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121015
周末,在家看了一部在2006年就已上映的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看过后一个人深思了许久:关于人生,关于人性以及关于人与人的相处。 小时候看西游记,看的是热闹和对英雄的崇拜,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得名师指点,打败天下无敌手;长大后看西游记,让我深深感动的除了猴哥,还有剧中美轮美奂的妖精。每一个缠绵悱恻的妖精背后都是一段对世事无常的不甘与落漠,而我也总会生出“卿本佳人,奈何为妖”的无奈感慨;如今已过而立之年,重温西游,竟也开始参悟人生。想来,我离四十不惑已近矣…… 相比于86版的《西游记》对原著风格的延续,及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中对爱情与事业的参悟,这个版本的西游记在延续了周星驰版的台词搞笑且超现实的无厘头风格和唐僧的普渡众生的碎碎念外,剧情人物的设计和关于探索人生的经典对话,是该剧的一大亮点。1 .小妖的悲哀 86版的西游记让大家忍不住哀叹:“有背景的妖怪都被带走了,没背景的妖怪都被乱棍打死了。”许多人从中感受到了被生活和命运操纵的深深压抑和焦虑。 而这部电影却告诉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白骨精故事,填平了我们对这个社会的不平不满之念。 白骨精在做人时被冤枉成“妖孽”,死得惨烈愤恨。所以做妖时,她风华绝代,妖得绝美,心狠手辣,足智多谋。但她也有自己的命门,不能被人叫做“妖孽”。斗法时,她跟孙悟空说:你再叫我妖孽试试?悟空自然无敬无畏:我就是叫你妖孽怎么着,你是妖孽你全家都是妖孽。有个细节是,白骨精当下对悟空撂话:唐僧肉我可以不吃了,你,我一定要斗到底。后来她离间师徒,她的复仇方式不是让他败让他死,而是让他丢掉最重要最珍视的那样东西——就是让唐僧亲自赶走孙悟空。事实证明白骨精是对的,对于悟空来说,被唐僧冷暴力式的抛弃是他的心魔。 我在这里惊喜的看到,原来妖不仅有智商还是有信仰的。一个有信仰的妖会是一个招人喜欢和怜惜的妖,只是她能力没有悟空强,不曾吸引到玉帝这般大人物的注意,最要命的是不曾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好在,影片的最后唐僧用牺牲自己的生命,送白骨精转世轮回度化了她,让她变回了那个一身素衣,面容纯净,向往美好、心怀善念的真实的样子。 我想许多人看到这里都会想,原来迂腐和固执有时也很可爱,倘若世上多些向唐僧这样看起迂腐固执实则至善至诚的人,我想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2 、关于对与错 在悟空告别师父后回花果山的路上遇到了观音菩萨。 菩萨对他说:“悟空,眼下你师父命悬一线,现在是他最需要你的时侯。金蝉子等了你九世,才等到今生和你一世的师徒缘分,将你引入成佛的正道。” 悟空对菩萨说:“可这小和尚这一世,已经放弃了俺老孙。是俺老孙错了吗?” 菩萨继续说:“悟空其实是你放弃了师父。五百年前你相信自己,五百后你还是没有变,为何不放弃自己去相信别人。一直以来,你用自己的错与对去看别人的对与错。你火眼金睛看的是真相,但你师父看的是心相。”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许多时侯你眼中的对错不一定是别人眼中的对错,即便你修得火眼金睛,依然不能把你知道的对的世界强加给别人。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如果我们能够尽量给别人少贴标签,那么曾经的“坏人”,或许也会随着时光的反转,在某一个时间点变成为大家所接受和喜欢的“好人”。比如上学时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和“差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一部分成为了“企业家”;过往的杀人犯在若干年后救了失足落水的儿童成了“英雄”……3. 关于孙悟空的“金箍” 小时侯看西游记时总忍不住想,如果世界上没有“金箍咒”该多好啊,孙悟空就不用受苦了。长大后便明白,一个能力超强且内心缺乏敬畏或者没有信仰的人也是很可怕的,因为你永远无法测猜他下一秒会弄出什么“幺蛾子”。生活中的本·拉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参加工作后,有时会忍不住想假若孙悟空没有被骗带上“金箍”会怎么样,唐僧会管得住他吗?为何孙悟空能力那么强却非要找一个像唐僧一样什么都不会的师傅呢?为此我以前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创业路上,唐僧和孙悟空谁更适合做老板》。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其实不管我们是不是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却每个人都有,即便有形的“金箍”被取下,当“紧箍咒”响起时,我们依然会觉得疼得山崩地裂、痛不欲生,因为“金箍”已深入脑髓。“金箍”的制造工厂是“生活”和“经历”的,更多时侯是“原生家庭”与“童年创伤”。 而创造咒语的便是那些和我们如影随形、息息相关的理想、愿景和成就;以及那些一言一语都可以让我们心起波澜的人或事。想起他们时总能带给我们无限憧憬、希望和激起挑战的兴趣和决心,所以我们永远也逃不出它们的手掌心,最终许多人感到压力山大,活生生的被压在了五行山下。(生活中的五行山: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贪——强求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事物;嗔(拼音为:chēn)——控制不住暴燥;痴——“自以为对”的自我;慢——傲慢不讲理;疑——怀疑自己和他人) 所以,若想寻得解脱,必要去取经修行。4. 取经即是修行 取经即是修行。唐僧四人代表人类主要的四种不同性格特征,每种性格都有自己需要修行的部分。孙悟空:信任和成全;唐僧:决断和放下;猪八戒:承诺和担当;沙僧:勇气和信心。 所以,我一直认为人生是一场修行,遇见谁都是缘份。另外,不管我们经历过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生活,最终都会触碰到生活的本质。 原本家庭幸福,经济基础丰厚的孩子,在父母老去时,也会为钱发愁,会知道这世界除了爱情,也有柴米油盐; 从小生活不幸,家境窘困的孩子也会在拼尽努力获得物质丰盛后,开始感念只要人间真情在,处处都会是春天; 那些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学生和乖孩子,终有一日也会为“好孩子”的标签而累,他们逐渐明白一味满足别人的需要,透支的却是自己的热情和耐心。当付出变成束缚时,除了生无可恋,他们也开始关心和沉思: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那些从小在缺少父母关爱、温暖和认可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也会在获得足够的爱与温暖后,逐渐明白爱是责任、付出和信任。5. 为何菩萨总是出现在危机关头? 我小时侯除了对孙悟空不带金箍有畅想,另一个畅想就是为何菩萨能够洞察一切,却只在别人去祈祷时才会显灵? 后来做了心理咨询师也逐渐开释:1、菩萨和凡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困惑和需要修行的地方,所以他也不能照顾到每个人;2、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当下时间里开化,所以节奏很重要。这就好像每个人或许能清楚自己身上的问题,但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强烈的改变的意愿。佛渡有缘人,这个有缘我想便是那些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且愿意付出行动去改变的人,才是佛在当下需要去开化的人。对于那些不信或不以为然的人,我们可以感召却不能强行开化。因为我们不能剥夺了别人努力和成长的机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成长即是修炼,不到关键时侯,再多的有益内容对方也可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对于任何人来说,别人的经历就如电影,没有自身的感悟和反思是折射不到自己身上的。 在生活中,庙里烧香拜佛,有许愿还愿之说。所谓许愿就是你提出了愿望,并愿意为这愿望提供代价。我想这和我们日常说的“心诚则灵”的“发愿”和“回向”是相通的。可见成长的确是需要修行的,修行是需要付出代价的。6. 关于信仰 唐僧说:我愿度她而死,下一世,我依然信仰我所信,哪怕因我这样的信仰,取经之路要耗费我十世。悟空说:我愿信你所信,成全你所信,再过一世,再过十世,依然愿做你徒儿,随你取经。 看到这里,我很感动。我想真正能感化一个人的只有信仰,也只有信仰可以让任何有力量的人在它面前都是矮子。 7. 修行从当下开始 舍与得尽在一念之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尽如是。 唐僧因为开悟“度化的意义在于不仅是教化,更是牺牲自我,无条件的成就他人”,因此他收获了悟空对他的绝对信任和敬仰; 悟空因为开悟“爱就是信任和成全”,因此他与唐僧真正的心灵交融; 而追求快乐和游戏人间的八戒和寻求团队归属和价值的沙僧也都在取经修行的过程中找到信仰,被信仰感召而感受到生命的充实和意义。他们的起点不同,出发方式不同却都靠着彼此的相互扶和鼓励最终修得圆满。 这让我想起我前段时间发过的一段话:说过的话,走过的路,看过的书,见过的人共同组成了我们的人生,也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而人总要多经历一些,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追求的意义。 如果有几个朋友,在交往中可以让我们在彼此相同的地方找到共鸣;在彼此不同的地方感受到吸引、鼓舞和力量,那便是值得用一生去结交的朋友…… 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几个这样的朋友。
锦和1105
最稳定的职业分别是律师、医生、教师。
1、律师
随着人们日益加强的法律意识,各类法律纠纷案件逐年递增,人们对律师的服务需求也日渐增加,加上律师的职业声望颇高,一直是被大家所公认的相当稳定的职业之一。
2、教师
尽管每年的教师考评都较为严格,但不管是幼教还是中学、大学教师,与单纯的孩子们相处和每年定期的寒暑假,却一直是职场达人们所向往的职业,同时因为学校的职场环境有别于商业职场,其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人员流动性偏低,工作稳定。
3、医生
不管是否有金融危机的到来,医生是很长一段时间来相当稳定的职业之一。随着我国对医疗制度的改革,专家型医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业大环境相对稳定,职业前景也被人们所看好。
4、语言培训师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不论是英语还是其他小语言的知识掌握水平将越来越高,在金融危机影响之下,很多人开始为自己充电,语言培训讲师近年来年成为工作稳定的职业。
5、财务
除非企业倒闭和自身业务水平有限未能顺利通过内部考核,否则企业财务人员的流失率是相当低的,加之该职业也属于越老越吃香的行当,是许多人所向往的稳定职业之一。
龙龙fighting
而我们主要讲的是怎么梳理自身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自身的阴暗面。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很多人最常见的生活压力的问题,感觉烦躁,不安,矛盾,这是一个最为简单却又最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在于普遍,所有人都在对这样一个问题进行应对,复杂在于出现压力的内容多种多样,个体的差别也千变万化,面对不同样的压力以及不同的人体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去进行处理。 比如就生活水平达不到个人期望产生压力作为一种常见压力,往往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而这些应对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较为积极的人往往会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状况为目标,通过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来满足自己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来缓解这种压力(注意是缓解而并非是解决,人欲无边,这种压力哪怕生活中上的人也无法解决,是贯穿很多人一生的),也有的人通过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 旅游 ,健身等转化于外,转移自己的实现以排解压力(对,您看到的没错,转移自身视线往往是一种积极的人排压方式)。 而较为消极的人的排压方式较为不同,通常也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心理暗示不断的否定自己的内心想法,达到“我认为自己想在过得很好的效果”,同样也通过不断的适应生活、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来达到这个目的;另一种是一种心理比较,通过与比自己过得更差的人进行对比而得到自己的心理满足,从而实现一种心理平衡,进行排压。 然而,并非积极的人的处理方式就是好的,并非消极的人的处理方式就是差的,这种简单的划分也并不能辨析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对自己产生良好认知的情况下,生活的态度往往更能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而解决生活水平压力往往实现、转移、平衡、适应这四种也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当然,这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大多方式。之所以说大多,还是坚持不能一概而论的原则,如果您需要解决心理问题,那希望描述更为具体,我将耐心为您解答。 生活中,很多人的内心会由于自己环境以及成长过程的影响,产生或多或少的一些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有的并不严重,所以并没有引起重视。 比如说轻微的焦虑,轻微的烦躁,轻微的抑郁等等,这些都是 情感 的正常表现,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不会对人生活产生副作用。 那么当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心理问题对自己产生影响的时候,就会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所谓的外部方式,就是通过心理医生的专业指导或者通过朋友的开解等等,有一些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找闺蜜,找朋友喝酒聊天,跟他们倾诉一下。 所以我们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比如说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找好哥们好闺蜜过来说一通,唠唠叨叨两个小时之后,把心里话全说出来,心情豁然开朗,糟糕的情绪也没有了。 这个就是所谓的通过朋友来疏导,而另外一种就是经过心理医生的专业指导。 当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建议去找心理医生指导,因为他们是相对专业的,他们能通过更专业的方式来,只解决大多数人心理产生的问题。 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求人不如求己。 这是一个非常直白,但是非常有内涵的道理,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不要依靠别人,要学会通过自我去调节。 比如说有一些心理问题的时候,要通过自己去散心排解等等,来疏导这一个问题,当自己想开了豁然开朗的时候,那么一切根源全都不存在了。 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到菩萨庙里面去拜菩萨。 他看到和他一起拜菩萨的人,长得和菩萨一模一样,这个时候他就问:“我看您和菩萨长得一样,请问您是菩萨吗?” 这个人说:“是的,我就是菩萨。” 这个年轻人更诧异了,说:“那你为什么自己拜自己呢?” 这个菩萨就说:“因为我也明白需要靠自己的一个道理呀。” 所以对于我们心理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话,还是靠自我去调节好一点,很多人心里面会因为感情或者因为一些事情出现心结,这个时候只有靠自己去感悟,如果想开了,那么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总的来说,就是通过自己调节或者严重的时候就找心理医生去解决,人活一生,不管怎么样心情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这里,我们也希望大家能拥有一个 健康 的身心,迎接自己美好的人生。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不必把自己的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另外,当你承认自己的问题时,其实,已经迈出了最难的一步,接下来只花心力解决问题就好了。所以,承认问题的那一刻,你的问题可以说,已经解决了至少一半。 如果你真想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那么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改变自己的状态,不去想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事情,不要让自己陷入悲观的情景中,要相信自己。 2.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忙起来,让自己没有时间去思考那些杂乱的问题, 3.做一些能够激励自己的事情,让自己拥有积极的心态。 4.交一些有正能量的朋友,一般心理有问题的都是比较孤僻的,可以通过多交朋友来开阔自己的心胸,让自己正能量爆棚。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心病还得心药医,看淡一切,别在丁是丁卯是卯了,随变,所其自然。 看心理医生,找学校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心理辅导师就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理,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掌握并解析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针对性提出心理辅导、心理疏导方案,帮助救助者完成情绪管理的专业人员。很理解你此时的心情。我 作为那些没有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有以下几个办法可以解决心理问题; 1 参加当地的心理学的活动。有的咨询室里会定期举办沙龙等活动,同时,多看心理学的书籍。 2 找一个值得信赖的心理咨询师,让这个心理咨询师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心理医生,不但可以帮助自己,还可以帮助自己的家人。先不要自己确定自己的心里 多参加同学们 健康 的集体活动 看一些社交内容的书籍 把自己的文化 体育 等科目搞好 这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正确的心理自信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最有力武器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心理也有所差异。但一个人心理也有相对稳定的区域。 个人心理过程,包括认知, 情感 体验和意志三个步骤。 要解决好自己的心理问题,得根据个人的认知和 情感 体验,对自己做一个清楚的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再坚定意志,寻求解决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 1.把自己对事件的认知和想法清楚的罗列出来。比如愤怒、厌恶、憎恨、害羞、惭愧、喜悦等等。 2.再根据罗列出来的情绪或想法,分析引起这种情绪的原因。 比如,我很郁闷,因为我的一个朋友误解了我。 3.再根据原因去寻找解决方法。 朋友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误解了我。 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个误解消除。 可以通过个人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 可以通过朋友搭建桥梁进行解释说明。 可以通过创造机会做其它方面的交流, 再逐步决问题。 4.当自己和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无能为力,感觉自己难以平复自己的心理问题时,求助心理医生是一个好的方法。 找一个地方静一静把自己遇到的问题重头到尾的想一想,如果有什么想不开的可以找一个人倾诉一下,往往不是太大的问题,在你倾诉的过程中也可以和朋友聊聊天,再来是好好的睡一觉你就会发现你自己已经在 慢慢走出来了。遇到心理问题要及时让自己冷静下来,并且多找人沟通。 能够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说明还是很理性,能够做到自我反省,其实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就会自我调整,不悔改的是那种总自我感觉良好的人。 有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的朋友,当前对于你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贴在你身上的各种“症”和“病”的标签赶快撕掉。 你的所有负面情绪世界上每个活人都有,就如同呼吸,要说是病,那每个人都有病。就如同吃饭症、睡觉症一样可笑。既然是正常的,就不需要解决,也解决不了,除非把生命解决掉。你们就是个正常人,和别人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心理和精神问题就是个伪命题,去解决心理问题这就是问题本身,这是个可怕陷阱,一旦掉进去,自己浑然不觉,连跳出来的意识都没有。 我们和一般人又有何不同呢,区别是别人有了负面情绪没有陷进去,我们不但陷进去了而不知是陷阱,当然也就不知道要跳出来,更别谈如何跳了,只能无辜地苦苦挣扎。 因此,有了负面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千万别陷进去。陷进去了也别怕,只要知道是个陷阱,不需要解决什么,只需要跳出来就啥事没有了。有人说:“我跳不出来啊”。那是因为你不知道陷阱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陷阱的原理,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掉进来的。你连陷阱都看不见,那当然就不知道如何跳出来的。如果知道了这些,反其道而行,自可跳出来。 陷阱在哪呢?在于我们内心的各种执著和欲望,自己它给自己编了一张张无形大网,把自己牢牢束缚住,并在解决以为是自己心理问题原因的各种现实问题过程中,网越织越密,直至自己动弹不得。倘若反其道行之,唯有放下各种执著和欲望,放下对任何问题的解决,再燃能从陷阱中彻底走出来。这就是迷途知返。 有人非要问我具体方法。并没有什么具体方法。我们的内心无时无处不在。内心的问题不能靠外在的方法解决。我们还是吃饭、睡觉、工作、学习、生活,该干啥干啥,既然没有病当然也只能该干啥干啥,否则还有其它需要干的吗?但这时的该干啥干啥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现在吃饭时只想吃饭,睡觉时只想睡觉,工作就是工作。学习就是学习,安住于当下,既不后悔过去,也不恐惧未来就可以了。 传统心理学由于不明白心理问题是怎么回事,不明就里,针对表面的各种负面情绪和生理反应科学系统地发明了很多看起来很科学、很高明、很高大上的各种“症”和“病”,让人眼花缭乱,不由得赞叹心理学的伟大与高明。为了高明,传统心理学家还精心设计了各种量表,显得无比精确和科学,让人深信不疑。然而,这真是可笑之极。我们的内心居然可以这样精确和不变。任何一个所谓正常人,有负面情绪时,都会给贴上一个标签。 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传统心理学家告诉大家:“这不但是个病,而且一辈子好不了,必须终生服药”。这个结论不知道把多少人推向了绝望的深渊。我们一旦深信这个结论,就会认命,就会放弃自己,就会行尸走肉般度过一生。这真是莫大的悲哀。 要知道,我们的一切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归因于外在,而我们又改变不了外在,那除了绝望还能有什么?同理,如果我们把所谓心理问题的原因归于外在,认为是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疾病、金钱、别人或某一件事等造成,如果这些外在问题能够改变还好(其实即便改变也无济于事),假如改变不了,那你除了绝望还能有什么。 要知道,我们的内心掌控权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开不开心,抑不抑郁,焦不焦虑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自己的心态只能自己去改变。同样的问题可以不同的心态去应对。假如我们不愿意去改变,那谁也没有办法。 我们的内心与外界没有任何关系,和生理也没有任何关系,相反生理变化是由我们内心变化所引起的。如果我们把原因归于外在,那我们就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生命的掌控权,就会听天由命,就会随波逐流,是对自己的完全不负责任,是把自己交给了别人,仍由别人宰割。 然而,你的内心只能自己去改变,别人动不了丝毫。如果希望靠让人改变自己内心,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腿在自己身上,别人只能告诉你方向,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迈。迈一步是一步,不迈就在原地。 我不是说我们大家过去不努力,恰恰相反,而是大家太努力了,可以说是竭尽全力,用尽了各种手段和方法,甚至努力几十年,但就是走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把方向搞反了,没有找到原因,南辕北辙了,结果是越努力越严重,还不如啥也不干。 看似苦海茫茫,其实岸就在身后,就在跟前,一回头,一转身就是。我们只要现在开始停止释放负能量,并开始释放正能量。这一念的转变你就已经好了,你就已经回头了,你就已经转变方向了,坚持下去就好了。那么,什么是正能量呢?正能量就是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都是无我利他,我的文章里说的太多了,我就不在详述了。心理和精神问题本来是由于错误的思维模式造成的。然而,我们在解决它过程中还是用旧有的思维模式去解决。这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错上加错,雪上加霜,越陷越深。这也是心理和精神问题很难走出来的原因。反向反了啊!我们必须从改变旧有思维模式入手,而旧有思维模式是由于错误的观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的。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明白了这个道理,从改变观念入手,心理问题自然就不见了。其实,何止是心理问题,人生中的所有问题都是这样的。有人说,改变思维模式太难了。你还没有改,怎么就知道难了?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建立起新的思维习惯,旧有的自然就不见了。有心理和精神问题的朋友,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情况,首先你一定要明白,你本身除了快乐并没有一丝痛苦,这才是真正的你。无论你此时面临什么样令人绝望的现实问题,比如重大疾病或重大经济问题,你都应该是快乐的。无论你此时的内心多么痛苦,多么绝望,多么摆脱不了各种负面想法,那些念头死死多么缠住你不放。请一定要相信我,这些都不是真的,无论再真实都不是真的。那是你自己给自己创造的幻象。再痛苦再绝望再特殊的都不是你,也不属于你。既然不是你,就毫不客气把痛苦抛弃掉,就像一件旧衣服一样抛弃掉。没有抛弃不掉的。一旦抛弃掉了,你只剩下快乐。 不要以为这很难,难是因为你不相信我,所以也不愿意去做。你一做,就会发现它就是一个纸老虎。黑暗看起来再可怕,但遇到光明,哪怕一丝光明,都会立即消失。 至于如何去做,我说的太多了。对于自己头脑里源源不断萌生的各种让自己不舒服的念头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理不理在不理,千万不要和它对抗和去解决它,就是不理。只要去理了,就是在滋养它,就是在被它拖走。 负面思维非常狡猾,神出鬼没,千变万化,软硬皆施,千万不能上当跟它走。 我们一方面不理会负能量,另一方面还要释放正能量。能量是所有问题最深层次的原因。我们现在的这个状态,就是因为缺乏正气,缺乏正能量所造成的。我们要想得到正能量,就必须先要释放正能量。就像如果我们希望在秋天收获果实,就必须在春天播下种子。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正能量时战胜一切的真正利器。它就是光明,没有它战胜不了的黑暗。我们只管释放正能量,毫不理会负能量就行。思维越少越好。思维越多,障碍就越多,负能量就越多。 我们的生活不需要任何改变,我们只需积极投入到工作学习中,以奉献之心对待工作和家人,热心帮助他人。化怨恨为感恩,化担心为祝福,一念之间我们的未来就已改变。 如果我们现在实在没一丝力量,分分钟被负能量揪扯着,已经耗尽了力气,也要坚决不理这些,这也不是真的。真正的你生机勃勃。你可以只管发一些正能量的愿望,希望别人不要有自己的痛苦。正能量的力量非常大,很快自己就能感受到。内心会平静下来。 如果是自己的家人或孩子陷入心理和精神问题,也千万别受孩子影响,只管提升自己的正能量,千万不能执着孩子。你执着什么,就会被什么牵着走,这样你不但帮不了孩子,还会把自己拖进去。放下孩子一切问题,不再受孩子任何影响,只管一心提升自己,让孩子被自己影响,从而最终把孩子拉上来。
dp72893325
那个女的记忆犹新,感觉像居委会大妈,但是挺她调解真的接地气,而且非常的贴近人情世故。说白了,金牌调解是档真实的节目,我朋友上去了,本来她在我隔壁开店,我们关系非常好,后来因为老公的小三家庭遭受变故后没开,我也是一天晚上节目看到的,后来确认的确是她,她说当时气不过因为离婚孩子问题没办法上去的,所以这个节目的很有生活的真实性,里面的廖阿姨每次密室交流都是贴心铁肺,而且就是那种为了一个家庭的好而作为出发点的。 理论上来说,调解一下,其实是不会解决问题的,也就是说【金牌调解】也只是一档娱乐节目而已。大家在节目里调解好了,回到家里一切照舅【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也只是隔靴搔痒】 记得我当年也是因为家庭矛盾问题难解,偶尔的原因看到了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确实不错,扣人心弦。胡剑云每次都好像真神一样,只要他一出现,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可是,看这个节目可以知道很多家庭都有矛盾产生【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反正看了也是白看,不能解决自己家的问题。 后来,平静了几年之后,到了2014年,家庭矛盾再次爆发。这一次是我想说服别人。于是,就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别人会不接受我的意见。于是百思不得其姐之后,就去寻求心理学的帮助【我的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三级证就是学心理学的结果】,最后的结论是【人人都是大神】,也就是惠能大师说的【人人都有佛性】,其实就是老子说的【一说就是错】。人人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人人人都是自己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这样的话,就会产生【火星撞地球】的惨剧,闹得鸡飞狗跳,鸡犬不宁。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也就是说,家庭矛盾不可能因为你一档节目就可以解决得了的。因为这个是固定的观念的问题,除非家庭成员中有人会改变自己的观念【比如我现在就是变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你想改变一个人认定的观念那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有自我成长才行】。比如廖喜玉这种大妈,胡剑云都说服不了的人,你相信廖喜玉就可以说服得了吗?作秀而已。【配合一下,我们做节目呢!】录完节目大家一拍两散 自我成长,也就是改变观念,其实就是自我否定【也就是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个太难了【心理咨询师的作用不过就是一个精神安慰,帮助求助者实现自我成长的人而已。这种关于如何才能帮助求助者自我成长的方式方法与理论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其次就是ABC理论,他就是认为观念才是至关重要的关键,只有改变导致错误的观念,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情绪问题】。心理医生则更直接【给你吃药控制住你的精神异常】。到2016年,我突然明白过来【顿悟】,就好了。一切归於宁静。现在,2019年我明白到【别人会接受你的观点那是因为他是菩萨,他不接受你的观点那是因为他是大神】 可是,谁能改变自己的观念呢? 我是《金牌调解》的忠实粉丝,每期必看,一天不拉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