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米珠
“21日凌晨接到我姐电话,她说完‘孩子没了’就挂了,我这才知道石头出事了。”陈石的小姨告诉记者,这时候亲戚朋友们才知道孩子被送去了长沙。见到陈石遗体后,汤宇霖便把孩子被打死的消息告诉了亲友,大家愤怒了。陈石的小姨边哭边上网发了“长沙倍腾青少年启发学校打死学生”的帖子,末尾留下了她的手机号。而当天上午她就接到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没有来电显示的电话,对方自称来自长沙县,说此事公安已开始调查,让他们不要再做什么。“他肯定是看见帖子了,口气刚开始还正常,后来就强硬起来,但因为方言我听不大清。”陈石的小姨说,“我觉得不对劲,担心姐姐、姐夫的安全,就告诉他们一定要保护好小孩的尸体,不许随便什么人动,也不要随便答应学校的任何条件,等家人过去再说。”除了姑妈、姨妈等亲戚,汤宇霖、陈立兵各自单位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也一同赶赴长沙。随后,17名亲友分三批陆续赶到。21日晚9点多,第一批家属到达,长沙县公安局刑侦支队队长向家属们通报了案情,警方称当天凌晨倍腾学校的老师报案,称该校一名学生被教官殴打,抢救无效死亡,学校老师将两名打人教官侯某、刘某带去投案,而第三名参与打人的心理咨询师唐某还未到案。可警方通报的这些信息却压不住家属的愤怒,他们要求去看孩子。22日零点左右,家属们在太平间看到伤痕累累的陈石,众人心痛不已,哭声震天,多名家属无法控制情绪,他们将陈石的遗体抬到了医院大门口的路中间,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彻查凶手,处分打死人的倍腾学校。暴尸三个多小时后,长沙县有关部门的领导赶到现场,安慰家属们有要求尽管提,并承诺在当天下午3点组织各相关部门与家属代表开协调会。得到这个答复后,众家属才返回酒店。22日长沙气温骤降,天空中飘起蒙蒙秋雨。这天正值中秋团圆佳节,可陈石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却再也没法团圆了。陈石年过七旬的爷爷最疼爱他,家人只说孩子在住院却不敢提已经死亡的事,可因为过节,爷爷却再三要求跟孙子通电话,家人无奈只得以孩子不方便讲话为由搪塞。而陈石的外公外婆听到噩耗后,则因受不了打击双双病倒。悲伤笼罩之下,亲友们都不敢在汤宇霖、陈立兵夫妇面前提“中秋”二字,可大家心里却都明白这个阴阳两隔的团聚是多么辛酸。当天下午3点,在家属们所入住酒店的会议室里,协调会正式开始。会议没有允许媒体参加,但记者还是从侧面了解到了一些情况。来自长沙市、长沙县政府办公室、宣传部,县公检法司等多部门负责人,倍腾学校校长黄晓玲、陈石家属代表等大概三四十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名为沟通协调,但安抚家属才是会议最重要的议题。会议从下午3点一直开到近6点才结束,但家属告诉记者,会议并没有任何实质进展。会后,家属们冲进会场,导致现场一度混乱,倍腾学校的黄晓玲校长被汤宇霖抓着打了几个巴掌后,才在工作人员掩护下匆匆离开。汤宇霖痛哭流涕地瘫坐在地上,“你们自己的孩子就这么打么?这个杀人的学校啊!”而自称校长黄晓玲朋友的潘先生则告诉记者:“据我了解,当时教官让他跑步,小孩好像有抵触不想跑,还说身体有什么疾病,便与教官发生冲突,双方才打起来。”而倍腾学校法律顾问(也是学校负责人之一)唐锦昌也承认,当天上午10点,陈石与教官因跑步问题发生口角,随后演变成肢体冲突才打起来。“打完架后,教官还让陈石去反省,并安排心理老师给他辅导谈话。下午2点左右,陈石开始吐白沫,神志不清,经过校医简单处理,陈石被送到医院抢救。”唐锦昌说,“医生还说死亡原因可能是内伤,或许陈石本身就有其他疾病。”“这件事中,教官有处理不到位的情况,小孩抵触也不该打,但我声明,教官处理这件事都是个人行为,而不是代表学校来这样对待孩子。”唐锦昌还说,学校本身是正规合法的,万一调查出学校也有责任,那么校方绝不推卸。会后,专案调查组成员、长沙县公安局政委周立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嫌疑人侯某是陈石的班主任,刘某是辅导员也称教官,而唐某则是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当时陈石因不想跑步与侯某发生争执,双方开始动手,而刘某和唐某则是随后陆续加入一起殴打陈石的。“目前,三名嫌疑人对殴打陈石的过程、细节交代清楚,证据完备,所以我们在21日晚上9点以故意伤害致死将他们三人刑拘,我们定性为这是起严重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恶性案件,下一步就是希望家属配合,尽快给死者做尸检,看造成陈石死亡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随后对死者家属民事赔偿工作也将会陆续开始。”至于这所倍腾学校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周政委称,相关部门已开始对其展开调查。
小乐乐9
一条围巾撕裂6个家庭 杭一女高中生命丧同学之手 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随后这一消息被警方证实。截至昨天上午,5名加害者悉数被杭州警方抓获。令所有人惊异的是:他们竟是死者的同学。 昨天下午,记者获悉案件大致经过: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高中。因一点小矛盾,阿红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2月17日那天,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支解,随后弃尸野外。 这起命案不仅毁了6个孩子的前途,撕裂了6户家庭,也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关注。 其实早在半年前,杭州萧山区一名高二男生,也为一件不起眼的小碰擦,将一名素不相识的女学生杀害。而这名出身贫寒之家的女学生受害时,刚参加完高考,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 这两起凶杀案中,死者和加害者都是处于花季中的少男少女。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会拿刀杀人,而且杀的还是自己的同学?十几岁的孩子心里究竟有多大的仇恨,使得他们必须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全都归于暴力? 对生命尊重教育的缺失 昨晚,记者采访了杭州市青少年热线心理咨询师杨迪老师。听到又一起学生杀人案,她感到非常痛心。“这起命案再次折射出我们长期以来在孩子教育中的一个缺陷——‘对生命尊重’的教育缺失。” “这导致我们的青少年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也对自己生命的漠视。除了伤人,杀人,还包括自杀。”她说,正是由于学校和家庭情感教育的苍白,更强壮、更聪明的青少年一代,反而少了善良之心、同情之心。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更关注的是孩子或学生如何去竞争,而如何爱护、同情、帮助别人慢慢淡出。“这种冷漠是最可怕的。” 青少年犯罪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教育无效或失败的直接后果。惩罚从来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敞亮,使人生的终极可能性敞亮。毫无疑义,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其中的问题虽然是复杂且多方面的,但这样的追问亦是必须的:青少年犯罪与道德救赎的可能在哪里?是否可能?何以可能? [律师点评] 一、追根青少年犯罪 (一)欲望的囚徒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全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与再分配,使不同收入层的分化加剧。"恐贫症"成了公众的社会性心病,人成了欲望的囚徒。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的潜在欲望获得了"合法化"的地位,结症也许在于肯定个体欲望的自由权利的同时,个体欲望的自由被同时夸大了。于是社会结构和心理的失衡便成为犯罪的诱因。 (二)终极关怀的缺失 主流意识形态的解冻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带来了价值判断的多元与生活方式的个性化,终极关怀不得不让位于"及时行乐"的唱词。各种价值观并存所造成的混乱,让正处于人生的弱脆期和敏感期的青少年无所适从。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和健全,可以减少由社会分配不公造成的矛盾激化的犯罪行为,由于社会保障是作为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保障,至少能够消除和减少那些为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发生的犯罪行为。"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论是否适用于社会进化?我们如何保护弱势群体?这些问题都亟待探讨、回答。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可乘之机 随着人口流动和信息流量的增多,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同时,也为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而有人把犯罪现象视作"现代化的副产品"。"有钱就有一切"成为行动纲领,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做,以致陷入了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道德沦丧、理智毁灭的境地。 (五)同辈交往中的负面影响 同辈交往原指在年龄相同或相近的群体中发生的人际交往,由于社会对青少年群体的独特关注,现通常专指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交往。同辈交往是青少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动态上表现为信息沟通、物质交换;在静态上反映为人际关系,即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由于青少年的敏锐与个性的不成熟,往往情绪强烈,易走极端,致使部分人为获得"自尊"而攀比,为"行侠"而入魔,为"仗义"而铤而走险。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