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7

米帅峰峰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王怡心理咨询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核桃丫头

已采纳

王怡的近况是在台北的西门町.他的麦克风已经换了几代了,原因当然是不言自明的。他说,“有麦克风就有窃听器。有窃听器就有麦克风。网络就是麦克风加窃听器。”玩麦克风的王怡其实跟摇滚歌手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宣泄是他们共同的主题,只不过一个是在感情上,一个是在理性上。并且手握麦克风就不可能一个人私语,而是要面向广大观众表达。 互联网从上世纪末兴起,便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信息来源。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度使人们对促进言论自由和言论空间寄予广泛的热情和希望。互联网在中国社会转型和制度更新中适逢其会,它对公民观念改变提供了廉价而又高效的机会,对国人独立思想和民主尝试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减少了一般社会转型期间的波动和代价,直接进入“新民权时代”(王怡语),网络就好比是可溃千里之堤的蝼蚁之穴。事实上,象王怡这种类型的作家,在1949年之后的五十年里,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一个可操纵的平台。网络时代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统治,使民间私语第一次大规模地流行开来。 王怡被称为“网络意见领袖”,在他之前的网络作家中很少有思想者,更多是些文学票友。王怡以他深厚的法学修养和敏锐的政治嗅觉来书写了一大批针砭时弊的文章,在他那里,电影,饮食,武侠,历史都可以成为他解读世界的符号。冉云飞说王怡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扔给他任何事情,都能扯到宪政上去。因此他也被人戏称是“宪政王”。王怡的文章表达理性使用的是非常性感的语言。所以在阅读他的政论文章时获得一种快感,这种快感不是来自意淫和偷窥,而是源于对禁区的触摸。独裁者总比常人有更多的性敏感地带,一触摸就会亢奋和呻吟。他们虽然为自己树立起了贞洁的牌坊,却总是难以掩盖婊子的事实,一骚动就露出淫荡下贱的本来面目。而王怡的文章总是能搔到他们的禁区,所以读他的文章有些像是电影中的偷情场面,紧张又刺激。说白了,这年头,思想家跟独裁者玩的就是心跳。 王怡的文章有如孙子兵法,讲究以奇致胜。谁能想到黄飞鸿和毛泽东的无影腿的关系,谁能想到法海和岳飞居然是一个党支部的,谁又能想到傅红雪的逻辑与地毯式轰炸?但王怡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些看起来不可思议,不可混为一谈的事情,并非风马牛不相及,而是有着内在的一致。两者的相似点一经他口里说出,便具有全新的意义。 我是很晚才知道王怡的,大概是2005年吧,四川的《文摘周报》上转载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介绍他的文章,才知道原来天涯也是他的活动范围。网上一查,找到他不少文章,先看的是他闲话武侠中的《丐帮的退休制度》。他用现代人的民主政治观念解读丐帮的退休制度,读起来妙趣横生,拍案叫绝。我也是金迷,但何曾读出什么制度来?象所有的武林高手一样,一出手就知道这人功夫高深莫测、怪异非常。 后来成为他博客的常客,几乎他的每一篇博文都能给我带来全新的东西。他的博客不是文化快餐,而是正宗的四川麻辣味道,带给人刺激和想象。几乎可以说,他的博客是中国民主现状的测验器和试金石。本来王怡的文章就是安装在独裁者身上的一枚探测器,准确地感应着不良症状,并且可以开出药方。而独裁者的通病偏又是讳疾忌医。博文遭黑则是家常便饭。网络其实使这个独裁政府置于一个相当难堪,相当尴尬的地步,一方面要借助网络来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网络的言论自由又使得它彻夜难眠。王怡认为未来两年是决定中国民主走向的很重要的时期:“政府在最近这一两年很明显是下了一个决心,我觉得对他来讲是最后一次了。最后一次下这样一个决心就是说:我还能不能把我觉得是完全失控了的这种言论局面彻底地给扭转过来。他认为他还可以把这个局面扭转过来,如果他失败了的话,我想他再也不没有这样的能力、勇气,再也没有这样的侥幸心理认为他能够扭转地过来了。”如果恰如王怡所说的这样,那我们也还不失为有些盼头。即便期间有波折,也不过是加深了政党与民众的普遍仇恨。 博客本是相当私人化的地方,我称它为“私人后花园”,可是私人的领地里常常被暴力的莽汉横冲直闯,指手画脚。你看王怡的麦克风都换第四代了。但是,不给他说话的权利,他也偏要说。王怡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圣徒,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他基督徒的身份。单看他的这种执著,这种义无返顾,这种千年暗室一灯即明的信念,就不能不让人敬佩。我骨子里也是相当的狂野,入我眼界的也没有几个。但是每次坐在王怡旁边我都只会三缄其口,觉得自己浅薄,生怕唐突了大贤。就像我写这文章不会拿去给他看一样。

王怡心理咨询师

193 评论(13)

陳奕婷3144

刘喆教授的合理定位与职业选择。

刘喆老师真的炒鸡nice,漂亮温柔,气质满分,课堂上主要是讲授关于我们自身的一个定位,包括在家庭中的身份、社会上的身份等等,今后的职业规划,这些似乎有点遥远,但其实在大学初是要明确下来的,这样大学才能有目标,不然浑浑噩噩最后毕业很难受。刘喆老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激发我们去思考自我,自己究竟是要从事什么职业,同时也会教我们一些方法,比如面试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等,当时课堂上还分组模拟了无领导小组讨论,对于没有任何这种经验的人收获还是很大的,有一节课还请了武大的一位教授为我们讲了一些找实习、工作等的方法(下面是当时上课拍的图片,有点模糊)

所以说上刘喆老师的课算是一种享受了,结课后这种要为自己定下规划的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我现在还是不太明确,但也有了大致的人生方向,所以说还是要去蹭这节课的,日后真的收获满满,人生有目标生活才有意义呀,而且在之后的生活中碰到职业生涯的砍也是可以联系刘喆老师的。

还有郭敏刚老师的户外生存拓展。

理论课主要讲一些户外求生技巧,比如沙漠,森林等等,也会放一些户外求生节目的视频,对于以后户外环境旅游还是有用的,包括一些救生等等。

户外实践课会做一些很有意思的小游戏,拔河、两人三足、扔沙包等等,还有小组分工拍一些有趣的集体照,最后还会去武大爬山,能很好地放松自己,老师人也很nice,有时还会带着儿子来课上一起玩(下面是课上在吹气球)

还有其他的一些教授的课也是很值得去听一听,时间充裕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195 评论(9)

心菲殿下

我是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大三学生。这个问题可能回答的不是很全面,因为学校的教授太多了,我也不能每个教授的课都去蹭蹭。首先,大一上学期的高等数学课,首推彭茹,一位和蔼可亲的女教授,每次上课的板书都是工工整整,而且从来不用多媒体,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一划的在黑板上写出来,思路清晰,通俗易懂。第二位,推荐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柯育芳教授,已公开发表的论著共计约380万字,柯教授稍稍带一些口音,讲课风趣幽默,经常是在课堂上将我们逗的哈哈大笑,现在回想起来脑海中还浮现着柯教授的一句口头禅“kuo老师说过”,可能我这么说有些苍白,有机会去蹭一次课就知道这句话的笑点在哪里了。第三位,推荐理学院的陈盛双教授讲授的概率论,陈教授是一位神秘的中年男子,讲课风趣幽默,相对于柯教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陈教授身材较为瘦小,但是讲起课来慷慨激昂,听他的课会自然而然的被带入课堂,丝毫不会走神,毫不夸张的说,两节每节45分钟的课一转眼就过去了。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我要推荐武汉理工大学有名的美女老师-刘喆老师,我大二上学期选修了她的选修课,当然,大部分人都是慕名而来的。闻名不如一见,完完全全的气质型,讲起课来温文尔雅,上课就是一种享受啊。这四位老师都是我蹭过课的老师,亲身体会,望采纳。

332 评论(8)

杜拉拉candy

你好,我是电子系大二的学长,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几位老师十分想要推荐给你。

第一位,非我们的吴奶奶莫属,课程全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你想探究芯片背后的工作原理吗?你想知道无人机是怎样依托硬件飞行的吗?这里有你身边便你却从未注意的小秘密。

我口中的吴奶奶,本名吴友宇,因为能力出众被同学们称呼为吴奶奶。职位自然是教授,而且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就是传说中恐怖的系主任本人了,不过这是一位十分风趣幽默的系主任。她在课上总是十分温柔的跟我我们交流。也许你有机会亲自做一只电子狗哟。

第二节,是贺振华的量子力学。贺老师是武汉理工大学的把副教授,曾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在SCI,EI,ISTPS上发表多篇论文。其实这节课理论非常高深,经常会讲到国际前沿的瓶颈技术,而且对基础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可以说听过他的课你就是内行人了,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基础量子力学也就是这个情况。贺老师的课语速平缓,风趣幽默,必须要来多听几次才行,下一个量子力学领军人物可能就是你了。

最后一个,是江帆老师的影视鉴赏课。老师上课语气十分温柔,而且老师本人也非常的有气质。上她的课,不会像你平时上课的时候那么的枯燥无聊,因为这节课是依托电影讲授的,也就是会播放一些纯正的英语电影,然后对电影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还能了解一些电影拍摄的知识,是不可多得的一门课哟。大学英语还是非常关键的,学好英语是一件大事。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5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