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llie0223
书目:为何家会伤人 时间: 内容:第三章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问题:奖励和惩罚为什么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或者说为什么要慎用奖励和惩罚?请联系这部分涉及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不要奖励和惩罚 有真自我的人,他会形成内部评价系统,即,他行动的动力来自自己的内在。 有假自我的人,他会形成外部评价系统,即,他行动的动力来自外部的他人。 ---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 文中的西安某中学的高二女生和小丁都患上了"嗜考症",症状是迷恋考试,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取得好成绩。有了好成绩,就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奖励。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正常的心理,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说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 那我们从源头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考试上瘾的情况?一般源于家长对孩子不正常的奖罚办法,如果考好了,孩子会得到极大的奖励,在其他方面,无论他做得多么好,都得不到这种奖励,甚至就得不到奖励。相反,如果考砸了,孩子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 这种完全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单一奖罚办法,很容易催生孩子的考试瘾。 生活中作为教师,我们会用奖罚方式,作为母亲,我们也会用到奖罚。都知道要把握一个度,可是这个度是多少呢,是多轻多重呢?又有几人能够清楚知道。往往都说在实践中才得到答案。 看到这个事例,让我反思。因为我这两天也在用奖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做家务活,比如叠被子,铺床,扫地,擦桌子,刷碗等,做了就奖励,不做没有奖励。头两天,八岁的儿子积极性很高,甚至还说:我要一个月挣到一百元。可是三天后,积极性大大降低,一周后,基本不做了。我就在想原因是什么呢? 我只有奖励,没有惩罚?只有他一人在做,姐姐没做,没有形成氛围?过完年,手里的压岁钱足足的?我还在思考改进中。 关于奖罚,心理咨询师于东辉建议: 1.不要只根据成绩好坏奖罚孩子。 2.孩子考砸时,要给予理解而不是责骂。 3.让孩子适度参与家务。 4.鼓励孩子有其他爱好。 最重要的不是奖励和惩罚本身,而是他们要从做事中体会到天然的快乐,各种各样的快乐。 让孩子形成评价系统,评价系统有内部评价系统,外部评价系统。当然我们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内部评价系统,即,他行动的动力来自自己的内在。引导他不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而丢失了自己。 比如放在学习上,有内部评价系统的学生,他之所以热爱学习,是因为他喜欢学习,学习本身带给他很大的快乐。有外部评价系统的学生,他努力学习是为了追求外部的奖励,也即家长和老师的奖励。 当然没有纯粹的内部评价系统,也没有纯粹的外部评价系统。关键是,你的动力系统中,哪个占主导。 所以,要不要奖励和惩罚,一定要有,不过真的要慎用。把握好使用的度。
他们的快乐
学校226名科任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其中特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108名;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先进教师6人,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人获全省教育科研100强个人奖;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9人;国家级教学专业学会会员11人,省级教学专业学会会员23人。师德承诺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以及参与EEPO(有效教育)活动,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1999年来,教师中有83人次在省、市优质课、优秀论文竞赛中获奖,33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专业报刊发表,36项教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特级教师刘秋香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7-2008年有3名教师在全省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6人次获二等奖。其中青年教师梁进芳和青年教师黄容霞分别获全省教学比武高中数学科、化学科一等奖。这是天门市近10年来在省级教学比武中获得的最高奖励。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