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的老婆
1、首先你要知道你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或者说你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提升什么。比如:你发现自己目前的专业知识还不足于很好的应对工作,然后决定用下班后的时间阅读与工作需要相关的书籍,或学习相应的技能。这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确定目标的过程,一旦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为这个目标制定具体可行的落实计划。目标和计划可以使你的大脑以及行为有一个方向,一定程度的督促自己去学习或完成任务。注:目标要清晰,计划要具体可行。例如:清晰目标是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一周阅读和理解一本书,包括具体看哪本书。那么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要具体到每天看多少,什么时间点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落实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定期检视计划有没有用?需不需要修正?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自然不断的进步。2、训练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明确自己的时间效率,就是感受时间的长度和时间段内能做多少事。例如:设定十分钟“倒计时”,看在这段时间内能完成多少事;接着,先“预估”完成某项任务所需时间,然后再和“实际”所需时间做比较分析。如此经常练习,就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任务所需的时间长短,进而预留足够的时间,完成各项任务。其次,制定确实可行的作息表,张贴在房间的显眼处。如果接连几天,都无法依照预定时间作息,应找出原因并做调整。制定作息表的关键在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时间规则,“自己做得来”的内在意识会比较乐意遵守。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我们的时间管理能力自然会提高。3、提高阅读效率。有效阅读也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所以提高阅读效率是必须完成的。高效的阅读,建议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高效阅读学习法。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阅读理解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安装软件即可进行免费试用训练。当然,练习除了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一些提高。4、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既然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那么学习到的知识更多的也是碎片化的,如果不懂得整理,过一阵子就会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要学会:把学习到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这样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
张轶群123
《释梦人生》(荣伟玲著;开森心理出品)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释梦人生
作者:荣伟玲著;开森心理出品
豆瓣评分: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7-1
页数:344
内容简介:**【武志红极为欣赏她并数次引用其思想!】
**【深度再现心理师真实人生的心理疗愈小说!】
**【心理才女荣伟玲从业21年经验结晶!】
**【看穿世上隐秘灵魂及孤独、背叛、迷失、性侵、情爱等一切情殇与秘密。】
**【武志红、李孟潮、于东辉强烈推荐!】
【内容简介】
《释梦人生》是心理学界知名才女荣伟玲的深度心理小说,围绕女心理师苏黎的咨询工作和爱情追寻展开,呈现出一个个真实、孤独、受伤、痛苦、挣扎的灵魂,包括从因爱受伤到实现精神自愈的心理咨询师苏黎、因初恋背叛而精神压抑过着无性婚姻的咨询师方正、因纸醉金迷导致身染绝症进而选择心理学的阿乐、因童年被性侵而心灵受伤最终嫁给心理学家却自杀身亡的唐杰、因母亲遗弃而终生找寻母爱替代对象的来访者安……
一个个人物随着故事情节鲜活地呈现出来,引领读者对他人和自我、女性与男性、快乐与痛苦、因与果、生与死、幻想与现实、存在与意义进行探索。
表面上,我们看似为着不同的目标行进在人生道路上,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梦,而续梦人和解梦人,都是我们自己。
【编辑推荐】
【1:《释梦人生》很神秘,满足你对心理咨询师隐秘人生的窥视欲!】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你一定对心理咨询师的人生感兴趣。《释梦人生》这本书是作者荣伟玲伏笔15载写就的心理小说,以心理咨询师群体真实的人生为题材,畅快淋漓地将咨询师的人生秘事呈现出来,让你一睹为快。
【2:《释梦人生》很悬疑,让你通过N个故事,了解N个人生的“前世今生”!】
《释梦人生》这本书生动刻画了几个具有典型人生代表意义的人物和人生,比如因爱受伤到实现精神自愈的心理咨询师苏黎、因初恋背叛而精神压抑过着无性婚姻的咨询师方正、因纸醉金迷导致身染绝症进而选择心理学的阿乐、因童年被性侵而心灵受伤最终嫁给心理学家却自杀身亡的唐杰、因母亲遗弃而终生找寻母爱替代对象的来访者安……每个人的“现在”都不是偶然形成的,都有过往的不同“伤痛”。你在读这些故事时,难免想到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对自己的人生做个彻底的反思。
【3:《释梦人生》很有深度,让你深度思考关于我和你、男和女、喜与悲、生与死等终极问题!】
故事绝非只是故事,作者荣伟玲结合自身阅历和心理学、佛学感悟,借故事阐述了关于对他人和自我、女性与男性、快乐与痛苦、因与果、生与死、幻想与现实、存在与意义的诸多深度问题。所以,爱追小说的你,一点都不肤浅!
【4:《释梦人生》很流畅,只需要花费三个小时,你就能读完!】
开森心理团队每一位小伙伴都读完一遍(老板读了三遍),平均用时2个小时45分钟。足见内容多么勾人、故事多么撩人、行文多么流畅。友情提醒:晚上9点至12点阅读最佳。
【5:《释梦人生》很有干货,让你从故事中学到关于梦的解析、心理咨询的很多思想!】
荣伟玲可是国内当前解梦的无二人选。她对梦的解析、亲密关系的诸多见解都被武志红数次引用,在武志红的书籍及文章中可见一斑。除去撩人的故事和悬疑的情节,荣伟玲将其心理学理念借故事托盘而出,这无疑让这本书干货满满、心理学价值颇丰!
【6:《释梦人生》很大牌,武志红等众多心理大咖联袂推荐!】
武志红、李孟潮、于东辉等圈内好友对荣伟玲的才华和文字称赞有加。
【名家推荐】
天才与疯子,都是把自我抑制去除掉一部分的人,只不过,疯子缺乏智识去理解自己的洪荒之力,而天才有智识可以做到这一点。
伟玲是我多年的朋友,她身上总有一种洪荒之力要喷薄而出的感觉,而这股洪荒 之力,她也总能用自己的智慧去理解,同时又能用自己独特的文字去表达。
在《释梦人生》这部小说中,你会感受到这一点。
——武志红,心理学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
《释梦人生》这部小说是一把心灵解剖刀,将这个世界上最会隐藏内心的一群人——心理咨询师们的心灵世界,展现无遗。他们的痛、他们的泪、他们的笑,无论是否真实,都最终会化成滚滚红尘中的一道温暖力量!
——于东辉,《心理访谈》特邀心理专家
伟玲的小说《释梦人生》呈现了心理咨询界当年的爱恨情仇、那个时代的困惑与浪漫,并非真实,胜似真实,具有一种独特的认知审美价值,可以促进从业人员抱持“如其所是”与“似是而非”之间的辩证张力。
——李孟潮,精神科医生,个人执业
作者简介:荣伟玲:心理咨询界知名才女,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硕士研究生,德中精神分析连续培训班成员。历任重庆荣格心理咨询所心理咨询技术总督导,四川成都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成都心理咨询师联合会会长、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咨询师等,具有丰富的从业经历,是国内较早从事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心理治疗师。
荣伟玲关于爱情、自我和人生的诸多观点,经常被心理学家武志红等人引用。她视心理治疗为终身使命,是具有深切人文关怀的心理治疗师。
九尾小妖
我们读书,在书本上学到知识,是要在之后的时间里,报效国家。如果要给读书最好的诠释或者说要给读书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动力,那么这个答案不外乎是用知识让国家的将来充满更多的创造力。 我们毕业之后,投身于工作,不单单是因为工作能够让我们有基本的生存能力,更是因为工作可以让我们觉得自己有价值,自己正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自己,为企业,为国家创造财富。这就是他者贡献的全部意义。贡献我们已有的能力,让我们的贡献变得有价值。 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师强调工作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保证城市干净的环卫工人在炎炎夏日里,在火辣辣的太阳暴晒下,付出自己的劳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城市的道路可能到处都是垃圾;在高级办公楼里工作的高级白领,每天几十通电话,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以便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高级白领的工作可能不用日晒雨淋,他们高情商的为人处世方式,能够给他们创造出劳动力,创造出财富。既然,大家都是在工作,效力,为什么会觉得,环卫工人的工作是不能接近,而高级白领的工作却是一直被人向往的呢? 重庆心理咨询师认为,这是人类存在的偏见,他们在不知道他者贡献是什么的基础上, 对劳动者的劳动行为妄加定义。 他者贡献,就是我做的事情要对他人有用,简单到,可能我的一句话能够让一个悲伤的人开怀大笑,那我就是具有他者贡献能力的人。
牙牙的美食美刻
提升自我、保持较高自我价值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主观幸福感,感觉非常痛苦,想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另外两个影响:一是会影响我们对外界甚至自身的感知,当我们自我价值偏低时,会把平时不太关注的人、事、物视为敌意的,从而做出过多自我保护行为,比如反驳、辩解,影响我们与他人的交流与能力的正常发挥;二是影响我们发起行为、制定目标的勇气,当我们自我价值偏低时,很多行为不敢于去发起,也不敢制定“过高”的目标,担心自己无法完成,导致丧失很多练习与成长的机会,影响我们的成长与成功。自我价值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整体的自我价值,即一个人对自己的整体评价,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信、自尊都是指这种整体的自我价值;另一类是自我效能,指的是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工作的主观评价,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在做一件具体的事情之前,对能否顺序完成心理有没有“底”。整体自我价值,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自己值不值得他人喜欢,影响我们的主观幸福感以及对他人的信任、亲密感;二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影响我们对零经验任务的发起与人生目标制定。18岁之前,我们的人生主要不是自己负责,更多是由父母和老师负责,也是在这个不是自己负责的年龄段,在父母、老师、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我们的性格、行为习惯、能力等各项特征,自我价值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成长的环境是不完善的,甚至是“恶劣”的,虽然这不是父母、老师的初衷,他们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出发点,但是因为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导致我们自我价值偏低,对我们成年之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18岁之前的生活不是由我们决定的,我们也只能选择去接纳自己的父母、老师、环境,感恩他们的付出,毕竟,是他们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大。但是,18岁之后,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也有机会重新调整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虽然这个过程有点辛苦,也要付出不少努力,但这是可以实现的,是有希望的。1、了解自我价值的水平与影响提升自我价值,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自我价值的水平与影响。当我们在值得被爱方面自我价值高时,会觉得自己是被他人喜欢的,有较好的人际信任与亲密感,也有较高的幸福感水平,当我们在值得被爱方面自我价值低时,有些人会过于讨好,总是害怕他人不满与拒绝,有些人会过于冷漠,时刻与他人保持距离,这会影响我们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也会影响我们人际关系的结构。当我们的整体能力自我价值较高时,会对自己、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也会有一定的追求,遇到挫折时可以积极应对,对他人的负面反馈,也可以合理应对。当我们整体能力自我价值偏低时,会对自己不满,也经常采取逃避、放弃的应对策略,对他人的负面反馈比较敏感,也总是为未来的而担心,也没有勇气去承担更大的责任,很少为自己设置更高的目标。对具体任务的自我效能,会直接影响我们承担该任务的勇气以及遇到困难时坚持应对的信心。我们在各项工作中的自我效能,同样会影响我们对自己能力的整体评价,如果我们觉得大部分工作都可以胜任,可以极大提升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我们在各个方面总是受挫,也会打击我们的整体自尊。我们在具体领域对自己未来目标的设定,一方面来源于对自己的整体能力的自我价值,当整体自我价值高时,我们觉得自己是可以成功的,另一方面来源于我们对该领域的自我效能,只有当我们在该领域自我效能高时,才真正对具体领域的成功充满信心。整体来讲,成年人在值得被爱方面的自我价值会影响其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而在能力方面的整体自我价值与自我效能会影响其工作表现与事业成功。2、分析成长原因分析自我价值较低的成长原因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内化了父母与他人对我们的评价,除了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不OK或者不可爱的,这个过程还让我们形成了另外两个潜在认知:一是让我们觉得自己不优秀、不可爱是自己的错;二是让我们觉得自己真的是不优秀、不可爱的。实际上,这两个人认知都是错的。首先第一个认知。通过指责、批评进行教育的家长,一方面会指责、批评孩子表现不够好,另一方面也会责怪孩子不够努力,更有些家长会责怪孩子压根就不应该被生下来。所有这些方式,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假设,即,是孩子错了。孩子也会内化这个观点,认为不优秀、不可爱是自己的错,但是实际上,这是家长教育方式的问题,是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是他们不了解教育的更好方式,却让孩子来承担这个责任。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极大减少成年人对自己的自责,因为很多人带着这种自责生活了很长时间,也因此对自己非常不满,实际上,这不是他们的错。其次第二个认知。很多人内化了父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真的是不OK的,实际上这也是错误的。一方面,批评、指责式的父母总是看到孩子身上不好的方面,对孩子身上好的方面则视而不见,通过选择性负面关注得出孩子不优秀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太多的优点没有被看到;另一方面,适当的自我价值是一个人从事某些任务的前提条件,当一个人对自己评价不高时,很多任务也没有勇气去做,这样也就丧失了锻炼机会,结果真的不会做、真的不优秀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因为他不优秀本身,而是因为他/她觉得自己不优秀,从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意识到这一点可以让我们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自我认识、评价的影响上来,而不是一直聚焦于自我认识、评价的对错,因为自我认识、评价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不同的影响和结果。3、改变认知提升整体自我价值上述的原因分析可以帮我们放下一些自责,也可以松动一下对自己的自我认识与评价,但是自我认识、评价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有时候我们也习得了对自己行为的负面关注方式,总是盯着不好的方面,这些认知与认知方式,可以通过调节改变的。首先需要调整的,是放下对“对错”的坚持,自我认识与评价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是自我认识、评价一旦形成,就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影响我们的行为。认知调节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将焦点从对错转移到影响上来,去分析不同自我认知、评价所造成的影响,然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认知,并且通过各种证据证明坚持这种有利认知是合理的。其次是调整负面关注的方式,自我价值低的人总是关注自己表现不好的方面,总是想办法去提升,而对自己表现好的方面则显有关注,这种认知方式是内化早期父母总是批评、指责的结果。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去调整自己的关注方式,每次当自己想到自己的不足时,多去想一想自己的优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写出来,也前期可以要求自己看到一个缺点时一定要再找2个,甚至多个优点,这个练习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提升自我价值是非常有帮助的。4、通过提高能力提升自我效能前面的方法是从改变自我认知与关注方式出发,从整体上提升自我价值,让我们对自己感觉好一点,但是这些方式并不能提升我们的能力,要让自己真正有信心、心理有底,我们还需要通过各种机会实实在在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从事各项工作时是切切实实心理有底,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较高自我价值有据可依。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原有自我价值对把握机会与尝试的影响,原来很多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就是因为当时觉得自己不OK,所以放弃了尝试与努力,失去了学习机会,最终真的不OK。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再次掉进这个恶性循环,当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时候,多思考一下低自我评价将带给自己的影响,想想这些评价是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是客观正确的,然后坚持去尝试,只要尝试的多了,能力就会慢慢得到提高。5、学习自我接纳提高能力可以提升在具体任务上的自我效能,为整体自我价值提供坚实依据。但是,就算我们再努力,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提升自己,这是不现实的,此时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接纳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接纳无法改变或者放弃改变的行为、特征;二是接纳成长与改变的过程。总有一些特征、能力我们无法改变、也不需要去改变,面对这些特征、能力,很多人习惯于掩饰、忽视或者当别人指出来的时候尽量辩解,说明他们其实还想去改变,只是做不到而已。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接纳,承认他们在我们身上存在,并且坦然接纳它们,如果确实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并不一定要去改变它们。接纳前后的区别在于:在接纳之前,我们头脑里有一个严格的评价标准,只要不符合这个标准,就觉得自己没有做好,下意识的想要去改变;接纳之后,我们重新考虑了所谓的标准,允许自己做不符合标准的行为,即使没有做到,也坦然接受,不给自己压力与自责。自我接纳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接纳成长与改变的过程,任何的改变都需要时间,尤其是很多人的低自我价值模式已经持续了至少20年的以上,改变更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给自己的压力,一方面来源于表现不好,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对成长进度不满。问题在于,给自己过多压力,对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反倒让自己不开心,而且容易陷入原来的自责模式中去,所以需要自我接纳。既接纳自己的现状,接纳不好的方面,更要接纳自己成长的成长与改变的过程。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