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annekaka
结束一天紧凑的旅程,回到了熟悉的家里。回味着与“幸福家”的遇见,内心还是有难以抑制的喜悦。 (一) 一直在农村学校工作,我不想浑浑噩噩的过完这有限的一生,不想辜负自己和孩子们的美好生命,想给孩子们一个幸福的班级生活,留下美好的青春记忆,即便只能陪伴一程。 我用心陪伴着他们,我们一起创造了很多精彩,书写了很多的故事,我自己也收获了成长和幸福。但一直以来,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我花了不少精力来转变,却收效甚微。这些特殊的孩子,大部分因为家庭的原因,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问题学生”。看着这些心灵遭受创伤,或者心灵空洞的孩子在苦苦挣扎,我的心里难受,却又无力。 也是因为认识到心灵健康的重要性,两三年前,我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买了些相应的书籍,并在班里做一些团辅相关的课程。这些课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尽管我上得不专业,但孩子们总能从课堂中链接到自己前行的力量。 就这样,我这个不懂心理学的老师,以这种方式开始了与孩子一起走上了“自我救赎”之路,我想只要我把阳光洒进教室,阴霾就不会遮蔽孩子们的心灵。 (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摇篮。四五个月前,区教育局启动了新父母学校项目,我们在摸索中前行,以“培养新父母,孕育新孩子”的理念,架构新父母学校的课程设计,邀约区内外的同行和专家做亲子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指导。 凭借姜堰教育大阅读的品牌优势,亲子阅读方面我们有足够的师资,但在家庭教育领域,专业水准的讲师几乎没有,再加上我们公益的性质,没有讲课费,在家庭教育领域难以打开突破口。 去年的12月,在朋友圈看到了“幸福家”的项目介绍,点开链接,“自助助人,以爱传爱”的公益理念深深吸引了我。与新教育萤火虫“点亮自己,照亮他人”一样,“幸福家”认为,应该首先让种子师资成为幸福的本体,再把幸福的气质传播给身边的人。“幸福家”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要寻找的家庭教育资源吗?“幸福家”那一张张温暖的照片,化解了我心里的一丝犹豫——我要报名! 担心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我向我师傅,也是区教育局刘付刚主任做了引荐,得到了区教育局层面的支持。新父母学校的义工团队和心理学科工作室二十多名老师自愿报名,加入“幸福家”。 (三) 终于等来了“幸福家”的面试通知,“幸福家”项目组人性化地开通了电话面试通道,对有特殊情况的学员采取特殊方式。临行前的几天里,很多老师都发消息问,可不可以申请电话面试?往返路程得花大半天时间,只是为了不足一个小时的面试,值得吗?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个不去现场的理由。 苏州,于我们而言,因为“幸福家”,有了一份额外的期盼和惦念。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也正是有了这两个多小时的交流,让我对这群向往“幸福家”的同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敬重。 南苑学校的金翠薇老师今年已经五十岁了,十多年前的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的左臂,学校对她给予了特殊照顾,让她打理图书馆。在外人眼里,她应该是需要被人照顾的,可她在工作之余,不仅报名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还想和我们一起进入“幸福家”,用公益爱心点亮更多的生命。 沈高幼儿园的夏玖凤园长,是我的老朋友了,我也一直被这个做事格外认真的女强人所折服。她能在大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反复修改文稿,熬到午夜是家常便饭。时间于她而言,是极其宝贵的,她本可以安排幼儿园其他老师参加这样的学习,也正是对“幸福家”有特别的期待,她愿意点亮自己,为更多的乡村留守儿童拂去心灵上的尘埃。 上午十点多,我们一行二十人到达了面试地点。这家名为“飞鸟村”的教育创新公司,是苏州班项目负责人晓莉老师一个多星期前才联系好的。得知“幸福家”是一个公益项目,免费提供场地。 (四) 一到现场,我们就感受到了浓浓的爱的气息,志愿者们热情地为每个来到现场的学员,耐心的做指引,并很快安排我们进入休息室,避免了旅途疲劳带来的情绪烦躁。 后来我们才知道,面试过程中,接待我们的22名来自上海、杭州、安徽、江苏省内的志愿者和面试官,全都是自掏路费来参加这次的公益服务。华东地区项目总监春阳老师,也提前赶到了苏州面试现场,与学员见面。春阳老师首先播放了“幸福家”的宣传视频,视频里留守儿童的内心独白,触动了在场每个人的心弦,好几位学员都流下了眼泪。也是这段视频,让大家更坚定了跟随“幸福家”,坚持做公益,传播大爱的信念。 春阳老师随后对“幸福家”的课程体系做了详细的说明,项目组精心设计了《幸福家庭基础》、《亲子关系》、《授课技能提升》和《亲密关系》四个阶段的课程,从实效性出发,给予学员最需要的东西。或许“幸福家”的魅力正在于此,让学员尽快成长,让公益大爱能更有效地传播给儿童。我不知道春阳老师有怎样的成长背景,但听春阳老师的分享实在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似一阵一阵的暖流从心里淌过。 苏州班项目负责人晓莉老师也与我们见面,此前我和她已经在线上做了不少沟通,知道她有澳洲留学的经历,也做过儿童早期教育方面的工作,是个特别优秀的女孩。巧合的是,她老公竟然是姜堰人,不得不说这也是姜堰与“幸福家”注定的缘分。 (五) 提起要面试还是紧张的,毕竟我只有过一次面试经历,而且还是十多年前。 我们的面试场里,三个小组同时进行,每个小组三个面试官,同一组别的应聘学员是五人。据说,采用的面试方式是西方很流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 首先是轮流做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我讲明了我的两个身份:乡村教师和两个宝宝的父亲。东桥的汤月慧老师、沈高幼儿园夏玖凤园长、南苑学校的金翠薇老师和我分在了一组。另外两位通过自我介绍,有所了解,一位是苏州当地的博士工程师,还有一位是自由创业的两娃宝妈。讨论题部分,先需要个人提出观点,然后小组进行无领导讨论。这个环节我觉得自己的表现不是很好,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还有待提高。在讨论过程中,虽说是“无领导”,但面试官很快就能发现讨论过程中每个人在团队里的角色。最后夏园长代表小组向面试官做了总结陈述。 在自由提问环节,面试官让我用三个词来概括自己的性格,“内向、热情、坚持”,我脱口而出。面试结束后,我再次回忆,我觉得这三个词还是很贴切的。“内向”是原生家庭留给我的印记,“热情”是我对世界的态度,“坚持”是我对信念的追求。 三位面试官始终以平和和微笑面对我们每个人的回应,还不时报以掌声鼓励,舒适的交流中,心里漾起阵阵暖意。 晚上看到张卫平老师的美篇里说:面试,是幸福家设计的一场美好偶遇,让一颗颗有爱的心相互碰撞,达成共鸣。 是啊,是爱让我们相遇,是爱让我们遇见更丰盈的自己。回程的路上,我们都对今天的苏州之行感到无比庆幸,庆幸自己与“幸福家”有了一次甜蜜的相遇,庆幸自己遇到了一群纯粹的公益人。 遇上“幸福家”,遇上幸福!
Cindy森小蝶
在第一季,通过大量用心的书写,整理到自己成长中的许多事件和人物关系,对于自己为什么做教师,怎样做教师等话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特别对自己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及确定,这就是——温暖,是我做教师的底色。这份温暖也是我自己所看重的价值、认可生活的方式,觉得自己正走在做一个温暖老师的路上,这也是我所自己所喜欢的一种状态。 我曾梳理到,母亲是我生活中温暖的源泉,那些经历,成为我生命温暖的底色。对于我把自己当成一个温暖的教师的自我认同,除了母亲及家庭的影响,也还有成长经历中所遇到的许多老师的影响。 先看看来自母亲的部分。在我的童年经历里,对于事件的回忆差不多都是幸福感满满,极少有创伤的感觉。我常常形容我的童年是一段很顺畅很温暖的时光。在我学习咨询初期做个人分析的时候,因为精神分析取向总是会谈及创伤,但我却没有什么创伤的感觉,这让我觉得很好奇,总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吧。细细辨来,就觉得母亲在其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为我这一生的成长奠定了温暖无创的底色。 小时候住在农村,家里很穷,但我是含着糖入睡的孩子(虽然后来有蛀牙),白糖拌饭是小时候最可口的食物,不用其他任何的菜,胃口不好的我可以吃下一大碗。还有一道最香的美味,就是妈妈在柴灶的尾锅——离烟囱最近,利用余火慢热的小砂锅——为我煨制的油油饭,一些许的猪油,加上一种叫小当归的野菜,两种浓浓的香味相互渗透,那是童年最美的奇香,现在写来都会吞一吞口水。白米饭在那个年代被称为“细粮”,需要凭票供应,每月没有多少,就全部成为我的专供了。这些都是来自母亲的温暖,让我少有匮乏与吃苦的感受。 如此写来,我发现“温暖”这个词跟我的这种缘分,好像在很小的时候就结下了。我愿意成为一个温暖的人,温暖的老师,应是因为我有一个好童年,有一个“好母亲”(按照温尼科特的说法,这是一种能提供抱持、安全感充足的成长环境)。 我的启蒙老师也给到我来自老师的温暖。小的时候,特别喜欢教师,最初对于教师的形象,也是和母亲的形象相对比的。我的小学老师周先琼老师是跟我母亲年纪差不多的女性,跟我妈妈都留着一样的短发,身材很瘦,我总会觉得她和我的母亲十分相像,把她当成妈妈一样的存在,觉得很是亲切。有一次在场镇上赶集,她们在街头攀谈,我看着她们的背影没有分清楚,就跑过去把她给抱住,叫了一声“妈妈”。后来发现不是,觉得很是羞涩。她和我妈妈都望着我,很亲切地微笑着。那个年岁,就觉得当老师是一件可以给孩子带来温暖的事情,就像妈妈一样。这样的温暖感觉,是埋在心里的一粒种子。如今过不惑之年,与过往的这段经历连接,也会觉得自己当老师的风格与这样地被老师对待有关。 我的外公跟我取名“兴顺”,其中有着对我的美好祝愿,而我的生活好像也是依着这样的祝愿进行。虽有仍会不少的曲折,但总是可以顺利渡过,且常常得到他人的相助。后来的成长中,就遇到了好多个很好的老师的帮助,绝大部分老师都给我留下了很温暖的印象(我也在第一季的书写中有所整理)。他们都比较关照我,关心我,我也特别的尊敬、尊重和爱戴这些老师。 我的母亲、我的家庭以及我遇到的许多老师,成为我自己当老师的温暖源泉。这样的感觉,将浸润陪伴我的一生。 小时候想当老师,不过是一个单纯美好的愿望。在闭塞的乡下,为了能够升学和就业,父亲为中考的我选择了以培养技术工人为方向且分配工作的技工学校。在三年的充实的学习生活之后,却被不景气的分配单位所拒绝,阴差阳错地回到母校打工,再阴差阳错地当上了一名老师。 最初当老师,大概是没有什么理论先导的,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和韧劲,天然地在经历上、年龄上靠近那些学生们,跟他们交朋友,像大哥哥一样走进他们的内心。包括理论和实训的教学,也是凭着一种特别能贴近他们经验的方式,达成知识和技能学习途径上的共鸣,可能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很显然,我没有一桶水,差不多是我有一碗水,也让他们分别用相近的方式去舀这样一碗水。回头看这样的不像教育的教育也依然发挥了作用,我会把它归因为关系的力量,特别是一种用心关爱、饱含温暖的关系。 当教师的前几年,我自己在不断通过自学考试进行提升,感觉异常充实。再后来,在行政管理和教学中遇到很多的问题,陷入了一种困顿、停滞,也出现过职业怠倦,出现过不知所措,有好长一段时间的徘徊和迷茫。在那段日子里,我并没有发现温暖在自己生命里的存在。 我教过的学生们给了我很多的学习,他们也是我当老师路上的特殊老师。从他们的反馈里,我慢慢看到自己的细腻,看到自己的温暖。我温暖学生,学生也在温暖着我。如果把我的教学生涯做一个简要的划分,那么十年前我在一个阶段,而十年后我便进入了另一个阶段,我内在的温柔底色才慢慢地被凸显、被描绘出来。我常常把这样的转型升级归为两大因素,一个是成为父亲养育孩子的经验,另一个是持续学习心理咨询技术和浸泡叙事获得的自我成长。 我的女儿是我生命中的天使。我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去谈到她的到来,对我生命的影响。在我面对一个所珍爱的小生命成长却又不知所措的时候,我选择了去参加成为父母的学习,而且还带上了我的爱人。这种对待的学习一开始是为了学习教养的技能,再后来才慢慢发现,其实是促进父母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技能技术,更多的是如何持有一种更好的理念,来滋养自己的生活,滋养亲子关系。我们还共同学习了有关夫妻关系的课程,因为我们已经发现好的家庭、好的夫妻关系,才可以营造培养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在这样不断学习的旅程里,我慢慢认回了那个从小被温暖的自己,让埋在心底的温暖渐渐浮现。再去浇灌它,让它是慢慢萌芽。 给我做父母的启示,给我关注关系和内在成长的机会。由她的到来,我的生命开始转舵,开始了一个新领域的学习,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关系、陪伴、教育等等。 当我在做父母的路上成长时。我。进一步的发现。多年来说。关注的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你是变。于是便。全心投入这个领域的学习。嗯。我参加了很多体验工作坊的学习。也参加。华西卫生中心。举办的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考试。也在寻找各种资源。体验多种流派。心理咨询流派的。工作坊。在2014年,终于因为吴熙琄老师一场讲座的缘分,踏入了后现代叙事心理咨询的曼妙花园,从此痴迷其中,也滋养其中。 我曾这样描述叙事治疗: 我爱她的温柔以待。 我爱她的宽容大度。 我爱她的灵动自由。 我爱她的嵗月静好。 叙事,真是一个好美好美的姑娘。 我可能是参加课程最多的学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叙事粉,还被许多叙友称为“暖男”(我喜欢这个标签,虽然会略略地有点点羞涩)。在一次与叙友的对话中,我找到一个组合词语:“叙事·生活·家”,便在心中以此为愿景而慢慢前行。有着叙事的滋养,对于现在的生活,我觉得充满着温暖的色彩。叙事花园有许多奇特和奥妙。外化、见证、重写、双重故事、重组会员、搭脚手架、特殊意义事件、跨越时空的对话、Say hello again ——这些地图的航标,让我们在畅游这个花园时,得见无数“异草奇花”的美妙。 叙事治疗相信生命,相信人们是自己生活的专家,可以透过不同的故事讲述形成自己喜欢的自我认同,从而改善生命的姿态。叙事的温柔和相信,和我的生命经历有深深的共鸣。我自己在不断学习中被不断滋养。同时,散发出来的温暖能量,也在慢慢地滋养着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以及学生。我用叙事的理念做咨询、做访谈、带团体,甚至带入管理和职工活动,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这样的效果总与一个词有关,就是温暖。所以也可以说叙事治疗与我的生命温暖同频。和我的温暖色调一致。那些和我对话时落泪的孩子们,他们的眼泪如此的珍贵。那些和我抱怨的孩子们。内心总有渴求。那些内心带伤的孩子们。他们总盼望着。美好。那些困顿于。交往中的孩子。他们特别盼望一份。友情。与他们的对话,我总是收获很多的喜悦。很多的。珍惜。很多的尊敬。敬佩。他们的生命故事不仅仅是丰富了我们的咨询对话经验,更是滋养着我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 当我的温柔被凸显,刻画出来。描绘出来之后。我做老师做教育。便找到了。比较清晰的方向。在我的经验里。我发现。这样的一种温暖对待。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尤为需要。他们可以从中。受到滋养。感到温暖。得到尊重。找回自信。我想我更应该在教师的角色里。继续这样去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一方面。也更要借助行政影响力。带动更多的老师。以温柔的姿态来对待我们的学生。通过。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实验。进一步的优化。寻找更多的同行者。嗯。我想温暖不仅仅是我的底色。可也是。大多数人们心中的底色。或者内心的渴求。在未来,我们可以彼此点亮。彼此成就。彼此温暖。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