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你不乖
我女儿今年15岁,是初三的学生。她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话语不多。半年前,女儿突然哭着回来说不想上学了,问她为什么她也不说,只说别人都瞧不起她。我觉得很蹊跷,就给她班主任打电话,班主任也一头雾水,说女儿平时不爱和人交流,为此班主任还和她谈过心,可女儿总是咬着嘴唇不说话,班主任也没办法,因为学生太多了,她也无法顾及每个人。后来班主任向我反映,女儿平时和同桌交流得比较多一点,于是我特意到学校找到她的同桌,在我的再三询问之下,那个女孩才告诉我,女儿喜欢班上的一名男生,又不好意思说,就委托她向那名男生传过一张表达爱慕之情的纸条,可那名男生一直没有任何回应。会不会是她觉得自己蛮没面子?有了这个最重要的信息,我开始明白女儿为什么不想上学了,女儿从小就比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她总是担心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学习成绩也不够好,别人都瞧不起她。为此我专门请过一名心理咨询师同学为她做过心理疏导,可收效甚微。我试图和女儿交流青春期的一些常见问题,可女儿很警惕地问我:“你是不是听别人在背后说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我,这让我怎么在学校待得下去?都是坏人!”我一再向女儿保证,别人没有在背后笑话她,是她自己想不开,其实青春期男孩和女孩互相喜欢很正常,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但女儿思想转不过弯,总觉得别人尤其是她喜欢的那个男生看不起自己,所以执意不肯再上学。没办法,我只得再次带着女儿去找我那个心理咨询师同学,可女儿对我那个同学很反感,无端发躁,极不配合。同学没辙,我更没辙。从你的来信中,体会到了你的艰辛、无奈与无助。15岁的少女正值情窦初开、天真烂漫的花季年龄,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陷入情感迷茫中,特别是内向、敏感、自卑感强的女孩,单恋现象尤其突出,其特点是自己爱上了对方,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在这种具有弥散作用的心理支配下,就会把对方的亲切、热情甚至是无意识的微笑都视为爱的表示,并坚信不已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单恋者固然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快乐,但更多会体验到情感的痛苦。因为他们无法正常地向自己所钟爱的对方倾诉柔情,更不能感受到对方爱意的温馨。女儿不想出门,沉迷于游戏中,是由于单恋无回应导致的自我否定及自我价值感丧失引起的心理失衡表现,你要同情并理解女儿的这份痛苦,不要责怪她,更不要抱怨她。建议你从以下三方面努力,帮女儿度过人生的重要转折点。1)请教电脑高手,在网络游戏中努力成为女儿的交心对象,陪她玩,陪她乐,陪她哭,适当的时间以网友的身份开导她、鼓励她重拾信心,返回校园。实施过程中一定注意保密性及连续性,不要让女儿觉察到自己的真实身份,否则会适得其反。2)尝试联系到女儿的那位男同学,在不影响他学习的情况下,要他给女儿写封信,信的内容可以是谈学习、谈理想、谈班上的近况等等,顺便说明自己没有回纸条的原因,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好。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女儿换个生活及学习环境,转移其注意力,让时间、空间来抚平她内心的创伤。 上司有错,说还是不说?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直爽的人,说话不喜绕弯,喜欢实话实说,有时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尤其是身处职场,复杂的人事关系让我喘不过气。你对别人太热情,别人会认为你另有所图;你对别人敬而远之,别人又会说你太冷漠、不懂感情,总之,人难做。我供职的公司是一家传媒广告公司,平时我们业务还不错。上个月,我们部门调来一个新上司,他是外地人,性格谦和,为人也不错,可是自从他来后,我们的工作效率却明显降低,业务量也大不如以前。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新上司对我们当地的行情不熟,这外来的“和尚”根本就不好“念经”;二是这位上司的工作没抓到点子上,他不去抓业务、抓策划,而是一味地抓管理、抓纪律,而且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着重思想教育,这让部门的忍很吃不消,大家都希望能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工作,他这一套无疑给大家上了一套紧箍咒。我很像想跟他沟通一下,指出他工作上的不妥之处,纠正他的一些旧观念,可我不知道该不该说?他是上司,我只是一个普通职员,我如果跟他说他会不会接受?会不会认为我以下犯上、今后给我小鞋穿?不说吧,有些话憋在心里又难受,毕竟在公司,大家都在求发展,我希望上司能够把握重点,多做有效率的事,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思想教育这一块,大家又不是学生,不希望领导天天给我们上政治课,说那么多废话还不如干好一件实事。但有时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一味的怀才不遇,只会在职场中瑀瑀独行!公司是需要新鲜血液和不同声音的。人无完人,能做你的上司肯定有他的过人自处,作为下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首先应该利用自己熟悉公司运作流程的优势,协助上司开展工作,主动多参加紧急重要的项目执行等等,同时对上司多了解、观察,体会一下他的出发点、目的,客观的分析利弊。如果你们的业绩还上不去,为了你的前途,你可以心平气和的找上司谈谈,但要注意以下两点:1)把握时机、把握分寸。注意说话的语调及方式,尽量运用微笑和幽默,一次不要把自己心中郁结的所有不满一股脑全说出来。2)提出的意见充满建设性且积极向上,避免牢骚和怨言。相信经过你的努力,你的事业会蒸蒸日上的! 老婆有同性恋倾向,该如何纠正她? 我是一名销售业务员,常年在外跑业务,和老婆聚少离多。不过感情一直都还不错。老婆是家庭主妇,性格温柔,平时在家照看孩子,与外界的交往不多。如今我们结婚7年了,本来我们之间应该不存在婚姻难逃7年之痒之说,可是最近我惊讶地发现,老婆的心和感情发生了“位移”,她竟然和她的一个女同学有了暧昧之情!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2个月前,我到新疆出差,因为工作需要,我留在那里长达两个月,就在这两个月期间,老婆在街上邂逅了她的一名高中女同学,这名女同学在沿海地区工作了几年,接受的新鲜事物比较多,思想观念比较新潮,平时穿着打扮比较中性化。她与老婆邂逅后,开始向老婆示好,陪老婆吃饭逛街购物、对老婆非常大方,她还经常带老婆去参加一些同性恋的聚会,为老婆洗脑,处于空巢期的老婆渐渐被她感动,两人开始出双入对、举止亲密。连岳心灵解码:连岳:你好!同性恋分真同性恋和假同性恋。后者发生在一定的年龄阶段或一定的环境中较多,如大中学生群体、夫妻感情不好、夫妻长期分居等等,在异性恋发展之前的一种暂时的对同性的依恋状态,一般随着年龄或者环境的变化,会有所改观。你妻子目前这种状态属于假同性恋阶段,你要拿出足够的爱心、耐心,相信经过你的不懈努力,你们的婚姻生活一定会重拾美满。首先,要从内心真正宽容、接纳妻子。不要在妻子面前鄙视同性恋及她的那位同学,因为这样只会令她对你反感。你只需把艾滋病的宣传片放在她随手可触的地方,把同性恋的不良报道放在家中显要位置,这样的效果会更好。其次,多关心、体贴妻子,重新唤起她对你的爱。一方面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高个人魅力;一方面多和妻子共同回忆恋爱时的甜蜜以及七年婚姻的美好点滴,以孩子为纽带,唤醒妻子的母爱情结及家庭情结。提高夫妻性生活质量。加强性生活相关知识学习,营造浪漫温馨环境,多注重妻子感受。
川猫之介
少说点有的没的,那些对我们来说,说对了也没用说错了会崩溃。多陪陪她吧,无声的陪伴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让她休学或者辞职吧,等状态好了再去做这些必要的事情,能活着最好了。其他的都不重要。有条件的话,带她多出去走走吧,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可采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起到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中药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就是没有治疗心理因素,只有去除心理因素,才能达到根治。避免服用避孕药,巴比妥类,可的松,磺胺类药,利血平等.另外,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
孫冭冭1229
萨姐出品
最近,一个叫谷爱凌的女孩上了热搜。
谷爱凌人称滑雪天才美少女,中美混血,中文说得特别溜,拿金牌拿到手软,曾摘获50多枚滑雪金牌包括9个全美冠军。
2019年6月正式加入中国籍后,仅用了8个月时间就为中国赢得了8个奖牌,下一步,将代表中国队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
她从小到大成绩也都很优秀,为了不影响专业系统的滑雪训练,把高中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两年自学完成。
更是在满分1600分的SAT考试中,取得了1580分的优秀成绩,顺利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而且年仅17岁的她在面对镜头时,曾笃定地说:
为了改变世俗在运动相关职业上认为“男性比女性有更大可能,因为男性的肌肉天生比女性多肌肉更大,更强”、“女性经常因为性别而被剥夺合适的运动机会……”等偏见,谷爱凌一直在心中坚守一个信念:
像谷爱凌这样自信优秀,又精神强大的孩子,真是让不少父母纷纷感叹: 自信优秀的孩子果然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浑身散发着光芒。
自信的人,往往自我效能感更高,动机更强;自信的人,好奇心强,又不乏勇气;自信的人,面对挫折,更倾向坚持和克服战胜。而这些,都是成功的必需特质。
其实孩子的自信与否,往往离不开父母家庭的教育。
教育学家斯宾塞说过:“家庭环境对于培养一个孩子的心智和才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想要培养优秀自信、精神强大的孩子,父母们一定要记住以下这三点。
01
尊重孩子意愿,允许孩子有更多可能
谷爱凌从小家庭条件不错,父亲是毕业于哈佛的美国人,母亲是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北京人,还是兼职滑雪教练。
在谷爱凌3岁的时候,就踩上了滑雪板,但是,她妈妈从没有逼过谷爱凌一定要在滑雪方面刻意去训练。
她喜欢弹钢琴,妈妈就送她学琴;她喜欢跳芭蕾,妈妈就送她跳芭蕾。
小小年纪,她就在父母的陪伴下,尝试过各种运动形式,包括越野跑、足球、篮球、射箭、骑马、攀岩……还有滑雪。
当谷爱凌7岁时,她的业余滑雪水平已经很有模样了。
摆在她面前的是两条路:第一条路,是女孩子们的流行项目;另一条路,是自由式滑雪,但主要由男孩们主导。
母亲谷燕并不希望女儿走职业滑雪的路,因为她知道滑雪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但她没有急着替女儿做决定,而是带她去看,陪她去想。
一天,谷爱凌跟妈妈一起,坐上了滑雪场的缆车。高空中,她看到自由滑雪者们在空中飞翔和旋转的精彩一幕幕,整个人都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冲击,那一刻,她已然选好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
8岁的谷爱凌正式加入美国的南北联盟滑雪队,成为队里唯一的女孩。9岁起,她就蝉联美国青少年滑雪锦标赛冠军,此后的各项荣誉,更是接踵而至。
小小年纪就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离不开背后默默支持和鼓励着她的父母。
林文采博士说: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要帮助孩子一起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将优势继续发展下去,以此来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有着他人所不擅长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减少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义来剥夺孩子的控制感觉。
越是生活小事,我们越要放手,恰恰就是这些小事,给孩子足够多的机会去学习,去接触这个世界。
然后,孩子就会清楚地看到,什么东西对自己是真正重要的,才能自己选择一条进入这个世界的道路。
02
有技巧地赞美孩子
好的赞美不但能塑造孩子优秀的个性品质,还能决定他们“做事”的思维方式,甚至能决定孩子一生的思维高度。
夸奖孩子“聪明”,孩子会习惯性地把失败原因归咎为天赋不高,自己天生就笨,而夸奖孩子“努力”,他们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享受过程上。
新加坡暖心教育短篇《孩子的努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中的妈妈,就是一位懂得鼓励孩子的好妈妈。
在饭桌上,哥哥各门学科都取得了优异的好成绩,觉得爸爸妈妈一定会夸自己,所以洋洋得意。
而弟弟因为数学只考了60分,有点沮丧,不敢抬头。
妈妈看到弟弟试卷上的分数有点失落,但想起弟弟每天晚上哪怕瞌睡得不行,却依然坚持努力看书做题的情形。
于是妈妈改掉了严肃的表情,笑着给弟弟和哥哥的碗里分别夹了一个鹌鹑蛋。
告诉弟弟:“做得很棒”,也告诉哥哥:“你也是。”
这一举动,既肯定了哥哥聪明优秀,也鼓励了弟弟,虽然没有哥哥那么聪明,但是他的努力也是值得被肯定的。
弟弟也从刚开始的沮丧表情,化作被认可而自信的笑容。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一点关怀,多一点鼓励,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拥抱,也许是一次耐心的指导。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自信,就不要吝啬给孩子创造一些向外人展示他才能和优点的机会,发自内心真诚地表达我们的感受,表达对孩子的欣赏。
比如孩子打扫了房间,可以真诚地说声“谢谢,勤劳的宝贝”;
孩子考了高分,可以由衷地竖个大拇指,说声“你真的很不错,最近很用功”;
孩子画了幅漂亮的画,可以说“这颜色看着真舒服,可见你很用心”……
看见孩子的付出,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真诚地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孩子会因此更加开朗自信,也会更加感激信任自己的父母。
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一直走在越来越优秀和自信的路上。
03
不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之前在抖音上看到过一个小姑娘有理有据的反驳爸爸的视频。
原来,小姑娘写作业时,爸爸在一旁质问她为什么学习不好,“你是没有笔,还是没有本子?”
谁知,小姑娘哭着发出灵魂回答:“我没有一个好爸爸”。
爸爸没料到女儿这样怼他,无奈地说,“你叫你妈教你吧,我懒得和你说。”
随后,女儿坐在床上嚎啕大哭,一边不断用衣袖擦眼泪,一边控诉爸爸:
长期的“被比较”,激起孩子的不是勇往直前,而是“我不行”、“我不值得被喜欢”的心理暗示。
孩子的自信,也会随着日复一日的“比较”,悄悄溜走。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
如果真的要比,请和孩子自己比,今天的你比昨天进步了很多,这样的比较才有意义。
电视剧《小欢喜》里,董文洁拿儿子的成绩跟竞争对手作比较,看到的是巨大差距。
而方圆却告诉媳妇:“拿儿子这一次的分数与上一次比较,看到的会是进步和努力。”
放弃无意义的对比,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与众不同的优点。
作家冰心的大女儿吴冰自小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但小女儿吴青的成绩不是很好,而且性格像男孩、非常顽皮。
但冰心从不作比较,而是用平等的方式对待两个女儿,最终她们都出类拔萃:大女儿吴冰在学术上很有成绩,小女儿吴青成为人大代表。
如果我们都能多看看孩子身上的优点,不总是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是潜力股。
04
美国著名心灵导师 Deepak Chopra(迪帕克·乔普拉)说过:“我们今天现在的样子不是我们刚出生时婴儿的样子,而是被大人放在一个错误的容器里挤出来的变形样子。”
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有多么强大。
花开有时,请尊重孩子本来的模样,学着放下评判,看到每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每个孩子都有不完美的一面,父母要试着去接受,更多地去发现孩子好的地方、进步的表现。
尊重孩子的意愿,接受孩子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
有技巧地赞美孩子,让孩子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下进步;
不与其他人比较,只与孩子自己比较,慢慢收获越来越自信的孩子。
来自家人爱和鼓励,永远是孩子成长之路的动力,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内心会更富足,更自信,更有力量。
最后把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台词送给每一个孩子:
lalack1987
从这个情况来看你女儿非常的聪明,也非常的有自知性,其实这个问题个人认为不需要太过分担忧处理的,她能认识到自己对学习没有兴趣,是过去被逼迫学习的结果,同样也是这个理由让她能面对自己这次与心仪的学校擦肩而过的挫败,是需要有个理由来让她支撑这次失败的挫折的。不过话说回来,作为家长,给孩子报补习班虽然确认认为是为了孩子好,可这是否真的对孩子就是一件好事呢?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再过度的纠结也没有,不过我相信这件事确实对你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冲击,或许会从中学到一些跟孩子相处的方法也不算是坏事,尽量的最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她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别对你们仍有这种过度的依赖,是该让她长大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