸中,淹死了5个自己的孩子。她告诉精神病医生:我的孩子们不是正义的,他们注定要在地狱的火焰中灭亡。

她有抑郁症,产后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和自杀未遂的历史,最终被判无罪。

苏珊·尤班克斯,与老公吵架后,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家中,枪杀了4至14岁的4个儿子,然后,她朝着腹部开枪杀了自己。心理医生说,她当时正处于离婚状态,杀了孩子是为了报复伤害自己的男人。

在给丈夫的信中,她写道: 你抛弃了我,我失去了所有我爱的人。现在,你该尝尝这种滋味了。

苏珊·史密斯,报警告诉警察,一名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黑人,偷走了她的车子,并绑架了她的3个孩子,最小的孩子才14个月大。

她后来承认说,她的动机是她新认识的男朋友,她老板的儿子告诉她,之所以结束和她的关系,是因为她有三个麻烦的孩子。

多拉·布恩罗斯特罗,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家中,刺伤了9岁,8岁,和4岁的两个女儿和儿子。她被指控策划谋杀和伤害孩子。

在法庭上她承认,她伤害孩子的初衷是,报复他的前夫,并构陷他的前夫伤害孩子,只可惜没有实现。

弗朗西斯·牛顿,被指控枪杀了丈夫,7岁的儿子和21个月大的女儿。警察发现,在这之前,她为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购买了保险。

在后来的审判中,她表示自己婚后生活痛苦不堪,她只是希望逃避失败的生活,渴望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西瑞·维斯特西尔,将自己16个月的女儿,放进了准备好的五加仑水桶中,活活淹死后,朝自己的头部开枪自杀。

警察在后来的调查中发现,她的生活陷入困窘,自觉无法给予孩子很好的生活,所以绝望的她选择带着孩子离开。

迪娜·施洛瑟,在2004年杀死了她11个月大的儿子,然后自杀,她说,儿子患有严重的慢性身体残疾,她受不了看着他痛苦的活着,所以选择杀了孩子后,陪着他一起离开。

在日记里,她写道: 我们将在天堂团聚,那里一切闪现着光辉和美好。

……

瑞斯尼克说,携子自杀从总体上来说,可以总结为这5个动机: 利他心理,急性精神病,意外,觉得孩子是障碍,以及报复配偶。

女性多集中在利他心理,和急性精神病。因为意外杀死孩子,不想要孩子,或者报复配偶的行为,只占据极少数的案例。

首先利他主义,是指母亲出现严重精神问题,或者生存困境,她们自觉无法照顾孩子,或者没有办法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因为绝望,或者本着为孩子好的心理,她们会先杀了孩子再自杀。

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埃里克森博士佐证了这种说法: 女性更有可能通过忽视或极端压力,甚至是误导的利他主义杀死孩子。

埃里克森说:在很多杀了孩子再自杀的母亲中,通常都充满着一种畸形的美德,一种变态的怜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她们认为孩子离不开自己,她们认为自己和孩子联结为一体,有权为孩子决定以后的人生。

女人经常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母亲自杀与谋杀孩子之间的界线因此变得模糊

而从文化上讲,人们期望妇女贤惠,孕产和养育。这是社会文化赋予女性的理想化气质,但很多女人在生产后,发现自己无法做到,无法达到期望和准则时,不仅让她们容易陷入自责,容易患上严重的心理问题,还容易因为对理想化母亲的偏执,让让自己走向对立面,做出完全相反的举动。

所以,从总体上而言,母亲携子自杀,更多是出于病态性利他心理,以及急性抑郁症,精神病等问题。

而男性携子自杀,却常常出于不同的原因。

2011年5月,26岁的盖里·莱尔莫,在位于爱荷华州的家中,枪杀了自己的两个小儿子,以及22岁的妻子,和妻子19岁的妹妹,并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然后开枪自杀。

在随后的调查中显示,他和妻子因为很多家庭矛盾和纠纷,才产生随后的犯罪行为。

2010年2月,尼古拉斯·培根开枪打死了8个月的儿子,随后开枪自杀。在留给妻子纳西的语音邮件里,他威胁要杀死儿子,然后自杀。妻子很快报警,但是晚了一步。

妻子后来表示,自己和丈夫的感情出现问题,正在协商离婚。

2008年8月,50岁的失落的百万富翁克里斯·福斯特,在睡觉时枪杀了他的妻子和女儿。然后砸毁了他们价值120万英镑的豪宅。随着大火吞没了这座房子,福斯特回到妻子和女儿身边,他后来死于大火。

心理咨询师后来研究说,这个做生意失败的商人,是在找回最后的控制权。

因为虽然他的生意失败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家人并不会因此就陷入绝境。

研究人员认为: 这是一种绝望的方式,而且是不正当的,因为在获得控制权的同时他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是这个人陷入了一种心态:如果我不能拥有,那么没有人可以。这是他最后掌握主动权的时候。

和母体杀子不同,父体杀子,大多集中于报复配偶,以及夺回控制权。

当男人发现自己失去财务,家庭和人际关系的控制权时,他们经常出于报复伴侣,或者最后一次掌握主动权和控制权,而选择杀害孩子和自己。

很多父亲会给妻子留下纸条:你现在不能拥有他们了,我已经把他们带走了。

当然,一定程度上,病态的利他主义,也是一种控制权的夺取,最后一次主导自己的命运。

例如很多母亲会留下遗言: 我和孩子们现在处于平和状态,我把他们带到更好的地方了。

对于很多父母而言,携子自杀,是一次夺回权力和控制权的绝望之旅。

很多时候,我们谈论男女平等,谈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伤害,其实,父权制社会对男性的伤害也很大。

父权制文化下,很多母亲容易在产子后,因为社会理想期待和产后身体原因,以及承担主要的育儿职责,而出现严重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但是父权制文化下,很多男性,不仅不会表达和处理情感和情绪,甚至没有感受和分辨自己情绪的能力。

当一个女人在聚会中,遇到一个拿自己开玩笑的女性时,女人可以敏锐的感知并予以回击。

比如,一个皮肤黝黑的女孩,如果在聚会中,另一个皮肤白皙的女孩说,哎呀,真羡慕你,天然健康的肤色,出门都不怕太阳。

这个时候,这名肤色黑一点的女孩,可以迅速识别自己被嘲笑了,而旁边的女性也能在隐晦的表达的感受到对方言辞的不善,并明确表态,和站。但在男性群体中,这种意识很少见。

女性天生可以敏感的察觉嘲笑,讽刺,欺凌,迅速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允许自己反唇相讥,厌恶对方,甚至背地里表达不满。

但是男性不行,父权制文化要求男性大度,勇敢,不拘小节,不表露情绪,不流露脆弱,甚至处于绝对的控制和领导地位。

后果是久而久之,很多男性在压抑自己的情绪,甚至根本察觉不到自己的情绪。

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婚姻心理学:婚姻是最后的修行》中,举过一个例子,一位妻子对丈夫说,为何你每次参加完同学聚会回来,心情都不太好。丈夫反问说:我心情不好吗?

他从大学毕业后,就每周都参加这个同城的同学聚会,风雨无阻却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参加完后心情会不好。在妻子的引导下,他才发现,他是因为讨厌聚会中的一个同学,但是奇怪的是,他还常常去见这个人。

后来在妻子的要求下,他不再去见这个人之后,心情也好很多。

这是因为男性不太去关注自己细微的情绪变化,在父权制文化中,男性因为细节性问题而生气,是懦弱和可耻的。

但其实,男人和女人,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遇到讨厌的人和讨厌的事,都会下意识的生气,郁闷,规避。

但女性允许自己小心眼的发泄出来,甚至规避去见这个人,男性却因为压抑自己的感受,甚至于根本察觉不到自己的厌恶,而长期让自己陷入低气压。

女性朋友之间见面,通常会谈论对方最近心情怎么样,谈论我讨厌谁反感谁,男性见面通常会聊和自己无关的社会新闻和政治,心理学家认为,他们对政治等问题的关注,和喜好厌恶的明确表示,犀利的观点等,都是自身情绪的无形转移。

所以,男女两性关系中,很多时候需要来自女性的引导。当女性不愿意去引导时,关系往往会走向失控。

而父权制社会要求男人处于控制地位,导致他们往往会做出失控的举动,来夺回控制权。

当男性完全被父权制文化建构,却又无法满足父权制文化中对男性的要求时,他们会怎么办?

很多被这种文化建构的男人,会采用施暴来证明自己的力量,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何有些越是没有本事,在父权制社会一无是处的男人,越是倾向于殴打妻儿,通过暴力手段证明自己。

而发生在宜昌的这位抗疫医生身上的悲剧,最让我担心和难受的有两点。

首先,我害怕他在经历过疫情之后,存在心理创伤或抑郁等负面情绪,而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并最终在家庭矛盾的爆发中,走向了失控。

其次,如果他出于报复妻子的心理而携子自杀,那这是最让人难受的一点,因为这证明他还爱妻子,而赢回一个女人的心有无数种方式,处理家庭纠纷也有无数种办法,但他选择了最傻的方式。

有人曾问,为何心理咨询师们总是怀着悲悯之心。

大约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个世界上,遍地都是受伤的人吧。

文 | 巴黎夜玫瑰

图 | 网络

124 评论(13)

zdx82627811

《黑客帝国》讲述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尼奥在一名神秘女郎崔妮蒂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三人走上了抗争矩阵的征途。剧情简介:在矩阵中生活的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似乎被某种力量控制着,尼奥便在网络上调查此事。而在现实中生活的人类反抗组织的船长墨菲斯,也一直在矩阵中寻找传说的救世主,就这样在人类反抗组织成员崔妮蒂的指引下,两人见面了,尼奥也在墨菲斯的指引下,回到了真正的现实中,逃离了矩阵。尼奥这才了解到,原来他一直活在虚拟世界当中,真正的历史是,在20XX年,人类发明了AI(人工智能),然后机器人叛变,与人类爆发战争,人类节节败退。

8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