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若雨
要戒烟,不是强调吸烟的坏处,而是知道抽烟的好处,玩手机也一样,孩子年龄不大,抵抗诱惑的能力有限,如果已经沉迷,不要一味的压制,弹簧如果压到底,那反弹的力度就会空前的大。多数智能手机都有限制未成年人用手机的时间,可以尝试限制他玩的时间。或者,不要在他面前玩手机,尝试利用手机一起学习,增长知识,可以开阔他的思维。希望能有所帮助。
长杠豆0725
多进行有趣的亲子活动孩子为什么会喜欢玩手机?主要原因是因为无聊、寂寞,没人陪伴、没地方玩。而这个阶段的孩子又是最渴望得到父母爱的时候。家长在忙完工作之后,可以抽出一些时间专心陪伴孩子,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做有趣的亲子游戏、参与户外活动......这些活动对孩子来说比玩手机更有吸引力。鼓励孩子多进行运动经常玩电子产品的孩子,容易出现运动发展滞后、反应能力迟缓等问题。而孩子在运动时,身体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可以让孩子的心情变得愉悦,增强孩子记忆力、专注力。因此,家长可以趁着暑假,多抽些时间陪孩子到户外跑跑步、打打球,鼓励孩子多运动,并培养孩子各种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孩子如果能从这些积极的爱好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对手机的需求自然会大大降低。父母少在孩子面前看手机孩子最喜欢模仿大人了,之所以会沉迷手机,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看到父母无时无刻的盯着手机,所以,他们会很好奇,想探个究竟。但如今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手机,不是让父母非得减少用手机的时间,而是减少在孩子们面前看手机的时间。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个良好的榜样,而不是以双重标准对对待孩子,要知道不自律的家长是很难教育出自律的孩子。不要用“玩手机”当奖励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比如动不动拿电子产品当奖励,以“可以让你多玩X小时手机”作为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孩子就容易把玩手机作为最大的诉求,而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因为在频繁的奖励之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现无度使用的情况,于是变被动得到奖励为主动要求奖励,甚至会想各种方法来“要挟”家长,比如不给玩手机就不吃饭,先玩1个小时手机再画画等。而提出这类过分小要求是近期的,从长远来看,甚至对孩子全面的功能开发、智力发育等都有影响。让孩子意识到危害性选择合适时机,跟孩子坐下来好好沟通,不要一味直接斥责孩子沉迷玩手机的行为,听听孩子的心声,从而从根源上去解决孩子被手机操控的问题。或者让孩子自己体会迷恋手机以来自己的一些变化。除了视力的下降、颈椎腰椎的酸痛、睡眠不足等身体健康方面,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效率变低、现实人际互动减少、情绪易烦躁等等心理层面的隐患。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对低年级孩子, 可以通过游戏训练去提升孩子对各类新鲜事物的兴趣,游戏可以是拼图、下棋,让孩子尽早学会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学习简单棋类的玩法。还可以是“猜物”,把几种不同形状、轮廓鲜明的东西放在袋子中,让孩子去摸,然后提问孩子:“一共有几样东西?都是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喜欢画画、搭积木、剪纸,家长们只需提供好东西,玩的事儿就交给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自由度越高,才华方能越高。相反,一味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思路来,反而会束缚了孩子的发展,破坏掉孩子的天赋。一般来讲,学画画、钢琴和小提琴的孩子注意力都比较强,但前提是孩子对这些感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一本好书时,我们的大脑会从原本静息状态的区域会变得活跃。好的书籍也可以成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替代品,让孩子在接受丰富有趣知识的同时逐渐降低玩手机的频率。因此,建议家长们从小培养起孩子的阅读习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多讲故事、读绘本。孩子大些了,可以挑选一些图文并茂、有趣的书籍供孩子阅读,鼓励孩子展开想象力,从书中寻找乐趣。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