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9

南京1942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一凡心理咨询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p72893325

已采纳

第一对真的很甜,其实我想说一说第二对。我认为男嘉宾蒋一凡真的冲动了,女生在节目期间表现得很阳光很大气,但有两个点像两根刺扎在我心里。那就是隐瞒与欺骗。第一点,前期对主要职业的隐瞒。出现在女生的vlog里,前半段是心理咨询师的生活,后半段是孩子,大家的焦点就在孩子身上,认为她没有隐瞒自己是单亲妈妈勇于面对。那其实前半段她隐瞒了主要职业——金融。

能在婚恋节目里宣传生辰八字星座等迷信,妥妥的文盲。搞职业欺诈,最后才亮出一个笼统的金融从业者身份,而且到最后也不知道她是干什么活的。毫无诚意,将观众和男嘉宾当成没有脑袋的猴子耍?对待他人最起码的尊重呢?或许这人的实际职业比她的低龄单亲妈妈的身份更令人恶心反胃,以至于根本无法说出口。

这位小姐姐一个大的优点,就是有很强的自信心和比较高的自尊水平,包括主动离婚成为单亲妈妈,还有参加这样一个未婚年轻人为主的节目。这点确实很令人敬佩。在态度上真的是一位很好的母亲。总的来说这两位小姐姐是现在年轻女生中非常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两位,而这个节目也在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发展。

过去,未来,兴趣爱好,价值观。几乎每个男生都会倾向于选择,自己心目中权重最大的那一个,既是自己做了深入思考/充分提高的东西,也是自己在伴侣身上可能最看重的方面。这期第一个妹子的选择没啥毛病,男方非常适合她,温和内敛x热烈洒脱,这对包甜。稍微有点点揪心的是理智cp的蒋一凡和关关这对。蒋记笔记这种“全力做尽调”的习惯和行为,整个人的观感是,严谨、理性中略带一点忐忑,内向,自律中带一点钻牛角尖拧巴,加上前几次不太能自如舒展自己魅力,与女嘉宾的交流,看内容都是点对点,有所承接,看语气和感染力却是有点点“严肃”。

一凡心理咨询师

351 评论(8)

~Miss.Q~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消息发布后,各地群众对活动积极关注、踊跃参与,以打电话、发邮件、网上发贴等多种形式表达对活动的支持、对小英雄的关心和敬意。� 群众普遍认为,这个活动很有意义、非常及时、十分必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灾区和全国少年儿童的高度关注和亲切关怀,对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大有好处。网民 骏马 认为,开展评选表彰活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的关爱,有利于培育青少年奋发向上、坚强勇敢的精神,对于全面提高接班人的素质尤其是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网民 风清云淡 说,评选表彰的过程,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自强不息、友爱互助教育的过程,就是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过程。网民 烟雨 说,这些英雄少年的事迹,不仅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珍贵教材,而且也感动着每个成年人,这一个个小英雄会深深教育和影响这一代青少年。网民 剑客 说,开展评选表彰活动,用活生生的、冲击心灵的事迹教育青少年,有利于普遍锤炼当代青少年的意志品质,使他们珍惜幸福生活,懂得坚强自立,发奋学习成长,这一点对于城市的独生子女群体更有实际意义,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网民 刘军 说,对孩子的鼓励不要吝啬,凡有救人壮举的,都要给予奖励。网民 DS 在邮件中写到,感谢你们组织了这么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这是讴歌社会主义风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十七大精神的好举措。网民 LIKE 说,感谢你们组织这个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团结友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希望把这次活动办好。四川教师 唐朴 发来邮件说,评选表彰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太好了。孩子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精神让很多成年人汗颜!我们为灾区孩子做什么都不为过。宁夏文明办干部 李虹 说,评选抗震小英雄, 挖掘孩子在地震中震撼人心的表现, 让美好的东西打动更多人,让更多人去感动、去传播,很有必要。网民 一凡 认为,尽管救人是成年人的事,不宜鼓励未成年孩子冒着危险救人,但在突如其来、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灾难面前,孩子们所表现出的超常勇气和英勇壮举,有些成年人都没有做到。政府应该隆重宣传表彰,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这种品质和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河南 高博 来电说,面对突发的事情,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最本能的反应,但也是最真实的。看到许多孩子救助他人的事迹,我感到久违的人间真情和英雄豪气就在这些孩子身上,这么美好的人间真情为什么不去鼓励?这些英雄的孩子是我们中国未来的希望。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 严振华 说,善于从灾难中学习的民族坚不可摧。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事迹就是我们教育学生的鲜活教材。重庆网民 星海 说,昨天看到中央文明办负责同志答记者问,提到要对英雄少年出台学习和生活奖励政策,感到非常高兴。这既解除了英雄少年的后顾之忧,又可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我们赞成这样做,这反映了每个人的心愿。连云港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市听众中开展讨论,很多 听众 反映,评选表彰抗震救灾小英雄,比一般性的教育更能打动心灵,比我们讲多少道理都管用,相信一定会激励学生们奋发向上。� 许多人在电话和邮件中表达了对英雄少年的崇敬。网民 谢茜丽 说,中央电视台采访小英雄的视频,我百看不厌,天真的孩子,简单的话语,都让人潸然泪下,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网民 欧艳华 说,从这些小英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有人说,现在的孩子难弄,娇生惯养、自私自利、遇事惊慌,但在小英雄事迹面前,这些担心和忧虑都显得多余,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好好向小英雄学习。网民 陈萌 说,林浩和郎铮两个小小孩子,却给我们大人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沈阳 赵玉东、 西藏 杨盛安 等人来电说:这次地震中少年儿童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镇定、乐观是我们很多成年人所不能及的,电视镜头中,孩子们表现淡定、懂事、可爱,让我们深深爱上了这些孩子!重庆长航东风公司 邝家荣 来电说,抗震救灾中涌现了很多孩子的感人事迹,电视机前,看一次哭一次,太让我们感动了!内蒙古 常棣 来电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80后、90后孩子们的表现,让我们看到当代少年儿童的优良品质,看到了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希望。网民 666 说,这些可爱的孩子都是感动中国的人,他们的语言朴实无华,行为震撼人心,真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优秀的青少年感到骄傲。网民 YESHENGLING 说,从英雄少年身上,看到了患难与共、坚强勇敢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用坚强代替泪水,把责任转化力量,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我们的榜样。网民 刘彦宏 称赞小林浩,小小年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必成大器。网民 LYX 说,北川中学高三孙一月等同学英勇救人,至今没有宣传报道,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更值得广大青少年学习。他们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的镇定勇敢、无私无畏,事后的淡定从容、不图名利、不求回报,这不正是需要大力倡导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吗?网民 琼博 说,这次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多小英雄,让国人甚至让世人都认识到了我们中国80后、90后甚至00后都是好样的。他们勇敢、机智、不屈不挠。身为80后的我为他们骄傲,为他们自豪。网民 湘水之滨 说,这次抗击大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少年英雄,真是感天动地!他们个个都了不起,都值得包括我们成年人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学习!网民 遥遥 说,地震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历练。经历过灾难历练的少年儿童,一定会更加坚强、更加懂得奋斗、更加爱家爱国爱民族爱社会,全中国的青少年都应该从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身上汲取成长的力量。� 一些群众对评选表彰工作也提出了建议。教师 奕奕 在论坛中留言,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应选入中小学教材,以长期广泛教育全国青少年。网友 东方 说,孩子们的事迹生动感人,震撼人心,如果能组织人员把这些事迹拍成电影、电视剧,他们的形象将会更深入人心,他们的事迹将会为更多人传颂,也能够更好地树立中国人的形象。我相信既有票房,也打动人。心理咨询师 姜亚穹 发来邮件,建议评选表彰“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人数最好不受具体名额的限制,凡是符合标准的,都应该评选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给予表彰。网民 冬明 在博客中写到,评选不仅要看当前,更要看长远。少年英雄评选出来后,社会各界应当尊重少年英雄,给他们以关爱,创造条件让他们健康成长,防止事过境迁放到一边,防止昙花一现。� 群众的推荐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提供小英雄姓名,有的附了详细事迹或图片、视频,还有的记不清孩子姓名,就在邮件中详细描述从媒体上了解的孩子事迹,推荐给组委会并希望帮助查找。群众发来的邮件,既有个人推荐,又有集体推荐。有的是几位朋友联合推荐,有的是全家商量后以家庭名义推荐,另外还有不少以学校、班级全体师生名义共同推荐的。上海市市民郭鹏敏推荐了4位小英雄,并说自己一直有个愿望,想与他们取得联系,想写封信给他们,鼓励孩子,也表达敬意。现在有这个活动,觉得给了他一个快捷的途径,希望组委会能帮助他实现愿望。教师王书凡、张英姿夫妇特意通过邮件发来一首为灾区孩子创作的歌曲。他说,从5月12日以来夫妇俩一直收看抗震救灾的电视报道,为灾区孩子的坚强勇敢所感动,由感而发创作了《亲人啊,别牵挂》这首歌,并谱好曲子,希望献给灾区的孩子和所有关心爱护他们的好心人。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退休教师王友方发来邮件,推荐小英雄林浩,并为林浩同学写了一篇激情洋溢的“颁奖词”。69岁的老党员于振涛在邮件中说,应该对提出开展评选表彰“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第一人表示感谢。“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的英雄行为理应隆重表彰。他还建议,对小英雄不能一评了之,要跟踪培养,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他愿意做志愿者,为小英雄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心。北京朝阳区 王法 女士等还在电话中表示,愿意捐款资助英雄少年

149 评论(15)

孙家员外

大家的表现不错,通过这期节目,我看到了新思想与传统观念之间的碰撞,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状态,也许这就是所说的包罗万象的世界吧。

132 评论(15)

鸭梨山大痕

我认为《90婚介所》中,大家的表现都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些不足,期待他们有更好的表现。

308 评论(14)

勤添Jacky

8、蜗牛: 当对方不尊重你时,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比如强势的甲方和弱势的乙方沟通,我见到很多乙方只能唯唯诺诺,没有相互尊重。

一凡: 当对方不尊重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呢?你可以直接表达出来啊

比方说我是医生,有时候病人或者其家属说的话不那么中听,我会怎么办?以前我就会很不高兴,要么反唇相激,要么忍着,现在我就有三种选择:

注意:在工作关系中,我们的需要有多种,尊重当然是一个,目标、价值、自我实现这些可能也是,如果过度在意尊重这个需要,也可能是你被情绪带偏了。倾听自己的时候,要列出所有的需要,之后选择自己最看重的需要。

9、余庆环: 我先生是一个很反思自己的人,和他沟通的过程虽然磕磕绊绊,但总体是不断向前进化的。我想请教的是,当他愤怒的时候,我总是倾向于更加愤怒,就是认为他不可以冲我发火。遇到对方很大怒气的时候,怎么及时调整,使用非暴力沟通方法来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一般那些时刻我都没有思维的

一凡: A、功夫在诗外,功夫在平时。平时如果就一直使用非暴力沟通,那愤怒的时候习惯也会发挥作用。

B、“不应该冲你发火”,这是一种应该思维,不过这个改掉并不容易,越是亲密的关系,感受需要就容易彼此纠缠,很容易出现“你太重要了,你就应该想我所想,你就应该满足我的需要,你一点点的情绪都是对我的伤害……”或许你可以了解一下课题分离。

C、你和先生可以先约定一些预案。比如,制作应对愤怒四步法的卡片,一旦有一方有愤怒,另一方就可以拿出卡片给对方预警,可以约定两个人谁先拿出卡片谁就可以得到一个礼物。

10、安若: 怎么能更好的找到彼此的需要?

一凡: A、感受是需要的信号,我们要先找到自己的感受,感受的根源是需要,我们就可以顺着感受去找到背后的需要。

B、使用需要词汇表,一个一个的看过去,细细体会自己的感受,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当下的需要。这里提醒大家,感受和需要词汇表最好打印出来,真心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小伙伴都是这么干的哦。

11,丫丫: 面对一个不愿意沟通,凡事都说让时间过去事情就过去了的人,不知道如何运用NVC!

一凡: 有一个事实请你要清楚:

第一,先建立连接,确保明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避免猜测误解。说出他的感受和需要,问他是不是这样;另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问他是否清楚,问他听了有什么感受。

第二,实在不愿意沟通,那就多使用非语言的行动,参考《感受爱》。我们要知道,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并非是他的个性和经历决定的,而是当下的关系和情境决定的,“他不愿意沟通”,或许在与其他人的关系和某些场合中,他就很愿意主动聊天呢。因此,要制造他愿意沟通的关系和情境。再次强调,这是关键。

第三,如果还不行,那最好能让他接受心理咨询,当然前提是他对自己的状态有认知,有焦虑,希望改变,否则他被要求或强迫看了心理咨询也是没有用的。

12、丽辉: 非暴力沟通中听到说不,如何应对?怎样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一凡: 这是我们第二周中某一天课程,专门介绍怎样表达和听到不,建议你参考一下。

原则很简单,当我们听到不的时候,我们听到的不是拒绝,我们听到的是对方不后面的是。对方语言中对这个说了不,这说明他有其他更看重的需要,那么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去倾听去询问他到底更看重的是什么需要。

怎样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呢?这正是同一周中“倾听”的内容。你去倾听对方,其实就是猜测(早期会用头脑,熟练后运用同理心),这个猜测就要询问对方是否正确,多询问确认几次不就了解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么?

13.苹果老师: 非暴力沟通如何理解三观不合?话不投机半句多,三观不合如何用非暴力沟通来沟通?

一凡: 价值观就是我们最看重的需要,三观不合,可以说是我们看重的需要不同,但这一点你需要跟对方明确,因为只是看重的需要不同,这些需要依然是我们所共同拥有的,这就是连接和合作的基础。所以,要反复跟对方确认他的需要。

另外,话不投机,这说明大家都在用评论、观点沟通,评论、想法、观点、猜测……这些就是刀枪剑戟,怎么能没有冲突呢?这时候请你和对方先分清楚,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评论,什么是感受,什么是想法,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感受可共情,想法都放下。

14. Kallen: 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沟通工具,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语言吧,想知道咨询师和咨询对象初始沟通阶段,是不是运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更有效些? 或者反过来提,学会运用非暴力沟通后,如果运用于心理咨询行业中的话,还欠缺哪些心理沟通要素呢?

一凡: 昨晚的语音练习中苹果老师也提到了你的问题,当时我用语音做了回答,现在用文字简要再说一遍。

第一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非暴力沟通是有效的沟通语言。

我们先来确定非暴力沟通的位置,非暴力沟通的根本是心理学三大流派之一的人本主义,而人本主义现在已经被其他流派也借鉴运用,基本上现在长程的心理咨询,不管什么流派都在运用人本的原则。非暴力沟通作为一个方法工具,他适用于所有流派的心理咨询师使用,咨询师最大的任务就是倾听,而非暴力沟通就可以让我们有效倾听,不仅是咨询师,其他所有需要沟通的领域都可以应用非暴力。

第二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这样的,非暴力沟通本身就是一种咨询技术/流派,马歇尔博士就是单纯运用非暴力沟通帮助很多人做了心理治疗,也就是说,非暴力沟通不需要其他技术就可以用来做心理咨询。至于其他心理学流派,那会有一些其他的技术,比如认知行为疗法CBT,与非暴力沟通有一些差异,有很多认知矫正技术,当然,关注感受,注意倾听这些都是不变的。

15.黄凰: 非暴力沟通在与家人沟通上,总觉得怪怪的,除非发信息,直接说出来就觉得自己是在示弱,孩子也能抓住你这一点,总觉得你脾气太好啦,总想挑战你的极限!感觉情绪流动不起来,这点该如何解决?

一凡: 跟强迫命令的沟通相比,非暴力沟通的确是有些“示弱”,这种示弱有什么不好吗?从“挑战极限”这话我听出你依然想强势,想控制,有应该思维,这样的话就不是我们非暴力沟通了。

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既能分清楚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我的事,同时还能促进彼此的合作,我们既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这没错,但并不妨碍我们伸出手来邀请你走进我、理解我、帮助我,如果你愿意。

我感受到你的苦恼,除了上面说的精神纯粹,我也提一些具体建议吧。

其实,你觉察到的示弱也好,挑战情绪也好,这正在说明你没有和孩子建立连接啊,如果与孩子心与心相连,你不会觉得一个妈妈表达爱是在示弱,孩子也会变得很容易相处。

25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