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兔2008
前段时间,甘肃省庆阳市一名高三女生因为班主任猥亵而跳楼的新闻曾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对涉事女生表达同情与遗憾、对班主任指责讨伐,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了,那个女孩子几乎在出事的第一时间就向学校的心理老师寻求了帮助。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庆阳六中的心理老师王老师并没有履行身为心理咨询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反而把女孩子往痛苦的深渊里又推了一把。通过涉事女孩的自述信,我们大概可以还原一下当时的经过:王老师在女生前来寻求帮助后,没有使用咨询技术对女生进行帮助,反而是告知年级主任,然后年级主任找到班主任要求其向女生道歉。王老师做法违背了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违背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那么,什么是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呢?保密原则是咨询师(治疗师)对来访者(求助者)个人隐私权的尊重。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师应当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遵守保密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需要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当然,在咨询过程中,也有保密例外的时候,主要是在以下几种情况:①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②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③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④心理咨询中出现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⑤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⑥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保密原则是所有心理咨询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它尊重了求助者的自主性,体现心理咨询师的诚信,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这个事件中,女生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时显然还没有触及保密例外的条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庆阳六中的心理老师的做法已经违背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也许有人会说,学校的心理老师有老师和心理咨询师两个身份,在这个事件当中,王老师的做法或许是以老师这个身份为出发点所以找了年级主任。但是,在咨询师和老师两个身份之间,还是应当以咨询师的职业标准为重。首先是咨询师,学生找心理老师是做咨询的。角色混乱会出问题,所以担任太多角色不适合给学生做咨询。在专业术语中,这叫做避免双重关系的原则,也就是说,咨访双方应仅限于咨访关系,而无其它任何关系。比如说心理咨询师不可以给自己的朋友或孩子进行心理咨询,学校的班主任不可以给班上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避免双重关系可以减少来访者的顾虑并且降低纠纷发生的几率,是对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共同保护。除了保密原则和避免双重关系原则,心理咨询师的原则还有:·时间限定的原则:一般一次咨询50min左右,一周一到两次·“来者不拒,去者不拒”原则:“来者不拒”意味着来访者只要来了就要接待,“去者不拒”意味着咨询师只给主动求助的人提供咨询·感情限定原则:即关系限定,来自非咨询关系的要求是不可以答应的。这里要切忌产生恋爱关系。·重大决定延期原则:待咨询结束后来访者再做重大决定,如离婚、退学·伦理道德原则:要让来访者了解他的权利和义务,未经来访者同意不得录音,资料保存,收费标准提前明确。在庆阳的这次事件当中,女生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是特别值得肯定的,但是让人失望的是心理老师却没有履行她的工作职责,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事情走向。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因此对心理咨询产生特别多的偏见,可靠、正规的心理咨询一定可以为你排解烦恼与解答困惑。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时,一定要注意看心理咨询师的是否有从业资格(如中国心理学学会注册咨询师,国家二级、三级咨询师)。如果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咨询师有违背咨询原则的地方,请停止咨询关系,如果情况特别严重,可依据《精神卫生法》进行举报。参考资料:钱铭怡. (2016).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重排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郭念锋,等. (2017).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健康是福83
明明被别人深爱着,却总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还想方设法找出对方不爱的证据。每个人都想要安全感,都用各种方法想要得到安全感。其实安全感从来无法外求,也从来不在这世界以外,它是你内心世界的平安。
是薇一的我
心理咨询师职业胜任力里最重要的,我觉得是职业能力或者道德操守。2014年曾经有学者针对高校的心理咨询做过调查,探究“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研究者根据文献,列出了十个品质,让咨询师与来访者分别排序,而有趣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排序并不一致。心理咨询师几乎都选择了专业能力作为最重要的品质,排第二的是亲和力,然后是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而来访者所选择排第一的是道德品质,第二是亲和力,第三是保密,第四才是专业能力,心理健康、热情耐心等排在其后。所以,不同的人对于心理咨询师职业胜任力的重要程度排名不同,也看你怎么选择了。满意请采纳。
悠游肚肚熊
发展心理学家 William Emet Blatz 在其著名的「安全理论(security theory)」中指出: 一个人不能仅仅依靠「独立」来获得安全感。 对于成年人来说,安全感是「独立安全」和「成熟依赖」的共同结果。 安全感确实可以自己创造,但大概率形成于亲密关系之中。「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指: 一个人能够满足自我保护的基本需求(比如食物、水、住所), 并感知到自己在心理上被庇护(被支持、被看见)(Zotova,2011)。 安全感与家庭亲密关系(儿童及其父母)有关,也与家庭外亲密关系(友谊、同龄人、性伙伴关系)、职业(工作和金钱)、业余爱好和生活哲学有关(Blatz,1966)。 在亲密关系中,尝试培养「信任」和「脆弱性」 边界,可以是身体上的、性的、情感上的、经济上的——所有这些都是在健康关系中培养尊重的关键。 尝试让伴侣了解你的喜好,邀请他分享自己的喜好,促进建立情绪安全的一些边界。 比如:如何逐步共享个人信息、在亲密度上传达你的舒适度、你在什么时候需要独处、什么东西对你非常重要需要尤其尊重。 嘴上说「我尊重你」,但「眼神不屑、嘴唇紧闭、声音刻板」,对方自然不会感到安全。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伴侣都在不断解读声调、姿势和微表情。 如果你想创造一段安全关系,接近对方之前,想想「我现在的肢体语言在表达什么」? 关键是认识到:「我们不仅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还要对自己传递信息的方式负责」。 倾听和理解的意思是:没有分心、没有防御性反应,真正接受伴侣告诉你的事。 对他进行动机提问,而非评判 许多「不安全感」都源自对动机的猜测。 当伴侣做了一件我们不理解的事,尝试先别上价值判断,而是用好奇的态度,了解「你这么做的动机」。 关系治疗师 Rabbi Slatkin 说: 「大多数人的动机都具有潜意识,而且往往与他进入关系之前的包袱有关」。 「当我们停止评判,而是从同情和理解的角度看待他,即使我们依然不同意他的观点,但至少可以创造一个没有对抗的安全环境」。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伴侣在亲密关系中建立安全感。 他们的工作并不在于解决冲突,而在于「如何处理冲突」—— 也就是说,你们吵什么不太重要,「怎么吵」才是关键。 治疗关系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一个新的视角来处理冲突。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