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之程
程晋宽,男,1965年8月生,安徽寿县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比较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程天君,男,汉族,1972年12月生,河南信阳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社会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成员,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陈红燕陈学军,男,1978年生,江苏兴化人,教育学博士,讲师。冯建军,男,1969年生,教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的方向带头人。高水红,女,汉族,1978年2月生,江苏海门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伟,女,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华党生,男,汉族,1955年7月生于甘肃兰州,安徽定远人,大学本科,学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胡金平,男,1962年6月出生,江西南昌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星云,男,汉族,1958年出生,江苏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齐学红,女,1965年4月生,山东邹平人,教育学博士,博士后。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王雯,女,汉族,1963年3月出生于北京,硕士,副教授。王宁,女,讲师,硕士学历,博士在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魏峰,男,1980年11月生,江苏邳州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吴永军,男,1964年10月生于南京,博士,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徐文彬,男,汉族,1966年7月生,安徽宣城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启亮,男,1949年3月生,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科带头人,兼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叶忠,男,1971年生,教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殷飞,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易晓明,女,1971年10月生,教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余强,男,汉族,1954年3月生,江苏盐城人,教授。张蓉,女,1973年7月生,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新平,男,汉族,1964年10月生,湖南沅江人,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带头人,教科院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周采,女,汉族,1956年8月生,安徽庐江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史博士点负责人。周宗伟,女,汉族,1975年5月生,江苏扬州人,博士后,副教授,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朱曦,男,汉族,1961年11月生,江苏句容人,硕士,副教授,兼江苏省家教研究会副秘书长、南京市家教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蔡厚德,男,1957年出生。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陈陈陈庆荣,男,汉族,1980年9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共党员,心理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崔光辉 崔光辉,男,1980年生,山东梁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心理学史,研究兴趣集中于现象学心理学、早期人文科学心理学和日常生活经验分析。邓铸,男,汉族,1964年8月生,河南商城人,博士,教授,心理学实验中心主任、心理学系副主任。丁家永,男,汉族,1957年6月生,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傅宏,男,1959年4月生,江苏扬州人,香港大学哲学博士(PhD)。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会员。顾雪英,女,汉族,1963年6月生,江苏张家港人,博士,教授,心理系主任,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心理学会秘书长。郗浩丽,女,汉族,1973年11月出生,江苏徐州人,博士,副教授。蒋京川,女,1970年5月生,心理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季秀珍刘穿石,男,1962年出生。199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刘国雄,男,1977年11月生,籍贯湖北,心理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李小平,男,1956年9月出生,江苏南京人,博士,教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施聪莺王云强,男,1980年出生,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博士,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杨莉萍,女,1965年9月生,湖北宜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文登应荣华,女,1978年7月生,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毕业,助理研究员。余嘉元,男,1949年生,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小将赵凯,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郑红,女,汉族,1970年4月生,江西上饶人,博士,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钟元,男,1980年12月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工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边霞,女,汉族,1966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前教育国家重点学科艺术教育方向带头人。杜悦艳郭媛媛郭良菁,女,1972年2月生,籍贯上海市,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顾荣芳,女,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前教育系主任。黄进,女,1971年9月生,籍贯湖南长沙,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孔起英,女,教育学博士,南京师大教科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前教育硕士点负责人。李茹刘晶波,女,1969年10月生,黑龙江黑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晓东,男,1966年生,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邱学青,女,贵州省贵阳市人,1965年5月出生。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丽王海英,女,江苏高邮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玲艳许卓娅,女,1951年出生于中国南京,祖籍中国澳门。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晋霞,女,汉族,1978年12月生,山西晋城人,博士。虞永平,男,汉族,1962年生,江苏吴县人。研究生学历,获学前教育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俊张金梅,女,1971年1月生,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中英文化连线会员。张永英,女,汉族,1972年8月生,江苏常熟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荔,女,汉族,1970年4月生,山东临沂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柏宏权曹梅,女,1977年8月出生,讲师。陈进,男,1976年8月生,本科,实验师。陈巧云仇宏斌姜杰李共李艺,男,1956年出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李哲,男,汉族,山东淄博人,1984年5月出生,硕士,教育技术学系实验员。李建生,女,汉族,1968年12月生,安徽人,教育技术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陆志海庞明勇,男,汉族,1968年生,安徽省淮南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恽如伟,男,汉族,1970年6月生,江苏镇江人,硕士,副教授。沈书生,男,1968年9月生,江苏海安人,教育技术学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校“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史慧敏田俊华,男,汉族,1968年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在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技术系副主任。王珺,女,汉族,1965年5月生,江苏南京人,副教授。王蔚,女,汉族,1966年3月生,安徽凤阳人,研究生,博士,教授。王丽英,女,1976年10月生,博士,讲师。徐朝军,男,1974年10月生,副教授,博士。杨晓江,男,1965年10月生,江苏南通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尤海宁张舒予,女,回族,1955年出生。原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与校教学委员会委员。张义兵,男,汉族,1967年3月生,江苏连云港人;博士,副教授;兼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钟柏昌,男,江西宜丰人,教育技术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朱彩兰,女,1973年生,教育技术学博士,副教授。 陈益,女,汉族,1969年4月生,发展心理学硕士,学前教育学博士,副教授。陈何芳,女,汉族,1976年生,湖北襄樊人,博士后学历,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顾建军,男,1963年生,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分管党建、科学研究、教育硕士培养和学位进修工作。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本禹,男,1964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心理学探新》编委。何善亮,男,汉族,1963年2月生,安徽明光人,博士,副教授。侯晶晶,女,汉族,1975年11月生,安徽省马鞍山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代表,江苏省妇女联合会兼职副主席。胡建华,男,1955年6月生,江苏新沂人,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分管学科建设、计划财务、博士后工作。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缪建东,男,1962年11月生,江苏东台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兼任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李如密,男,汉族,1964年7月生,山东费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刘昌,男,1968年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毕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鲁洁,女,1930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名誉院长。邵泽斌,男,1970年生,江苏连云港人,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政策学硕士生导师。生兆欣,女,汉族,1977年11月生,山东滕州人。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比较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滕守尧,男,1945年2月生。南京师大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顶良,男,1962年8月生。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凤炎,男,江西省浮梁县人,1970年3月生,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建华,男,汉族,1977年生,河南息县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康宁,男,汉族,1954年5月生,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吴亮奎,男,1967年1月生,安徽广德人,教育学博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师。吴晓玲叶浩生,男,1955年8月生,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晓红,女,汉族。1971年2月出生于江苏金坛。博士在读,副教授。 高德胜,男,1969年生,河南信阳人。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生鈜,男,1961年9月生,甘肃兰州榆中人,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乐先莲吕丽艳,女,汉族,1976年10月生,黑龙江牡丹江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乔建中,男,1958年7月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齐立旺孙彩平,女,河北无极人,1971年7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叶飞余维武 高霞刘孙渊王强,男,汉族,1961年5月生,宁夏同心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张乐天,男,汉族,1952年12月生,江西省彭泽县人,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
童心惠敏
最近在反思的时候,发现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状态不好了,经常就会觉得心气不足,也没有拼劲儿,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重要的任务拖延,并且会出现多领域大面积行动失效的情况; • 自我要求大幅度下降,成果标准的把握不断放松,也并不在意; • 工作时会想去点开微信,查看消息,即便正在思考中; 作为情绪教练也有些年头了,通过这些行动表现,我明确地认知到: 我正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中, 压力推着我进入到了恐慌区,并且让自己很恐慌的状态,内心的大象害怕得什么都不想做。 压力,来自于现实和期待之间的差距,压力大,说明我对未来的预期很高。 仔细分析了下,我确实有很多预期: • 事业遇到的战略机遇,再次全面转调,这可能是我创业以来第四次再创业了,在原有基础上推翻自己,即便每次都会有新发展,可是每一次都那么痛苦。 • 战略机遇的把握是需要自己做一件从来没有做过,内心一直觉得是高难度的工作,强大的完美倾向,会卡住自己。 • 团队的管理模式要调整,那又是一个我未知的领域,需要去探索、尝试,可是,我却以任务多为由,总是小心翼翼地观望。 同时挑战如此多的任务,我的性格可能还是需要再彪悍一些才能Hold住吧。 我总是希望得到赞美,这是我的内部动机。我希望自己在取得成绩的时候,能够和家人、伙伴们分享,希望在遇到挫败的时候,能有人跟我说不怕,冲上去! 但是,孩子才会这样思考,成年人如果还要这样考虑问题,满地都是坑。 2015年10月9日,我刚刚组织完第一届十一烧脑活动,因为长时间熬夜被青妍老师所注意。当天陪汪隽子去产检,恰好遇到青妍老师,她一直鼓励我成长,但是当天给我提了一个问题: 如何在没有外在认可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做某件事情的热情以及内在的价值感? 我有反思的习惯记录了当时的复盘文件,高手的预见能力真是让人感叹,才过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这个问题就被我碰到了。 创业者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尤其作为一个社会型人格特征的我来说,总是会去替别人着想,总是要帮助他人承载能量。 我从来不想把自己遇到的困难说出来,不想说给汪隽子、不想给家人听,因为我是家里的支柱,我不想让他们觉得我有压力;不想说给团队伙伴们听,我期待他们全力以赴就好了,压力我来承担着;不想说给俱乐部的伙伴们听,因为他们希望和我一起成长的,我只有变得更好,他们才能成长地更快。 期待赞美、却要独自舔舐孤单,这是一种必然吧?如果还是呆在发改委写材料,被企业家们追着搞项目,也就不用受这份煎熬了吧? 这是我自己选的路,到今天我也没有后悔从体制中离开。 谁没有压力?谁没有很难过的坎儿?大脑会放大痛苦感,当你把注意力转移的时候,痛苦就会自然消失。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虽然,选择彪悍就是选择孤独!不孤独,哪里会有美? 掉入没有能量的坑,别墨迹,不要再增加一个奇怪的期待了:你看你看,我多不容易,你要体察我的不容易啊。这种奇怪的期待,就会让行为更加变形。 掉坑,就赶紧往外爬,掉坑,就赶紧自救! 我没有能量,我的家庭就会运转低效、团队也会运转低效,这种压力更不需要那些共同成长的伙伴们来承担啊! 自强,虽然会有痛苦,但是,那是重调痛苦和快乐的顺序而已!人生苦难重重,不去那求得别人认同的满足感,不去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我面对的现实,就是发展的契机,抓住了就是下一个层次的全新发展,抓不住,那说明自己还没有做到,持续努力就好了。 全力以赴至少无怨无悔。 一块石头丢掉湖中,湖面一定会泛起涟漪。我对自己有要求,一定会有压力,这没有什么可值得称道或者显得可怜的,情绪永远是发现问题的钥匙、是获得提升的第一步。医生也会生病,情绪教练也会郁闷,调整就是了、自救就是了。 对我而言,自救是一种责任,作为丈夫、家人、团队负责人、成长意见领袖的责任! 3月初在北京出差,路上看了《我们挑战吧》这个综艺节目,这一期节目,艺人们要挑战心理医生。节目的最后,心理医生给大家送出建议的时候,尤其是到了小岳岳和薛之谦,我觉得那就是在说我,每一个问题都直击我的内心深处,瞬间打开了我最深处的防御,顷刻间嚎啕大哭把压力释放殆尽。节目中,心理医生说: 你需要一个社会支持系统,我立刻拿出笔记录下来。 我觉得,我也需要一个心理咨询师,陪伴着内心的小孩子。所以,我又联系了青妍老师,那个在一年半之前就告诉我要防患于未然的高级心理咨询师,期待能够获得一些支持和帮助。 本文标题为了抓人眼球,写了“大神”两个字,但是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大神,尤其当你知道真正的大神有多么厉害的时候。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想大神才可以一个人面对所有困难吧,而我还可以选择臣服、示弱和求助。臣服于外在的强大和自身的弱小,不去掩盖自己本来并不强大的现实,求助于一切可以帮助自己,让行动重新启动的人。 当我开始调整和转变的时候,环境也开始变化, 看看我的团队:雪姐把运营所有工作全部承担走,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标准极高,两个孩子的妈妈竟然每天都要看完团队的工作日报、记录评价之后再离开公司;市场部的伙伴承载着我巨大的不满,没有一个人放松,每一次都在不断改进和优化着;刚毕业不到一年的晓沐,承担了我无数的任务,任何一个工作交给她,她都能高绩效产出成果;志勇跟我说:“老大,你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平时很多事情对你来说都轻松搞定,你很难遇到类似的拉升,这是一个机会,让你去看清自己可以提升的地方。” 还有小翠姐,她拿出自己休息的时间来帮助我搞管理制度,在我行动失效的这段时间里,她多次调整我的认知帮我从坑里带出来;Luke千里迢迢来威海,送出产品设计和用户运营的经验,并且主动要承担运营顾问的责任;秀燕一刻不停地在帮助我的内部项目进行梳理,她暗中做了无数的事情,来帮我培养团队;潘公子带了一个研发团队,为接下来的研发提前做着准备;娖娖把自己的公众号拿出来为我摇旗呐喊;欧阳大神、V先生和小桃,不时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给我提出见解,要知道他们的视野高度,让我少走太多弯路;而我的合作伙伴慧敏,只要有机会就会想着我,生怕我赚不到钱,BM大咖秀、IP营孵化营导师,都不用我提,慧敏就全部安排好了。还有我后宫团的伙伴们,他们每天都会用自己的产出来给我同侪压力,同时也告诉我,我真的帮助他们变得更好了。 这样的力量难道还不够么? 前天,我在群里发现一张图片:我看到里面的人我都认识,并且这是秀燕在组织的,我就知道,他们肯定是要为我做些什么,因为两天后,也就是今天是我34周岁的生日。我就识趣地静待它的发生吧。 而他们彻底打动了我,就在我能量到了最低谷,要开始重新拉升的时候,他们送出一份非常温暖的礼物,看看这个小视频: 谢谢筹划礼物的每个人~想想看,作为一个传递成长价值的老师,能够收到这样的礼物,是对我整个价值巨大的肯定,那我为什么还不赶紧从坑里出来呢? 我的心里在想:何德何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可能就是持续做出来的, 为你承载着他们成长的低谷、为你输入积极正向的能量,为你把方法变得更简单却又更高效!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坚定地往前走,不为别人的称赞,这可能就是青妍老师所说的: 我不需要别人认可,但是也有内在价值的那件事! 在没有他人鼓励的时候,要自己鼓励自己,在他人需要的时候,去鼓励他人!这是You Raise Me Up这首歌告诉我的答案,当做好对他人的鼓励,他人就会来为你承载,为你鼓励!谢谢幸福时光的熊送来的祝福,简单却让我充满力量!生日之日,其实是妈妈的纪念日。谢谢妈妈在34年中无时无刻对我细心的牵挂,你也不要担心,创业的路虽然辛苦,但是你的大儿子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更何况,有这么多好朋友在一起。养儿才知父母恩,看着我的Doubling一天天长大,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 最后,谢谢汪隽子,一直全力支持我的想法,支持我把本来应该用在家里的时间投入到事业中去。跟着一个创业者生活,要比创业者本身都辛苦,我所亏欠的我会用心去补偿~今年我们在一起七年了,接下来,我们还要在一起去迎接下一个七年,共同努力,来创造我们的好日子~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