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11

1024个西瓜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情绪失控心理咨询师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华丽的转身159

已采纳

因为她内心备受煎熬,遇到了很多生活方面的问题,在学校会被他人欺负,所以情绪会失控。

情绪失控心理咨询师

151 评论(8)

草心草心丶

认同,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女性,只不过是学心理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也是会伤心也是会难过的。

197 评论(11)

莮Renissodifficult

这几年北京的冬天太好过了,几乎没有认真冷过。

太和煦的天气,也让人厌倦。生活需要变化,需要刺激,哪怕这刺激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体验,也是必须的。由此,我想到了对孩子的教育。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惑:“我给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太温和了呢?”

有时候妈妈千言万语,说的口干舌燥,却抵不上爸爸的一声大吼。

说得太多,就成了唐僧,再好的道理也没有力度了。

教育固然不能简单粗暴,但也不能太软弱。

以母亲为主的家庭教育,往往是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孩子从母亲身上学到的,也往往是理想多于现实。

从这个角度看,父亲——现实而强有力的父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亲作为雄性,本身就是力量和秩序的象征,是一个家庭的保护者,也是孩子社会生活的引导者。

如果父亲过于温和,则意味着某种软弱,是意志力缺乏的表现。

而如果孩子感觉父亲不是强有力的,甚至是不被重视、受人欺负的,孩子心里就没有安全感和自豪感,甚至生出耻辱和自卑,哪怕他所感受到的父亲之“弱”,也许并非事实。

这就是有的父母虽然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反而怨气很大,并不感恩的原因。

因为他很可能内心里对父母失望,并且把自己在别处所受的委屈都归因于父母的“软弱”。

尊重孩子体现在理解和善意的言行上,而不是纵容孩子

过于温和的父亲,不一定能赢得孩子尊重,也不一定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当然,在有些家庭,温和的是父亲,强有力的是母亲。但无论是谁,一个家庭中总要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人,来为整个家庭提供力量的支撑。

在大多数家庭中,教育孩子的工作是由母亲担当的。

相对来说,母亲往往会比较温和。但母亲的温和实际上是把孩子推到风口浪尖。

她如果从不强硬地要求孩子,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必须自律,靠自己的力量达到目标;二是孩子经不住诱惑,管不住自己,却又没有外力来强有力地约束他,于是涣散下去,沉沦下去。 后一种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实际上,孩子自己也不愿意沉沦,所以当他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往往会希望有一种力量来替自己作主,来强迫自己步入正轨。

这也是孩子一方面痛恨家长夺去自己的自由,一方面又渴望有一个严厉的家长来帮助自己往上走的原因。

父母要有自己的权威,尊重孩子是体现在对孩子的理解和善意的言行上,而不是纵容孩子,明知孩子在往下滑而不去阻止和帮助。

所以,妈妈们不必为偶尔的情绪失控而自责,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孩子是能够承受的,危害没你想的那么大,甚至还有好处。

同样,过于温和的教育不可取,家庭中确实需要有个强有力的人来阻止孩子可能出现的沉沦,这个人的存在,就是孩子信心的支撑。

来源:现代教育报。作者:鲁稚。

微信公众号 【娟子妈妈讲故事】

144 评论(9)

米苏and妮娜

你好!心理咨询师是一个要接触很多心理阴暗面的职业,所以首先做这个职业的,内心一定要足够坚定信念,不然很容易被心理阴暗的人所影响,产生不好的心理。另外,心理咨询师一定要有耐心,要能够倾听完每个人的想法,不能动不动就急躁。心理咨询师还要掌握足够的专业心理知识,毕竟是要用专业手段帮别人解决问题,理论知识不到位那可不行。以上都是纯手打,希望可以帮到你!

163 评论(12)

疯中之子

我当然认可了。她就是一般的女性,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特别的普通,全部都是一般人。

167 评论(12)

天真真切切

遗传与环境两者是以互相纠结、紧密相连的方式来形塑人类的行为:生活经验会关闭某些基因的转录功能,但却开启另一些基因的功能;心理社会压力源,例如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创伤,也会经由改变大脑功能而产生极大的生理作用。《动力取向精神医学——临床应用与实务》Glen 对于一个人最重要的心理社会压力源,就是他的职业。职业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进而是三观,再者是性格。比如,程序员容易社交困难,性功能障碍;司机容易情绪失控;医生容易洁癖。另一方面,不同性格的人好像也会倾向于选择适合的职业。说实话,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这似乎预示着未来不同职业的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职业,它又会有哪些不同呢?我想,至少有三点。1对变态的容忍度确实更高无论,有人问心理咨询师:听说你们学心理咨询的都是因为自己有心理问题才去学的?还是说:你们每天接收那么多负能量,自己心理会不会出问题呀?其实,简单点,就是问:心理咨询师是不是心理变态?面对类似的问题,我都会讲:如果非常变态到完全不变态是0到10的话,正常人处于4~6之间,同时,他们也只能容忍身边人处于4~6之间。而心理咨询师呢,他也在4~6之间,但是,他们一般能容忍身边人处于3~7之间。如果要说变态的话,那就是他们居然可以接纳3和7。比如,他能笑嘻嘻地接受,你问他是不是变态,而你身边的正常人可能无法容忍。再比如:我们【心理咨询录像解析·第二季】今天将更新的一集里,一个与比自己小16岁的男性婚外情的女性来访者暴露了自己在中学阶段被她仰慕的老师夺去初吻的经历。如果,几个小伙伴一起看的话,面对这个可以定义为性侵的情形,表现得最淡定的那个,就是心理咨询师了。当然,这份淡定,来自于职业塑造的清奇的脑回路正在启动。2“舍己为人”的倾向更大新手咨询师之间,经常互夸对方敏锐。我刚入行的时候,被夸得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天生的心理咨询师。后来连续遭遇多个个案脱落后,被督导师指出缺乏共情。找分析师探讨,为什么我对别人的情感有特殊的敏感度(敏锐),却没有特殊的情感反应能力(共情)?原因可能是我小时候语言能力发育迟缓,主要照顾者又对我足够的理解和宽容,所以,我只需要察言观色不犯事儿,就万事大吉。所以,我只有天才咨询师一半的童子功。随着学习深入,我了解到,天才咨询师同时具备极强敏感度和极佳情感反应能力,暗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当他们还是孩子时,就可能已经习惯了去满足别人的需要,同时压抑自己的需要。更直白一点,就是以牺牲自己情感的发展为代价,去满足父母的各种无意识的需要。毫无疑问,这种“舍己为人”的特性,有助于一个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完全没有这个特性的人也不会选择心理咨询为职业。但是,当一个来访者表现出对咨询师的服从和依赖,看起来已经和孩子对父母的服从别无二致时,就需要警惕了。这个“舍己为人”的背后,必然包含着曾经的失望和愤怒,一不小心就会见诸行动,无意识的转移到来访者身上去。所以,心理咨询师相比于一般人,更显得有舍己为人的特质;相比于某些灵性导师,更具有“被治疗后的舍己为人”特质。3经过刻意练习的注意力心理咨询师并不被要求有极高的智力,但是,对注意力的要求却是极高的。如果有什么人不适合学心理咨询的话,可能就只有注意力缺陷且无解的人了。咨询师,被要求尽可能的保持注意的稳定,即在一定时间内不走神;被要求有足够的注意广度,能同时注意语音、语调、内容、表情、肢体等;被要求能灵活的控制注意转移,不陷于来访者的故事、情绪,不被来访者带跑偏;而最难的,是被要求能完成注意的分配,一般要求同时注意来访者、咨询师自己、以及两人之间的过程,二般的要求是同时注意来访者的意识和潜意识,咨询师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以及四者之间的结构、内容和动力。这样对注意力的四种品质同时做要求,相较于大部分职业,是可以被称为变态的。这不通过刻意练习几乎是无法达到的。比如,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培养临床方向的研究生,会让学生看无字幕外文情感电影。这样的训练,一方面提升觉察和共情,另一方面,注意力绝对杠杠的。

272 评论(15)

战斗鸭鸭

1、那先做一个积极的暂停吧。失控的时候,想吼叫的时候,请离开现场。

脾气上来是本能,把脾气压下去是本事。想一想吼叫后的后果,母慈子孝变成鸡飞狗跳,堪比车祸现场,然而事态依然如故,反而还拖延了无效时间,还伤害了亲子关系,得不偿失。

所以,避开怒火中烧的那一分钟,赶快离开,给自己的情绪叫“暂停”,可以下楼去散个步,可以去练个书法,可以听首音乐,总之,放松心情,远离熊孩子是为上策。

2、离开后问问自己,刚才让自己失控的事情真的有那么要紧吗?因为不清楚该题具体的事情,那就建议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有时候可能是一时钻牛角尖,想通了就海阔天空了。最后再问问自己,吼叫真能解决问题吗?冷静下来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

3、  情绪稳定了,也从孩子角度分析了,接下来解决问题。

这个时候足够冷静了,可以再去和孩子好好谈谈,当然也可以留待第二天。谈话的目的是搞清楚孩子不当行为的背后的真实原因,比如是不是需要你的帮助,遇到什么困难了没有。

要知道你的和颜悦色,是给孩子很大的鼓励。其实,孩子心里也许正在忐忑不安呢。给孩子一个橄榄枝,他会飞快地接住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和孩子聊一聊,听听他怎么说,再考虑你应该提供什么帮助。

4、要知道关系是先于教育的,良好的情绪管理更能让父母沉下心来思考和面对问题。如果非打即骂,长此以往,除了逼孩子关上自己的那扇心门外,没有任何积极的影响。

更多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半夏手札。

270 评论(9)

天堂的阶梯

认可。就是一个特别低调的人,在这个电视剧当中也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心理医生这个角色是杨紫演的。

21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