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生活2013
所谓“巨婴心理”,指的是部分人成年以后,生理机制已经十分成熟,但心理机制依然停留在婴儿阶段,即这些人在心理活动层面上,仍就属于婴儿——巨大的婴儿。
“巨婴心理”在生活中,并不罕见。例如新闻中频现的所谓“妈宝男(女)”现象,即当前社会很多早已成年的子女,在选择终身伴侣方面依然需要父母的鼎力协助,更有甚者听之任之完全交由父母包办,自己不是不闻不问就是优柔寡断丝毫没有主见。由于时下,“妈宝男(女)”群体庞大,因此又被称为“长不大的一代”,甚至吸引了国外媒体的广泛的关注和报道。在国内关于“巨婴心理”研究较早的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武志红先生,他也是国内颇有名气的心理咨询师,在其著作《巨婴国》中,阐述了巨婴心理的三个特征:病态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我们也可以通过巨婴心理的表现形式对其形成因素,窥见一二。我认为导致巨婴心理的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病态共生。国内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行动层面往往是不独立的。因为在家庭中,自小到大,他们一直处于一共病态的共生状态。其实这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我国古代社会“家国”是不分的,“家、国、天下”模式也广为强调,也因此古人多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同时催生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以及关于婚姻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国法家规。在此种家庭关系中,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没有边界的,子女的事就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也是子女的事,“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家庭成员高度混合,融为一个整体。如今,虽然步入现代社会,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现代社会我国的家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有古时候的影子。子女从小开始衣食住行、接受教育无一不是在父母的注视和督促甚至是包办中完成的,根本没有自己独立决定的权利和能力,而很多人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以后,不能妥当的处理“相亲”这件尤其复杂的事情,需要父母的大力支持甚至是大包大揽也是情理之中的。更进一步说,不仅文化层面给足了“巨婴心理”产生的土壤,法律层面亦是,毕竟法律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文化的反应。我国《民法通则》就规定,18周岁以下的孩子原则上属于未成年人,不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其从事与其有限的行为能力不相符的民事活动时,需要取得其法定代理人(父母)的同意或者由其父母代理。而由此产生的责任,亦由法定代理人承担。我们知道我国结婚的法定年龄为:男性22周岁以上,女性20周岁以上。也就是说法律赋予子女独立的行为能力2年或者4年以后,子女就要面临“相亲”事宜,所以此时应付不了,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依然选择尤其父母“代理”就自然而然了。既然名为“巨婴心理”,那么我们还有必要从心理学层面予以分析。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之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在小时候,尤其是婴儿阶段所经历的事情对以后的人生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在我国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婴儿时期必然高度依赖父母,父母也不会允许他们有一点点的行为举止出乎自己的意外。在那个时候以及以后的成长路途中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于孩子来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此以往形成了“全能自恋”的心理,即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我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这只是父母在家庭中病态共生的模式下营造出来的一种假象而已,步入社会以后很容易幻灭,幻灭之后继而就是“偏执分裂”。用在相亲这件事上表现就是一次感情的失败,以后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勇气和信心主动开始新的感情,而把一切交由父母全权处置。前文分析了“巨婴心理”产生的一些因素。诚然,“妈宝男(女)”现象属于典型的“巨婴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那些将婚姻大事全权交由父母处置的青年男女属于典型的具有“巨婴心理”的人群,但根据武志红先生《巨婴国》中的阐述,我国社会存在庞大的带有“巨婴心理”的人群,绝不仅仅是上述群体可以涵盖或者诠释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警醒与深思。
echorabbit123
“妈宝男”一词其实带有很强的性别歧视,多数人认为男人应该爷们儿一点,能够独立自主,但对于女人来说,“爸宝女”却是很容易被人接受,当然我谈的不是性别歧视,我要说的是巨婴,一种长期跟随父母生活的人,一种放弃了自我捕猎的技能,由父母“赡养”的人。巨婴是如何形成的呢?可以参考武志红老师的一些理论,不过武志红老师过度得认为家庭是影响巨婴形成的主要因素。其实我更觉得是社会因素,比如我们的教育,中国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大概就是二十一二岁了,但是学生除了学习,什么屁事都不干,整个社会就是这样,抢占教育资源。整个社会都否定一种东西叫做劳动,最低贱的人莫过于农民,甚至妓女的地位都比农民的地位高,在这种的社会环境下,孩子都变得非常好逸恶劳,未曾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的人,会懂得什么叫责任?行为和心理其实都是相互约束形成的,只有让一些人磨练筋骨才能摆脱巨婴心理,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过武志红老师并未提到过。巨婴心理的形成和其家庭方面有些关系,比如母子的共生关系,很难使得孩子摆脱母亲的影响。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是越来越远离家庭的,因为当他们成年之后都是要独自出去生活的,但是很多家庭的父母为了自己的私欲不让孩子出去独立生活,管的太严太死。人最容易形成性格的时候是十六七岁,那时候青春的叛逆,是使得一个人成长的最佳时期,而那个时候,有的人被压在教育下,无力挣扎,活生生得被拖累死了,以至于心智发育晚了很多。巨婴可怕吗?其实没有那么可怕,我们通过后天的努力一样可以改变巨婴心理,不过幸福来得晚一些罢了。
嘚啵嘚啵的sissi
感觉这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超过一定限度,就变成缺点。作为优点的脾气好,是指好的恰到好处吧。这样的好脾气男人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宽容他人,理解他人,会给人感觉很有涵养,很绅士。这是很难得的优点,这样好脾气的男人会给人感觉温柔,体贴细致。同样,好脾气过头了。就会变成遇事窝囊,没原则,没主见的软蛋。偶觉得……决定这好脾气是优点还是缺点的,关键是看他原则定在哪里。一个人脾气好的没原则了,不就成软蛋了嘛~
芒果小丸子哟
不得不说,中国现在有些老一辈还秉承着一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想法,所以很多时候也没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想结婚的时候也就是看重对方的门第人品这些,也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对要结婚的对象有一个了解,就来一句“我是你爸(妈),我这么辛苦把你拉扯大,你听我的,我不会害你!”还别说,我周围还真有这种人,单亲家庭把一个孩子拉扯长大不容易,你要说你反驳吧,你还成了不孝子女,估计在别人眼里也就成了妈宝男、妈宝女这样,可谁苦谁知道…不过还真有一种就是“凡事我都要听我妈的”这么一种有巨婴思想的人。这种可不同于上面那种情况,这种人连在谈恋爱的很多时候都张口闭口离不开“我妈……”有时候正怀疑你在跟谁谈恋爱?有时候养成这种思想也都是被家庭给惯出来的。某些男生在家里就是被娇生惯养的,这个不许做那个不许做的,然后产生对妈妈的一种依赖感。男生做饭就被觉得要死要活,如果将来他娶了媳妇,媳妇如果让他做菜的话,这种婆婆也会来一句你怎么能让男人做这种事情!而在这种时候,你老公也不一定帮你说话,因为他觉得我妈妈是对的,即使你受了委屈,那也暂且忍着。这就是很多女生不愿意找那种什么事情都是听妈妈的男生,因为这样将来自己会过的很憋屈。有时候家长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小日子是人家小夫妻自己过出来的,你干预得了一时,难不成还要干预一辈子?孩子,还是要从小培育自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好。
不说客套话
我觉得男人如果有以下几个性格缺陷,那真的是要了命的,一定不会受女生欢迎:
第一、胸无大志。作为一个男人,一定要有事业心。不管是打工也好,创业也罢,都至少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奋斗目标,努力工作,不能每天得过且过的混日子。我有认识一个男生,年纪轻轻的,每天不是泡在棋牌室就是麻将馆,本来还开着一个小小的快递公司,如果好好经营,可以说前途无量。他却因为玩物丧志,公司最后也倒闭关门了。女朋友虽然爱他,但是最终也不得不离开他,因为觉得和他一起生活下去的话,看不到未来。
第二,妈宝男。堂堂一个大男人,缺乏自己的主见,凡事都要问妈妈,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这样的男人要是结了婚,一定会被夹在老婆和妈妈中间。如果他又喜欢逃避问题的话,那么他家的婆媳矛盾一定会很严重,最后一定会鸡飞狗跳的。我就见过这样一个男人,都三十好几了,每天遇到点事,张口闭口都是“我妈妈说...”最后,他老婆实在忍不住了,就和他离婚了。她说,像他这样的男人,根本不应该娶老婆,就应该一辈子和他妈妈过。
第三,大男子主义。有些男人认为女人生来就该为他们男人买菜做饭洗衣的,就好像请了一个不花钱的钟点工回家来一样。他们不认为女人该有自己的事业,在人格上是与男人平等的。这样的男人也称为直男癌,有时还会有些暴力倾向,通常会比较难娶到老婆。
关注公号“小琦的天空”!实录故事,职场随笔,情感鸡汤,总有一款适合你!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