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llavilla
1找出影响你自控力的原因。可能是性格缺陷、目标不明确或容易沉迷。也可能是你太拘泥于规则,缺少思考,这会导致你一味按照他人的规则来生活,忽视了自身的需求。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先要找出来。为什么你不够自律?影响自律的因素有哪些?评估自身缺陷以及他人对你的影响。你是否过于迎合别人而不会取悦自己?你是否总是为别人妥协而忽视自身意愿?2说服自己要按自身需求来自律。对于那些喜欢迎合别人的人来说,认清这一点很重要。要是你依赖他人的指示,缺乏自主观念,那就很难真正提高自控力。你内心深处是否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只有清除这些毫无根据的负面思想才能自律。如果自己通过认知行为分析无法解决这个问题1定位。你想在哪方面提高自控力?工作、学习、卫生方面和改掉坏习惯等。2心态积极。下决心做出改变并坚持到底。这不简单,但你要迎难而上,克服挑战。一旦下决心,就不能放弃。有时候你会有点懈怠,这很正常。再成功的人也偶尔懒惰,他们并不比你优秀,但是他们会在懈怠占据上峰之前击垮它,并重拾信心。唯一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别人无能为力。你不是需要指点的三岁小孩,应该抓住机会改进自己。习惯会让人懒散,但你应打破自己的舒适区。通过心理暗示,阻止自己回到坏习惯。3保持风度。人的行为受到文化、分歧、情绪和社会规则的影响。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风度和清醒的头脑。4学习基本的管理技巧。学会做预算、组织聚会等事情。学会管理并不意味着你有能力管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但至少能为你的生活带来秩序。从小事做起,多一点改变。比如,12点后吃午饭,8点后吃晚饭。工作计划。制定时间表,坚持遵守。把工作分成阶段性任务,比较容易达成。每坐一个小时就粘起来活动一下,四处走走。放松身心。这样你会更有活力继续下面的任务。5保持整洁很有好处,也会提升你的自信。保持环境的整洁能改善你的心情,让你工作更有活力和效率。本网站也有很多关于保持整洁的文章。6正确运用肢体语言,流畅自信地与人交谈。不要大声说话或说偏激的话。言语上的自律对提高整体自控能力很有帮助。7也许有人会阻碍你。有些人喜欢看你懒散,当你决心改变,会让他们不爽。要警惕这些阻碍你改变的人,坚持自己的想法。礼貌地听他们说话,但是不要照做,别被他们的心机所骗。坚持你认为对的事情。当你做对了一件事,要坚持下去。让好习惯像呼吸一样无处不在。达到目标时奖励自己。没有人天生自律。自律要通过努力来培养,它将会变成你的亮点。当你学会自律,它会内化为你的气质。自律是一种品质,不可量化。它是慢慢培养的,不是一朝一夕可得的。保持动力,提醒自己坚持。循序渐进。再简单的事情堆起来做也会让人压力太大。掌握分寸。不要变成强迫症,别不经思考只为完成任务。如果你的行为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应该有所改变。不要指责别人没有自控力。要是别人确实妨碍到你,应该礼貌地指出。如果没有妨碍,就让别人去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你能掌控的只有你自己。望采纳,谢谢!
贫僧法号能吃
我的答案是:女人出轨更容易走向离婚。虽然这个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可是在这方面永远都平等不了。
男人出轨以后别人都会劝女人说:男人哪个不出轨,只要他心里还有你还有这个家,每个月赚的钱都交给你就行了,就算你和他离婚了再找,你能保证哪个男人不出轨?这是我听到的最多男人出轨后旁人劝女人的话。
而且女人在面对男人出轨以后,考虑的会比较多,会想孩子以后怎么办?自己以后怎么办?还会想男人在出轨前对自己的种种好,也许这次我原谅他他觉得愧对于我以后就不会再出轨了,会好好待我。所以女人面对男人的出轨,深思熟虑以后往往都会选择原谅。
比如:佟丽娅、马伊琍这些公众人物遇到男人出轨都选择了原谅。
而女人就不一样,如果一个女人出了轨,谁都要说:女人结了婚就应该在家相妇教子洁身自爱安守本份,一个女人给男人戴了绿帽子,哪个男人会原谅呀!女人出轨后怎么就从没听过有人劝男人:女人出轨很正常,只是一时糊涂,只要她心里有你有这个家就可以了。
男人面对女人的出轨基本上都是忍不了的。他们不会像女人一样考虑那么多,他们觉得女人给自己带了绿帽子是一件很不齿让自己无法容忍的事情,如果不离婚自己没了尊严,没了面子,男人在面对女人出轨以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必须离婚。
所以女人出轨比男人出轨更容易走向离婚,因为在人们的思想里男尊女卑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这个很难改变。
guodong930
现实中很多例子表明,女人出轨更容易走向离婚。有一种说法,男人出轨是先肉体出轨,而女人则是先精神出轨。女人出轨往往是先爱后性,而男人则多是先性后爱。
很多男人出轨是为了图个新鲜,他们是不想离婚,甚至有些男人更想要“外面彩旗飘飘,家中红旗不倒”的生活。男人喜欢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享受“齐人之福”,所以出轨的男人很少会提出离婚,而女人则常常接受不了这些,有的会选择提出离婚。女人知道自己的男人出轨了,通常第一反应是很难过,然后是想去痛打“小三”,其实这是一巴掌拍不响的事情,自己男人也是有过错的。虽然,女人知道自己男人出轨了会很伤心,但是如果有孩子,女人很多时候会考虑到孩子,选择原谅男人,而不离婚。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男人多次出轨,但是她了女儿,想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一直忍着,试图原谅男人的背叛。
女人若是出轨了,她们往往爱上另外一个男人,心也自己丈夫身上了,也不会留恋这个家庭了,所以她们也会主动向男人提出离婚。多数男人被戴了绿帽子,会觉得自己脸面尽失,非常愤怒,一般不会觉得伤心,所以,他们也会同意离婚或者提出离婚。男人很少会为了孩子而隐忍不离婚,他们认为自己不久还会再婚生子,所以有的男人甚至也不会去争抚养权。
Sally-yiner
自控能力是如何培养的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是指人能够自觉得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它既能激励自己执行采取决定又能抑制不符合既定目的的动机、行为和情绪。自控力是一个人坚强的重要标志,它对一个人走向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法庭上,律师拿出一封信问洛克菲勒:“先生,你收到我寄给你的信了吗?你回信了吗?”“收到了!”洛克菲勒回答他,“没有回信!”律师又拿出二十几封信,一 一地询问洛克菲勒,而洛克菲勒都以相同的表情,一一给予相同的回答。律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暴跳如雷不断咒骂。最后,庭上宣布洛克菲勒胜诉!因为律师因情绪的失控让自己乱了章法。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之所以成功的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就是因为洛克菲勒先生拥有非常好的自控能力。那么洛克菲勒先生天生就比别人的自控能力更高吗?不是。自控能力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成功者善自控,失败者爱放任。那么人类的这种自控能力在大脑神经系统上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我们从大脑结构上来了解自控能力在人的大脑里是怎么工作的?前额叶作为灵长类最晚出现的新皮层被认为参与了很多高级的认知功能。实验表明其参与了行为的执行与控制(也包括决策)。如果意识上明白什么是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且通过前额叶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的话,你就可以变成蝙蝠侠,反正是个神人。边缘系统这个古老的脑结构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轨迹,第一是保证我们生存。所以他的反应是: 有风吹草动就要注意(三心二意的根源所在),看到异性就惊鸿一瞥,看到好吃的唾液横流,看到手机就放下手中的正事玩手机,诸如此类的事。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Tali是一位神经科学家,她曾做了很多关于改变人类行为的实验。她发现:想要做出改变,重要的不是拿坏习惯来威胁、恐吓孩子。恰恰相反,真正的改变,是顺从孩子的内心,对孩子好。顺从孩子,难道是纵容孩子不学习、吃零食、睡大觉、玩游戏了?答案是“No”!那为什么孩子自控力差,一堆坏习惯。家长不仅不能指责,而是要顺从呢?比如:“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不会有出息!”类似这样的威胁指责孩子的话,对孩子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听好消息。孩子大脑只接受他们想要得到的信息,对于那些不符合他们预期的信息,他们则选择躲避;如果躲不开了,就选择欺骗自己。这次疫情使得我们大家洗手消毒频次突然增高,所以苹果班的丫丫同学的妈妈特别苦恼。丫丫妈妈每次丫丫从外面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让丫丫洗手,但是丫丫不喜欢洗手。前两次妈妈恐吓丫丫说现在大街上到处都有病毒,不洗手会把病毒吃进小肚肚里去,小肚肚就会很疼很疼的。丫丫一开始有些害怕,所以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卫生间洗手。但后来妈妈每天都要丫丫洗好几次手,回到家要洗手、饭前要洗手、玩完玩具吃水果又要洗手,洗得手指都皱起来了。丫丫现在再也不想洗手了,即使妈妈威胁丫丫病毒有多坏、医生会打针、老虎会来抓等等的恐吓威胁理由,丫丫已经不听妈妈的话了。丫丫妈妈没办法咨询园长老师,老师建议,用笑脸奖励吧?惩罚不管用的时候,奖励可能就很管用了。丫丫妈半信半疑,开始不对丫丫说那些恐吓威胁的话来,而是鼓励丫丫洗手,并在丫丫主动洗手的时候奖励她一个笑脸。只要凑够了5个笑脸,丫丫妈妈还奖励她一个棒棒糖。有些人说我就是自己管不住自己,自控能力就是差,怎么改变就是改变不过来。先不要埋怨自己自控能力差,其实自控能力是慢慢锻炼出来的。那么自控能力是怎样锻炼出来的呢,下面我们一条一条来说。一、生活要有规律,生活要习惯化其实自控能力就是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当这种生活规律成为一种习惯之后,想不成功都难。因为习惯的力量太强大了。奥斯卡·王尔德说:“最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的一生,不过是习惯的综合。”一个人的习惯里,藏着他的命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能够体现出个人的气质和品味,而且对个人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二、提高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往往表现在做事没有头绪,东一榔头西一棒。工作学习混乱无章法,不善于时间管理,杂念四起,做事不专注。玲玲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在班上中等偏上。她的性格温顺,非常听老师的话。班主任说她在上课的时候眼睛炯炯有神的盯着老师讲课,老师走到哪她的眼神就跟到哪。但是老师每次提问她的时候她都回答不出来,老师就很纳闷,玲玲听课目不转睛学习态度这么好,为何刚刚讲过的东西一提问就答不出来。其实玲玲这种孩子就是典型的“人在,心不在”的学习态度,表面功夫做得好,其实心根本不在课堂,心已经飞到遥远的地方。为何玲玲在课堂上专注度这么差,心不在焉呢?后来老师从家长那里得知玲玲看电视看手机的时候,家长大声叫她都听不到。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她三心二意,而看电视看手机她却一心一意。那为何玲玲看电视看手机时候那么入迷那么专注呢?很简单,就是手机和电视是玲玲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因为喜爱所以专注入迷。所以学习的枯燥乏味导致孩子们没有兴趣,因为无趣所以去寻找有趣的了,当然控制不了自己了。提高学习兴趣是解决自控能力差的手段之一。三、制定一个确实可行的小目标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从建立日常管理时间表开始。这张日常管理时间表非常关键,让孩子们每天的日常学习工作都列在这张表上,严格按时间表去学习工作。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要严格执行。让孩子们建立起一个严格的时间管理观念。先从简单的开始执行,比如:规定自己语文多长时间完成、作文30-40分钟、每天一首唐诗、每天五个新单词等等。四、干就完了,别想那些没用的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每次准备做作业的时候还没写又是上厕所,要不就是看到手机先玩一把,再不就是吃个小零食再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准备做某件事的时候,你第一时间不容思想杂念起来,大胆的干起来吧。把有限的精力都投到工作学习上,不要让杂念有丝毫机会进入你的大脑。这样大干起来,你会沉浸学习的快乐中,享受答对题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五、每次完成目标学会奖励自己人是渴望被赞赏奖励的。尤其是经过自己辛苦努力得到回报之后,应该奖励自己。打比方30分钟就把作文写完了,奖励自己一个好吃的巧克力,这样真的是甜蜜的成就感。连续一个月坚持锻炼身体,奖励自己一双运动鞋。越奖励越快乐,越快乐越想坚持努力下去,因为努力会有回报,会有收获。收获的喜悦是美美的。六、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鲍姆林德指出:一开始,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往往会反抗父母的要求,但是父母对自己所提的要求坚定不移,同时又有足够的耐心等到孩子变得顺从,而不会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不会以势压人,长此以往,孩子最终就会变得更顺从。这就要求父母温柔而坚定地守住自己的底线,在原则和要求面前不轻易向孩子让步,耐心而坚决地树立自己的权威。否则,孩子很可能得寸进尺,最终令父母难以招架,让父母的权威甚至尊严逐渐丧失殆尽
豆浆煮菠菜
前两天,有本小学教材,引发了网上的口水战。那是本小学性教育教材《珍爱生命》。 《环球时报》评论,中国孩子终于有了一本令人骄傲的性教育教材。但是这本教材吓到了中国的父母们,他们惊恐地觉得这本书太污了,会教坏他们的宝贝。 尽管它是北师大的一个教师团队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做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工作,九年的教学试验才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教材。 它试图告诉孩子们:男女哪里不同;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尊重不同的性取向;谋求两性的和谐。 没想到,它命运多舛,面临被撤回的窘境。 欣慰的是,能接触的主流媒体,态度几乎都是理性地力撑这本教材。他们一致认定这本教材三观正确,因为它只是在告诉我们的孩子们一个简单的真相: 我们都是父母性行为的结晶,而我们又该做好如何的准备看待这个世界上最简单也最复杂的两性关系,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的孩子如何保护好自己。 可惜,我们只看到家长们无限惊恐,他们希望整个社会为我们连同家庭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性的“真空”。因为他们相信只有闭目塞听才能引导孩子走向“纯洁”。看到这教材,突然想起来,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一个聚会,因为这个聚会让我发现:即使我的成长经历缺失了很重要的性教育,我依旧算是个幸运的人。那天聚会,记得窗外是苏格兰的狂风暴雨,我们玩厌了粉红娘娘的游戏,其中的一个白羊座提议不如我们轮流聊聊性。我暗地里很欢迎这样的话题,因为这本来就是可以交流的话题,只是人生的30年,没有人会这样直接的打开所谓的“忌讳”。让我惊讶的是,在座的女孩子们,无一例外的,在幼年时都遇到过来自亲人和陌生人不同程度的性侵。 丫丫说,在她小学放学后的某一天,她被带到了楼道口,强迫她摸他的下体。 Andy说,她的表哥在她还是孩子的时候,曾让她查看他的下体,还抚摸了她的身体。 这些黑暗的经历发生时,她们并不知道怎么去保护自己。这些都给她们留下来可能无法治愈的童年阴影。 我惊讶的看着她们,因为这帮丫头,平时看上去,都是活蹦乱跳,乐观可爱,有很明媚的笑容。轮到我时,我居然安全稳妥的度过了我的童年,只在25岁时,见过一个没有攻击性的暴露狂大叔。何其幸运。 但我也深深为她们的经历难过,想想如果当时有一本可以在学校光明正大看的书,告诉我们,我们可能受到哪些方面的性侵害,那些埋藏在她们人生中不愉快的经历都可以避免。 而遗憾的是,在我们童年时,并没有这样一本书。 更遗憾的是,20年后,出现了这样的一本书,居然因为告诉了我们的孩子世界最简单的真相,给孩子们的父母吓地要撤回了。 不看不听,你的孩子真的能安全吗?在恐惧这本教材背后,大人们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听长辈们说,以前的人很纯洁,现在,这个世界彻底的污了。 经历过我们父母的时代,对性的压抑变成了美德,这更是一种政治需要,禁欲的惯性让性成了洪水猛兽,于是我们对于性就有了双重标准。一方面,食色性也。谁能不为其所动?另一方面,我们总是对其污名化。 就好像,我们对于中国的女人也有双重化标准。我们的文化认为一个女人关注性、对性好奇,就不是好女人。而一个男人,对性的关注就是正常不过的表现...... 我们的性观念,折射在对于孩子的性教育上,也变成了双重标准: 一方面,不给予性教育;另一方面,学生受到性侵、性骚扰意外怀孕等,又要严加指责,并不注重孩子们的心理治疗,耻辱感往往又让作为受害者的孩子们抬不起头,他们可能需要一直背负着这些伤害成长。 更不用提那占人群相当比重的性少数群体了。长久来,人们不听不看的态度仿佛也导致他们更多时候活在大家的谈资里。而他们自己,却很难在生活中正大光明的表明自己的身份。 还记得曾经上过的一堂心理咨询课,有一位40多岁的同学问:老师,同性恋是不是性心理问题? 而同性恋,早在1970年代,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非疾病,而只是一种正常的性取向。 然而我们的孩子不知道,因为父母们不知道,大多数人不知道,因为大多数人羞于知道,大多数人宁愿选择不看不听,宁愿服从于偏见与恐惧。 于是,你可以想象一个没有任何性知识的孩子,当TA发现自己的性偏好和别人不一样时,那是多孤独、茫然、无助的体验? 如果TA的童年有这样一本教材就好了。TA一定会更快乐、更释然吧。然而,更多的是,我们的孩子缺乏保护自己的意识;我们的父母认为那些表面的“纯洁”能保护自己的孩子三观正确的成长,但我们却看到越来越多的儿童性侵案件的发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性少数人群面临欺凌或选择自杀。似乎只能责怪这个社会,对吗? 更重要的是,我们努力营造的性的“真空”,已经被这个信息时代瓦解。而缺乏正确的引导最后的结果,只能制造让人嗟叹的无知与隐含仇恨的恐惧。 记得还是孩子时,妈妈禁止我看电视上亲吻的画面,我遮住双眼的手,总是有缝隙,控制欲控不住孩子的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嘴巴和嘴巴之间,有什么样的秘密。 也追问过父母我是怎么来的这一世界上最热门的问题,答案总是含糊不清,最后只能得出自己是捡来的这样的懊恼的答案。甚至第一次来大姨妈,以为自己患了绝症。而我们的学生时代,甚至没有一本有图片的教材,告诉我,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男人和女人有什么不一样,我不懂,在两性的世界迎接我的究竟是什么。 而无师自通的性教育,居然来自香港电影,特别多亏了星爷。那些香港电影里,有我们那个年代所没有的活色生香与精彩迷离,每个人都在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欲望,性不但不污,一本正经也未必纯洁,美色与性感能变成伴着车仔面一起吃的好味道。突然想起,那座特别有温情的城——维也纳,那里有最可爱温柔的红绿灯。男生女生,女生女生,男生男生,每一个路口,似乎都有惊喜。 而这座城,不单单有金色大厅,更有温情满满的负责性教育的红绿灯。 包容博大,如孩童般真诚,也是美妙的欧洲精神的一部分,是欧洲魅力的源泉。 不做作,也很正经。我们避而不谈的,其实是这个世界最朴素的真相,我们遮遮掩掩的画面,其实切断了孩子们获取最正面信息的路径。 而我们的父母们,希望你们能明白,对孩子从小的正面的性的引导,能够帮助他们在成年后面对类似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 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关注和陪伴。 不看不听,很危险。 而性,其实很美好。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