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6

shmilyflying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小学心理咨询师我的涂鸦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angalan26

已采纳

在孩子的年龄到了2岁多的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很喜欢会乱涂乱画。通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拿着家里的笔在沙发上,墙面上、还有床上到处乱画。

家长怎么擦都擦不掉。说过孩子几次,孩子不听,还是照样到处乱涂乱画。有时家长实在忍不住,会轻轻打一下孩子的手或屁股做为教训。

孩子消停了几天。过后又偷拿着笔乱涂乱画。家长对此感到非常头疼,同时也非常的困惑。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喜欢涂画?

孩子喜欢乱涂乱画是生理上和心理上发展一种外在表现,是自然现象。这种表现是有阶段性的,从孩子的1岁半至9岁左右。心理学家将孩子的这个阶段称为涂鸦敏感期,这个主要发生在孩子1岁半以后。

这个时候孩子的手脚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协调性,手可以握住笔。心理学家曾做相关的研究。研究上发现孩子想通过涂画来表达自己异想天开的想法。在一个地方上画久了。孩子就会失去兴趣。

这是因为孩子对新的 探索 渴望。所以孩子喜欢在各种各样物品上涂画。一个伟大的幼儿思想教育学家说过: 孩子知道自己要如何成长,所以当环境限制到孩子的发展的时候,孩子就会寻找让自己发展更好的环境。

家长有时会担心,孩子喜欢乱涂乱画是不是身体上或者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才会造成孩子这样,答案是否定的,反之,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好。

1、通过涂画来表达自我

孩子在1岁多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完善。很多话还不知道怎么讲。他们只能通过动作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涂画是他们表达的一种方式。是孩子想表达自我欲望的体现。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去阻止他,孩子表达自我的欲望受到压制,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不爱表达自己,性格也会变得越来越内向。

2、可以促进孩子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孩子爱涂画可以手和眼睛的协调。对于一个1岁多的孩子来说,他们身体协调能力还不太好,涂画可以让他们的手,眼,脑得到很好的锻炼。

心理学家罗恩菲尔德把儿童涂鸦分为四个阶段: 随意涂鸦、控制涂鸦、圆圈涂鸦、命名涂鸦 。不同的阶段对孩子的影响,对锻炼身体协调能力非常好。

3、可以锻炼孩子手写的能力

表面看孩子涂画,只是做随意的做些动作,而实际上,孩子是想要模仿大人写字的一种表现,这种表机,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写字能力发展提供早期的实践机会。所以,大人千万不要去阻止孩子涂画。

4、可以锻炼孩子创造和想象力

从某方面讲,保护孩子涂画就是保护孩子的创造和想象力。孩子在涂画过程中,不断地发挥出他们的异想天开。脑力得到开发,创造和想象力也在不断的得提升。对孩子以后在工作中的创新有很大的帮助。

即然讲到涂画对孩子有那么很多的好处,做为家长就要好好的应对孩子的涂鸦敏感期,引导孩子向 健康 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那么家长如何做呢?

1、家长要去了解孩子的涂画心理

做为家长,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扩充 育儿 知识,现在互联网很方便,可以去一些 育儿 的网站了解,或者公众号都是不错选择,如果不喜欢用电脑看的家长,可以选择购买纸质书籍来看,为孩子提供更科学的教育。

通过学习 育儿 知识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要涂画,明白涂画对孩子是有利的。比如,不同特征的线条代表了不同个性的孩子活泼好动的孩子画的又浓又重,有时还会把纸戳破;循规蹈矩而又有分寸的孩子则会画出深浅适中的线条。

前面有讲到,有些家长对孩子乱涂乱画的行为影响家里环境,忍不住打了孩子,说明家长还从心里上不接受孩子的行为, 通过学习了解以后,家长要从心里接受,这样才不会对孩子发脾气。从实际上讲,孩子乱涂乱画确实会影响到家里的环境卫生。

家长收拾起来也困难,费时间。这时,我们可以教导孩子,在画板上画画,如果孩子还是不肯,可以指定他在某个地方的墙面上涂画,画满后,贴上新的墙纸或白纸,让孩子可以继续画。现在网上还有专门给孩子涂鸦敏感期涂画用的墙纸。

2、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条件

当家长认识涂鸦心理,并接受了孩子的行为,我们就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涂画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地方,像家里的空房,孩子自己的房间,或家长自己房间的某个角落。 这些地方都是非常安静的,孩子不会被打扰到的空间。

除了空间,家长还要抽出一些时间来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陪伴和鼓励非常重要,可以增加孩子的积极性和对绘画的兴趣。这些时间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作息习惯去调整。比如说:早上9点多至10点多,在家的大人刚好没什么事情,晚上七点半以后,刚好吃完晚饭。

给孩子购买画画专用的道具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里的油性笔和水性笔被孩子拿去,涂在身上,沙发上或者其它地方都洗不掉,这些笔还含有化学成份,长期给孩子用,对孩子身体会影响。我们可以给孩子购买儿童专用的粉笔。或者蜡笔、水彩笔等。要色彩丰富,不同年龄购买不同笔,不同的画板。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发育。

3、尊重孩子的涂画欲望

家长对孩子最基本的教导是尊重,无论孩子多大,大人都应该尊重他。特别是涂鸦敏感期,是孩子发育的重要时期,更加需要家长的尊重。孩子在涂画的时候,家长可以陪伴的身边,等孩子涂画完。

可以向孩子提问“宝宝画的是什么?可以告诉妈妈嘛?”孩子在说的时候,家长要很认真在听,如果当没有听明白,要继续向孩子提问,等孩子讲完,家长可以重复一次给孩子听。这么做是因为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尊重,同时还可以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的涂画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能让孩子更加有自信的去涂画,让孩子身体和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孩子在涂画的时候,家长也不要在旁边指手画脚。

说孩子这个画的不好,那个也画的不好。这样会阻断他的思维,干扰孩子,让孩子厌恶画画。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一个妈妈给孩子报名学画画,孩子却不好好学,后来老师了解到,每次孩子涂画,这位妈妈都在旁边指点一二,后来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在孩子涂鸦敏感期的时候,你干涉太多使孩子对画画失去了兴趣。

孩子喜欢乱涂乱画,是因为孩子这个时期的身体和心理在快速发展,乱涂乱画能够帮助孩子的部分身体机能和心里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孩子涂鸦是他认识这个世界和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做适当的引导,尊得孩子,适时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在这个重要的时期,能够得更好的关爱和帮助。让孩子身体和心理得到更好的科学的发展。

小学心理咨询师我的涂鸦

303 评论(13)

菲歐娜小盆友

为你奉献一味阿伽陀药,弘一法师有偈: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为痴狂。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为大错。楼主能信否?!

282 评论(13)

海鸟2010

只看课本的表面,根本无法触达到孩子丰富又深沉的内心世界。 只有翻开课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 比如,通过课本涂鸦, 可以洞悉孩子和同学的关系如何, (图①)。 可以了解孩子最近的追剧情况, 以及学以致用的情况, (图②)。 也可以知道他对 科技 进步的看法, 比如,当年我上学时, 把关汉卿爷爷涂鸦成这样, 已经有点过分了, (图③)。 而随着 科技 进步, 现在的孩子们认为, 只骑一辆摩托车的关爷爷不够飒了, 出场时必须要驭龙, (图④)。 愤怒时必须要开炮, (图⑤)。记得我小学时,课本都是黑白的,感觉好丑。于是,在小商店买来蜡笔(在我们那个偏远的小村只有这一种不好用的涂色笔),把课本中的插图都涂了个遍,那时特别有成就感,向别人炫耀我的美书。接着,班里刮起了涂色热,有美术基础的把插图中的形象也作了改造,很快,老师发现了我们的“小动作”,始作俑者的我被收拾了一番。 但是每个孩子都继续上看对书改造的兴趣,到了中学这个爱好继续发生着。 “ 闻香识女人”的改编版:“看书辨学生”—— 历史 课本被改造 ,我们喜欢读里面的故事,喜欢听老师讲书以外的奇闻轶事,还喜欢看插图,但是这时在书中会发现很多和我们认知有偏差的东西, 历史 书便成了我们展示认知不同的工具。还有,语文可发挥的空间也很大。课本中的丑图绝不能容忍 。记得生物中有一个沙眼的图,每次看到心里都疙疙瘩瘩的,浑身冷冷的,有时同桌之间拿来猛得打开让你看,于是,很多人趁同桌不在把它画得美美的。 和老师有关 。在有些课本上还出现了改造的主角。比如老师很切合这个人物特点,于是课本的插画人物就成了这个老师。再比如某个老师深深伤害了你,来个惨惨的老师象解压。 据说很多名人也喜欢开 “ 小差”涂鸦 ,举一例:你在哪本书上创作过呢,是什么触动了你,又有什么故事呢? 你认为这种创造可区分出学霸和学渣吗? 欢迎留言。 看了这三张被涂鸦过的课本,感慨现在的小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复杂了,被一些流行的东西影响的也越来越深,从他们涂鸦的内容可以了解他们所关注的东西——当下流行的 游戏 和一些不文明的语言。我上小学的时候,非常爱惜课本,都会拿出旧报纸把书方方正正包好,生怕书角,书上被弄胀,都是小心翼翼的,如果期末书还是崭新,都会以此为荣的。我仍然记得小学学习一篇植树的课文,那幅图画教育我们要不怕幸苦,热爱劳动,用绿树装点环境,我回家后深受启发,我拿着工具在雨中把树种下,现在已是枝繁叶茂了,随着 社会 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游的繁荣,现在的孩子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和乐趣了。 再回到几副涂鸦,如果在课堂上老师发现这一现象可以成为教育的契机,反问学生想表达的意思,借此教育学生要爱惜书本更要懂文明用语,还要尊重知识;在家里见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言传身教,是否正确引导孩子爱学习,珍惜时间?是否发现孩子接触不良信息和内容时没有及时制止?或者把手机教给小孩沉迷 游戏 ,所以家长要担起孩子的陪伴和引导的责任。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当今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没有捷径,家长在关心孩子成才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成人。从习惯、人际、性格、兴趣、情绪各个方面给与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成才成人,做一个具有正能量、积极向上、有远大抱负和理想的人。 在课本上胡乱涂鸦,往往都是一些心思不在学习上,上课听不进老师讲课,课后应付写作业的同学常干的事。不仅在课本上涂鸦,有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还在课桌上私涂乱画呢。如果你去观察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同学的课本,往往都是干干净净,且特别整洁的。这说明爱学习和不爱学习,仅从他们对待课本的态度上就能做出区别。我当学生时,有一股特别好的风气,学校发的课本都会包书皮,一直到学期末书皮仍在,爱惜书成了我们那时候的当学生的好习惯。如果哪个同学把书弄的脏兮兮,甚至都卷了边,撕了页,在课本上乱写乱画,老师会严肃批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今天爱惜课本的风气就被改变了,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珍惜也不爱护课本,在上面随意把自己的喜好画出来。就如题主所提供的图片中,手里拿着枪的两个,这明显是男同学所为,平时他极喜欢玩玩具枪。而在上课时或自习时,就会大脑里想 游戏 场面,就会来个即兴创作,根本不会认真听课,或把心思用在学习之中。透过学生在课本上随意涂鸦现象,也可以看到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够重视。但凡是有心的家长,当发现孩子在课本上私涂乱画时,都会教育和引导孩子,不要随意破坏课本中插图,因为那些插图都是精心选择的,只有学会爱惜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再者说那些插图都带有一定的审美立意,你人为破坏掉让老师看到,会对你有什么印象评价?如果孩子真喜欢绘画,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孩子去学习绘画,正好把兴趣爱好往好的方面加以引导。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绝不往这方面想,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透这些容易忽略的现象中看到教育的时机。同时也不会从孩子的乱涂乱画行为看到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自然不能正面引导孩子要专注听课,认真做课堂练习,或者认真写课外作业。 很多孩子都喜欢随意地涂画,我小时候也有这种习惯,记得当时大部分是学得累了画着玩的,偶尔是心情不好为了发泄情绪。 现在要讨论涂鸦的心态,想到几年前在网上看到的一组被网民戏称为“杜甫很忙”的涂鸦。语文课本中的原图是杜甫侧坐在石头上,迎风略抬着头,面带沧桑。而涂鸦的杜甫成了机枪手、“绝代佳人”、“杜践”、篮球运动员科比、火隐忍者、蝙蝠侠、飞虎队员等。 据报道,这些涂鸦出自初中生之手。当时我感到很有意思,涂鸦者脑回路清奇。在我看来,这是对中学语文课本杜甫画像的“再创作”,说明学生很有想象力,绘画水平也很高,尽管其中有几张画得是比较低俗了点。 虽然是学生的涂鸦,却遭到了一些文化人的极力反对和批判。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认为,杜甫精神是民族之光,绝不容许杜甫形象被侮辱,“恶搞杜甫不能没有文化底线。”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更是在微博上引用唐代文人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一诗,讽刺涂鸦者没文化。 学生的涂鸦是否真地在有意恶搞杜甫这位伟大的“诗圣” 呢?是否真地说明他们“没文化”,“没有文化底线” 呢?我看未必。学生毕竟不能和成人比,他们的心灵还是比较单纯,想法也比较单一,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杜甫是个伟大的诗人以及对中国诗歌的杰出贡献和深远影响,他们也没有什么理由去厌恶和恶搞杜甫的。 生活中,不当孩子有涂鸦的行为,很多大人也有这种习惯,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用这种方式恶搞呢?其实涂鸦背后是有着一些心理的情绪的,但是这些情绪大多数都是对自己有益的一种心理发泄的方式,我们要了解涂鸦的心理情绪,才可以知道为什么有些人热衷于涂鸦。 涂鸦的心理情绪:涂鸦是发泄情绪的方法 从儿童时代开始,大家就在纸上随便涂画,大了之后,也会在草稿纸背后随意画一些东西,画的东西也都不太一样:圆圈、方块等等,因为是随意画的,所以画的东西不一定像一幅画。为什么手里面握着笔就想要随便涂抹呢?一名心理学家曾说过“涂鸦能把我们从压力和各种情绪中解放出来。” 涂鸦符号的意义 栅栏:栅栏一般给人一种阻隔的感觉。所以画栅栏的人可能不想让别人走进自己,他可能是独自承受着痛苦,也可能是特别出众但又不想张扬。 星星或者星号:想要发光发亮,让自己变得闪耀。但如果分叉太多并且离开了主体,可能是想要分开或者代表着溃散。 锯齿:具有侵略性。可能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斗志昂扬,也可能是积怨太深,想做些坏事。 圆圈:圆形本就是封闭图形,所以它是一种自闭的表现。它表达出情绪化和想要得到安全感的想法。这是一种自闭的信号,它表达出情绪化、敏感和寻找安全感的特征。 多数孩子会在某个词语画框框或者涂颜色,这是肯定与信心,也可能是完美主义,或者是战胜自己的愿望。所以,对于孩子的无心 游戏 或消遣之举,家长不必横加干涉,更不必过于“上纲上线”,让他们随意发挥好了。 作为一个曾经涂鸦的学生,长大后来回答这个问题,还依然觉得很有意思。 当然我是不敢直接在课堂的封面涂鸦的,只会在里面的夹页,而且是老师不太会发现的地方。 涂鸦的目的很简单: 1、彰显个性 以前上学的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喊什么解放儿童个性。在老师眼里只有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区别,有些孩子就会通过涂鸦来彰显自己的个性。有一次我在化学课本上涂鸦,被老师发现了,他走来了按住我了的画,要我好好学习。真的是令人激动,因为受到老师关注了!后来化学老师还和班主任说我画画挺好的,让我办板报。反正后来再也没有在课本上涂鸦了,因为有了更好的方式! 2、炫耀画技 小时候涂鸦的同学会把自己的作品摆出来,大家一起对比看看谁画的更好!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因为我们互相点评着、鼓励着,慢慢地就一起比看谁画的动漫人物更好!大家对于美术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当然还有那该死的胜负欲! 3、乐趣所在 我们那时候真的喜欢涂鸦,觉得课本上的图案能够给我们无线的创意!我们只好挥笔表现出来! 4、挑战权威/吸引注意 就是纯粹的挑战老师权威,让老师看一看,你看我厉害不!看我把老师天天要用的课本涂成这样!(那时候我不敢这样做,但我同学敢。) 其实老师完全不必忧心,爱涂鸦的大多数都喜欢画画,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比如像我的化学老师一样: xxx你的涂鸦很有艺术性,我觉得你是不是有美术的天赋,你喜欢画画吗?要不这期的板报你来设计吧! 他们通过别的更积极的手段来获取了老师的关注,肯定就不会在课本上涂鸦了。 总之一句话,现在的学生个性够张扬,比我们那时候厉害多了,哈哈哈! 看这些被学生涂鸦的图片,这是什么心态,你有过类似情况吗? 记忆中,很少有学生不在课本上恶搞的,有些还很有创意,有点水平哟!一般都是觉得听课乏味,信手涂鸦的,个人觉得没什么心态问题。当然有些学生也只是美术较有特长,但有学生的涂鸦却让人哭笑不得,老师看到也常忍俊不住!尤其喜欢给课本插图“添油加醋”——用现在的话说,就叫“美颜”。但是有些涂鸦真的让人哭笑不得,怪不得有家长看到要被气坏:开学时就拿着课本找班主任,孩子上课都干美术活?

10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