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未闻花名3
小友说:众多研究表明,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幸福感、职业发展和情绪状态都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何我们会为“关系”付出如此多注意力、感情和思考,也会在受伤时感到痛苦万分。
最近某位明星爆出离婚出轨新闻,引发坊间无数猜想与分析,近年来连年攀升的离婚率也容易令人对婚姻和安全动摇。这次,我们请到传说可以“通过观察预测出轨”的婚恋治疗师,友心学院讲师,知乎心理领域大v冼艺哲Casper来为大家聊聊出轨后的伤害,博弈,与信任重建。
Yo:hi,casper!
Casper:hi,小友!
Yo:最近那么热,忙什么呐?
Casper:吃瓜、减肥、游泳。
熊本和我都在吃瓜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正题,Yo代表友心人,Casper代表她本人)
Yo:研究表明,被出轨方可能经历类似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过程。发现被出轨的事实后,人往往容易有情绪,做出一些激动的行为,甚至可能有人自己也去找外遇报复、或者请私家侦探调查对方、跟踪对方,甚至可能有人会高价去请“小三劝退师”等等,我们可能避免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吗?
Casper:你提到的都是陷阱。大多数被出轨人自尊会被挫伤、会感觉缺乏安全感,会愤怒、放不下、想要报复、想到打破沙锅问到底、逼对方道歉等等。但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与情绪可能都不大一样。这和人的性格、经历,还有这段感情的深度和“付出程度”有关。
我身边便有两位这样的人士,他们都是被女友出轨所伤,他们在出轨后,都经历了大量回忆闯入自己脑海里,让自己痛苦、难过不堪。然而他们闯入的记忆却是完全不同的。
A君想起的,更多是各种他看到的出轨的画面、当日的冲突、还有那些曾经可疑的事情,今日一一找到答案,他感受到的是不甘、愤怒与对前女友的厌恶;
而B君想起的,则是比较纠结了。一方面他想起前女友的出轨非常难受,不断想象前女友和出轨对象的性爱画面,另一方面想起他们的美好回忆,难受、愤怒、自责、自我怀疑便轮番袭击他,让他心情阴晴不定,一会儿想联系前女友,一会儿想狠一点,一会儿拿自己和出轨对象对比,一会儿又觉得自己非常失败。
问题里也提到另一种心态,就是不愿意去接受、不愿意面对,也不愿意放下。这个时候,心里是绝望的,但又带有侥幸;同时对改变也充满了恐惧,想尽一切办法去挽回这段破碎不堪的关系。这些都和大脑的创伤反应某些症状非常类似。
在这个体验里,人确实会倾向于做出很多不理智的判断,然后是不理智的决定,然后就是不理智的行为,但这往往让情况更糟糕——要么把关系弄得很僵很狗血,要么把自己弄得很狼狈。
Tips: 不能完全避免,但可以尽量减低。例如:
Yo:有句电影台词叫“不如我们从头来过”。你觉得出轨后“从头来过”的可能性大吗?
两方到底还能否重建信任,可以的话,要朝什么方向努力?
Casper:他们不可能回到以前那个状态里面,但可能会建立另外一种关系、另一种信任。所以不要想着“回到从前”,两方开诚布公谈完出轨以后,“被出轨”一方的反复期也可能非常长,甚至可能是终身的。
当时我还在香港读书的时候,有一位先生跑过来就说:“麻烦你把我催眠了好不好?” 我问他,“啊?干嘛要催眠你呢?” 然后他说:“我老婆就是不信我,你知道的,因为前几年我来做过咨询,当时是因为出轨的问题。我承认我以前是个衰人(坏蛋),但是后来这些事情我都没有再做过了,可我的老婆已经整个人疯掉了。这几年她有时候对我很好,给我做很多好吃的,但有时候只要我去出差什么的,她就睡不着。比如我出差飞三亚,她也要飞去三亚。然后她随时半夜都会醒过来,要查我的手机,我觉得她完全没有办法再信任我。所以我就在想,你能不能把我催眠了,你把我给催眠了,让她随便问,随便问。
经历过出轨之后,虽然又重新在一起了,但妻子心中的伤口依然隐隐作痛,当遇到类似的刺激变开始发作,这是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这部分,除了需要心理干预之外,也需要两人信任重建,让妻子的敏感事件减少。
然而,并非所有的出轨都可以挽救,或者值得挽救。你可以这样考量:
i. 首先,出轨者自己是否犹豫要不要和伴侣一拍两散?如果有犹豫,估计是很难去修复这个破碎的信任关系的。而被出轨者则要好好考虑,自己是否已经没有信心想离开,还有也要看出轨者是否有意与自己维系婚姻。如果对方决意要走,再多的挽留也只能伤了自己。
ii. 如果两人都坚定要修复,出轨者则要经历与承受被出轨者一系列不安、诉说痛苦、控诉、悲伤与愤怒,然后认真聆听、理解并弥补受伤害的一方。这时候,被出轨者也需要了解,出轨的一方为何想要回来,从而慢慢去看到对方希望与自己经营婚姻的诚意,然后搞清楚为何当初离自己而去,现在又回头的原因。
iii. 被出轨者在慢慢了解并确定的同时,也需要努力去放下,并开始原谅,接受对方的道歉。
iv. 最后,也要鼓励双方开始恢复亲密的接触,没有亲密的接触,便很难产生安全的感情。
Yo:面对出轨,通常有哪些底线?底线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吗?
Casper:事情没有发生时谈对“出轨”的底线,和你真正面对出轨的时候会非常不一样。在临床上,包括我身边的人里面,一碰到对方出轨马上结束关系分手的人极少极少,他们往往会做一些尝试去改变。甚至有一些夫妇遇到出轨事件后,经过一段很煎熬的日子,还是决定重新来过。
当然也有些夫妇决定从头来过,经历了短暂甜蜜,然后慢慢地又崩掉了(那种情况还是蛮多的)。其实回头看,这些所谓不同“性质”的出轨,内里都是同质的,都是不再亲密的、破碎的关系。而外部,对人的伤害,也是类似甚至同等的,被背叛的痛苦。
Yo:家人好友的情绪或态度,对于处理出轨事件会有何影响吗?
Casper:在年轻人的身上影响比较明显,确实有些家里认为,男人,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出轨是理所应当的,给钱你花就行。也有朋友之间的文化是把泡妞包小三当作炫耀的,这种确实比较倾向于出轨。但当人有所经历后,自己更倾向于发展出独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包括对出轨的心态。
Yo:为什么有些出轨方就是死不承认,不愿意诚恳坦白?
Casper: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其实出轨方可能没有真正在面对这件事情。
我说一些比较常见的,比如:有些人沟通时并没有本着一个真诚的态度,没有一个让关系往前发展,重视自己的一个态度,还是在拒绝、否认,反而在攻击对方,说:“对啊,我就是出轨啊,但都是你逼的”。
因为被发现出轨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ta知道被人家揭穿,还要去认错,其实也是很难的事情——它意味着风险,因为当坦白的那一瞬间,就好像打开了另外的一个东西,你不知道承认了以后,等待自己的是宽容,还是无情,还是失去,还是什么。
所以以博弈角度来讲,你只要没有很确切的证据,你咬我,我不承认,那就不用面对失去、亲人的意见,自己社交圈来自父母社会同事很多的压力。但这个博弈的过程中对彼此的伤害是很重的。
Yo:如果出轨方和被出轨方撕起来,在这种事件上往往哪方才是弱者呢?
Casper:出轨里没有赢家。哪怕是出轨那一方,其实也是在婚姻里非常不满足、不开心,而且被束缚的人。
而被出轨的那方更是受到一万点暴击的伤害。如果仅仅说不离婚,可以,只要能做到各过各的,做到不离婚并不难,只是这样伤口并没有愈合,关系也没有修复。
但要恢复婚姻的感情,便意味着要处理这些积压已久的不满足、不信任、怨恨、害怕,是非常难的。需要时间、双方配合和专业人士(而且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去引导和处理,才有机会修复关系。
Yo:2014年火爆一时的日剧《昼颜》讲述了日本女性婚外情的故事。剧中的主妇每日送丈夫去公司后,认真做完家务,在下午三点约见情人。该剧曾引发一群日本男性调查妻子是否有婚外情的波澜。故事中长期出轨的主妇认为:出轨后心情会变好,反而能更快乐地对待伴侣和家庭,也能容忍原来无法忍受的矛盾和琐事。
剧中经典台词:
这种心态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昼颜剧照
Casper:在临床案例中,一段美好的感情对于出轨者而言,就像是久旱逢甘露一般,确实能短期内给人滋养。出轨初期很美好,最美一般都是初见,但日子久了呢?对家庭关系的打击有时是毁灭性的,对出轨者也会是伤害。原因如下:
这种也是消极对比的力量,消极对比下,婚姻磨损得会很快。而自己的另一半,只要敏感的,很快便能觉察得到。最后狗血收场居多。
Yo:在电影电视剧里,甚至身边,也经常看见一些“伟大”的丈夫或妻子,能忍受对方出轨,对于这些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做到包容伴侣长期出轨的人,这是一种更深的爱吗?
Casper:一般不是。只谈当今这个时代,这和爱几乎没有关系。这种事的真实情况通常是(不全是):
1、 本就没有爱,所以ta出轨了,找到自己重心了,乐得清闲;
2、 不独立,依赖对方,没有离婚的勇气,或者有坚持不离婚的理由。这和自己的个性、文化背景、能力、社会支持都有比较大的关系。往往这种原因不离婚的,都非常隐忍,内心是难受的。只能把自己和对方隔离开了,把重心放在孩子、老人、事业上,才能够处理这种感觉。
Yo:怎么样确定是否该放手呢?
Casper:该放手的时刻其实要判断并不难,如果关系里只要有一方坚决要走,没有要修复的心,就可以断定是不行的了。一些人在生存上面会比较依赖对方,ta自己缺乏一个“过得好”的信心;或者有些女性在男权思想影响下会觉得“我嫁过人不值钱了”或“第二段婚姻肯定没有第一段好”,这样的思想带来很大压力。这些压力也会让ta的底线再低一点点。或是沉没成本太多了,比如已经花高价去打发小三。
Yo:近年来明星爆出出轨离婚事件引发热议,但明星的婚姻和普通人婚姻毕竟不同,那么,那些明星婚姻出轨的事件是否能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Casper:有时候人可能会只看到一段关系可以成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没有看清楚自己需要为此付出什么。其实最近某明星出轨新闻闹得很大,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件。当然出轨的原因有很多,但从据说的出轨方身上,我看到了其中很典型的一个因素:婚前的期待和婚后的心理调节因素,还有消极的心理建设因素。
什么是婚前期待和婚后的心理调节因素呢?具体点,就是考虑要不要和对方结婚的时候,出现这两种状况: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很容易变成:婚前想到对方的好,但一旦结婚,那些“好”渐渐变得理所应当。而亲密关系里的这种靠近,更是把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无论好与不好)展示给另一个人看到。
就好像是你花大价钱买了一台很贵的新手机,之前你是很渴望很喜欢。但这种满足持续的时间往往不太久。当你使用的时候,更多就不是赞叹,哇噻这功能好棒哦!而是各种吐槽。婚姻如果期待不对,也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这时候,对方不再是理想中的对方,而是真真实实的自己人,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去包容。可能由于家境、出身、文化程度的差异,连笑点、习俗、观念都有许许多多的不同。对方身上的缺点,便很容易越放越大,例如长得不高、不够好看,甚至连原本视作优点的特征,都可以成为槽点。当这些“缺点”(你看什么不顺眼什么就是缺点了……)被放大的时候,这个人对你再好,在你眼里,都是一种卑微的表现。
这一系列的心态如果没有调整好,便会急转直下,开始对这段关系产生消极对比,说俗一点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并且觉得锅里的多么好,碗里的多么不好。这种消极对比频频发生,对本身关系的损坏能力是巨大的,婚姻的承诺便会削弱,出轨便不在话下。不要婚前只看到好的,婚后只看着不好的。一方面,会感觉自己这段关系不如意,感觉不幸福反而非常郁闷;另一方面,也会不自觉看轻对方,甚至鄙视对方,为关系破裂埋下伏笔。
Yo:有人在网上评论说:对于出轨事件从古至今都男女有别,女方出轨就被口诛笔伐浸猪笼,而社会对男方出轨却宽容许多。你怎么看?
Casper:之前出轨的当代男星,其实也是被吐口水吐非常多的。特别是网民通常更容易代入弱势的一方。大多数对于被出轨的反抗,都符合一个自尊被挫伤后的反应。且不论大众的起劲讨伐是否正确,当事人这种愤怒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是八卦咨询师环节,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Yo:那些来到你咨询室的couple来访者,他们的关系遇到问题时,通常最痛苦难以跨越的地方是什么呢?
Casper:对方长期的缺席或反应拒绝,自己的情感窗已经不愿意向对方打开了。这样去让他们重新建立情感桥梁非常难。就算想修通,都很难。
Yo:对于正在经历或已渡过类似事件的夫妻,你有没有什么忠告或提醒呢?
Casper:婚姻里还是要多多做积极心理建设,幸福的婚姻,其实就是你觉得对方是你最好的选择,你觉得和TA一起很幸福,你信任TA会和你一起越变越好。不然相反的话,(马蓉就是很典型的)做着消极心理建设,这样一来,自己在婚姻里是不幸福的;二来,这样把对方的善意、疼爱,看作是一种卑微,其实非常伤害人,最终被疯狂报复(或者对方毅然决然而去)。
Yo:虽然你的婚姻很幸福,我还是很想知道,心理咨询师们遇见出轨的事情是否会因为见多识广所以更理智呢?你自己有没有一套预先想好的处理方式呢?
Casper:可能吧,我自己的婚姻还没走到那一步。当然我会更注意到一些出轨的前兆,会在一些不好的前兆发生的时候及时修补调整,也会注意自己对对方的回应与态度,做到尊重对方,这样能够一定程度让感情健康起来,有好的免疫力,也比较好对抗病毒(如出轨)。
宝宝不哭
冼艺哲 CasperSin
友心人作者,香港大学婚姻与家庭治疗硕士。简单心理入驻咨询师。家庭治疗师,2000+ 临床咨询时数, 专注于婚姻与家庭治疗工作,陪伴来访者经历与建立有质量的亲密关系,并在关系中成长,找到自我。知乎@冼艺哲
图片均源自网络
-end-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转载前请联系邮箱
青春你还
矫正式审判 扭曲人生的校正发布时间:2009-10-18 08:08:20中秋节,法官给未管所1000多名孩子每人送去了两块中秋月饼,并送上一份特殊的“勉励寄语”。杨 莉 陈光东 摄 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力度大、手段多、范围广。“司法保护进校园”着眼预防,“法官妈妈”讲座以情动人,与未管所联手搭建基地进行教育、感化、挽救。 “矫正式审判”作为太原中院审理方式和处罚方式的创新课题,从“U”型审判桌的设置到在审判中引入心理干预机制,再从判决书上的温情寄语到“驻监法官”的真切关怀……无不体现宽严相济、情法并融的审判理念。实践证明,这种矫正式审判对未成年被告人扭曲的心理和行为是良好修复,使他们再次违法犯罪的主观动机减少,给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增添了活力和希望。 10月12日,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大法庭审理了两起案件,有400名“特殊听众”前来旁听。上午是太原市十九中186名初二学生,旁听的是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刑事案件;下午开审的是有关人身伤害赔偿的民事案件,太原市二十一中高一年级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旁听。自3月12日“太原市司法保护进校园”活动启动之后,该院法官用审案方式给在校师生“现身说法”已达19次。 预防先行:在小树未弯曲的时候搀扶它 3月12日,太原中院和太原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的“司法保护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各种形式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加强司法保护的规定;组织一批服务意识高、业务能力强的法官组成志愿者队伍,有针对性地为学校提供义务普法宣传服务。在启动仪式的新闻发布会上,该院院长冯少勇说:“司法保护进校园,是我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源头工程,更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百年树人工程。”太原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也表示,司法保护进校园为创造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勾画了一幅美好蓝图。 首批20名志愿法官组成义务法律宣传服务专业队伍,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校园法官”。“我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我也非常愿意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完成这项任务。”太原中院法官马蓉在接受采访时说。 马蓉综合素质突出,她同时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还获得了教师资格证。马蓉善于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融入到法制宣讲中去。她在一所小学给师生作讲座时,不仅讲解法律知识,还从心理学角度讲解了“父母角色”的定位,以及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调节负面情绪,获得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马蓉对“校园法官”的工作倾注了深情。她说:“未成年人的成长就像一棵小树的成长,它需要阳光、需要搀扶。在小树还没有弯曲的时候,我们就应去搀扶它;否则等到小树已经长弯了,再去搀扶也许难度就要大得多。司法保护进校园,也就是要搀扶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走得直、走得正。” 短短两个多月,太原市已有6个城区的公办、民办和聋哑人学校共29所中小学、1所大学和1所幼儿园提出了法律服务申请。20名“校园法官”已在太原市十余所中小学举办义务讲座,受教育学生达3000余人次。“校园法官”每到一所学校讲课,都会根据校方的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心准备宣讲内容,努力创新宣讲方式,让孩子、老师和家长都能够有所收获。太原市万柏林实验小学校长李艳红感叹道:“目前学校和学生都非常需要法律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既解决校内伤害形成的矛盾,也能掌握校外矛盾的解决办法,还可与法官建立联系,有事可以随时咨询,司法保护进校园的做法很好!” 除了由“校园法官”进校举行法制宣讲外,组织学生旁听案件审理、设置模拟法庭等也是太原中院“司法保护进校园”的重要形式,未成年学生可以获得更加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5月22日,太原中院开庭审理一起“的哥街头遭暴打”案,120名来自太原电大附中和山西通宝育杰中学的学生被邀请前来旁听。该案起因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追尾事故,但却引发获得散打二级运动员资格的朱某对“的哥”赵某进行当街暴打,最终致赵某抢救无效死亡。3个多小时的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就刑事审判的流程、法庭的设置以及该案引发的思考和启示等,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和交流。一名男生说:“通过此次听审,我必须提醒自己以后要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摩擦。”而其他同学也纷纷告诉记者,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法制教育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截至今年9月,太原中院已经组织学生旁听案件审理、设置模拟法庭16次,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许多学生在旁听之后都兴奋地说:“今天,我们在法庭上课!” 审判改革:“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式审判”首创推行 “法院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给了你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希望你们能够珍惜……过去不代表现在,现在不代表未来,相信你们会用辛苦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社会的关爱之情。”这是16岁的山西娄烦籍少年孙某在9月1日收到的判决书上读到的一段“温情寄语”。 孙某因在2008年12月伙同他人抢劫了15岁少年阴某230元现金而被诉至法院。法官通过谈心、分析的开庭方式,对孙某进行了说服教育。孙某当庭表示一定痛改前非,不辜负家人和社会的希望。法院对孙某作出减轻处罚和缓刑判决。法官宣读判决书时,还宣读了这段“温情寄语”,这是太原中院“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式审判”中的一个创新环节。 早在今年6月,“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式审判”就被确定为太原市政法创新课题之一。此前,太原中院对全市青少年维权机构、律师事务所、少管所和工读学校进行了调查摸底。之后,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太原中院制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式审判的24条指导意见。随后,清徐县人民法院、迎泽区人民法院、万柏林区人民法院被确定为试点法院,以矫正式审判方式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太原法院实施“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式审判”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首先是构建适应未成年人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庭审方式。如采用U形审判台,法官、书记员、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坐在同一张桌子前,让未成年被告坐在“座谈式”的宽松环境中接受审判,整个庭审气氛保持既庄重、威严又不失平和、宽松。其次是把“教育感化”贯穿于庭前、庭审、庭后的全过程。庭审前,开展社会调查,掌握未成年人的家庭状况、社会环境和形成犯罪的因素,拟定教育挽救的具体措施;庭审中,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开展法庭教育;庭审后,配合开展好社区矫治。再次,坚持“宽严相济”的处罚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坚持教育挽救的方针,尽量体现从宽。对于依法应当判处监禁刑的,应以轻刑化为主;对于依法可以判处非监禁刑的,应尽量适用非监禁刑;对于罪行显著轻微或依法不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立即宣告无罪。 截至今年8月底,3个试点法院共采用矫正式审判方式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7件、25人。试点法院通过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跟踪矫正后,发现这些未成年被告人被释放后,都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也能改过自新,社会效果较好。9月1日,太原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即日起在全市法院全面试行“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式审判”方式。 回访帮教:“驻监法官”挽救失足未成年人 改进对未成年人罪犯的回访帮教,也是太原中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创新工作的重要一环。今年4月初,太原中院向社会公布了《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施行驻监(所)法官制度的意见》,并选派了6名法官首批进驻监所。驻监法官每月安排不少于两天的驻监之行,期间他们深入监所实地办公。 4月22日,太原中院与山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联手共建“未成年犯教育、感化、挽救基地”,驻监法官制度有了更具体的平台依托。山西高院院长左世忠对基地设立驻监法官予以高度评价:“该制度转变了以前法官单一的裁判角色,变成既是裁判者又是服务者的双重角色,这一点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在这些驻监法官中,郑肃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她以“法官妈妈”的身份给予未成年犯更多的关爱,未管所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喊她“郑妈妈”。 5月14日,是郑肃首次以“法官妈妈”的身份来到山西未管所与服刑学员亲切交流。她坐到学员们中间,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内心。“你们精神状态怎么样?学习、生活、劳动各方面有什么情况?……”孩子听到郑肃慈母一般的询问,都觉得立刻有了可信任和倾诉的人,都非常乐意与郑妈妈倾心交谈。郑肃很善于从服刑学员身边的事例说起,引导孩子们要积极端正改造观。她语重心长地对服刑学员说:“只有认真服法,认真遵守监规,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确有悔改表现,才能获得减刑,你们要好好努力啊!” 建国六十年大庆、中秋佳节来临之际,郑肃给未管所1000余名孩子送去了中秋月饼,并送上一份特殊的“勉励寄语”:你们虽然在高墙之内,但你们的家庭、整个社会都没有抛弃你们,党和国家都在关爱着你们,希望你们更好地学习,重新做人。未管所的孩子们手捧月饼,个个潸然泪下,泣不成声,“法官妈妈,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改造……” 本报实习记者 陈祥林 本报记者 段艾生 孙文鹰 本报通讯员 杨 莉 陈光东
吃货201510
在事情真相出来之前,还真的不敢轻易站在某一方!
原来的社会,大家都相对比较单纯,头脑里也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一直是大家所共同推崇和遵循的。
可是,随着时代发展,大众的心智普遍上涨,特别是娱乐圈的明星们,行为做事更是扑朔迷离,烟雾仗十足,一时之间,很难区分谁真谁家?谁对谁错?
就拿前段白百合和丈夫陈羽凡离婚之事来说,有说早就离婚的,有说的为了洗白才这样做的,究竟事情的真相如何,估计只有当事人本人最知道。
而马蓉和王宝强离婚之事,从刚开始的沸沸扬扬,一波三折,到现在的恩恩怨怨,无止无休,谁都不知道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不管事情到底怎么样,就针对马蓉来说,和王宝强经纪人宋喆出轨这件事确实是坐实的,她无话可说。对于这种婚内出轨的人来说,离婚,净身出户才是第一选择,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惩戒的目的。
不然,这社会公理何在?道德伦理何在?
可是,马蓉在自己婚外情事件曝光后,不仅没有丝毫的愧疚之心,悔恨之意,而是像兔子急红了眼睛一样,疯狂的反扑王宝强,不仅恶语相加,更是对财产百般争夺,想起了,也是一个口蜜腹剑之人。
不管怎么样,王宝强、马蓉这场离婚案,注定会是一场持久战,我们拭目以待吧!
樱桃啃丸子:)
马蓉虽然表面处在风口浪尖之上,但是他情绪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完全就是该吃吃该喝喝,让人感觉非常惊奇,好像此事跟他无关一样,更是频繁晒出游玩照片,其生活甚至比没出事之前还滋润。
桃色蔷薇
错了就错了,把事情解决完,好好过日子,在纠缠就没意义了,谁离了谁都能过,不能活在过去,应该有新的开始了,这会儿还不晚,未来会是美好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希望大家不要炒作了。因为这个事很正常,只不过宝宝有钱,说是为宝宝鸣冤,但我看是在看笑话,说马蓉不好,但她犯的错,是好多人容易犯的,打住吧,给他们俩个人个自由空间吧。因为还有孩子呢。她们会被大家的评论伤害。隐恶扬善从我做起。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