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6

蓝色天机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依赖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好吃鬼玲

已采纳

不过对你这种女人我很无语。假如你承受不了你现任的老公可以选择离婚。假如你能承受就应该好好的和他过日子。你以为你报复了别人。可是你是在报复你自己。你犯过错误有没有感觉你的负担更重。你觉得没有那个男人你的性就没快乐的话。我只能说你心里有问题。世界上谁离开谁都能活。更何况是一个你根本不爱的被你利用的像个机器的男人?你觉得你没快乐可言只能说明你不愿意放弃以前两边好的日子而已。假如你觉得你自己做错了事情。希望你好好补救。假如你还是这样继续的话。我想别人不收你。天也会收你。最后希望有一个快乐轻松的家和简单正常的生活。祝你幸福。 追问: 谢谢你的回答!你说的很对。我不是好女人。我确实是在报复自己,也确实过的不轻松。我不怕别人说我什么,我没有把他当成机器,也不是利用他,我们都是享受性生活的人。但我没想到,离开了他,我在性上就找不到快乐了。假如真是我的心理出了问题,能具体说说出了什么问题吗? 回答: 我想也许你在家里得不到温暖的缘故吧。你的老公给不了你想要的疼爱和关心。也许你老公在床上的方法也不够好。当初你只是为了报复才和这个男人在一起。但是当你发觉这样很是刺激。所以你就觉得很受用。要知道。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偷”来的东西。这样会感觉很刺激。这种感觉不仅仅是生理带来的很大一部分是心理带来的。而这个男人在床上的功能远比你老公让你享受。比方说他很会“伺候”你。挑逗你哪里你舒服。他很有经验。而你的老公也许没有那么多经验吧。外加上我说了偷来的东西都觉得美。所以你才很享受这种一面有老公又一面有性伙伴的刺激。还有一点你要知道。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动物。男人可以和更多不爱的女人上床。而女人和一个不爱和男人上床一开始是有可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就会有感情了。请注意我说的话。是有感情而不是有爱情。这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打个比喻吧。你养了一条狗。他死了。你会很伤心。这是你对他有感情。但你不会有爱情。明白我的意思了吗。你可能现在怀疑你自己爱上他了。才这么困惑。我想不是。你只是依赖上这种生活了而已。我想你现在对你的老公很无奈。对他失去了信心。他给不了你想要的温暖才这样的。建议你和你老公好好谈谈。好好和他过日子。而你说的性依赖伙伴。时间久了你会忘记他的。这正如是。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你接受了他的存在。而又再很长一段你没有他的时间里忘记了他是一样的道理。 追问: 再次说声谢谢!你分析的挺对,好象都说到了我的心里。尤其是有感情了而不是爱情,怀疑自己爱上他了才困惑,太对了。时间会淡化一切,这个我相信。可我和老公感情间有裂痕,我们又两地分居。在性上我有生理需求,他要离开这座城市,我忽然就觉得很难过。而,我在别的男人身上又找不到那种快乐,我也不愿意乱找,也不想自己沦入其他的旋涡。我该怎么解决性的问题呢? 回答: 你倒给我出了个难题。两地分居的夫妻最让人头疼。我说支持你再找一个长期的性伴侣吧。也不对。到时候时间长了你又再依赖上这个男人。然后又走相同的老路他离开你以后你又有现在如此的困惑。直到有一天被你老发现。我说不让你找吧。我真的理解你。身边没有男人的日子。所以这个难题我帮你解决不了。不过当知道你和你老公两地分居。当你找到一个性伴侣对其产生依赖真的很正常。女人都是需要男人疼的。也希望有个男人依靠。老公不在身边。这个男人在你身边你当然会依赖他。所以你现在一定要知道你并不爱那个性伴侣只是你孤独寂寞而已。很抱歉我帮你解决不了你和你老公两地分居。你该怎么解决性问题这件事。我上面说了。我支持你找你还是找不到真正让你停泊的港湾。他们只是你的一个过客。最惨的是最后还给你带来周而复始的他们离开你的事实。而后又剩下你一个人。这样会让你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而我要是不支持你。我真的是很理解一个女人身边没有男人的日子。谁都怕孤独不管男人女人。更何况你这个小女人呢。我不知道你和你老公的具体情况。我只能说。假如是我。我会千方百 计的去想办法和我老公在一起。哪怕牺牲一些东西。只要和他在一起厮守在一起。别的又怕什么呢。想一想。人老了以后。谁会在自己身边?父母总有一天会去世。孩子总有一天会插上翅膀飞到属于他的天空。而当你老掉牙的时候只有你的男人会陪在你身边。陪着你一起和你一块掉牙头发花白。所以牺牲一些又怎么样呢。现在最重要的是。你照照镜子。好好的问问你自己。你还爱不爱你的老公。他所做的一些错事值不值得你原谅理解宽容。假如你还爱他。你觉得他还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他曾经犯过让你伤心的错。你就忘掉过去的伤吧。只要以后和他在一起能幸福。可是你的回答是假如你不爱他了的话。那我想你更应该清醒一些。告诉自己长痛不如短痛。假如这段婚姻真的没有什么可留恋的那就离婚吧。我最不主张的就是离婚。两个人在一起不容易。但是假如你长时间的什么也得不到。不如短痛。去寻求你再一次新的幸福。另外要说的是。你再找个男人做长期的性伴侣。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坏男人给你染上什么疾病。这可是终身痛苦的事情了。还有就是你有情可缘你在外面搞性伙伴。但是有些男人明明有个很好的家。很好的老婆。她还要背着这么好的老婆和你鬼混。你觉得这种男人值得你做他的性伴侣么。换个别的方式说。你觉得你给一个男人背叛他老婆的机会。这个男人不是个好男人。而同时拥有两个对他有情的好女人他配么?我不是你。我帮你解决不了你和你老公的感情问题。就算是你父母也解决不了。所以你要自己想清楚自己面对。假如你还想和他在一起。就应该好好想想怎么处理现在和他之间的关系。怎么能和他长期的在一起。忘掉以前的不愉快只要以后是快乐以前发生的就无所谓了。在你身上我最想看到的结局就是希望你和你老公破镜重圆。重新开始。他也会好好珍惜你。另外。假如他要是不珍惜你。你再努力也没有用。长痛不如短痛吧。自己的事自己把握自己考虑。希望你不要再迷失下去。 追问: 再次说声谢谢!你很认真地站在我的角度帮我分析了我的问题,也帮我想了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说实话,几年下来,我想尽了一切办法帮他调动工作,但他总是不努力抓住机会,一次次错过。他做过对不起我的事,现在好象好些了,回家也知道关心我和孩子了。但我的心理有阴影,最主要的是他无法在我身边陪着我。那些无眠的夜里我是寂寞的也是不安的烦躁的。我们离过一次婚,但因为孩子又复合了,一看到自己聪明漂亮的女儿,我就不敢再想离婚的事,我不想给她带来伤害。我曾有机会和一个有身份有地位我又对他有爱的已婚男人发展情人关系,也许就因为你所说到的担忧,也许是不愿意做一个破坏别人家庭的人,也许是爱的太深,我拒绝了。我选择的这个性伙伴自己带着孩子过,我会心安些。我们在一起,是彼此的生理需要。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会对他的身体产生依恋性。尤其听说他要离开这座城市,我的心很害怕开始躁动不安。我不知如何面对将来的生活。也许我所面对的一切,都是我的犹豫不绝,该断不断造成的,可怜之人也必有可恨之处。再次谢谢你!也许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了,我只有控制自己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了 回答: 听你这么一说。感觉你老公是一个挺不负责任的人。他没有完全为这个家考虑。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几次都帮他调动工作。他都不努力抓住机会。不是说明他不努力。也不是说明他没有那个能力。而是说明。他觉得他在异地待着挺好。他很满意。所以他自己根本不想回来。你想想。假如你是他。你为了这个家着想。你很想和你的老公在一起。那么你是不是会千方百计的把工作调回来?所以原因只有一个。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说白点。他在那做了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可能喜欢自由自在的日子。我现在只能说一句难听的话了。怪只怪你当初选错了男人。人家说男人最成功的是就是有一份事业。女人最成功的事就是嫁对了一个郎。就像你现在没有嫁对这个郎。将会给你带来终身的伤。为了孩子。我确实不想让你走让你离婚那步。但是我想这个男人除了对你不负责任外。也许对你的孩子也不负责吧。我父亲也是长年不在我的身边。但是我敢说天地良心。他是一个负责任再也不能负责的人了。他长年不在家也是为了给我和我妈一个好的生活。而你的老公根本就不是完全为了你们。假如真的完全为了你们。当初他也不可能同意离婚。在孩子心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代替父母。就算这个父亲再怎么恶劣。所以我很同情你的孩子和你。但是不太负责任的男人。假如发生在我身上。我可能不会容忍他还在我的身边影响我。我也只能给你一个坏的建议吧。假如有好的男人。我说的是顺其自然的那种好的男人。不是你自己刻意去找的什么性伙伴。你不妨考虑一下和他一起生活。但是你千万要看清楚人。前提是他不贪你的钱。有责任心。真心的爱你的那种。因为你千万不要再重踏复辙找一个像你老公这样的人。所以你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我想这个男人不一定要有钱 。也不一定要多么的有地位。我希望你找一个善良。老实。诚心和你过日子的男人吧。而且还要对你女儿好。真的。假如你觉得你和你老公没有幸福可言。与其让他一生在你身边给你带来痛苦。不如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再物色一个能给你一生幸福的男人。我想你的女儿会理解你的。我讲的这些。是你的老公让你失望的情况下。还是放弃他吧。给你自己一个机会。 浅笑轻弹 的感言: 非常感谢!虽是陌生的,你让我感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依赖心理咨询师

158 评论(9)

没油什么大不了

李克富||强化心理服务努力不做贱人 李克富||测测你的心理助人水平在哪个层次 李克富||“咕咚”来了 一、复习并掌握如下内容1.“要对来访者的‘依赖’时刻保持警觉,要能够做到通过求助者的言谈便立马能区分开依赖的四种形式:不易察觉的依赖?阻抗式依赖?间接的依赖?直接依赖?” 2.“不要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迅速通过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去发现问题背后隐含着的问题,然后判断这个问题是否具有心理学的性质并协助求助者解决其心理问题!” 3.“心理问题都是当事人逃避的结果,解决心理问题必须从直面开始。因此,心理助人绝非告诉求助者‘怎么办’或者直接替代就能万事大吉,要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去探讨求助者‘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然后去发现到底求助者遇到的到底‘是什么’心理问题。” 二、认真阅读并体会“咕咚来了”! 今天的作业特别重要,大家一定不要囿于知识层面理解,而是变成行动!否则……[流泪][流泪][流泪] 上午的补充! 来自闻岱:做心理咨询不能有“救世主”情结(点评视角训练营26/90) “要对来访者的‘依赖’时刻保持警觉,要能够做到,通过求助者的言谈,便立马能区分开依赖的四种形式:不易察觉的依赖?阻抗式依赖?间接的依赖?直接依赖?” ——李克富 依赖,永远不会单飞 依赖,是指当咨询师引导、帮助求助者探索、解决自身问题时,求助者却依赖咨询师,企图由咨询师代替自己解决问题,这种现象是依赖。 1.依赖的四种表现形式“您帮我分析分析,我怎么就是对丈夫不放心呢?”——不宜察觉的形式;“您让我思考没有与他人搞好人际关系的原因,可我想不出来!”——阻抗的形式;“您说我是毕业参加工作,还是考研究生,在这件事上,该怎么办呢?”——间接的形式;“您直接告诉我,我离,还是不离婚吧!”——直接的形式。无论哪种表现形式,依靠他人而不是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是依赖最基本的特征。 2.依赖产生的原因(1)来自于求助者的原因①有些求助者可能不理解心理咨询的实质,是咨询师通过促成求助者的心理成长,自己动手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希望咨询师主动替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当咨询师提出问题请其思考、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时,求助者会产生依赖。②有些求助者多年来已经养成了依赖个性,遇事不是靠自己去解决,而是等待他人、依靠他人、要求他人,企图由他人解决自己的问题。③有些求助者的个性懒惰,有时明明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但不肯付出努力,等待他人现成的帮助。④有些求助者虽然愿意解决自身的问题,但不愿意承受抉择的痛苦,希望咨询师替自己做出选择,把选择的痛苦转嫁到咨询师身上。(2)来自于咨询师的原因①有些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存在偏差,认为咨询师应该更积极主动地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因此可能过于主动,致使求助者依赖。②有时求助者性格内向,也缺乏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性格急躁、缺乏耐心的咨询师可能会主动地替求助者探索解决问题。③有些咨询师可能经不住求助者的再三请求,对求助者有求必应。这些都可能使求助者产生依赖,阻碍咨询的顺利进行。3.对依赖的处理(1)咨询师务必向求助者讲清心理咨询的性质、发生效果的机制,使求助者对心理咨询有正确的认识,对咨询效果有理性的期待。(2)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依赖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一旦出现依赖,咨询师应鼓励求助者自己进行探索、自己努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3)咨询师必须坚持正确的咨询理念,以促进求助者的心理成长为咨询的总目标,以促进求助者心理能力提高,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为己任。咨询中应做好耐心的启发、引导工作,不主动替求助者解决问题,不替求助者选择,不给求助者出谋划策,不帮求助者“拿主意”,不对求助者有求必应,避免使求助者产生依赖。心理咨询“不要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迅速通过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去发现问题背后隐含着的问题,然后判断这个问题,是否具有心理学的性质,并协助求助者解决其心理问题!”——李克富 1.关于问题背后隐含着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求助者,具体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求助者的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互为因果,错综复杂。原因不仅有横向的交叉,还有纵向的联系。也可以说,影响原因是一个立方体结构,既有横向诸因素的作用即共时态原因,又有纵向诸因素的作用即历时态原因,并且这两者是互相交叠在一起的。在一个原因的背后,可能还有一层又一层的原因,形成原因层。有些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人和事,却是问题的关键。有时以往是组成困扰的原因,细细探究,不过是一种表现。此外,人的某种心理活动往往是与整个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情感、行为三者互相联系,牵一发动全身,很难把三者完全割裂开来。一般来说,一者有问题,另两者或多或少、或迟或早也会出现问题。求助者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人际关系的障碍,也会同时表现为情绪抑郁、暴躁、烦闷,或注意力不集中,或对生活感到厌烦、失望等等。咨询师应善于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和根本原因,寻找最合适的突破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咨询师在倾听求助者叙述、分析心理问题原因时,要避免先入为主。尽管咨询实践中,咨询师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不见得适用于每一个具体求助者。不可凭经验下结论,否则就会偏离事实的轨道,咨询难以进行。为此,咨询师不应有偏见或刻板效应,而应多倾听,在没有明确事实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2.关于问题是否具有心理学的性质:咨询的任务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因此,咨询目标应该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障碍问题、心理适应问题、心理发展问题。只有属于心理学范畴的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方面的内容,才有可能成为咨询目标。 对于有躯体疾病又有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心理咨询的目标并不是解决躯体疾病,而是针对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不适,或者针对引起躯体疾病的心理因素。此时,心理学的目标和医学的目标会有联系,但两者仍有明显差异。在医疗部门,虽然也会涉及心理咨询的思想和方法,但本质上是医学模式的。而心理咨询中,虽然有时也需要药物或其他医疗手段的辅助,但主要的和首要的是心理学的方法。 直面,而非逃避“心理问题都是当事人逃避的结果,解决心理问题必须从直面开始。因此,心理助人绝非告诉求助者‘怎么办’或者直接替代就能万事大吉,要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去探讨求助者‘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然后去发现到底求助者遇到的到底‘是什么’心理问题。”——李克富 1.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 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咨询师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有所改变,从而实现咨询目标。 如果求助者通过心理咨询发生了某些改变,其中最为重要的改变是,求助者开始探索解决自身的问题。为使咨询取得进展,关键是要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有些求助者可能对心理咨询不甚了解,往往以为咨询应该是咨询师努力为自己做些什么;有的求助者可能个性懒惰,不愿意自己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这都可能造成求助者将咨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归结于咨询师。而有些咨询师由于职业理念的原因,也可能不去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不去促进求助者的心理成长,不鼓励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只是实施了指导性的教育。这些都会阻碍咨询的有效进行,也很难使咨询取得双方满意的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咨询师应该在咨询开始阶段,着力调动求助者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咨询师有必要向求助者明确说明心理咨询的实质、咨询取得效果的主要原因。2.对求助者启发、引导,支持、鼓励咨询时,咨询师既要站在求助者的前面,启发、引导,帮助求助者认识、领悟自身的问题;还要给其以支持、鼓励,推动求助者自我探索和实践解决自身的问题,向着咨询目标前进。(1)启发、引导咨询师务必清楚:咨询中应以促进求助者的成长为主,自己去探索解决自身的问题,并由此获得心理成长,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因此,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启发、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心理咨询的临床实践等,对求助者的启发引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启发、引导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深化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内部、外部世界;认识、领悟、解决内部冲突;矫正错误认识;学会接纳现实;增加心理自由度;构建新行为、新的行为模式;塑造良好的个性特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与技巧,等等。启发引导,就是咨询师根据咨询目标,启发引导求助者,探讨解决自身的问题,而不是咨询师自己动手解决。 启发引导,是帮助求助者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形式,在咨询中会大量应用,咨询师务必要掌握。 (2)支持、鼓励咨询师对求助者进行支持和鼓励,可以起到以下作用:①提升求助者解决自身问题的信心。求助者咨询时往往已经体验到了自身种种问题所带来的困扰与痛苦,但可能缺乏改变自我的信心,此时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大大提高求助者改变自我的信心。 ②激发求助者改变自我的内在力量。求助者可能有改变自我的愿望,但缺乏改变自我的力量,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恰恰激发出了这种力量,求助者因此具有了改变自我的强大动力。 ③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使求助者不断受到鼓舞,可以强化求助者的咨询动机,使求助者更加愿意通过咨询,解决自身的问题。 ④支持和鼓励本身就是助人的过程,也是助人的技巧的展现,通过支持和鼓励,求助者向着咨询目标不断探索、实践,最终实现了咨询目标。 ⑤通过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求助者具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克服阻碍咨询顺利进行的种种不利因素,使咨询得以顺利进行。咨询师所掌握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咨询的方法、技术等,都可以起到支持、鼓励的作用。 把事情弄个明白李克富老师名句: 1.我发现所有的恐惧症患者,都是一只只害怕“咕咚”的兔子。再后来,我就确信所谓的焦虑障碍,不过就是因担心“咕咚来了”而一路呼唤狂奔的结果了。2.突然间,我也就明白了,心理助人的起点在哪里!解决问题一般需要三步:先搞清楚现状或事实,即问题到底“是什么”(what);继而寻找造成问题的原因,明白“为什么”(why);最后才能是具体的应对即思考“怎么办”(how)并付诸行动去解决问题。3.一切因心理问题而求助于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忽略或干脆省略了“是什么”、“为什么”而为“怎么办”而来,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我该怎么办呀!”4.心理医生当然不知道该怎么办——即使知道,也不会直言相告。他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启发、引导、支持、鼓励——主要借助于有效的提问而实现,让求助者止住因恐惧或焦虑而狂奔的步伐,然后转身,回到问题发生的原点上去看看“咕咚”到底是什么!要想解决问题,总得先知道问题是什么吧?5.对于心理医生而言,咨询水平的高低其实就体现在能否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让那些被“咕咚”追赶着的求助者们,止住狂奔的脚步。一旦脚步止住了,转身就容易了。这样,接下来求助者才会放下“怎么办”和“为什么”的思考,用行动去搞清楚自己遭遇问题的实质“是什么”。6.《大学》开篇就提出了“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后的几句话我非常喜欢,在做了谬解后经常在临床上运用:“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定→静→安→虑→得。这个顺序,层次分明,不可更改,诚如斯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的谬解是:要想有所收获(得),就必须思考、谋划(虑);而能不能“虑”,取决于是否心“安”……依此类推,根源在于“止”。7.一言以蔽之,要想有所得,先要学会止。我运用经文,扯虎皮作大旗,想达到的目的,通俗说来就是:只有止住旧的,才能开始新的;止即接受,而接受是改变的前提。

306 评论(14)

沙发里的土豆

明确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 要不就换

16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