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6

雨兰共舞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涵姐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我大兴

已采纳

要说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我觉得没人能做到。狗急了还跳墙呢,谁还没个二两脾气。

我认为情绪这个东西和事物的重要性有关系,什么事情对我们越重要,我们在这件事情上的情绪波动就越大。所以想要很好的控制情绪,就要看淡。

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确实,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之,历史上和现实中没有几件事是圆满的。实际生活中哪会有十全十美的事呢?生活中,人人会遇到许多坎坷和不顺心。因此,只要对社会有一个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想想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不如己,你就会坦然了。故要保持达观态度。

心理咨询师涵姐

336 评论(12)

美妙琴色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回答说: “婚姻中最大的败笔,就是结婚前爱得死去活来,结婚后却忘记了爱对方。”

在《导演请指教》中,吴镇宇导演拍摄的短片《阿英》,讲述了一个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女人,为了找寻记忆,多次离家出走,而她的丈夫因为担心她的安全,每次都会跟着她,细心照料,但总有忍不住爆发的时刻。

后来两人来到曾经相爱的地方,女人看到似曾相识的场景,终于想起了自己爱的那个人,而她的丈夫,也回忆起了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爱她。

恋爱就像是100米短跑比赛,基本全程都是高潮;而婚姻则截然相反,它更像是一场无止境的马拉松,很容易跑着跑着,迷失了方向,忘掉了自己曾经深深爱过的人。

关于婚姻,年近不惑之年、坐拥600万粉丝的涵涵姐,给我们讲述了她的婚恋故事。从一个童年吃百家饭,少年时被欺负,身材走形到嫁给了比自己小五岁的男人,生病时,得到丈夫悉心照料。

这所有的都被她装进了《涵姐:无畏真实》这本书中,借此来鼓励那些感慨生活不幸、命运不公的人,希望他们能够眼中带光,对爱情、对婚姻充满希望。

正如她在书中所说的: “不会撒娇、不会弯腰的女人,遇上真正的良人,也会好命。”

张小娴曾说过: “爱情何尝不是贪婪与恐惧的平衡?愈想占有,愈容易失去。爱是尽量占有和尽量避免失去之间的平衡。”

的确,结婚过后,不平衡的夫妻关系,往往很容易走下坡路。

就像很多短视频里演得那样,一个女孩用尽全力去爱一个男生,有点像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爱,卑微到了骨子里的那种。

女孩无条件地接受了男生的要求, 穿着自己不喜欢的衣服,做着自己不爱的事情,最后还换不到对方的一句认可和赞美。

时间久了,爱淡了,人心也就变了。

所以说,最佳的态度,是做婚姻的合伙人,而不是占有者,认为自己得到了,对方什么都需要听自己的。

涵涵姐和她的先生是姐弟恋,年龄相差将近5岁,两人还有过瞒着父母的,偷偷领证“私奔”的经历。到如今,将近20年的蹉跎岁月,他们互为对方的后盾,为了共同的婚姻幸福,牺牲过个人的小目标,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正如涵涵姐在书中所言: “在亲密关系里,很多人不敢做出选择,也是因为缺少回应的能力和勇气。”

随着思想的解放,婚姻自由,让更多的年轻男女自主选择的机会,减少了捆绑式、利益式的婚姻。

毕竟, 一辈子的时间很长,一定要找个和自己相爱的人,共度余生。

涵涵姐和她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一对妙人,面对父母的反对,他们选择了私奔;面对病痛带给涵涵姐的行动不便,他们选择了共同承担;面对异地恋,两人选择了双向奔赴。

其实,在涵涵姐10岁的时候,两人就曾有过交集,他总会称她一声姐。本以为他们两人会像《向左走,向右走》书中的男女主,遗失对方的联系方式,从此一个人向左走,一个人向右走。

但命运却把他们重新串联了起来。再遇时“剑拔弩张”,当时墨尔本下着大雪,涵涵姐在雪中站了差不多1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拦到了一辆车,没想到,他也同时招手了。

经过协商,他们选择同程这一趟车。谈及费用,涵涵姐不屑地说: “我自己可以支付车费,你要上哪儿,我可以带上你。”

霸气的她,其实内心很忐忑,上车后,立即和对方划清界限。后来为了缓解尴尬,两人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没想到是他乡遇故人,久别重逢,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后来,两人就走到了一起,因为两人的职业发展方向的不同,相见的次数很少,而且每次都是匆匆相聚。

不过,最终的两人,选择了双向奔赴。但就在相处过程中,也就是在涵涵姐30岁那年,一场意外的伤病,让她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

最严重的是,这个病情容易复发, 在她32岁时,她整整卧床21天,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用尿不湿,本以为这种场景应该会到72岁或82岁上演。 但她的老公,没有喊苦喊累,而是寸步不移的照顾她,有时还会想办法逗她开心。

从最开始的针锋相对,到后来的相濡以沫,一路走来,风风雨雨,他俩相互依靠,互相扶持度过了,大抵这样就是最好的爱情。

就像杨绛先生和钱钟书的爱情,一见钟情,郎才女貌的两人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 假如爱有天意,那就是在最美的时间,遇见最爱的人。

正如《诗经》中所说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的爱情,往往最能打动凡人心。

当你结婚后,或许才知道婚姻,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除去诗情画意的浪漫,更多的是材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还有那争论不止的吵闹声,你可能会有100次想放弃这段婚姻,但请你一定要找到第101个继续过下去的理由。

因为两人相识不容易,再从相识走上相爱,中间淘汰了太多太多,最后能够成为夫妻,差不多已经用完了所有的勇气,既然当初自己选择了对方成为自己余生的伴侣,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

曾经看过一个统计:中国大奖彩票每周三期,一等奖的概率是一千七百万分之一。如果一个人从18岁开始,活到100岁,82年买上13000余次,每次都买同样的号码,那么一生中一等奖的概念是。

而 人的一生会遇见2920万人,两个人相爱的概率,只有,这比中彩票的命中率还低 。

为了尽量避免不出现说出第101次理由的机会,涵涵姐也提到了这三个方面。

①避免冒犯式提问

冒犯式的提问,往往容易触及底线,一个问得不好,很容易闹掰。问问题前,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如果对方这么问自己,自己心里会觉得好受吗?

没有人喜欢被冒犯,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底线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闲聊和探讨的话题,比如过去、家庭、育儿、未来等,没有必要在原则边缘“游荡”。

②找到情绪转换器

情绪的转化器在谁手上,谁就有可能主导家庭的发展。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你可以给对方抱怨,哭诉自己的不堪、不容易,但需要知道,凡事都得有个度。

比方说,你感觉每天在家带孩子,很累,老公下班回来后,你跟他抱怨了几句,然后他安慰了你,这样连续一周,你老公肯定就吃不消了,毕竟他在职场上也会受到一些负面情绪,过多的负面情绪长期堆积,很容易就爆发的。

所以需要找到自己情绪的转化器,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不要过于依赖对方。

③爱情里的心照不宣

爱情中,最容易存在的就是猜忌,你在猜对方的想法,他在猜你心中的考虑,这样猜来猜去,怀疑的种子很容易就会被种下,尤其是辅助以相关的照片、视频等。

但你要知道,现在的照片、视频等都是可以后期合成的,而且对于伴侣的基本信任,我们还是要有的,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既然如此, 就没有把情况弄得太明朗,有时候模模糊糊的感觉,反而会更好。

李碧华说: “婚姻是很简单的一回事。婚姻是蚌和珍珠。一粒砂无意中走进蚌的身体,蚌不断付出它的心血减少痛苦。终于,便产生了一颗完美的珍珠了。”

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就像人生一样,如果没有自己的加以修饰,怎么会有更好的自己呢。

涵涵姐在书的开头提到的9问9答中的,最让我感受印象深刻的是:

心理学常说: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我想,涵涵姐就是那个幸运的人,虽然有生活的不幸、身体的痛楚、坎坷的情路,但她都在好好爱自己,好好生活,认真地疗愈人生。

你只有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成为最佳的伴侣、优秀的父母以及长辈们的依靠。

涵涵姐将自己的前半生都写进了《涵解:无畏真实》这本书中,仅以此书,送给那些个在迷茫中找寻方向、在痛苦中坚持进步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拥有甜美的恋爱,以及融洽的婚姻生活。

154 评论(14)

鱼米芝香

心理学发现有时候我们把可以控制的部分做好了,很多不可控制的会变得也可以被我们能力所掌控了,如果你可以控制的部分处理不好,它也会变成你不能控制的部分。所以我经常告诉自己,要清楚我们可以控制的是什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思考,你不能控制,所以起点就是一个你不能控制的,你的家庭和你的出身,在学校,有唯一的标准,成绩决定一切,但是你们1000个人毕业进入社会,你发现有高有低,况且你毕业第一名的人,不见得比其他人有更高的起点。这就是社会的价值更加多元,你能控制和掌控的非常有限。对于我们来说做好自己脚下的每一步,每一个过程走的扎扎实实,让你有能力去分辨这两个事情,到最后你会发现你不能控制的事情是不会太多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能力去控制,我们发现其实任何事情,基本上都有百分之五十的因素是你不能控制的,你需要做的是处理好你控制的,这就管理,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你不能控制,但是你可以去影响,这就做领导,合起来叫做领导力,所以我们要用这样的心态。然而人也是一个很特殊的动物,因为有喜怒哀乐而变得和其他动物不同。不幸的是,人却总是会被情绪左右。随性自由的生活状态很让人向往,尤其是对我们这种懒人来说,随性一点,自由一点,日子确实能舒心愉快很多。可如果是团队合作,涉及到工作事业,这样总被情绪左右的人,到底总是会吃亏,或者把队友坑了。换句话说,如果只是一个人,随心随性让人喜欢,可是如果是一个团队合作,情绪这东西,能少一定要少。的确,当你遇到一个超级情绪化,整天被情绪磨不透的队友,将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那可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之所以用“管理”,是为了避免走入“压抑”的误区:有不少人对于生气、愤怒、难过等所谓的“负面”情绪,习惯以“意志力”硬压抑下去,以为它会慢慢自然消失。其实绝非如此,情绪的能量不去处理,它就会累积、转化,并常常在你意想不到的状态下爆发出来。因此情绪管理并不是一味地压抑,而更需要疏导与化解。

18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