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65

有心便是海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罗伯特勃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xiaANDY

已采纳

夏洛蒂 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利回到家乡,在荒凉的约克郡山区度过了童年。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她曾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利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然而由于没有人来就读,学校没能办成。但是她在意大利学习的经历激发了她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促使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以笔名柯勒、埃利斯和阿克顿·贝尔创作诗歌并投稿(1846年)。 撰写的小说:《简爱》(1847年)、《雪莉》(1849年)、《维洛特》(1853年)、《教授》(1857年)。 出生于约克郡桑顿,1816年4月21日 在约克郡霍沃思去世,1855年3月31日 童年 夏洛蒂在六个孩子中排第三。当她年仅五岁时,母亲去世了,于是她母亲的姐姐伊利莎白·布朗威尔搬到牧师寓所照顾这群孩子。当夏洛蒂八岁时,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利莎白死于肺结核。夏洛蒂突然成为家中年纪最大的孩子,肩上所担的责任练就了她强烈的个性。 外表与个性 夏洛蒂·勃朗特身高不到五英尺,身材纤细。她配戴眼镜以纠正近视,而且认为自己普普通通;她在政治上保守,意志坚强,聪明和充满抱负;她心怀高尚的道德原则,尽管在别人面前感到羞怯,却总是准备坚持自己的信仰。 教育 1824年,夏洛蒂在科文桥的修女学校(《简爱》中罗伍德学校的原型)就读了八个月,在迪斯伯里的Roe Head学校(结识终身朋友埃伦·纳西和玛丽·泰勒的地方)就读两年和担任老师三年(1835年至1838年),在布鲁塞尔的Pensionnat Heger就读两年(1842年至1843年),(在那里,她绝望地爱上可她的老师康斯坦丁·海杰)。1824年至1831年期间,她与弟妹在家自学,接受父亲和布朗威尔阿姨的教育。夏洛蒂既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和刺绣工。 事业 勃朗特先生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女家庭教师,而且夏洛特曾在两个家庭担任过家庭教师:第一,1839年,Lothersdale的Stonegappe的西奇威克(Sidgwick)家教书三个月;第二,1841年,罗顿的Upperwood House怀特家教书六个月。夏洛蒂讨厌家庭教师这份工作,并且建议艾米莉和安妮在霍沃思一起开办自己的学校。布朗威尔阿姨给了她们一笔钱,却因没有人来报名而未能实现计划。夏洛蒂真正想成为一位作家。在她年纪很小的时候,她和弟弟布朗威尔一起撰写诗歌和以想象世界的安格里亚(Angria)为中心创作小说,而且他们写出了大量的作品,夏洛蒂后来声称她在十三岁以前的写作比十三岁以后多。1846年,夏洛蒂劝说妹妹以柯勒、埃利斯和阿克顿·贝尔(姐妹三人不分性别的笔名)发表诗歌。这是一个商业灾难,但是姐妹三人的小说都在1847年底出版了,夏洛蒂的《简爱》立即获得成功。1849年,《雪莉》出版之后,夏洛蒂的身份不再神秘,成为了文学界的名人。1853年《维洛特》的发行巩固了夏洛蒂在文学史上地位。 婚姻与死亡 1952年12月,勃朗特先生的副牧师亚瑟·贝尔·尼克尔斯向夏洛蒂求婚。尼克尔斯先生跟随了勃朗特先生八年,他的求婚使夏洛蒂与她父亲都感到惊讶。勃朗特先生拒绝了,部分原因是他认为女儿身体太虚弱而不能够怀孕,而且夏洛蒂也谢绝了求婚。然而,尼克尔斯先生没有退缩,在他坚持不懈的追求下,他们在1854年6月29日结成了夫妇。婚姻生活幸福却短暂。1855年3月31日,夏洛蒂在妊娠初期离世。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勃朗待,E.(1818~1848)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安妮·勃朗特之姐。出生于贫苦的牧师之家,曾在生活条件恶劣的寄宿学校求学,也曾随姐姐去比利时学习法语、德语和法国文学,准备将来自办学校,但未如愿。艾米莉性格内向,娴静文雅,从童年时代起就酷爱写诗。1846年,她们三姐妹曾自费出过一本诗集。《呼啸山庄》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发表于1847年12月。她们三姐妹的三部小说——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小妹妹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是同一年问世的。除《呼啸山庄》外,艾米莉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的女作家【罗伯特·勃朗宁】 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1812-1889),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戏剧抒情诗》、《剧中人物》、《指环与书》等。 【安妮·勃朗特】 安妮是勃朗特家最小的女孩,她温柔娴静,安静内向,和两个姐姐相比天分稍低。她只活了29岁,而且在短暂生命的后十年,从事郁闷的家庭教师工作 就占去了她很多时间,但她还是写出了两部小说《艾 格妮斯·格雷》和《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 》,在英国 文学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她笔下的小说就如同她本人,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主人公都有着纯洁的品德,勇敢地追求独立和幸福,这也是安妮内心的写照。安 妮的作品直率和明晰更像是18世纪的作品,而不像她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风格。安妮从小就随着姐姐们读书,并参与了他们的文学游戏,如饥似渴地沉浸在梦幻的王国里,写了大量的忧伤的小赞美诗。 她有一头秀丽的浅棕色头发,可爱的蓝眼睛略带紫罗兰色,白皙的皮肤,外表显得温婉可人,深得姨母的宠爱。她和艾米莉就像孪生姐妹一样,形影不离,亲 密无间,常在一块联合写日记或者到荒原中漫游,给她们熟悉的场所都起上了动听的名字。她的嗓音细弱甜美,喜欢柔和的和声,闲暇时弹弹钢琴,唱唱歌,不过这种赏心悦耳的愉快在她一生中实在是太少了。后来,安妮曾和姐姐夏洛蒂一起到伍勒小姐的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她就病倒了,呼吸困难,咳嗽不断,身体渐渐衰弱。想到病逝的两个姐姐,夏洛 蒂忧心忡忡,决定把安妮带回霍渥斯。回到了自由自 在、宁静的家里,安妮的病慢慢地好了起来。为了生 活,1839年4月,她到了默菲尔德的布雷克府, 在英甘姆夫人家当家庭教师。后来又到了梭普格林的 爱德蒙·罗宾森家做女家庭教师。她的这些当家庭教 师的经历,直接为小说《艾格妮斯·格雷》提供了众 多的素材。出版商史密斯先生有一段关于安妮珍贵的描述 :“她是个温柔文静,相当克己的人,长得一点 也不漂亮,可是模样很讨人喜欢,她的态度奇特地表 现出一种求人保护和支持的愿望,经常保持着一种恳 切的神色,这是能博得别人同情的 。”安妮终生体弱 多病,但在虚弱的外表下,却有一颗意志坚强,勇敢执着的心灵。

心理咨询师罗伯特勃朗

190 评论(10)

candy雨朦

不知道...

207 评论(11)

迷茫老男人

一、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或想减少困惑,我推荐这4本书1、《幻想即现实》作者:曾奇峰作者曾奇峰是国内精神分析派著名的心理医生,他把自己多年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感悟,浓缩在这一本书中,对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情感困惑、自我认识方面,都有他独到的见解。文字既充满睿智,又不乏幽默,来,这就给你几句麻辣妙语体会体会:“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所有的独立都需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叫安全”,“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驱力需求的能力”。2、《为何家会伤人》作者:武志红书中用一个个心理案例反映了中国式家庭的普遍而又让人痛苦的相处方式,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成人对长辈的愚孝,注重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不注重自己的感受等等。相信你在读的时候,可能会对自己原生家庭中那些让你难受又说不出来的东西,有更深的感悟。通过阅读,发现和感悟它们,这就是自我转变的开始。3、《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张德芬这本小说以女性若菱为主线,讲了她和一位睿智老人的奇遇及对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是就是这本书中后来脍炙人口的一句话。如果你因为情感困惑,或者巨大的工作压力而迷茫无助、透不过气来,那就找出一个周末,翻翻这本书,相信你能从中找到破局的妙招。4、《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德勒本书的作者阿德勒,童年患有佝偻病和肺炎,所以幼小的他一度非常自卑,但他并没有被病痛打败,反而不断地超越自己,成为世界杰出的精神分析大师。这本书就是作者从生活经验和心理学背景出发,与我们探讨生活的意义、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等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如果你现在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不妨读读它帮你重振旗鼓哦!二、如果你想成为心理咨询师,我推荐这4本书1、《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这套书是考心理咨询师的教材。2017年貌似不再沿用我们几年前复习时用的书,采用了新版教材。如果你打算今后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那考出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是最最基础的敲门砖了。如果你有心理学基础,可以自学教材之后直接参加考试,但是大部分人需要通过授课或网课的形式进行系统学习。然而这里我要提醒一句,只是考出证来,离真正接咨询做个案,还是有一定距离,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哦。2、《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作者:斯蒂芬.A.米切尔,玛格丽特.J.布莱克如果你对心理咨询很感兴趣,了解过各个分支,又想要进入精神分析学派进行学习的话,那我推荐你看这本书。这本书帮我们系统理顺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脉络,从经典精神分析开始,到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当代克莱因学派的理论,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等等,让你对精神分析从开创至今的发展在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也帮你快速认识这个学派里的大咖们,比如弗洛伊德,沙利文,克莱因,温尼科特,科胡特等人。3、《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机制》作者:J.布莱克曼做心理咨询师,是一定要了解防御机制的,了解你的来访者在生活中和咨询时无意识地用了哪些防御,他为什么会使用这些防御,如何去识别和理解这些防御机制,都对咨询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这本书通过案例、比喻和对话,详细地介绍了处在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青春期等不同时期的个体会用到的多种防御机制,像即时助手般帮助到你。4、《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作者:欧文.亚隆这本书的作者欧文亚隆先生是世界顶级的心理大咖,存在主义和团体心理治疗权威,并且也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他写的《当尼采哭泣》《直视骄阳》等多部作品都震撼人心。这本书是亚隆先生写给年轻治疗师的启思录,内容包括如何共情,如何利用“此时此地”,如何给予反馈等,都是非常实用又很有启示的思索和建议。三、如果你想为了孩子的成长,关注儿童心理知识,我推荐这3本书1、《发展心理学》作者: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以教科书式的笔触,系统介绍了一个人从受精卵到死亡的毕生发展过程。如果你对孕育和照料孩子特别在意,却又不知如何下手,不妨静下心来看看这本书,看看在怀孕的每个周里,胎儿都有哪些不同的变化。看看孩子在一岁、两岁、三岁,直到青春期,都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和关键期。相信当你看过这本书,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不那么焦虑了。2、《其乐无穷的战斗》作者:伍罡这本书涵盖了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发展规律,但是如此多的规律从被戏称“心理学界段子手”的作者伍罡的手里写出,再加上一个个活泼生动的案例,就让我们不觉得晦涩,反而非常渴望一口气读完,感觉实在过瘾。读完此书,家长们看了会更懂自家的熊孩子,老师和心理工作者们看了也可以更轻松地走入孩子的内心。3、《我的家庭治疗工作》作者:李维榕这本书是由台湾著名的家庭心理治疗师李维榕,结合自己多年来接收的案例而撰写。虽然是从心理咨询师手记的角度去写,家长来看却同样非常适用。从这本书里,你能看到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互动,以及互相牵绊与撕扯的内容。李维榕老师既理性又温柔地帮助一个个家庭抽丝剥茧,去看到问题和痛苦背后的根源,我也能深深体会到她的医者仁心和悲天悯人。“苦是生命中逃避不了的,变成涩就会让人万劫不复”,所以父母即使工作多么努力,但心态上开心轻松,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四、如果你想系统学习心理学,我推荐这2本书1、《普通心理学》作者: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是科班心理学人本科所学的第一门课程,它的地位就像地基一样牢固而重要,是心理学里各门课程的先导课。国内心理学专业一般会使用北师大版彭聃龄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普心讲什么呢?从心理的生理学基础开始讲起,后续包括人的感觉、知觉、注意、思维等信息加工系统,以及人的动机、情绪等行为调节和控制方式,和能力、人格等心理特征。其实《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考试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很大程度上是和普心的内容重合的。所以当你学完普心,可以说是离心理咨询师三级近了一大步哦。2、《西方心理学史》作者:郭本禹如果说前面讲的《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是精神分析学派的脉络骨骼,那么《西方心理学史》可以说是心理学的发展史了。从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之后的心理学三大流派的发展,《西方心理学史》带你在心理学的河流中回溯。当你读完这本书,你就能把心理学学科的大框架画出来了,先提纲挈领,再不断充盈,学习自然会更加高效。

170 评论(8)

mono默默

这部作品主要讲的其实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只不过是用一些童话的方式讲出来。所以是非常有趣味性的,也是非常有教育性的。

347 评论(9)

大力宇哥

罗伯特·勃朗宁 1812—1889 罗伯特·勃朗宁(Rober Browning)与丁尼生齐名,是维多利亚时代两大诗人之一。他以精细入微的心理探索而独步诗坛,对英美20世纪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勃朗宁出生于伦敦郊外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颇有艺术修养的银行职员,母亲是德国血统的苏格兰人。勃朗宁青少年时代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而是依靠父亲的藏书自学成才。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培养了诗歌、绘画和音乐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1833年他匿名发表自传性质的长诗《波琳》,被批评为“有强烈的病态的自我意识。”此后他在诗歌创作中便力求以客观描写取代直抒胸臆。1835—1845年间勃朗宁连续发表八部诗剧和诗集《戏剧抒情诗》(1842)、《戏剧浪漫斯及抒情诗》(1845)。在后两部诗集中,诗人创造了别具一格的、以心理分析为主旨的戏剧独白诗。1845年,勃朗宁和著名诗人伊丽莎白·巴莱特相识,构成了英国文学史上最饶趣味的恋爱佳话。第二年他们秘密结婚,迁居意大利,直到1860年伊丽莎白去世,勃朗宁才返回英国。这期间他的作品多以意大利以背景,收入两卷本诗集《男男女女》(1855)。1864年诗集《剧中人物》的出版使勃朗宁加入了英国诗坛明星的行列。在这部诗集中,诗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戏剧独白诗”。勃朗宁晚年的代表作是《指环与书》(1868—1869),该诗叙述一个老夫杀死少妻的故事。全诗由十二组戏剧独白组成,每一独白都有主要人物叙述案情,每人的叙述相互矛盾,但从错综复杂的头绪中最后露出这起谋杀案的真相。诗歌长达2万余行,虽有冗长之谦,但在“戏剧独白”方面达到了最高成就。 勃朗宁对英国诗歌的最大贡献,是发展和完善了戏剧独白诗(Dramaticmonologue)这样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并且用它鲜明而生动地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深刻而复杂地展示了人的内在心理。在他之前,不少别的诗人也写过戏剧独白诗,如丁尼生的《梯托诺斯》就是同名主人公在一定剧情背景上的独白。但两者具有明显的差虽。在以前诗人(包括丁尼生)的戏剧独白诗中,独白者不是在“自言自语”,就是在向读者坦露心迹,因此实质上仍是一种抒情独白,只不过抒情主人公是剧中人而已;况且剧中的抒情主人公还有与作者认同的明显倾向。而勃朗宁的独白者所面对的不是读者,而是剧中人,他的独白是剧中人对剧中人所说的一段话,称之为“独白”只是由于诗未把独白对象的话写出来。但从独白中我们能感受到对话者的存在。这样,独白者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戏剧人物,成了独立于作者的典型形象。因此,勃朗宁的戏剧独白诗是一种客观的、戏剧性的形式,其目的不在抒情而在为人物造像(勃朗宁曾把诗人称为“造像者”makersee)。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勃朗宁的戏剧独白诗的独白往往是片断的,一切戏剧的要素,包括戏剧背景、事件和行动等,都只能从一段掐头去尾的独白台词折射出来。对此,勃朗宁这样写道: “叫这一个说话,按照他的习惯, 而把我自己排除在视界以外。 至于其余的呢,就让你替他说。” 在这里,“这一个”指的是独白者,“我”是指作者,而“你”就是读者。正因为留下了大量需要填补的“空白”,所以勃朗宁的诗往往显得晦涩难懂,但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余地,具有了极强的耐读性。 《我的前公爵夫人》是勃朗宁早期戏剧独白诗中最著名的一首。诗中的独白者是一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公爵。与勃朗宁所有其他独白诗一样,这首诗的独白也处于一个诗人不作明确交待,而让读者自己体察地特定的戏剧情境之中:公爵因前妻不做他的循规蹈矩的所有物,而把她除掉了;他预备再度结婚,对象是一位伯爵小姐;为了确定嫁妆的数量,伯爵派了一位使进来谈判;公爵领着这使者观看他的艺术收藏,中间有他的已故夫人画像。本诗就是公爵在他已故夫人的画像前对伯爵使者的一段“独白”。在独白中,公爵对画像表现了一个艺术鉴赏家和收藏家的夸耀和自豪,面对前公爵夫人其人却大加指责。勃朗宁正是通过公爵指责塑造了表面高尚雅量,实则冷酷残暴、等级观念和占有欲极强的公爵,以及热情开朗、平等待人的前公爵夫人形象。 《圣普拉西德教堂的主教吩咐后事》也是勃朗宁著名的作品之一。诗歌写一位16世纪的意大利主教在临终时吩咐他的几个私生子为他建立一座豪华富丽的坟墓。人之将死,其声亦真,这段临终“独白”,把主教贪婪伪善、爱慕虚荣、好胜逞强、多疑善妒的性格暴露无遗。而通过主教这个典型形象,诗人又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双重面貌:在人性解放的冲击下,基督教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已经土崩瓦解;但同时庸俗的享乐主义和贪婪纵欲的社会风气也泛滥成灾;而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之中又夹杂着附庸风雅的因素。与勃朗宁同时代的著名批评家罗斯金在谈到这首诗时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诗或文章能像这首诗那样,告诉我们这么多文艺复兴精神——文艺复兴的世俗性、矛盾、自满、伪善、对本身的无知,以及对艺术、对奢华和对精通拉丁文的酷爱。 《凯利班谈论塞提柏斯》形式上比较特殊,它虽然也是一首戏剧独白诗,但不像前面两首那样有独白的对象(听者),而只是独白者在特定戏剧情境中的自言自语。独白者凯利班是莎士比亚名剧《暴风雨》中的怪物,而他所谈论的塞提柏斯则是他母亲崇拜的大神。凯利班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塞提柏斯理解为一个残酷蛮横、多疑善妒、滥用权力、欺压弱者而又性格乖戾、不可捉摸的东西。诗歌通过“一个有哈姆莱特的内省力和新教教士的神学的野蛮人”(肖伯纳语)的可笑而又合乎逻辑的思考推理过程,向人们阐述了这样一个哲理:人们事实上是以自己的经历,按自己的形象来理解或设想上帝的。因此上帝的残暴乃人性残暴的镜子。各个时代都有形形色色的凯利班们,他们把自己的残暴性质加在上帝身上,像凯利班所做的那样。至于勃朗宁心目中的上帝是怎样的,诗中并未涉及,但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过:“我决不敢把那些在人身上是属于非正义的东西加给上帝——绝对不敢,并认为他能惩罚他自己作为动力产生出来的东西。”由此可见,勃朗宁相信上帝是慈爱的,或者,更准确地说,他认为上帝必须是慈爱的,而凯利班之流的上帝恰好是勃朗宁的上帝的反面。 此诗主题原本是很枯燥的,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十分风趣,使我们享受到喜剧的轻松和幽默,这种功夫的确是勃朗宁的一绝。此外,与丁尼生式的优雅相反,勃朗宁的独白诗好用口语俚语,跳跃性大而句法不完整,并以此塑造有血有肉、带着野性的人,这也是他诗风的重要特色。 勃朗宁还写过一些抒情色采浓郁的独白诗,在这类诗中,独白者虽与诗人本人有明显的认同倾向,但仍包含有虚构的情景和环境,不同于传统的抒情诗,因此可以答作抒情性的戏剧独白诗或戏剧独白式的抒情诗。《失去的恋人》和《荒郊情侣》都属于这样的诗作。

290 评论(13)

每天只睡4小时

这部作品主要是讲述了蛤蟆先生治疗抑郁的过程,蛤蟆先生表面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开朗的人,但是突然他的情绪非常低落。然后去看心理医生所引发的问题。

277 评论(13)

圓滿如意妹

1.心理学与生活推荐理由:《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也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凡是你问心理学专业的童鞋推荐书籍,一般都绕不开这本书。2 人之初,性本色推荐理由:精选的性格色彩随笔,从武林到红楼,从情感到自白,从灵魂到真爱,信手拈来,在充满智慧和幽默的文字间,为大家拨云见日,开启一扇自知与知人的窗,走出一条自省和省人的路。3 少有人走的路推荐理由: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4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推荐理由:该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推荐理由:格拉德威尔走访了宗教团体、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以及全球最优秀的推销员,他分析了几种有利于开创流行潮的性格特征,剖析了种种极具感染力的事件,如各种风尚、吸烟现象、儿童电视、商业广告等,并阐明背后的导火索,揭示出引发流行并保持势头的原则和方法。这样的引爆点,正是你想成为出色的父母、市场部经理、政策制定者和生意人的秘诀所在。

16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