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1

iamsongsam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做心理咨询师的初心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angalan26

已采纳

2017年9月12日,人力资源和 社会 保障部发文《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共公布了140项职业资格,其中并有“心理咨询师”。标志着心理咨询师证书正式被取消。 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人是逐年增多,仅以某地级市为例,目前该地级是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证的人5000左右,有二级证的1500左右。可见拥有这个证书的群体是非常庞大的。 那这么多持证者到底有多少是心理咨询师呢,不超过10个!!! 去考证的都是些什么人,又都有什么目的呢? 一、学生待就业群体。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这是国家级统考、人社部颁发的证书,认为含金量高。 二、实际工作的需要。凡是与人打交道的专业学点心理学的知识还是有一些用的,这样也催生出了很多单位希望自己的员工能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比如,一般高校对辅导员持有该证都非常鼓励,单位会出专门的经费让其去培训。比如教育、医疗、司法、妇联、监狱、企业人力资源、辅导机构等,目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相关领域需要有懂心理咨询理论和技能的人辅助。 三、为了解决自己心理上的困惑,有一些人学考心理咨询师证,纯属自己对心理学感兴趣,觉得取得这样一个证书,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教育等有更好的心理状态有帮助。 在这些人中,只有第二类人是必须考,考了后受益也是最大的,也是占参加考试人数相对较多的一个群体。 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取消了之后,这一群体受影响也是最大的。其实我们研究下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过程,考题还是以记忆为主,对实操能力要求并不高,我身边有不少的二级和三级心理咨询的持证者,大部分表现出的心理学知识的素养可以说很一般。而真正的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是要受长期的,专门的心理学的训练才能执业的, 所以我想国家的目的并非是要取消这个考试,可能是要改革心理学目前的格局,建立起真正像医生的执业资格考试那样的入门考试,其他喜欢心理学的人也不用热衷于通过这样的考试,反倒是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理论和实务可能更为有益。 学习并不一定都是功利性那么强的以获得证书为目标,即使考证取消了,工作中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的,学习还是必要的,而且可能更有针对性,这未必不是个好事。而专业的心理咨询领域,以后我们慢慢可以借鉴心理咨询准入资格较高的地方的方法,对普通咨询员和专门领域的咨询员区分开来,申请者首先申请成为普通咨询员,成功后,再申请成为特殊领域的咨询员(如家庭辅导员,学校辅导员),让心理咨询向更专业的方向迈进。 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以前人社部发的“心理咨询师证”取消后,暂时没有再出国家认证的证书,!如果您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先系统的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学习到一定程度是可以从业的,这是我的一点心得[祈祷]一、资质 想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很明显是需要考心理咨询师证的。如今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是由专业协会来负责认证,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全国统考才能获得证书。 做准备的话,题主需要选择正规专业的培训机构报考学习,报考之后跟着老师的步骤走,勤做题,善于思考,最后把证拿到手就好啦。你好,非常高兴,看到你想从事心理咨询行业,而且你也做了一定的功课。 的确,人社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已经取消,现在各个机构、组织都在推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认证体系,有一部分证书的 社会 认可度还有待检验,还有一部分证书完全是“野鸡”证书,最好注意甄别。 目前来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认可度比较高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所以陌路也没有好的建议。 最后,心理咨询注重的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证书只是一种撑门面的手段而已。 祝好。 陌路心理,用心理学的眼睛看世界。关注我,你也可以。 您好,我是大象小鱼,一名心理咨询师目前在做职业认证方面的工作,很高兴接受你的邀请,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是2017年国家心理咨询师取消了,那么现在想做心理咨询考什么证比较有用? 如果做心理咨询以上几个你都可以报考。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之所以被取消,是因为由于缺乏行业管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活动混乱不堪。很多拿证的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咨询专业要求相差甚远,尤其是真的能够开展咨询实践的不到十分之一。 很多机构为了追求通过率,最近几年出现了跨省跨市的咨询师报名考试的乱象,导致培训市场很混乱。见习、实习和继续教育甚至没有督导,大多数拿证的心理咨询师并不能开展心理咨询。人社部它只负责考试发证,不负责继续教育和注册管理,而心理咨询师他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格考试,也需要 社会 实践和督导。 就你个人而言,如果你想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你是否有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是本身就是心理学科班出身的前提下,要保持你的初心,持续前行。在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理论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多参加专业学术交流活动,遵守职业伦理,在督导下开展咨询实践。 如果你自学只是为了疗愈自己或者帮助家人的话,那么你更要认识到心理咨询行业是个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每个人在学识、阅历、经验上也是有限的,必要的时候是需要寻求专业帮助的。当然了,曾经原有的问题也是自我的宝贵经验嘛。有很多心理大师他们都是克服了自己的问题后成长起来的,重要的是要持续的专业性成长与个人的自我成长。证书它只代表了过去通过国家举办的资格考试,不代表个人的咨询能力水平。心理学的学习与成长之路是很漫长地,要做好全方面的心理准备,不要半途而废哦。 心理咨询师 什么证更能被 社会 认可?直接简单的方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招聘要求:

做心理咨询师的初心

358 评论(11)

菲歐娜小盆友

我错了。我高估了自己接受突然而至的热情和称赞的能力,我以为自己不会被影响,可以继续毫无顾忌在这个私人的公众平台上写着自己的碎碎念,写着自己的小情绪。不怕真实的自己被看到也不怕被批判,反正也没多少人知道我。 这个平台除了百天日更的时候,每周至少会发出一篇文章,字数可长可短,情绪或积极或悲观,那都是真实的我。可最近我已经有近20天没有写字,没有认真梳理自己的心情,我停止了书写,心也乱得像豆腐渣一样。 我必须承认一时之间得到那么多伙伴的鼓励,让我受宠若惊,也产生了莫名的兴奋感。那篇文章对我而言是一个平面模型图,我并没有一点点去填充骨肉使之丰满变成立体图。也没有按图提示一步步踏实去造房。 02 我在干什么?我因为别人说阿迪你这个模型画的真好,你真棒。我就开始跑偏了,我想别人都夸我模型画的好,那我得再画一个模型,这样还能得到大家的夸奖。于是我就开始绞尽脑汁想该怎么画模型,画出漂亮的模型可比一砖一瓦的盖房子要轻松多了。 我忘了自己的初心是踏踏实实的盖一座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我忘了自己本应该从一点点学起,不断积攒地基石,因为唯有这样才能有搭建房子的资本。 我在跑偏的路上越走越远,别人跟着老师的领读学习,我也跟着学,别人在做小系统,我也照猫画虎做小系统,别人用幕布画思维导图,我在想是不是也得跟着画。 心乱了,行为也就不受控制了。狗熊掰棒子的是我,买椟还珠的是我。我是在学目标管理吗?为什么反而越学越乱?我不是现阶段最想学的就是目标管理吗?我不是最希望用目标管理来帮助自己跳出无目的的混乱状态吗?我最想学的不就是老师教的如何用模型理性分析问题吗? 可我在做什么?我没有衡量自己的能力在盲目跟风,把自己弄得心力憔悴狼狈不已;我不加分析只用最笨的方法在刷永澄老师的公众号文章,却只是提炼要点而已。我做了几十页的手写笔记,那些铺在纸上的文字,它们每一段话都很有意义,内容覆盖了问题和解答,我却依然心乱如麻。 这些笔记它们就像散落在地上的珍珠一样, 我满脑子想的都是要把这些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却从来没想过俯下身去捡起它 ,还和朋友抱怨串不成项链的珍珠没有任何价值。 直到朋友点醒了我,她说你傻啊?谁说只有项链值钱,珍珠不值钱,你不会单卖珍珠啊? “嗡”的一下,突然我就醒了,我的确是傻。就好比是一个守着聚宝盆还在讨饭的乞丐,明明低下头俯下身捡起任何一颗珍珠,都能让自己在一段时间饱腹,却执拗到非要兜兜转转先去寻找丝线以便串起珍珠来换食物。 03 也许别人对我的期待是别墅,我目前的期待则是小房子。但当我看到别人眼里的期待,生怕自己做不到,接收到同情怜悯的目光,于是就怂到不敢说出内心当下最真实的想法,是的,我连自己的小房子都不敢建了。 不去做和不敢做,看起来只是一字之差。但是他们之间的意义却隔着十万八千里。不去做,别人就永远不知道我不做的原因是我怕了我怂了,他们会以为我在积蓄能量憋大招。而不敢做,则是两个小我在打架,谁霸气谁就赢,谁怂谁就输。 我这20天在不敢做不去做两者间徘徊不定,因为不敢做所以不去做。我收获了什么?除了懊恼和煎熬,不断地自我指责没有任何正向的反馈。我不敢告诉别人我怂了,也不敢求助别人,怕被笑话。但我其实很痛苦,不断跟自己说我不能逃跑,我不做懦夫。 行动是光,情绪是水。情绪和行为是互相掌控的,而我被情绪掌控了,所以行动迟迟跟不上来。 行动之光被情绪之水打压的越来越弱,眼看就要熄灭了,而我整个人的状态是觉得自己快废了。 光可以自燃(内驱力)和助燃(朋友情),水则需要疏导,堵的方法是靠不住的,就算堵得了一时半会,终会有决堤爆发的那一刻。庆幸自己还知道情绪临界点在哪里,没让情绪之水再次决堤。 04 过去的20天我以为我只专注了一件事,就是刷永澄老师的公众号文章,想要学习里面的内容为我所用,可是一再分心还固执己见。最重要的是我不肯承认自己犯了错,以为是有自知之明,但实际上我一错再错,不断掉坑。 直到有一天朋友因为另外的事情告诉我说:“你从来不懂得给别人低头!”这句话的确戳到了我的痛处,很多时候我宁愿用更多其他的方式弥补自己的失误,却从来不愿意说一句:我错了。面对学习受挫的这件事,我仍然犯了同样的问题却不承认自己犯了错。 我回到了原点,而那些认真贯彻认知+认同+实践=改变这个公式默默努力的伙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期待改变却把公式中最重要的践行,不自觉变成了内耗。与其不作为一直懊恼心疼浪费的时光,不如打起精神反思自己,干丫的。 05 感觉自己一直很幸运的,虽然反复纠结到底要不要去求助朋友。终于在“不去求和不敢求”两个小我打架完毕,不敢求赢了。我问不敢求的原因是什么?是不确定是恐惧。可成甲老师说了阻碍我们成长的就是这两个问题。与其我们对不熟悉望而生畏。倒不如告诉自己可以突破,相信自己是第一步。 问了一众朋友,没有被拒绝没有被嘲笑,收到的都是满满的关心和给出的诚恳建议。我内心除了感动,也想把这些朋友的经验分享出来,让更多有同样困扰的伙伴看到。哪怕有一点帮助到他人,这篇字就没有白码出来。 女神筝儿不但帮我捋清楚了感情中遇到的困惑,还给了我一堆工作上的方法。我们聊了很多,当我习惯性说我要好好整理咱俩讨论的结果,她说整理什么就记住给你印象最深的东西,然后去做去行动。是的,最终印在我脑子里的是接纳自己,是和领导沟通表达目前的期待。 面对高强度的群聊信息,我消化不良跟不上节奏。我以为自己找了方法应对,但感觉效果不好。当我把这种要头脑要爆炸的感觉告诉朋友光光的时候,她说她的方法是抽离,完全的抽离几天。这样当其他生活中的事情迎面而来,负面情绪清空的时候,再去投入效果会更好。 公子潘,光帅帅都是技术领域的大神,感觉该是高冷范儿不苟言笑。面对他们我甚至都想不出来如何提问,恨不得再去读一遍《学会提问》再请教大神。可是那个时刻的我已经闹心到无力看书,于是我就直愣愣没有思索地问了最小白的问题。 光帅帅毫不藏私地给了我资料,给工具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公子潘更是极其认真的帮我分析现状,一条条告诉我如何面对现在的状况,指出我现阶段的标准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和所得写给别人看。并且嘱咐我不要慌,慢慢做分阶段做,不要跑伤,并且我不孤单。 还有大M,我从来没有想过他看到我目前现状的表述时,直接跟我说我们电话说吧。我想获得他给的一丝言语上的支持,他却给了我48分56秒的私人咨询,我清楚地知道买他的时间有多贵,却不一定可以买到,但他说你别想太多我们是朋友。 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二、把时间用在性价比高的事情上。 书单: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 《心静的力量》 《把时间当作朋友》 《新生,就是一辈子》 以上是大M给我的两条建议和推荐的五本书。建议对我是针对性提出的,但书我认为被困当下情绪的人都可以看看,希望对你也有帮助。尤其是《新生,就是一辈子》,大M说被他用B5纸打印了好几本,放在不同的地方随时看。 06 我一直知道自己有抑郁情绪,即使周围人都说所有人都抑郁了,你也不可能。是的,我所有的表现都是一枚阳光Girl。只有我自己知道内心有多灰暗,从初二开始长时间失眠,到高中走过一段孤僻时期,以及大学有过的自残倾向。这些也都是我,那个不愿意承认的我。 长时期以来我认为时间是可以平复一切情绪问题的,也不把这种情绪问题当成问题。确实我也渡过了很长一段安然无事的时光,那段时光很漫长也很空虚,我热衷于一切浮于表面的事物,我追求短暂的愉悦感。 直到两年前的冬天我发现自己的抑郁情绪再次发作,那次我靠着喝中药以及跑步这件事缓解了状况。但我明白问题一直都在,只是我在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方式对待。方法找再多也没能正视根源问题。 所有人都对抑郁症忌讳,我自己也是。所以就算知道该去找个心理咨询师,从专业角度来帮我看问题。我也不肯做这件事,我怕被定义抑郁,我怕被人当异类。那样我会更难以接受。 终于还是决定面对自己,从在行约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马景芬老师,一位有在医院专门协助治疗抑郁病人背景的女咨询师。见面前的忐忑不安有,见面中的谨慎小心也有。马老师很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也没有什么隔阂。前一个小时多数是我在倾诉,后面一个小时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我分析。 不得不说心理咨询师看待问题是很精准的,马老师说你 最大的问题是价值感缺失 ,表现的特征是阳光型抑郁情绪重,但是不必担心可以调整过来,没到抑郁症的地步也不用害怕。 不给自己下标签,正常积极生活就好, 真有问题也不要在网上查来查去,直接去医院确认。 07 价值感缺失,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随着和马老师沟通的深入,我开始渐渐明白所有的自卑心理都是没能感受到价值的意义。即使做了很多事,还会自我否定,而不是从正面看问题,找出不足来弥补。心理自我设限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好的东西,不配拥有好的人生。觉得再好的东西给自己都是运气成分。 对于别人的认同赞赏,我没有觉得是自己提供了价值,反而会因此产生弱势心理,觉得占了别人便宜。甚至会不自主去顺应别人讨好别人,完全不懂得表达真实感受。很多时候产生了完美倾向,却不肯承认,目的是拿不完美的成果给自己做盔甲留后路,这样别人批评的时候就可以堂而皇之反驳。 基于以上的弱势心理,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没有设立高的标准,每次达不成就开始找借口,又因借口受自我谴责,再去追求完美,设立假象,形成了恶性循环,让挫败感一直统领自己,导致了行动延迟。 根据我的情况马老师给了我一个前期的解决方案: 001,她让我每天手写觉察日记,不管好的坏的只写出当下的感受,表达出来。重要的一点是不评价。 002,她还让我换种角度思考,当接收到外在肯定的时候,先告诉自己所有人和事情都是被自己吸引来的,因为被别人看到的价值就是自己存在的价值。当你接受了自己是有价值的,才能继续努力寻找更多的机会让自己增加价值。 003,她让我时常夸夸自己,肯定自己,当自信提升了价值感自然也会提升。 专业人士总会甩书单过来,需要针对性有选择的阅读。我也贴出了共享:阿德勒《超越与自卑》,路易斯.海《生命的重建》,《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感恩日记》。总结:没有失败,只有反馈! 当我写完上面文字的时候,我和马老师交流了一下,我说自己在写反思日记,梳理这段时间的困扰问题,她回复说问题,反思,就意味着做错,同样是评价,觉察才是最需要做的,因为没有对错。 联想到这两天一直在看永澄老师的一篇文章《记于世界观澄清和更新之后》,很烧脑但因为永澄老师说了一句话:越是理解困难,越是要理解清楚。我对这句话的感受是困难的原因就是阻塞,而我现在不能清晰理解就是处在阻塞中,这个阻塞不打通我还会返回原点。我想要打通堵塞,所以慢下来,一点点啃明白,是我要做的。 再结合我最近的种种状态,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绪、内耗,一方面是我太关注于结果,另一方面原因在我的前提假设是认为可以通过阅读文章自己梳理解惑,事实上我做不到。而求助朋友老师,是我对自己的假设进行了修正。这种假设的修正,让我心里产生了力量感,所以有了这篇文章。 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是: 第一,遇到自己经过思考无法解决的时候,坚决不内耗纠结。提出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干憋自己除了内伤别人还看不出来,想帮都没法帮。 第二,调整现阶段的标准,把自己学习的所得和感受写出来。 第三,周总结复盘要点,联系实际为己所用。

22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