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真山下
大学生时间相对自由一些,自主意识更强一些,选择做别的事情而不去上课旷课,是很普通很常见的事。有些人因为对要上的课没兴趣,觉得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作用微乎其微,于是选择旷课去泡图书馆;有些人因为报名参加了一些活动,比如自己期待了很久的演唱会等等,选择旷课去圆自己的梦想;有些人因为家庭条件不好,需要勤工俭学维持家用和求学,选择旷课去兼职;有些人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即便会被点名也要去做的事,选择旷课就再正常不过了。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在大学里,学习不代表一切。路有很多条,看你自己怎么选。
但是,有些旷课确实是不应该的。有些人因为天气冷想睡觉而不去上课,有些人因为和队友组队玩游戏脱不开身而旷课,有些人对授课老师没有好感,嫌弃老师的教学水平而选择逃课,更有甚者,完美没有什么事就是纯粹想要旷课,还美其名曰没有旷课的大学生涯是不完整的。对大学生这样的旷课,我个人是不支持不赞同的,毕竟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呀!
我自己也偶尔会旷课,但不是经常旷课。有时候旷课是因为觉得这门课对自己帮助确实不大,靠自学就可以达标,没必要循规蹈矩跟着教学进度走;有时候旷课是去会展中心观展,尤其是春季展;有时候是去更重要的事,不得不旷课;有时候也是为了做兼职,因为有些兼职是连续三天的,除了周六日外,不得不多占多一天上课时间。但是这些对我的学业并没有什么影响,甚至让我拥有更好的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大学生旷课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只是每个旷课的人目的不同罢了。对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有帮助的旷课行为,我们应该予以理解和支持!
super船长
控制自己大喊大叫、摔门、态度粗暴……很少有家长可以夸口说在管教孩子时从没失控过?只是,我们多数都会在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失控的怒火会影响您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一旦他习惯了您的这种教育方式之后,会将您的话当作耳边风,慢慢就会变成您的批评或表扬他都听不进去了。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会让他感觉到您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做到您对他的要求。2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家长管教孩子,目的都是为了将一个好孩子抚养长大成为一个好人。尽管我们都同意一个好人应具备的品质:诚实、尊重他人、宽容、慷慨,但实际上每个家庭侧重的都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您要考虑到,您希望孩子学到怎样的价值观,这也是教育孩子的一部分。按您的价值观排列您的教育方式,假如您试图向孩子传递一种“家庭成员间应有一种互相照顾的责任感”,请在为孩子做了些琐碎小事就予以奖励前深思一下,这种奖励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方面的,并在措辞中表现出来。最后,当孩子将家长的价值观逐渐演变成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这就完成了我们管教孩子的终极目标——将对孩子的教育变成孩子的自我约束。3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相信大家都知道,在12岁到18岁是宝宝的青春叛逆期,当宝宝到了12岁到18岁的时候,是让很多家长最头疼的时期。其实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基本人生观,并且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不在听从父母的安排,并且不会把父母说的话放在眼里。其实你们知道吗?在这一阶段,如果严格的管教孩子的话,只会让孩子的叛逆情绪更加的强烈,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父母要给孩子适当的自由。
请叫我开森果
众所周知,青春期的孩子是最难管教的,但也是孩子未来成长的分水岭,如果这个阶段一旦走上迷途,那么就很难有出息,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完美地渡过这道坎。在孩子叛逆期,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和观察。这位家长,以下3个方面可以引导叛逆的孩子:1要信任自己的孩子:当孩子信任我们时,就会相信我们说的每一句话,自然而然就不会叛逆了。给孩子更多的关心与信心,他们才会变得更好。2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父母要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的一个途径,和孩子聊天一定要耐心,然后教孩子如何做得更好。3指责孩子要分清场合:当着孩子的同伴指责孩子,孩子会感到难堪和不满,最好等孩子的同伴离开后,再单独和孩子说,告诉他如何修改才不会错。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做错事就打骂他,这样只会让孩子怕你,讨厌你,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之前在我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他有点不听父母话,他的理解力常常差,背英语总是记不住,各科的成绩都很差。无意在百度看到了可以开启智商的“特斯拉大脑训练”,看完之后,才开始改善了孩子这种的不好状况。孩子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提高了,各科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信我的这些话也许能帮到你,我想你也可以实现目标的!
HY逆天的飞翔
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度过 叛逆期 : 1、情绪紧张的孩子更易反抗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 零食 ,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 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 比如,当孩子生病时,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保护孩子的安全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发现后,父母应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 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 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暖洋洋的心2006
这是因为这部剧无法达到观众的期望值,而且也一直在辜负观众的信任,所以会导致更多观众产生落差,因此会出现这一现象。对于绝大多数的观众而言,如果一部影视作品能够具有较高的热度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十分期待这部作品,而且也能够进一步分析作品的剧情。
但有的作品可能无法达到我们的要求,而且我们也不一定会更加认可剧中的人物关系以及剧情。悬疑作品一直是我们关注的对象,例如杨紫主演的《女心理师》。《女心理师》这部剧为何会出现高开低走的现象?我认为原因有三个:
一、这部剧的剧情无法得到多数观众的认可和点赞。
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就是因为这部剧的确无法进一步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而且也不能让观众感受到推理剧所应有的刺激感。虽然这部剧的确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而且我们也能够更加了解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但是我们却无法认可该剧的剧情。
二、这部剧的人物关系让人感到十分迷惑。
我们不仅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且也希望这部剧能够进一步展现其应有的价值和创作理念,但是我们却无法理解剧中的人物关系以及有关的剧情。即使这部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较强,我们仍然无法缕清其中的人物关系,所以我们会感到特别迷惑。
三、这部剧的进度比较缓慢。
我们的确特别期待后续的剧情,而且也希望能够及时得知事情的真相,但是这部剧却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而且也不能让我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我们会对该剧的进度产生不满的心理,而且也不太认可这部剧的进度,而这会影响我们的评价。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原因。
翻滚的石榴
说反了,这部剧一直很低调,男女主也没合体营业,一开始大批黑粉没看就去黑,也真是没意思,第一次追剧看到如此大阵仗也是开眼了,不是组团去还真是没这么所谓的高开。剧好不好看各有所见,个人觉得很好,关注心理健康,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原来可以通过各种心理咨询来改变一些,还会让人反思自己的过往是不是做对了?哪些可以改进?意义大于一切!不喜欢的可以不看,正常的如果不喜欢演员也就不会去关注他,特意说不好听诽谤的诬陷的个人觉得就是心理有问题,建议也去看看心理医生!
阿tin逐梦游
2022年4月7日中原焦点团队刘永利分享938天。专业伦理课第四讲:多重关系与专业界线 大纲 一、多重关系的伦理问题 二、专业界线的跨越与违反 三、劳物交换咨询 四、收受个案礼物 五、咨询中的性吸引与肢体接触 六、与个案的性关系 多重关系的伦理问题 多重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和个案在专业关系之外,还发展或维持其他关系或角色,有时又称为双重关系或非专业关系。 在权力不对等的咨询关系中,任何透过多重关系来占个案的便宜或剥削个案的行为,都有违反伦理的问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 心理师要清楚地了解多重关系(例如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展家庭、社交、经济、商业或其他密切的个人关系)对专业判断可能造成不影响及损害寻求专业服务者福祉的潜在危险,尽可能避免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生多重关系。 在多重关系不可避免时,应采取专业措施预防可能的不利影响,例如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多重关系可能的风险、寻求专业督导、做好相关记录,以确保多重关系不会影响自己的专业判断,并且不会对寻求专业服务者造成危害。 心理师不得与当前寻求专业服务者或其家庭成员发生任何形式的性或亲密关系,包括当面和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性或亲密沟通与交往。 心理师不得给与自己有过性或亲密关系者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一旦关系超越了专业界限(例如开始性和亲密关系),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例如寻求督导或同行建议),并终止专业关系。 心理师在与寻求专业服务者结束心理咨询或治疗关系后至少三年内,不得与该寻求专业服务者或其家庭成员发生任何形式的性或亲密关系,包括当面和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性或亲密的沟通与交往。 三年后如果发展此类关系,要仔细考察该关系的性质,确保此关系不存在任何剥削、控制和利用的可能性,同时要有可查证的书 面记录。 当心理师和寻求专业服务者存在除了性或亲密关系以外的其他非专业关系,如果可能对寻求专业服务者造成伤害,心理师应当避免与其建立专业关系。 例如,因无法保持客观、中立,心理师不得与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建立专业关系。 多重关系的伦理问题 审慎的评估多重关系是否会造成利益冲突、失去客观性,以及破坏治疗关系。 当多重关系或界线跨越是无法避免的时候,心理咨询师更要留意自己的行为动机和意图。 当我们把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在个案的利益和需求之上时,便是偏离专业伦理的迹象。案例7-1当案主是学辅中心的工读生时 柯老师是大学辅导中心的心理师,小芳是柯老师的个案,同时也是学辅中心的工读生,因此,平时他们都在学辅中心工作。小芳身为工读生的职责,是协助想要接受个别咨询的学生们登记晤谈时间,并介绍该中心的辅导老师之专长或特质,且要负责帮中心的老师们做影印、买便当等事项。此外,柯老师也要负责训练及督促工读生的工作状况。因此,除了晤谈时间外,柯老师仍会有许多时间与小芳互动及接触,让柯老师对于他们的咨询关系及界线感到困专业界线的跨越和违反 界线跨越是心理咨询师偏离一般执业标准的行为界线违反是心理咨询师严重偏离执业标准,并导致个案受到伤害的行为。咨询设置通常包括时间、空间和关系的界线。我们便是透过咨询设置和专业界线来和个案工作,来帮助个案增进自我了解和改善他们的问 贝。滑坡现象: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界线跨越行为没有觉察,从一些无伤大雅的界线跨越行为,逐渐滑落到界线违反的地步。 我们和个案之间的人际界线,是属于一种专业关系,也是一种流动的状态。评估多重关系是否违反伦理的标准有三个: 1、剥削个案的风险程度。 2、心理咨询师失去客观性的程度。 3、对专业关系伤害的程度。案例7-2咨询可以在咨询室外进行吗? 文林是大二女生,曾被诊断有轻微躁郁症。她的学业表现非常优秀,日文和英文都很流利,对文学很有兴趣。但在生活表现上,情绪变化较大,有时沮丧、失落,有时兴奋、多话。来到学辅中心的主诉问题是人际困扰,生活中几乎没有可以和她作伴、亲近的朋友。因为只要进一步认识,她多话、强势、不能聆听的特质便会使人回避。 文林有一次对心理师说:「从来就没有人像你这样关心我,我也很喜欢跟你谈话。可是,我不喜欢这种很制式化的会面方式,让我觉得你是高高在上的。尤其,在这种狭小的房间里谈话,让我感觉很不自在。我们可不可以出去在校园里走一走,边走边聊?或是在学校里的露天咖啡座?我觉得这样我会更想谈,对我比较有帮助!此时,心理师该如何回应案例7-3当事人向心理师借钱时 赵心理师在医院任职,该医院与地方法院签约提供受保护管束青少年的心理咨商。赵心理师的当事人小宝因偷窃被裁定保护管束而接受心理咨商。 在第一次晤谈时,赵心理师即告知小宝咨商保密的限制,在会谈期间,小宝有任何违法行为,赵心理师有责任要告观护 两个月之后,小宝开始信任心理师,且比较愿意吐露更多自己的心事,咨商关系愈变愈好。在晤谈过程中,小宝告诉心理师自己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常常一天只吃一餐,当初会偷窃的原因也是因为偷钱给妈妈买菜才被抓。 在第十次咨商时,小宝跟心理师说自己已经一整天没有吃东西,想向心理师借钱买便当吃,心理师听了于心不忍,便借了五十元给小宝。而之后的每一次咨商,小宝都会提出同样的请 求,让心理师觉得相当困扰。劳物交换咨询 劳物交换( batering )是指个案因为经济困难,选择以劳务或物品的方式,替代金钱支付咨询费用 劳务交换很容易因为价换算的不对等而伤害咨询关系。 其他的替代方式:暂停心理咨询、降低咨询费用,或者转介个案到免费或低收费的咨询机构。案例7-4以助理薪资折抵咨询费用 谢小姐是一位35岁女性,因失恋的困扰求助于某心理咨商所的张心理师。在第一次晤谈时,张心理师请谢小姐签署知后同意书,并谈妥咨询费。 第一次至第五次晤谈后,谢小姐皆依约定付费。后来因为工作不稳定,收入减少,财务显得捉襟见肘。谢小姐觉得已经渐渐从失恋中走出,但目前仍需要持续的心理咨询,因此征询张心理师是否能以其他方式取代金钱收费。 张心理师考虑谢小姐的处境,及咨商所助理近期将离职,因此答应谢小姐以担任咨商所助理的薪资折抵咨询费用。收受个案礼物的评估 1.礼物的价值是多少? 2.接受或拒绝礼物的临床涵义是什么? 3.个案在什么时候送礼? 4.你接受或拒绝礼物的动机是什么? 5.收受礼物的文化涵义为何?案例7-5心理师收送个案礼物 自强,男性,15岁,因为自我认同的困扰,由母亲陪同求助于小区咨询中心的李心理师。由于自强每次晤谈都由母亲接送,所以李心理师也会有机会与母亲讨论自强的状况,母亲对自强的状况相当烦恼,也对心理师表示非常感谢。 某日,母亲一如往常带自强来晤谈,在晤谈结束后,拿出一大盒水果礼盒要送给李心理师,李心理师表示不方便收礼,但母亲很坚持并拜托李心理师收下。李心理师拗不过案母的坚持而收下礼物。隔一个星期,李心理师想回送案母一些礼物,他准备了一串佛珠、两包牛肉干与一本亲子教育的书送给案母,其出发点是希望对案母有帮助。咨询中的肢体接触 心理师是否可以肢体接触个案,要考虑: 2)心理师的咨询取向与理论学派。 3)个案的年龄。 4)个案的功能程度。与个案的性关系 与个案发生性关系是一件严重违反伦理的行为。有九成的个案和咨询师发生性关系的后果是有伤害的。而且,性的多重关系对个案所造成的伤害会持续很久。 案例7-13在健身中心巧遇个案 A 小姐是某心理咨商所 B 心理师的个案,每周晤谈一次,持续两个月之后的某个周末晚上, B 心理师去住家附近的健身中心参加有氧韵律课程,跳完一节后オ发现个案 A 小姐也在班上,两人皆有些惊讶的看到对方。在下次晤谈时, B 心理师才知道原来 A 小姐也是健身中心的会员。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