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基里连科
楼上的回答,是书本给出的答案。但需要注意,这是对于咨询师的告诫。建立良好咨询关系,需要求助与咨询师之间共同构建,才能达成。所以,本鲨认为,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抱持与共情,是两大核心。更要以区分求助的状态作为前提。一、求助的心理问题存在于自我意识层面。此时求助的问题多形成时间不久,治疗欲望很强烈,也比较明确和单纯。甚至部分对于咨询师抱有相当的期待。这时,按照书本答案寻求关系构建,是没有问题的;二、求助的心理问题已经有来自潜意识心理能量的渗透。这类问题,一般都有较长和复杂的形成历史。求助的心态比较矛盾和敏感,存在类似趋避性依赖。心理咨询师在初期必然是较为被动的。本鲨以为,对于这类求助,应该根据他的气质与人格特点,灵活掌握。比如对于胆汁质和部分粘液质,应该以认真地聆听为主,充分地宣泄,对于高度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往往是必要的。但对于抑郁质的求助,可能效果相反;而且,对于部分粘液质的求助,则可以对于求助非常明显的认知错误的具体问题,用解释技术,让求助自己领悟到他的荒谬之处——总之,这类问题,与本人的人格气质特点,呈现高度相关性。必须要灵活对待,找到合适的方法。
西由位门1
A. "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并不意味着 己的容貌是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是在对自己的长相感到不理想,可以化妆,接受自己的长相很容易,只要坚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B. 无条件的接纳求助者并不意味着 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通俗地说,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 积极关注涉及到对人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凡是心理咨询工作,首先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受助者是可以改变的。心理咨询师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有选择地突出来访者及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达到治疗目标。 (2)无条件接纳求助者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 求助者往往带着自己扭曲的认知、消极的行为模式、负性的情绪等前来咨询,咨询师也许不需要做额外工作就能体察到求助者消极的一面,而求助者积极、光明、正性的一面往往需要咨询师挖掘。 2、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 积极关注就是咨询师帮助求助者深化对自我的认识,从只注意失败、缺点和不足转移到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帮助求租者挖掘自身积极、光明、正性的内容,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所拥有的资源。 3、避免盲目乐观。 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乐观的,但有些咨询师片面理解积极关注的含义,表现出对求助者盲目乐观。 盲目乐观可能使咨询变成形式的、教条化的反应,淡化求助者的问题,也缺乏对求助者的共情。做好积极关注,咨询师应针对求助者的实际问题,分析其现有不足,同时帮助求助者深化认识,认识到其拥有的资源。 4、反对过分消极。 与盲目乐观相反,有些咨询师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判断求助者处境的同时,不断地表达出了消极态度,会让求助者更沮丧、困惑或者绝望。 咨询的本质是给予求助者以支持、鼓励和帮助,促使求助者从困境中崛起,走出迷茫的泥潭,减轻甚至消除痛苦。因此,咨询师应始终立足于给求助者以光明、希望与力量。
小小小小野
心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这个任务的完成中,咨询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信心、诚心.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尊重求助者,把他们看做一个有自尊、有自主权利的人,不能把他们看成病人.第二,要有足够的同情心,要能理解他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当作病人.第三,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能等待,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因求助者没有按照咨询师的要求去做而发怒,要能容忍求助者的缺点.第四,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要能容忍他们的反复.第五,咨询师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不能在求助者面前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良的情绪反应.
學僧Young
这个题目很像昨天考三级时候的题目。书面的回答:就是: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然后还有细化的说明,上面的回答都写的很好了。如果真是发生在心理咨询里面,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还有几点,算是经验之谈吧1、与求助者见面之前的沟通。并不一定会发生在每个咨询过程中,但有些还是会发生,在面谈之前的简短沟通,会在电话中传递信息,发现匹配度。来访者会先在心里有一定的认可度2、第一次面谈的会见,咨询师装扮得体大方(此项也发生在普通的人际关系中,只是在咨访关系中更加重要,因为求助者是带有期待的到来)3、良好的身体语言4、适合求助者的咨询方式。咨询师相对来说,心理能量更大,接纳度更广,只有自我成长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引领更多的求助者,使其获得帮助,对于相对强势的求助者要用相对强势的咨询方式,对于无助自己成长的求助者,要关注接纳。掌握这些,基本就可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例外情况(比如说:求助者移情严重,还未进入咨询关系,开始讨厌咨询师),这是考虑咨询转介。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