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足一世
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理论要点:态度转变的三种理论1.海德的平衡理论(1)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人们在改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的改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2)他提出 p—o—x模式2.认知失调论(1)费斯廷格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三因素的一致。(2)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可能有四种原因:a.逻辑的矛盾b.文化价值冲突c.观念的矛盾d.新旧经验相悖(3)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a.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二个认知因素协调b.引起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c.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3.社会交换论(识记)(1)这种理论从个体对得失权衡与比较后产生的趋向与回避动机的角度解释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认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2)态度持有者不是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对诱因周密计算的选择者。(3)态度是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素(失)的代数和。
哈笑折腰
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常见知识点:态度
一、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2.态度的特点:⑴内在性⑵对象性⑶稳定性。
3.态度的成分:认知C、情感A、行为倾向B(不是行为,而是倾向)。因而有人把态度的三种成分说称为态度的ABC模型。
4.态度的属性:⑴方向⑵强度⑶深度⑷向中度。
5.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
⑴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威信、立场、说服的意图、说服者的吸引力)
⑵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信息差异[对于威信高的传递者,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转变两最大;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差异适中,引发的态度转变量大]、畏惧[中等强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信息的倾向性、信息提供方式)
⑶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人格、个体的心理倾向)
⑷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倒U)。
二、态度平衡理论之一,海德的平衡理论:
1.海德提出了一个P-O-X三角模型说明他的观点。P-个体,O-他人,X-另一个对象。
之间的关系最重要。P-O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衡为强不平衡。而P-O联系为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平衡。
3.三个关系相乘,结果为“负”,则不平衡;结果为“正”,则平衡。
三、1.态度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倾向。
2.目前无法直接测量,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
3.行为反应测量法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以上就是关于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知识点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技巧、备考指南等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列那的小屋
楼上正解,侯玉波的《社会心理学》中关于归因的部分有提到,海德只提出了外控和内控的归因分类,是维纳把他的理论发展的,到了外控,内控,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的三个维度。。。。
panying106
控制点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家的朱利安·罗特于1954年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旨在对个体的归因差异进行说明和测量。
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控制点是个体将责任归因于自身的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如命运、运气或机遇。
扩展资料
控制点理论的运用
研究表明,对学习而言,学习者持有的对控制点的不同看法是通过影响其成就动机、情绪、其投入学习任务的精力、其对待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对奖励的敏感性及惩罚或分数对他们的意义、其自信心和对待教师的态度等一系列变量,从而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的。
具体来说,对控制点的不同看法能够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够决定学生对学习任务是持接受的还是持拒绝的态度,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在学习中能否克服困难等。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