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ixcyrus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可是我发现为数不少的姐妹在自己做了母亲多年之后,却一直和自己的母亲处不好关系,这也成为了她们心里的一块不能提起的痛。 通过阅读黛比·福特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让我明白,其实,母亲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的优点来自于她,她的缺点你也一样不少。所以,试着跟这个世上最亲的人和解吧,和自己和解吧。故事一 小芳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到上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身边。 她说她记得那时候妈妈对她很严厉,总看她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而她也就学会了看母亲的脸色。母亲不高兴的时候,她大气都不敢出,做啥都小心翼翼,不但认真去写作业,还主动擦桌子扫地,帮忙做家务,拼命好好表现,生怕又惹母亲生气,招来一顿批评责骂。 妈妈很少夸她,虽然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她很优秀。她曾经一度以为自己长得很不好看,直到后来邻居家新娶的儿媳妇一见她就夸她长得很秀气。 母亲最常说的就是,你看谁谁家的孩子,这也能干,那也能干,你再看看你! 她知道母亲工作很忙,再照顾他们姐弟确实很辛苦,她也能够体谅母亲。可是每次当母亲带着怒气做好饭,然后大声对他们说,赶紧“塞”饭吧!她就委屈地要掉眼泪,想哭又不敢哭。 所以,自她懂事后,她就不记得和妈妈有过什么拥抱啊、搂啊等亲近的举动。在妈妈面前她一般是报喜不报忧,学习成绩好了赶紧告诉母亲,被老师批评、和同学闹矛盾之类的则只字不提,她心里的小秘密也很少和母亲说。 所以等她长大、结婚、生子之后,她就决心,一定不做妈妈那样的妈妈,一定要和孩子像朋友一样地相处,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她后来也的确是这么做的,甚至对孩子有一份溺爱。她就想把自己在母亲那里未曾得到的关爱全部补偿到孩子身上。 现在,母亲一天比一天衰老,小芳也都看在眼里,但是她还是很难和母亲亲近起来。有时候,她看到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子搀扶着老人逛公园的时候,惊觉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这样搀扶过母亲,也会有一丝愧意划过心头。她不知道是不是一定会等到母亲行动不便的时候,自己才会向她伸出双手。美丽和妈妈则是一直在控制与反控制中斗智斗勇。 小时候不懂,但稍微大一点之后她就发现,妈妈总在干预自己的方方面面,小到吃什么、穿什么、和谁玩、玩什么、什么时间做作业,大到升学去哪个学校,学文科还是学理科…… 在这样的斗争中,和很多女孩有选择困难症不同,美丽逐渐长成了一个看起来话不多但实际很有主意的姑娘,很多事情在她告诉母亲之前,自己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她记得母亲第一次拿她无可奈何就是在填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妈妈想让她考本省的师大,说女孩子当老师挺不错的,至少每年有两个假期。美丽知道那所学校的毕业生一般都会分回家乡,可她希望自己走得越远越好。其实,她小小年纪哪知道学什么好,只要远就行,只要听起来不错就行。就这样,美丽去了很远的地方上大学。 从大二开始,她和邻省的同学,聪明热情的张明谈起来了恋爱。恋爱的事她也没和母亲提起过。母亲发现这件事是假期里见美丽总收到外省的的来信,所以就不断地敲打和盘问她。母亲当时坚决反对她大学谈恋爱,更反对她找个外省的男友。她说学生就要好好学习,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任务,最好是毕业后接着上研究生。 美丽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她自己有主意,她和张明一直没有分手。 年轻时的恋爱就是这样,本来还不一定是非卿不娶,非卿不嫁,但因为有了家人的反对反而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对美丽来说更是如此,似乎母亲越反对,她越要证明自己的眼光没有错。 毕业的时候,她并没有按照母亲希望的那样继续读研,虽然她成绩一直不错。她自作主张跟着张明去了邻省的省会工作。 去单位报到前,她曾带着张明回过一次家。母亲知道已经改变不了什么,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现实。但是母亲全程没有一次笑脸,几乎和张明不怎么说话,张明在他家也小心翼翼地,气氛很是尴尬。 只是有一次只剩母女俩相对时,母亲叹着气说,闺女大了不由娘,你今后不要后悔就好。美丽心里想,放心吧,怎么可能会后悔呢。但是在母亲心里,她已经是不愿意回到父母身边照顾二老的不肖女了。故事三 艾迪心里对妈妈的怨则来自母亲一贯地重男轻女。 艾迪原来不叫艾迪,而是爱娣,是她自己上学后自作主张,改了一个听上去更洋气些的名字。 她说自己出生时妈妈发现生了一个女孩,失望得不得了,听说一开始都不愿意给她喂奶。之所以给她取这样一个名字,也是希望她能带来一个弟弟。 艾迪知道父亲家几代单传,母亲肩上承担了太大的传宗接代的压力,尤其是在农村,没有男孩的家庭的确在很多地方都受欺负。 后来,艾迪还真的带来一个弟弟。不过,弟弟出生后,母亲花在她身上的心思和精力就更少了,而且还因为是姐姐,总被要求让着弟弟。如果不是自己极力反对,初中后,艾迪差一点就被要求回家帮忙种地了。 好在艾迪自己很争气,高中阶段是她一生最知道奋斗的几年,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不出意料地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这时候,母女关系有了一些改善,毕竟,有个有出息的闺女,当妈的面子上也很有光。 艾迪毕业后,留在大城市辛苦打拼,和后来的老公两个人白手起家,先是租房子,又好不容易贷款买了一套小户型。十多年过去之后,两人在事业上也都有了一些进步,房子也换了一套更大一些的。 而在母亲眼里,她就是小她两岁的弟弟的银行。弟弟一直在宠爱里长大,学习吃不了苦,后来打工也吃不了苦,工作换了又换,一直没有长性。但是,每当他有个什么新想法需要资金的时候,妈妈就替弟弟张嘴朝她要了,根本不管这个女儿过得辛苦不辛苦,母亲的口头禅就是,你是做姐姐的……02 母亲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黛比·福特是全美第一名的畅销书作家,她在28岁以前过着放纵的生活,嗑药、酗酒、感情混乱。然而,某一天她醒来时,突然产生改过自新的冲动,发现“只有自己能够拯救自己”。后来,她奇迹般的蜕变为一个完整而成功的人,并写出名作《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期待人人自爱,人人从生命的黑暗中获得大礼,活出真实自己。 该书也成为长期占据美国图书排行榜排名第一的畅销书。在这本书里,黛比提到了一种很有趣的心理现象——“投影”。她说: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换了几任男(女)朋友,却几乎都是一个类型。或者虽然他们外表看起来高矮胖瘦不同,但可能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比如,都爱好音乐、体育,或都性格外向、风趣……。这也能从一个侧面解释为什么有的姑娘总遇到渣男,有的小伙子总遇到负心女。 或许你会说,我和母亲之间可不是互相吸引,而是互相排斥的,我最受不了她的冷漠、唠叨、小气、刻薄、控制狂…… 这时候,黛比会告诉你,你所讨厌的母亲身上的这些缺点你也都有。 先别争辩,看看黛比的原话: 关于这一点,你可能不能马上认同,而是下意识地否认。而黛比会告诉你,先不要急于否认,急于否认恰好说明说中了你的痛处,因为: 是的,即便排除性格有遗传方面的影响,和母亲生活那么多年,她的行为做派、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都难免影响到你。因为,无论愿不愿意,她都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种熏陶和耳濡目染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比如,故事一中的小芳,之前妈妈因为忙,因为没有亲自带大女儿,所以表现得很严厉,不会向女儿表达爱和亲近。而小芳长大以后,不也是这样吗?虽然她也想,但她难以向妈妈伸出搀扶的手。在故事二中,美丽的母亲想控制和参与女儿的人生,而美丽偏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母女两个在个性上何其相似呢? 所以,黛比才会说: 或许你还会说,我不是是非不分的人,从有意识开始,我就一直在提醒自己,绝不让自己变成自己所讨厌的人。 例如,故事三中的艾迪,虽然母亲一直重男轻女,但艾迪本人却成长为一位自强自立的女子。 那么,艾迪没有受到母亲的影响吗?不是的,黛比会接着告诉你: 或许正是因为母亲重男轻女,艾迪才越发要刻苦努力,做给母亲看,女孩子也一样可以很有出息,在很大程度上,她一直在证明给母亲。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正是有重男轻女的母亲,才塑造了自尊要强的艾迪。 03 与母亲和解也是与自己和解 其他人不喜欢我们,或者我们不喜欢他们,大不了离得远一点,眼不见心不烦,惹不起躲得起。 但是,母亲却不同,血缘关系是天生的,是回避不了的。这也是为什么如果和母亲的关系不好,真的会让我们感觉到那种揪心似的痛。 母女之间的这个心结必须要解开,不然,我们不是陷入无边的委屈之中,就是陷入因为不孝带来的深深的内疚之中,而这两种消极情绪都于健康无益,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可是,达成这样的和解并不是一句简单的“互相体谅、多理解、多沟通”就能做到的。而黛比说:所以,当现在已步入老年的母亲又要让我们抓狂的时候,不妨冷静一下想一想,告诉自己——我可能也有和她一样的毛病。 正如黛比所说:如果你刚好因为看到了母亲的缺点而自觉地克服了,那么你可以这样告诉自己——我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优点,正是母亲造就的,正是来源于母亲。这个时候,你就做到了承认和接纳了你身上具备的所有特质,你也就拥有了和平的内心和自由。所以,试着跟世上那个最亲的人和解吧,放过她,也相当于放过了自己。 试着和她做世上最亲近的母女吧,就像本来应该的那样,虽然已迟到了很多年,但这是最值得付出的努力。
キーちゃん
自信就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而这种不完美,恰好是每一个人都最独一无二的证明。可是也有人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陷入焦虑,过得不开心。下面这5本书,就能使你摆脱焦虑,坦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01《被讨厌的勇气》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豆瓣评分:(3160人评价) “别人怎么看”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魔咒”。 想要解除这个“魔咒”,我首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以世俗且自卑的青年与哲学家一问一答的形式,为我们解答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如何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这本书先是告诉我们,产生烦恼的根源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别人认同,而忽略自己的内心。 打破这一现状就需要一份被讨厌的勇气。 那就是我想做什么只需要遵从本心,对于他人的评论,只用尊重不用理会,即使这样会被人讨厌。 我读完深深地觉得,在坚持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被讨厌的勇气实在是太重要了! 而真正拥有这份被讨厌的勇气,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修行。 02《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苏珊·凯恩 豆瓣评分:(1435人评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向竟然成了一种性格的缺陷。 内向的人常常被认为是“沉默寡言”、“怯懦”甚至是“不合群”的。 我不认同这种看法。 内向性格是天生的!世界上有1/3的人都是内向性格! 爱因斯坦、巴菲特、比尔·盖茨、居里夫人、我……等伟大的人,都是内向性格的代言人! 而且,内向的人拥有坚韧、专一、洞察力超强等超多被忽视的优点。 内向的人只要坦然接受自己,并合理利用自己的力量,就能将这些优势发挥到最大值。 如果你还在嫌弃内向的自己,那我强烈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它能让你打心眼里接受内向的自己。 03《自尊的力量》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豆瓣评分:(181人评价) 自尊是一个很大众的词语,每一个人都说过用过,但究竟什么才是自尊呢? 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一个答案。 作者认为,自尊是自我肯定的能力和自我喜爱的程度。 他在这本书里,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现实中的很多行为和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用自尊来解答。 比如,遇到失败的时候,通常会产生“我好没用”的负面情绪,那是因为自尊过低,带来的焦虑。 这本书能让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经常会出现的难过、生气、愤怒……都是从哪里来的,而自己面对它们的时候,该做些什么。 它从千丝万缕的问题中,找到束缚我们的线头,然后亲手交给我们,让我们有机会理顺线条,从而给自己松绑。 04《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 陈海贤 豆瓣评分:(962人评价) 如果你陷入不安、自我否定等负面状态中,那这本书绝对适合你。 作者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书中讲述的都是他遇到的各种真实案例,读来带入感超强,我就像是和他在面对面聊天。 他在这些案例中,与我们共同探讨完美主义、原生家庭、拖延症、人生的意义等大家普遍会遇到的问题。 虽然在这个探讨过程里,他没有明确地指出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但是他给出的思路与建议,能让我们在真的遇到这些情况时,心里有谱,从容面对。 而且,每一章的结尾都有“思考一下”或是“实践一下”,可以让我们去打开自己,反思自己。 即使这本书不能让我们立马得到幸福,但我认为,它会让我们离幸福更近一点。 05《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黛比·福特 豆瓣评分:(1286人评价) “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心理学大师荣格 在我看来,这本书就像是荣格问题的现代版。 每一个人都想成为别人喜爱的好人,努力表现自己的好的一面,拼命掩藏自己的胆怯、贪婪、自私、懒惰…… 然而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好人,必须先是一个完整的人! 完整就意味着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有光明也有阴暗。 要成为完整的人,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接纳内心的阴暗,打开内心,正视自己。 而当你愿意聆听心灵的声音,你也就不再给自己贴上“好”或“坏”的标签,也不用活在虚伪之下,真正成为一个自由而完整的人。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