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健康康。
蔺相如(前329—前259):战国时期赵国上卿,今山西柳林孟门人。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 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其一生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 请罪。蔺道人(790—850):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医僧。著有《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中医现存最早 的骨伤科专书。
小耳朵累了
赵一曼的故事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白求恩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白求恩积极投入到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的工作中,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他提议开办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并亲自讲课。他拒绝了很多特殊的照顾,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白求恩以年近50之躯,多次为伤员输血,一次竟连续为115名伤员做手术,持续时间达69个小时。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河北省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但他不顾伤痛,发着高烧,坚持留在前线指导战地救护工作。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临终前他讲的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称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并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 希望你喜欢
甜甜起司wasabi
1957年7月28日出生于青岛1959-1961年被寄养在哈尔滨宾县1976年青岛二中毕业1976年11月青岛国棉三厂前方车间梳棉工段工人1977-1982年恢复高考第一批大学生:山东中医学院医疗专业1983年青岛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89年1月16日-1992年创办首份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公共关系报纸《公共关系导报》,成为第一个专职记者并负责记者部工作1992年北京人民日报社公关信息部专职顾问1994年新华社山东分社《外向经济导报》驻青岛记者站站长1995年3月21日创立高桦智业有限公司2002年创立高桦整合家工作室2004年通过考核考试,成为中国第一批国家注册高级(决策管理)咨询顾问2005年自创系统人格分析 2006年通过考核考试,成为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2007年创立高桦战略与危机管理研究所
注定孤独终X
董存瑞 永远的丰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诞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 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雷锋简介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庚伢子”。 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 雷锋的爷爷叫雷新庭,以租种地主田地谋生,整年辛苦劳作,但仍无法维持家人的生计,最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到年关,地主前来逼债,要雷家在年前还清租债,雷新庭无力偿还,悲愤交集,在过年的鞭炮声中被活活逼死。 父亲雷明亮,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当过自卫队长。一九三八年被抓去,遭到国民党的毒打,造成内伤和残疾,回到家乡后边养病边种地勉强度日。一九四四年又遭到日寇毒打,伤势更加严重,翌年秋天终于死去。哥哥雷正德,十二岁时外出当了童工,在繁重劳动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痨(肺结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轧伤了胳膊和手指。被解雇后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当了童工,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加重,又无钱医治,没几天就死去了。 弟弟也因为饥饿而死去。雷锋6岁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妈妈两个人。雷锋的妈妈也是一个受尽折磨的苦命的人。她是铁匠的女儿,生下来几天,由于过于贫穷,父母没能力抚养,就把她送进长沙一家育婴堂,简家塘一个姓杨的妇女把她抱回家抚养,6岁时把她送给雷家做了童养媳。后来,雷锋的母亲被地主唐四滚凌辱而自尽。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邻居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全都被地主婆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柴。有一天雷锋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要雷锋把柴运到她家,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可那地主婆竟举起柴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雷锋赶忙捂住伤口,忍住疼,两眼瞪着地主婆,心想:“总有一天,我要报仇!”从此,雷锋手背上留下三条伤疤。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 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雷锋在武汉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民武装部)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 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1日, 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此后,掀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此后,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于一九六三年二月作诗歌颂雷锋: 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 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阶级观清楚,劳动念朴纯。 螺丝钉不锈,历史色常新。 只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 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姓 名: 赵一曼 学 籍: 黄埔军校六期 党 派: 中国共产党 籍 贯: 四川省宜宾 生 卒: 1905—1936 军 职: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进入宜宾市女子中学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7月,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日伪报纸也为之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原名雨成,新化县松山乡人。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抗战时期,他指挥的抗日联军与日寇周旋在林海雪原,驰骋在松花江两岸,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被东北的父老乡亲称为“北国雄狮”。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尚志到东北宣传抗日主张,并很快地组织了一支抗日队伍。经过数次与日军战斗后,这支队伍创立了以珠河、宾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赵尚志创建的东北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日军逐渐将他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1934年,日军决定对他组建的抗日游击队进行“围剿”。赵尚志带领抗日游击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日军进行作战,多次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并在冰趟子对日军进行伏击,击毙日军200多名。对于赵尚志出色的军事才能,日军慨叹道:“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随着日军对东北抗日根据地“围剿”的加剧,东北抗联逐渐陷入了困境。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受特务刘德山诱骗,率领包括刘德山在内的4名抗联战士去袭击梧桐河警察分驻所。当他们快到梧桐河警察分驻所时,刘德山趁赵尚志不备,从背后向赵尚志开枪,罪恶的子弹穿透了赵尚志的腹部。身受重伤的赵尚志命令一名抗联战士带走所有重要文件后,向事先埋伏好的日军进行射击,但因他失血过多,不久昏迷过去,不幸被日军俘获。日军对赵尚志进行了突击审讯,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怒斥敌人:“你们离我远点,我闻你们腥!” 并怒斥伪警察说:“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还有什么可问的呢。”当他听到受伤的战友痛苦呻吟时,他大声说道:“你叫就不疼了,叫也是死,你要有骨气。”赵尚志因伤势过重,不久壮烈牺牲,年仅34岁。凶残的日军把他的头割下运到长春,把他的躯体扔到冰冷的松花江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纪念赵尚志,将珠河县改为尚志县。毛泽东对赵尚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坚持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邱少云(1926-1952)抗美援朝英雄。四川铜梁关建乡人。23岁那年 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希望能给你帮助!!
江南装饰
蔺姓名人(大体以时间先后为序)蔺氏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完璧归赵”并使赵国强大一时的赵国丞相蔺相如。蔺相如(前329-前259):战国时赵国丞相,中华名相,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今山西柳林孟门人,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按照《蔺氏族谱》记载,蔺相如有八子,蔺从善是第三子嘉的后裔。蔺子云(?-?):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名将,曾官至冀州刺史。蔺软(?-?):蔺子云之子,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名将。以谋略及勇决善战而被称为“智武将军”,并且立下大破魏军的功劳,任衡州刺史,又能惠政爱民。蔺亮(?-?):隋代名将,帝甚爱其骁勇,他曾屯兵于浦口山上,当时的人把山岩叫做蔺将军岩。蔺道人(790?-850):唐代著名医僧,骨伤科大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蔺道者,其真名无可考,因出家为僧,故称道人。著有《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中医现存最早之骨伤科专书,提出处理复杂骨折的三个原则。出家云游,于会昌间(841-846)曾结庵于宜春修道,彭翁子坠地折颈伤肱,因治愈之,其医术遂广为人知,求医者甚众。道者厌其烦,以其秘方授予彭翁,其术遂行于世。此方为后人刊刻,书名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中医现存最早之骨伤科专书,现有多种刊本行世。蔺敏修(?-?):宋代朝奉郎。蔺从善(1374-1446):明朝著名学士,两代帝师,磁州磁县北贾璧村人,字有恒,明洪武癸酉科乡贡举人,历任山东济南府陵县、四川顺庆府西充县、山西太原县儒学署教谕,浙江绍兴府、直隶扬州府儒学教授。宦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宗、英宗六朝。自1418年起,到1446年离朝归籍,蔺从善一直在翰林院供职,侍读宣宗、英宗皇帝多年,官至翰林院大学士、侍诗学士、右庶子,可谓“四朝重臣”“两代帝师”。明永乐年间授翰林院编修。长期供职于翰林院,侍读三王二帝,明仁宗、明宣宗都是他的学生,乃名副其实的二代帝师。蔺从善侍读多年,深得皇帝信任、器重和厚爱。明英宗赞曰:“燕赵多材,古为巨邑,太行西来,恒山北峙,蔺君产焉,抱兹竒气,笃实辉光,久而不坠。”明英宗还赞曰:“从善心淳气平,学行端方,景泰易储,词林加宫保者二十余员,而从善独守官如旧,及读崔仲凫所撰彰徳志,益信其为笃厚君子也。”晚年蔺从善回到故土,建学堂、办私塾,激励家乡人崇尚文化、崇尚学习。此后数百年中,“崇尚耕读”的古训,一直流传下来,并不断被发扬光大。蔺从善病逝后朝野悲痛,学生倪谦赋诗曰:“碧山泉石赋归休,俄共耆英地下游。老去葵心犹向日,病余丝鬓岂禁秋。南宫阅卷思甄拔,东阁挥毫忆校譬。愧是门生情倍感,无从双涕奈横流。”表达了对座主的缅怀之情。永乐十八年(1420)九月,侍皇太孙(朱瞻基)。永乐二十二年(1424)冬十月,为左春坊左赞善。洪熙元年(1425)三月二十日,奉旨进朝敕赐诰命,任左春坊右赞善。洪熙元年(1425)三月二十二日擢翰林院大学士。洪熙元年(1425)九月擢升为翰林侍讲。宣德初年(1426),与修《太宗实录》《仁宗实录》。宣德五年(1430年)二月,两朝实录成,赐纂修官侍讲蔺从善白金四十两,彩币三表里,素罗衣一袭,升为司经局洗马、进侍诗学士,再改右庶子,侍读朱祁镇(明英宗)。宣德八年(1433)八月中秋,辞朝带职归籍。宣德九年(1434)以年老乞致仕,上以儒臣须用老成人仍令莅事。正统初年(1435)英宗即位,赞曰:“燕赵多材,古为巨邑,太行西来,恒山北峙,蔺君产焉,抱兹竒气,笃实辉光,久而不坠。”于是又召见蔺从善并委以重任,与修《宣宗实录》,升为翰林院学士。正统三年(1438)四月十八日《宣宗实录》修成,共115卷,监修官、总裁、副总裁、纂修官等升赏有差,独从善与王直留滞不调、守官如旧,日坐东阁中细书暇即取秘书读遇休沐与抑庵公载酒郊游览胜赋诗意泊如也。就此,英宗皇帝赞曰:“从善心淳气平,学行端方,景泰易储,词林加宫保者二十余员,而从善独守官如旧,及读崔仲凫所撰彰徳志,益信其为笃厚君子也。”正统四年(1439)任会试考官取杨鼎、王竑、倪谦等一百人。正统八年(1443)四月致仕,年七十援例求谢事,上慰留之,又四年乃得请还郡。同年请以其孙燔为国子监生,上念其侍从岁久特许之。念及蔺从善帝师情景,宣宗皇帝赞曰:从善端行貌重,所论上皆帝王道经,先师孔子定者。从善以旧臣见信用,每进讲多乡音,“久宦不改其素,从善其君子哉”。蔺芳(?-1417):明代著名治河专家,平阳府夏县(今山西夏县)人,洪武中举孝廉,累迁志安知府、刑部郎中,官至工部主事、工部右侍郎,永乐时辅佐工部尚书宋礼治理黄河下游水患,治绩卓著。事母至孝。蔺以权(?-?):明代应天府尹。蔺刚中(?-1644?):明朝末期名臣,字坦生,山东陵县人。初为南京给事中,曾上疏言保护留都六事。山东饥荒连年,请求清查户口,以解决民死丁存、田荒赋在的积弊,皆切中时病。后升为山西副使。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太原,不降被杀。蔺养成(?-?):明末农民起义军著名将领,起义军革左五营首领之一。号争世王,不过《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五,记左金王为蔺养成,争世王为贺锦;《平寇志》卷六也说“左金王名蔺养成”。其真实情况如何,尚不可考。陕西延安人,明代崇祯十五年(1642)与贺一龙等投李自成。次年李自成杀贺一龙,命分领其众,任大顺军通达卫左威武将军。蔺秀义(1899-1934):吉林柳河人,革命烈士。牺牲时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9路军海龙工农义勇军营长。1933年10月,积极配合杨靖宇率领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进行攻打三源浦,进占凉水河子等战斗。杨靖宇认为他有勇有谋,称其为“蔺敢干”。1934年春,率部攻打大荒沟日伪据点。战斗打响后,迅速指挥炸开屯子围墙,逼近敌人北炮台。这时敌人组织反击,他负伤撤到灰家沟隐蔽,治伤期间遭敌人逮捕。敌人接连残酷地拷问折磨他,始终坚贞不屈。在解往孤山子的路上,不幸牺牲。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蔺欣(1903-1940):民国诗人,著作有《芳草集》《我想握住你的手》等。毕业于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的学生代表闻一多、成方舟、郑振铎和戴星傲等结为好友。大学毕业后由蔡元培等人推荐,赴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学习西方政治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蔺欣写下了很多关于怀念孙中山先生的诗歌,后被其夫人收录整理成《我想握住你的手》。1940年病逝于江苏南京,年仅37岁。蔺国材(1913-2000):现代著名商业书法家,一名蔺壁,笔名壁翁,四川什邡人,曾任陕西省和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八大名酒之一“西凤酒”的商标就是他设计的,使用期限自1959-1999年。2000年蔺国材去世后,西凤酒厂就赶紧将其商标撤换了。蔺德堂(1925-):战斗英雄,山东沾化县人。芦沟桥事变后,蔺德堂在乡亲薛向云的带动下,于1943年2月在本地区参加了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下半年又转入红军十六旅一营三连当战士。在山东宾县、蒲太、惠民一带活动。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胜利回国后,他随部队到黑龙江省绥化县。教导大队改为五十军文化速成中学,他任二中队队长。1955年初又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0168部队一营任参谋长。1955年底又跟随部队转战到丹东参加国防工事建设。1958年调他去军事学院学习,在全面体检中,发现他除原有的多处弹痕外,还患有肺病。住院一年多,仍不见好转,为了减轻部队负担,他主动要求转业,被分配到喀左县民政局任副局长。1966年10月离休。蔺云桂(1930-):当代著名针灸学与经络学专家,山东博兴人,生于山东临清。1953年毕业于中央卫生部针灸班。曾任福建省委门诊部及省人民医院针灸科、省中医研究所经络针灸气功研究室、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针灸中心研究室主任,福建省针灸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华侨大学中医系教授,福建省科协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针灸医师水平考核委员会委员,全国经络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省针灸学会会长,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香港针灸医师学会顾问,《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福建医药》杂志编委,《中国针灸》杂志编委。是《经络图解》、《针法灸法图解》、《中国经络文献通鉴》副主编,还是《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编委会委员。在对10378人的穴位电阻抗研究重发现穴位的诊断价值获卫生部医药技术革命先锋金奖,发现“人体十四经低电阻抗线路”获发扬祖国医学成绩奖,以上两项已用于诊断及经络研究的指标。“十四经感传线路研究”发现特异性获卫生部科学技术成果乙级奖。《经络图解》发现十项新的内容,获福建省医学科学成果一等奖,修订本获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成果奖。“四缝穴治疗疳积的机理研究”获省自然科学优秀奖。蔺贲(1931-):江苏徐州人。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高级美术教师,青州市政协第六、七届常委,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书画工作组副组长,炽国电影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青州国画院、青州书法协会、青州书画家协会顾问。1952年毕业于山东省济南师范艺术专修科,在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执教40年,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成为卓有成就的艺术教育家。蔺桂瑞(1946-):女,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教学会大学心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高校心理咨询专业督导,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雏鹰热线》特聘专家,中国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阳光心语行动”网络行为优化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出版《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性心理与人才发展》、《心理困扰自解》等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蔺松元(1947-):生于陕西渭南,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1964年3月参加工作;1983年10月至1989年1月任中共陕西渭南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989年1月至1990年10月任陕西省渭南教育学院副院长(正处);1990年10月至1997年8月任陕西白水县委书记,并先后任县政协主席、人大主任;1997年8月任陕西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蔺常念(1948-?):现代著名金融家、财经专家,英文名Francis Lun,香港富昌金融集团创办人兼总经理,香港富昌证券总经理,灵狮控股董事总经理,GEO证券公司首席执行官和智易东方金融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他拥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香港证券行业超过10年。他是香港专业财经分析及评论家协会主席。同时是NBC、彭博通讯社、now财经台等各大传媒之客席评论家。蔺颖锋(1950-):现代著名中医疑难病专家,河南原阳人,主治中医师,现任河南省原阳中医疑难病研治所所长,河南省中原书画院副院长,世界华人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出版社副主编,国际医学会理事,香港国际中医学院课题教授,中国西柏坡医学院客座教授,石家庄市中华中医医学院客座教授,获十大医学新闻人物之一,函授于美国医学科学院,进修于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晋升为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疑难危重医学专家。从事中医三十余年,于70年代主攻研究妇科一切杂病,特别是男女不孕,发表研讨妇科论文多篇;80年代又进入研究心脑血管病,发表研讨心脑血管病论文多篇;90年代又开始新的科学“战役”研究探讨各种肿瘤和世界上奇难、疑难杂症。发表研究论癌症论文多篇。对肝硬化腹水、乙肝有独特的治疗方案,发表研讨肝病论文多篇。蔺安林(1952-)山东人,1980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并留校任教;1982-1984年留学日本,1991-1992年到美国进修。历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副院长。2001年1月任校长助理兼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校长。2002年7月任副校长,分管校园规划与建设工作;分管校园规划建设处、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含BOT建设工作);兼任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峨嵋校区校长;联系建筑学院、旅游学院(筹)。主要社会兼职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铁道学会会员、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理事、文秘档案委员会理事、四川省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结构力学、结构动力学、结构抗震计算、地下工程及日语等课程的科学及科研工作。在日本《土木学会论文报告集》、《铁道学报》、《高等教育工程》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编写《结构力学》、《结构稳定及抗震计算》等教材。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四川省等多项科研项目,曾获国家教委课程软件二等奖、2005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蔺海明(1953-):现代著名农业生态专家,甘肃甘谷人,现任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1978年9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2003年6月甘肃农业大学博士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研究员等职,主要从事旱地农业生态学、耕作学和中药材GAP栽培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兼任甘肃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分会委员等职。受聘为农业部绿色食品咨询专家,甘肃省环保局农业生态咨询专家,兰州市农业技术咨询专家,参与相关的学术活动和重大项目的技术论证工作。蔺德生(1954-):藏书家。现任《沈阳铁道报》副总编、,主任编辑、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十大藏书家”之一,先后出版杂文、随笔集《绿街人语》、《三人行漫笔》(与人合著);与夫人一起撰写《古今图书收藏指南》,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鲤鱼跃龙门”丛书一套,由语文出版社陆续出版,已出版《八股风光五百年》、《御用文体试贴诗》等专著。蔺小林(1961-):陕西洛川人,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博士,陕西科技大学轻工与能源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陕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数学学会常务理事。1983年7月参加工作。月任造纸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历任西北轻工业学院基础课部数学党支部副书记()、原计算机学院信息教研室主任()、基础课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院长()。月任轻工与能源学院党总支书记。1994年获陕西省首届工科数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01年度获陕西科技大学优秀教师,2003年获陕西科技大学首届教学名师称号,2007年获陕西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数学天元基金及省教育厅专项基金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及教学辅导书6部。蔺建军(1965-):生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籍贯陕西府谷,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公共管理硕士。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巡视二组副组长。【见于百度百科,有点乱。】蔺永茂(1968-):山西新绛人,毕业于山西大学,中共党员,现任新绛县博物馆业务馆长,山西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山西省考古古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委员会会员,新绛县美协主席,汾水画院院长。蔺海英(1971-):女,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副旗长,达拉特旗人,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10月入党,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国家级会计师、税务师。现任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副旗长。蔺建军(1974-):山东人,曾任滨州市建设局办公室主任,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公共管理硕士,现任乌兰察布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中国毛体书法艺术家协会会员。【见于百度百科,有点乱。】蔺建军(?-):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协副主席。1972-1974年忻州地区卫校医士班学习毕业,历任忻州市(现忻府区)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副院长,2000年8月至今任忻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忻州市急救中心主任。2006年5月当选忻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蔺浩(1977-):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本科、金融专业专科。曾任重庆杰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重庆酉阳奇门药业公司总经理、上海万隆重庆咨询机构高级顾问、FDS中国特许经营顾问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对饮食领域和特许经营模式有深入研究和经历。蔺浩(?-):山东莱芜人,中共党员,讲师。2012年0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现代体育教学,国际注册二级营养师,国家二级网球裁判,国家二级田径裁判,四川省优秀田径教练员。就职于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从事体育教学和田径代表队的训练竞赛工作;至今就职于成都大学体育学院从事田径以及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篇,申请省级课题一项。蔺建芬(?-):女,血液病医学专家,曾用名吝建芳,毕业于徐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血液病医学博士。中华血液病网远程医疗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血液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参与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等课题研究,有着20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特别是在疑难血液病的治疗方面尤为突出,2005-2013年在西安国医肿瘤医院血液科专攻各种血液病,9年以来治疗的患者2000余例。年龄在2岁-83岁之间,最长时间8年没有复发。有些患者是经国内各大医院治疗无望的情况下,入住西安国医肿瘤医院后生命重新启航。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诊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诊治及系统康复。根据多年来临床实践和经验,在国内外知名刊物撰写论文80余篇,其中《浅谈MDS演变与预后》、《“七仙草”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新进展》、《日常生活与血液病》、《走出血液病防治误区》《七仙草活性成分研究》《现代工业污染与血液病》《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性白血病560例治疗研究》《新生儿溶血与微小病毒B19感染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基因诊断的研究》获得国内国际科技进步奖和突出贡献奖……蔺鸿青(?-):女,天津中医一附院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工作逾20年。主持小儿女科门诊、新生儿病房、一日病房工作。在小儿女科疾病、新生儿疾病及儿科急症的诊治方面,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发表中西医结合科研论文逾10篇。蔺世龙(?-?):潜水医学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上海医学研究所高气压医学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人民解放军第324医院内二科主任。蔺兴润(?-?):著名食品专家。中国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授,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婴幼儿保健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员,对黑蚂蚁拟黑多刺蚁的食用、药用研究有独到之处,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蔺朝国(?-):两代帝师蔺从善第二十代孙。河北省磁县人。河北大学历史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中共党员,历史学教授,邯郸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曾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现任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主任,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邯郸影视艺术家学会名誉主席,邯郸市姓氏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邯郸市将相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邯郸决策》特约研究员,中华龙文化研究会理事,赵文化研究会理事,邯郸地方文化研究会理事,《邯郸社会科学战线》理事。30年来,他醉心于科研事业,独著、主编、参编出版了26部教材、著作;撰写发表了学术论文34篇;主持了7项省市级课题;参与了多部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工作。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