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个圆曲奇
您好!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懂得了阅读的重要性,从小开始重视培养孩子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进步的表现。阅读对一个人自然是很有益处的,可以直接向大师们学习,尽情吮吸精神、思想的营养,给人以前进的动力。我自身受益良多,也很感谢爸爸从小培养了我痴迷阅读的习惯,不仅对我的学习,对我的人生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很多家长看重阅读,还是注重阅读对于学校学习的推动作用。但盲目“崇拜”阅读,夸大阅读对学校学习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可取的。对于阅读对学习的作用要客观地看待。 首先,阅读的确对学习是有不少益处的。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而言,有些孩子感觉数学应用题比较困难,这通常与阅读能力不足有关系,而如果阅读能力强这些应用题就显得简单了。语文更不要说了,从作文到阅读理解,再到识字,好的阅读习惯会奠定好的基础。而到了初中,有些课程,包括物理、政治、地理、生物、历史等课程,很多题目文字表述比较难理解,所以首先需要的就是能够理解好题目的意思,如果阅读理解功力深,做起来自然轻松些。 因为阅读是比较有趣味的,能通过这种形式吸引住孩子,家长也落得个轻松,不知不觉中就把学习成绩提高了,自然是大家愿意看到的。 但是,也不要夸大阅读对于学习的作用。有的家长盲目乐观,好像只要阅读好,学习就会好,这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在我这里长期咨询的一位五年级的孩子痴迷于阅读,可以说为了能多读会儿课外书,电脑可以不玩,电视可以不看。但是他的学习也很成问题,成绩一般,作业磨磨蹭蹭,写起来常常烦燥。 这是因为阅读和学校学习虽然是相联系的,但毕竟是两回事儿,有着各不相同的规律。学习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阅读的基础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而已。 即使是语文,阅读也只是基础,提高成绩还要另外下功夫。以作文为例,我以前读书很多,作文虽然不错,但并不令我满意。后来为了提高稿件的中稿率,下了功夫专门训练才突飞猛进。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题目,更需要专门的训练和积累才能提高分数,不是阅读好了分数就自然提高了。 学习的兴趣、习惯也是需要专门培养的,很多很喜欢阅读的孩子,并不喜欢学习,相反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做作业的时候会偷偷看书。 客观看待阅读的作用,这样可以合理安排孩子阅读所占时间,并且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地改善孩子的学校学习状况。本条经验由心理咨询师维尼编写希望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
小琪1128
就是一群无聊的人喷着一个无聊的节目。不过我倒觉得奇怪了,之前某电视台的《闪亮的爸爸》节目也是明星带素人的娃,节目中还出现了比《爸爸去哪儿》更加亲密更加不妥的地方,但是却根本没人批评也没争议,为啥到了《爸爸去哪儿》就有这么多争议了?难道是节目太红?
明鑫花卉
这是一本心理成长类的书,作者维尼老师胡光春是著名心理咨询专家,家庭教育专家,注重自我分析和反省,对心理成长也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如果只是因为作者专业知识优秀才推荐这本书给你,显然是不合理的,我想推荐它的理由是这是一本适合追求心理成长的普通大众阅读的书,无论我们是何种年龄,无论我们是何种身份与地位,无论我们的职业是什么,无论我们是否贫穷与富贵,你一定曾因种原因在深夜痛哭,在某段时间处于抑郁之态,曾痛苦,自卑,焦虑,在某一刻深感崩溃……面对这样、那样的情形,我们该怎么办?维尼老师通过自己的研究,给出了答案:每个人都需要内心重建。 通过大量的案例积累,维尼老师发现:大多数人的情绪、行为问题背后存在着相似的习惯性思维,人们依靠这种惯性生活着,而通过深入改变认知,可以彻底解决情绪、行为背后的隐含诉求,从而进行内心重建,提升自我。 这本书一共有十二章,我把它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内容为第一章至三章作者提出了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成长的科学指导与方法,运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直接决定情绪和行为(C consequence后果)的不是(A activating event前因),而是对事情的认知(B belief 信念)。而对事情的认知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可以通过改变B来改变C 。根据认知疗法理论,作者提出了解绝心理问题的三种思维方式:1、坏事变好事;2、很正常,没什么;3、顺其自然。例如,你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你的情绪很低落,很痛苦,觉得自己很差。但如果你能想到:正好通过这次考试可以找出自己的问题,下次就可以避免类似错误,这不是坏事变好事吗?一次考试没有考好,不是很正常吗?谁也不能保证次次都第一呀!这次没考,已经是注定的事了,过去的就过去了!这种看似阿Q精神的思维,却与阿Q有着本质的区别,阿Q是为自己的放纵找借口,而你可以通过改变认知,形成习惯性思维,坦然面对过去。 第二部分为第四章至第十一章,这个部分实用部分,作者通过大量案例会告诉你如何提高自控力、掌握情绪、看待童年环境,正确看待成功学、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形成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有效改善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每个主题都是我们成长所需要面对的,如果你正面对这种困惑时,你一定可以在某个主题中,遇到自己,可以借鉴他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疑惑与困扰。 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章,作者介绍了六种常见心理问题:抑郁、强迫、恐惧、失眠、紧张的概念与解决方法。让读者可以对这些心理问题有更深的理解与应对 读这本书时,总有一种遇见自己的感觉,我也曾和案例中的主人公或作者自己有着相同的心理困惑,有的随着时间与成长已经消失,有的现在还存在,看了这本书后,我不再感觉孤独,因为我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人与我有着同样的困扰,这样的困扰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的,改变认知,重建内心,提升人生的格局。 愿你们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