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雨如薇
您好倾听是一种了解别人的方式,更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智慧。朋友之间需要倾听,父母与子女之间需要倾听,爱人之间更需要倾听。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引人注意,总是不顾他人感受而滔滔不绝,以致占用了大家交谈的大部分时间,这样的人是一位谈话高手吗?他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吗?答案是不能,因为他不懂倾听的礼节和重要性。正如练武之人,首先要学会挨打。戴尔卡耐基告诉人们如何成为一个谈话高手,那就是学会倾听,鼓励别人多谈他自己的事。卡耐基举例说,一次他在纽约参加一次晚宴,碰到了一位优秀的植物学家。他从未跟植物学家谈过话,于是凝神静听,听其介绍外来植物和交配新产品的许多实验。午夜晚宴后,那位植物学家向主人极力恭维卡耐基,说他是“最能鼓舞人”的人,是个“最有趣的谈话高手”。卡耐基几乎没说几句话,他只是非常注意地听,由此可见听也是说话的一种方式。在生活中,许多人没有耐心听别人讲话,因为他们是事业家,是大忙人。确实,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一个想成功的人要做的事太多,整天疲于奔波,因而,时间一久,性情也变得急躁,倾听别人谈话显得腻烦,甚至别人刚一启齿,还未等对方把话说到正题上,就予以否定,一口咬定不行,然后以十分武断的口气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类人往往想通过短、平、快的方式,以雄辩的口才显示自己的能力,在公开场合打下根基,但这样做的结果,表面看好像达到了目的,事实上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无法建立真正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而事业上真正取得辉煌成就的杰出人物往往都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如果有人当真忙得无暇顾及倾听他人的意见,那么至少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不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或者可以说这个人心胸狭窄,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到头来定会落得个孤家寡人的处境。事实上,那些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人总是宾客盈门、朋友众多,因为人们总是喜欢与尊重别人、平易近人的人交往。
蔻蔻妖妖柒
“倾听”是心理咨询师专业基本功中非常基础性的能力,很多人把倾听当成能力,也有的人说倾听是一种态度,而在我看来这些都对,却只是倾听不同的层次,即从技术、能力、状态、艺术到境界五个层次
第一,是技术,专业人员不管愿不愿意都要打开耳朵去收取信息,倾听成为媒介和
工具,然后和别人建立“功能性联系”。第二,是能力,蕴藏着专业知识、熟练的技巧和职业的态度,让人值得信任和愿意打开自己。
第三,是状态,当能力变成一种“本能式反射行动”,并深刻的渗透到我们的人格因子之中就会变成我们一种稳定的状态,是愿意的心态、接纳的姿态和开放的行动的集合体。
第四,是艺术,好的倾听带有美感,启人心智,帮助来访者获得安全进而促其自性分化或整合,是一种善的美。第五,是境界,是一种愿意与心灵相遇的生活方式,一种将自己交给宇宙趋向合一的生命哲学,是对天地大道的敬畏,对宇宙万物的涵涉。倾听的终极是破除我执后的无为而治。
zhinaltl333
1、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
通过倾听推断对方性格、工作经验、工作态度、兴趣爱好等,可针对性地深入沟通。
2、倾听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
倾听是对说话者的尊重,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3、倾听能使求助者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中诉说自己的烦恼;
听对方讲话时,聚精会神地听,身体前倾,不时点头,适时回应,不仅是尊重对方,还会让对方深受鼓舞,打开心扉。
4、倾听本身就具有助人的效果。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倾诉欲望,特别希望有人愿意听听自己的心声,发发牢骚,诉诉苦,扯扯闲篇,如果你能倾听,让他人尽情说自己想说的话,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huazhiqingci
心理需求,体现听的重要性
倾听有两个目的:一是吸收信息,如学生的听、我们听课、听报告等;一是作为某人经验的见证,如平时的聊天。倾听者暂时淡出他自己的参考架构,进入我们的经验世界,那个人不仅听进了我们所说的话,还予以肯定——这种肯定对维护自尊是很重要的。如果感觉没有被对方听到,我们就会把自己关在自己心中的孤城里。
话虽人人会说,可不是人人会听;倾听需要学习。尼可斯博士深知“善听”有多重要,欲克服“听障”又有多困难,三十多年心理咨询及家庭临床治疗的丰富经验,让他归纳出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的技巧:先搁置自己的需求,让说者充分表达想法与情绪;专心在倾听上,适时(而非时时)传达你的关心;抱持同理、开放的态度,不加入自己的批判。
现实生活中喜欢抢发言权的人比比皆是,因为人们通常都更在意和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高兴的事情,不吐不快,对于烦闷和痛苦也同样需要宣泄。但在大多数交流中,我们用于应答和倾听的时间,大概和讲话的时间一样多。只是我们自己常常无法意识到这点,而且善于听取他人谈话的人也并不多。由于不善于倾听,很多商家也因此失去了客户;过于热衷的畅谈自己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其结果就是谈而不畅,因为别人对于倾听你的谈话已经失去了兴趣。因此,在沟通中我们要牢记:和你谈话的人对于自己的一些需要都要比对你的需要、问题感兴趣千倍、万倍。卡耐基说过,他曾与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聊天,听对方谈大麻和马铃薯的种植,结果他被对方评价为“最有意思的谈话家”。其实卡耐基本人并没有说几句话,只不过是表达出了一种受益良多,并愿意了解更多的愿望。许多人不能留给别人好的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注意听别人讲话,他们太专注于自己下面要讲的话。在普通人的交往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类的经验中,没有比渴望被了解更具威力了!被倾听的意思是别人“把我们当回事”,对方知道我们的想法及感受,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话很重要。
良好倾听的要素是“同理心”,同理心只能经由我们暂时搁置自己的成见,进入他人的经验世界,才可能达成:同理心有一部分是先天的直觉,有一部分要经过后天的努力。即使同理心已越来越为人所熟悉,但它也许不能恰当表达“真诚地欣赏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力量。同理的倾听就像仔细地读一首诗,把文字消化之后,去了解文字背后所要传达的意思。不同的是,同理心是主动的想象,基本上它是接纳多于创造。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每个人的独特反应都有它的意义。但是当我们去听别人说话时,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创意。
如果倾听借由巩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增进彼此的关系,它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自己的观感。在一位愿意接纳的倾听者之前,我们可以厘清自己的想法,发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因此,在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一个肯倾听我们说话的人的同时,我们也更能聆听自己的声音。我们的生命版图就是在这种对话中与别人共同完成的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