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350

如果蛋蛋愿意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安大雄

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明天你好!

已采纳

个人的井底之蛙的涉猎,可能荒谬的感觉心理学方面微观的研究,好像西方做得比较多,之前看了一些,包括“自我,本我,超我”“潜意识,无意识”,分解得很细。但是我自己逻辑比较混乱,看不太懂(个人资质平平)。最近看到安大雄老师整理的心理调整之认知系统,才明白一点点。 本来是安大雄老师整理的一个图,简洁明了,但是这里,只能大概说一下 自上而下的顺序: 核心信念——潜在假设——自动化思维——想法和情绪——行为——作用于客观外部环境 当然,基于作用和反作用,客观外部环境也会作用于行为,从而引起更上一层的变化,这个叫身心交互作用。 分解得很细,很专业,可能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比方说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他们就能从这个路径去突破。但是,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家长来说,可能就只限于常识性的了解和偶尔的灵光一现的帮助。为什么?太专业,操作不了。只是大家多了解心理常识,没有坏处。但是也恰好印证了一点,核心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才是这座冰山的底部,是左右人生这艘大船的航向的根本。 东西方在这里合二为一,因缘聚合,可谓明证。中国的哲学分析,就如同我们在第一节所指出的,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这是心的问题,不是脑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逻辑思维训练非常令人惊叹,逻辑思维极其严密,反应极其敏捷。他们不是脑残,跟他们比,我们才是脑残。但是他们的确出了问题,问题在哪里?他们是心残——王德峰教授” 怎么办?安放好它。 现在大家谈论比较多的“止息法”,“脱敏训练”“肌肉放松训练”“观呼吸”“誓言法”,我感觉都是从安大雄老师所说的这些路径在入手进行训练。 这些方法,我有的也向孩子提过,但是到底我自己没有能力强求娃娃去做,只能随缘。孩子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是keep上的健身操,我觉得也不错。 那回到正题,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安放她那颗无限心呢? 在我看来,就是提供一个没有压力的空间。(当年的抗日战争,那么艰苦卓绝,八年抗战,最终以我们的胜利,日本的完败告终。我有阅读到一个资料,说当时有战略性的撤退,是执行了“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我们也可以移花接木,如法炮制)。 孩子在这个没有压力的空间,可以慢下来,歇几步,去找到她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节奏,一言以蔽之,去安放她自己的心。 有的家长会说, 社会 竞争这么大,孩子如何能停下?安放自己的心,并不是躺下了安放(当然,如果孩子勇敢选择躺平,我们大概率也只有暂时忍耐,等待而已。)相反,恰恰是在生活中去安放(王阳明说,世上练)。心理学讲即刻的行动,是治疗心理疾病的良药,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而中国哲学一向很耿直,一向形而上,烦恼与智慧同源,烦恼即菩提,你活着就无法拒绝,只能拥抱。佛法在世间,只在世间觉。把烦恼当作修行的材料,可谓一石二鸟,是安放自己和孩子的心的妙法。 谈到禅宗的修行,王德峰教授有一段妙语,仍然全文摘录如下: “怎么修呢?把烦恼当作修行的材料,这是非常自信勇敢的修行方法,叫做禅宗。” 附记: 个人大俗人一个,无意沙雕和凡尔赛。对修行本无兴趣,也无意修行(修行是好事,我的意思是我自己太俗,根器太浅)。 只是穷则思变,没有办法而已。自己不变,难道干等别人来拯救孩子,顺便还拯救一下自己? 梦可以做,也有可能变现。但是,没有变现之前,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先做起来。”

心理咨询师安大雄

217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