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7

helloJ80430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焦虑症症状表现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西尔米奥奈

已采纳

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x0d\x0a1、躯体表现。躯体上的不适表现常为焦虑症的早期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加快,全身疲乏,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等。如此症状反过来又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焦虑,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绝大多数焦虑症患者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手抖、手指震颤或麻木感,月经不调、食欲减退、头昏眼花、恐惧焦虑,严重时有某种濒死感等。\x0d\x0a2、精神运动性不安。常表现心神不定、坐卧不安、搓手顿足、注意力无法集中、惊慌失措等。\x0d\x0a3、病理性焦虑情绪。发作性或持续性地出现莫名其妙的害怕、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患者可能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许多患者同时还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x0d\x0a4、焦虑症的表现包括认识障碍。轻微性焦虑症患者有时还存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如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等。\x0d\x0a问渠心理网提醒大家,轻度的焦虑症可以自我调整,如果严重的焦虑症,还需要及时的向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以免影响工作与生活!

心理咨询师焦虑症症状表现

159 评论(10)

甲壳小咪

每个人都有焦虑和害怕的时候,焦虑和害怕无需看的太重,也不要过度的焦虑,过度的害怕。

焦虑不安是当一个人遇到一些事情要处理的时候,压力大的时候,就会有的一种心情,你正在焦虑,说明你正在去为了这一件事情而烦恼,正在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件事对你很重要,迫切要去解决掉,从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适当的焦虑可以更专注,过度的焦虑会影响身心 健康 。

害怕是一种恐惧,内心的感受。这也是从小就有的,每个人都会害怕一些事物。有时候焦虑也是害怕引起的,因为害怕所以焦虑,越焦虑越害怕。

焦虑和害怕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任何人都可能出现焦虑情绪,但大多达不到疾病的程度,如果你的焦虑情绪已经严重到影响工作和生活了,那么可能你真的需要看医生了。

焦虑症是没必要或者过分的紧张、害怕、坐立不安,而且焦虑的时候还会出现口干、出汗、心跳加快、发抖、尿频等表现,一些特殊的焦虑发作时候甚至出现濒死感,或者演变为强迫症表现。虽然焦虑症属于神经症范畴,但焦虑症的疾病体验很不开心,所以一但自主调整不过来的焦虑情绪还是要尽快看医生的。

一些人天生对任何事都可以和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我们称之为焦虑型人格,这样的人工作和生活都会受自身性格所累,学会顺其自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去刻意的担心未发生的事,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处事态度,人就会慢慢不焦虑了。

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神经症还包括: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症等。

焦虑症的表现,没来由地担心、紧张、害怕,神经功能失调也同时出现:胸闷、心慌气短、出汗、全身发抖等。

关于病因和治疗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我在这里说一下作家柯云路在《焦虑症患者》一书中提到的三个层次的恶性循环。

第一:心里疾病与人生事业之间的恶性循环。人生事业有压力二承受不了,就有了焦虑,反过来有了焦虑,人生事业就会有更大问题。越是干不了事刘越焦虑,越焦虑就越干不了事,结果就陷在里边难以自拔。

第二:生理和心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为焦虑身体这不舒服那不舒服,而因为这些不舒服,心里就更加焦虑。

第三:几种神经症之间相互的恶性循环。

的确,得了焦虑症,无论在想法还是行动上都有了种种限制,而这限制又加重了焦虑症。要想治好焦虑症,就得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又如下建议。

1:相信焦虑症可以治好,最终可以恢复 健康 。用这种心态时时提醒自己,加强自信心。

2:焦虑既然是一个病,就有一个过程,一天两天不可能好。给自己一个相对自然而然的环境,凡事有焦虑的一面,必有松弛的一面。往松弛的一面想,听之任之,放松自己的情绪,会好很多。

当然我不是专业的医生,给不了更专业的建议,就说了说自己的感受,希望能有所帮助。

今天要回答的这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焦虑和害怕?我们首先来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如果一个妇女,她的儿子因为得了“荨麻疹”住院了。她在晚上的时候总有一种担心,担心她的儿子会死去。实际上她去问过医生,医生已经告诉她这种病不会死。但是她还是担心她的儿子会死去,这种担心是“焦虑”而不是“恐惧”。

一个人,明天要去走亲戚,在去亲戚家的路上,有一段山路。他今天晚上就很焦虑,很害怕。他害怕明天去的路上(听天气预报说要)下雨。他担心到时候下雨,走在这个路上会滑,出现危险怎么办?这个事情没有发生,但是他却产生了这个事情给他带来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是不是“恐惧”呢?不!它不是“恐惧”,它是“焦虑”。好!那么焦虑和恐惧,慢慢的就出来了。

“荨麻疹”的那一个病,如果换成是一个不治之症。也就是说她的儿子要死了,她现在很焦虑。这个焦虑是什么呢?就不是真正的焦虑了,它是恐惧。因为她的儿子真的会死,她很害怕。如果说第二个走亲戚的这个人,他真的正走在山路上下大雨了,暴雨倾盆,路很坭坾,他摔了几个跤。这时候他心中非常非常的恐惧,这个恐惧就是真的恐惧,而不是焦虑。为什么?因为事情正在发生。

那么由此看来:“焦虑”和“恐惧”的区别在于: 一个是还没有发生而产生的担心;一个是正在发生而产生的害怕。 所以“焦虑”是没有发生但却自己感受到了害怕;而“恐惧”是正在发生而感受到了一种担心,一种焦虑。这样子区别开了以后。两者之间就可以比较了。一下子就和现实生活当中的很多的问题对照起来了。

所以我们安慰不同的人,帮助他们也就不同了。帮助“焦虑”的人和帮助“恐惧”的人就不同了。对吧!帮助“恐惧”的人,因为他正在经历一个真正的恐惧事件,我们就要给他更多的支持。帮助“焦虑”的人呢,我们要让他跳出来看,他不在恐惧事件中,只是他的过多的担心。

有了这个之后,我们来说第二点是焦虑的价值和特点。为什么会有“焦虑”呢?在焦虑的理论上面有一个倒“U”型的理论。( “U”字型倒着的,这就像小写的字母n)那么这个倒“U”型呢,这就相当于一个焦虑的线路。如果我们的焦虑在这里是零分,我们继续往上上,到这里时十分、二十分、三十分、四十分,到这里最顶端的时候到倒“U”字的顶端最高处的时候呢是五十分。那么这个五十分,焦虑的五十分就是一个人干事情效率最高的时候。

为什么呢?因为焦虑使人们启动一种机制,更加注意力集中;更加专注;更加在意这件事情;更加投入这件事情。如果这个人一点焦虑也没有,那漫不经心的,这个事情就肯定效率是低的。所以我们让别人去干活儿,我们要让他有焦虑感。

但是如果我们给他的焦虑太大了,我们说,你如果干不了,今天干不好干砸了,明天我就炒你鱿鱼。这个人的焦虑就从五十分“哧”到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大家来看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就下来了。下来了以后,也就是说焦虑分越高,这个人的效率越低。他一直在焦虑:怎么办呢?这样怎么办呢?明天怎么样啊?我要干不好如何呀?好了!完蛋了。他一直沉浸在焦虑中。他的工作效率“哧”就下降了。

所以焦虑是个好东西。有一定的焦虑,会使一个人认真对待一件事,专注于一个工作,使这个人能够集中精力的干好。但是焦虑过高了之后呢,它的效率就会下降。 所以焦虑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使人启动一种工作的状态——投入状态。而焦虑的特点就在于:没有焦虑不行,有了焦虑大了之后也不行。 这是关于焦虑,我们就说这么多。

然后我们再说恐惧。一个人害怕、恐惧,他都会启动防御机制:我正在经历一个危险的环境。前面有一条蛇,这条蛇是毒蛇。如果咬到了我,我就没有命了。所以我就要启动一种防御的状态,让我提高警惕,不至于被伤害,保全自己。所以恐惧首先它的一个原始的本能是保命,保全自己,让自己不受伤害——这是恐惧的价值。

大家想:一个人不知道害怕多么可怕。站在悬崖边,你看着底下你觉得高兴很好玩,那就完蛋了。脑子里面立即就要启动一个“恐惧的感觉机制”就出来了,你就感觉很害怕,赶快往后退,这样子你就不会掉下去。所以恐惧是保护人的。我们说: “害怕不可怕。不害怕、不知道怕才可怕。”

有这么一句话叫“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为什么呀?因为会游泳的,他的恐惧感不强。所以他就可能会往里边去一些陌生的地方的水域。他不了解,结果有一个漩涡就漩进去了,底下有个杂草就把他束缚了,把他给盘住了,上不来了。而不会水的人不会游泳的人他害怕,他害怕就不敢往那里去,他总是在那个边上摸摸搜搜的,哎呀,不要掉进去了,所以他俺不死。这是为什么淹不死?因为他小心翼翼呀。

因此,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这些所谓的消极的情绪,恐惧、焦虑我们都要正确的认识它。它们都是我们在进化当中,一种本能需要。因为我们进化下来的一些本能,第一个功能就是先保命,第二个功能就是保护我们生存,使我们能够生存和发展。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韦志中,民盟盟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督导师。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工作18年,出版心理学著作17本,发表论文60多篇。中国环保大学、广州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等。曾先后被人民日报、南风窗等上百家媒体采访报道。现担任广州市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会长、韦志中心理学网络学校校长等职务,其创办的心理学网校有2万多学员。

我是从事心理学及心理 健康 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是啊,如何看待焦虑和害怕?我从两个方面来解答你的提问。

第一,焦虑是害怕的表现形式; 具体说来就是,首先,害怕即担心、紧张等情绪反应,它是人类以及人类个体面对外界猛兽或者自然灾害威胁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这是我们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防御心理,遇到危险、威胁等情况时,我们在情绪上就会表现出害怕、担心、紧张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焦虑情绪,例如不安、害怕,甚至恐慌等。其次,焦虑也来自我们对自己欲望(各种心理需要)满足的压抑,例如,你早上起的迟了没有吃早点,一上班就开会,你把早点带到会议室在开会时吃,但又担心领导看见批评,因此你在情绪上就会表现出害怕,偷偷摸摸的吃,可是心里依然忐忑不安。

第二,从哲学、心理学上看,焦虑、害怕等情绪反应,都是我们人类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担忧; 例如,你需要工作,没有工作你会担忧、害怕,为一日三餐要操心;可是有了工作,你又觉得工作压力太多,觉得自己不能很好的胜任工作,你也会担心、害怕,即心理学上说的心理压力,表现出来就是焦虑情绪;从人类动物属性的本质看,焦虑(害怕)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功能,人没有焦虑不行,它是我们防御外界威胁的本能反应;可是焦虑多了也不行,人如果经常处于焦虑之中,就会表现出过于警醒,时常处于警觉状态,这会影响我们的身心 健康 ,导致我们烦躁、容易激动、甚至冲动,时间久了就会转变为焦虑症。

因此,焦虑是必须的,但是过度焦虑就是病态现象,我们一定要把握好适度焦虑这个界限。

再次感谢你对心理老师左叔的邀请!

焦虑和恐惧是现代人常见的心理状态,这种情绪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像工作、婚姻、子女教育等等处理不好都可以给你带来情绪上的波动,可以说只要你踏入生活就有可能招受这方面的困扰,所以知道如何处理这里情绪是很有必要的,以下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 你焦虑的事情是不是未来的事?你过早地为那件事提前想好处理的办法,反反复复想很多遍。如果它是未来要反生的事,那么你恐惧的并不是这件事,而是恐惧本身,所以你就没必须为一个想法焦虑、恐惧。

2、 如果这件事是将要发生的事,那么不要逃避。首先,从你的心底接受这件事的存在,然后你列出来,这件事可能会产生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然后试着接受这些最坏的结果,你就会缓解很多焦虑和恐惧。

3、 其实那些你焦虑的事情,即使真的发生了,你也绝对会勇敢地去处理和面对。焦虑的原因,就是你害怕你焦虑的事情发生,你要逃避,不想去面对,你希望通过自己的方法去避免它的发生。可是你要知道,人生很多事情是难以预料的,你只要走好眼前的这一步,发生了,注定要去面对。

4、 不管你心里多么焦虑,想起焦虑事情的次数多频繁,都不要停下你手里正在做的事情,正常去工、生活,可以帮助你不局限在你心里想的那些事情里。

5、 记住:任何恐惧都是纸老虎,它只不过是在考验你的耐心、决心以及勇气。

恐惧就是你本身,你就是恐惧。

因为所有的恐惧都来自于你原有的记忆,一个人从未看到、听到、认识到死亡这件事,他是不会对死亡有任何惧怕的心理,只有在他的记忆里储存着关于死亡的可怕之类的印记,才会恐惧,你恐惧的只是你的记忆,是你自己。

如何看待焦虑、害怕?这个问题,中医最有说服力!

在中医学上,脾主思虑,也可以引起焦躁不安、失眠多梦、胡思乱想;把小事扩大化,一点儿小事在脑子里能过很多遍,总是担心自己想事不够周全!假如你是一个这样的人,一直又得不到医治,那么就对你非常不利,严重的话丧失你的斗志力!

那么再来说害怕,肾主恐惧,你的肾出现问题了,就会引起害怕,一惊一乍的,一点儿声音,就能把你吓的全身发抖,或者半天返不过来神来,其实这不是性格的问题,也不是你自己能左右的!假如这个病,找不到好的医生帮你医治,后果也是很可怕的!

你说的焦虑、害怕,其实是身体生病的反应!这个病不是特严重的病,找一个好的中医,望闻问切,辩证施治,相信很快就能得到改善!

(个人观点,请指教)

作为一名在精神卫生中心工作过的护士,我经常见到有人因为焦虑和恐惧来院就诊。

这些患者常常因为某种具体的事而感到担心、害怕,比如马上要考试、职场面临被辞退的危险,等等。

像这样的患者一般 我们称之为具有焦虑情绪和恐惧情绪,这种症状是不伴随精神性状改变的,但是如果长期以往可能就会导致焦虑情绪和恐惧情绪转变成焦虑症和恐惧症。

针对这样的患者往往只要做一下心理辅导,将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担心变成不担心,焦虑和恐惧情绪就会迅速随之消失。

所以如果是有特定目标的焦虑和恐惧,可以试着放宽心态,乐观一点,或者转移注意力,放空一下自己,要知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对为未来的事过分担心,不要对已经过去的事耿耿耿于怀,做当下最好的自己。

然而我们接诊到的患者中也有一些被诊断为焦虑症和恐惧症的,这些患者比仅仅具有这两种情绪的患者要严重的多。

焦虑症和恐惧症在临床上其实是两种心理疾病,我们分开讨论。

焦虑症是神经症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两种

1. 慢性焦虑

通常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莫名其妙的出现担心和害怕,这种紧张和害怕往往没有特定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总是处于提心吊胆之中。

2.急性焦虑

这种焦虑并不是患者一直沉浸在忧虑的感情之中,而是在很多时间和正常人并无两样,心理受到刺激和影响时会迅速发作,发作时会进入一种极度恐惧的阶段,这种恐惧甚至可以让患者体验到濒临死亡的感觉。

3.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这种可以被定义为焦虑症的焦虑和害怕,药物治疗是很必要的,常见的有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心理治疗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和专业心理医师的交流协助患者慢慢改变心态,缓解直至消除焦虑症状。

恐惧症是指患者往往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者环境产生非常严重但不必要的恐惧心理,而且会伴随焦虑和神经症状,患者往往知道自己这种恐惧没有意义,但却无法控制自身的神经症状。

恐惧症一般分为三大类

1. 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大家并不陌生,这是我们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恐惧症,在我们接诊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中,大多数人在社交场合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感到焦虑和害怕,并且大多有因为害怕而刻意回避的心理。

还有一部分病人甚至无法与人对视,看到别人看他就会感到无比的焦虑和害怕,我们把这一类患者称之为对视恐惧。

2. 特定恐惧症

患有特定恐惧症的患者会对某一特定的对象或者 情感 有着强烈的、没有意义的害怕、焦虑、甚至厌烦。

这种疾病常常发生在儿童时期,如非常的害怕某种动物、害怕血液等等。

3. 场所恐惧症

这种患者常常感觉在人多的环境下自己走不出去,而非常害怕开放的空间,这种环境往往没有立马可用的出口,且没有人陪在身边,患者感到孤立无援。

4.治疗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和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等。

心理治疗

对于这种恐惧症来说,心理治疗比药物治疗更加重要,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心理医师治疗,及时改变心态。

总结:以上就是一位护士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是心理咨询师。

焦虑是人常有的一些情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焦虑感。人对现实的不满,对未来的不确定产生焦虑,适度的焦虑使人奋进,产生更强的上升力。

但是过度的焦虑反而会阻碍人的发展。焦虑和对人的促进作用的关系成倒U型曲线。现代 社会 人普遍有一些过度焦虑,如何缓解这些焦虑成为了 社会 课题。

害怕则是因为感觉到自身可能会受伤的一种自我保护。从目标性来说,如果一个主体或者一种行为可能给自己造成伤害,那么我们就会感到害怕而去远离,从而避免这种伤害。这样的情绪在正常范围内是有利于生存的。

但是同样的,过度的害怕,甚至没有现实依据的害怕,则可能是恐惧症,如电梯恐惧症,恐高等等。如果不影响现实生活则不需要去改变,如果影响现实生活则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焦虑=对自己当下的不满+对未来的担心

由于深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总是与自己想成为的人背道而驰,于是内心冲突不断。

我们或许会采用各种方式去消除冲突,但很多时候却反而陷入更深的恐惧、焦虑和绝望之中,出现神经症问题。

290 评论(11)

MrStoneLiu

焦虑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信任,认为自己会犯错、会失败、会得不到、会失去、会死、会疯,认为他人会忽视、拒绝、否定、贬低、嘲笑、打压自己,简而言之就是自卑和缺乏安全感。这样的不信任来源于过去的生活经验,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所经历的失败、所体验到的痛苦,以及他人(特别是亲近的人)对自己的忽视、拒绝、否定、贬低、嘲笑和打压。一个孩子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需要父母的照顾和给养,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做法会影响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如果父母给予孩子的更多是关注、接纳、肯定、欣赏和喜爱,孩子就会更加自信且有安全感。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更多是忽视、拒绝、否定、贬低、嘲笑和厌恶,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他人是不可信、不友善的,并且会在以后的生活里自卑、缺乏安全感,在学习、工作和与人交往的过程里,就会争强好胜、追求完美,特别想证明自己,想超越他人,认为他人是不可信、不友善的,对他人有敌意,从而形成要强、孤僻的个性。又会因为目标和要求设立的过高,很少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始终处于挫败的感觉当中。通常也会闲不下来,一闲下来就会焦虑不安,被各种痛苦的回忆和感觉笼罩,为过去而悔恨,为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而担忧,就像高速运转的马达,不知疲倦的努力进取,努力证明自己是好的、优秀的、成功的、有价值的,努力的维持着自己脆弱的自尊心和安全感,别人对自己一点点的忽视、否定,就会让自己感到委屈和愤怒。长期处于压力和焦虑状态的人,会出现各样各样的焦虑症状,比如:胸闷气短、头晕脑胀、身体僵硬、头疼、便秘、腹泻、鼻塞、咽炎、心动过速、敏感多疑、失眠、多梦、早醒、疑病、惊恐发作、思虑过度、强迫、斜视、社交恐惧、自慰成瘾……根据症状的不同可以分别诊断为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焦虑、强迫、社交恐惧等症状的康复,就是重建对自我和他人的信心,信任是在人际关系里丧失的,一般来说也需要通过人际关系恢复。假设有这样一段关系:对方关注、尊重、理解、接纳、肯定和欣赏自己,并因此而学习着关注、尊重、理解、接纳、肯定欣赏他人,与他人建一个彼此信任的关系。对方就一定可信吗?大部分人是可信的,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需求基本相同,都需要获得他人的关注、尊重、理解、接纳、肯定、欣赏和喜爱,如果你能够满足对方的这些情感需要,而又不会侵犯对方的切身利益,他是不会欺骗和背叛你的。也不排除个别人内心自卑、恐惧和怨恨,专做一些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一般对自己和他人缺乏信任的当事人,在生活里难以与人建立和维持关系,况且别人也不欠自己什么,基本上不会主动来关注、尊重、理解、接纳、肯定、欣赏和喜爱自己,因此就始终处于自卑和恐惧的状态里,对他人期望而又失望,试图依赖而又感觉谁都靠不住。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一般需要自己先主动付出,主动的去关注、尊重、理解、接纳、肯定、欣赏和喜爱他人,或者在他人主动付出的时候,及时予以相应的回馈,进而与他人形成平等、交互的关系,相互满足彼此情感或物质的需求。处在自卑和焦虑状态的当事人,会认为自己无能、没价值、无助、无望,无力付出,祈盼着他人的恩赐或施舍,而通常这种期望会带来失望,因为不平等的关系是难以建立和维持的,不仅对方会逃避,自己也会抗拒,因为在接受施舍的过程里,自卑感会尤为强烈。这就会导致自己变的异常敏感,对他人的疏远、冷落和不够忠诚会感到异常愤怒,就好像受到了欺骗和背叛。心理咨询关系就是一个起点,当事人通过和心理咨询师建立与维持关系,感受到来自于他人的关注、尊重、理解、接纳、肯定与欣赏,恢复对他人和自己的信心,并且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交谈,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经验和自我概念。而心理咨询关系也是需要保持平等交互的,否则难以维持下去。心理咨询师可以理解和接纳当事人在人际关系里习惯性的怀疑、拒绝、否定、贬低和疏远,当事人也需要为心理咨询付费,因为心理咨询师也是劳动者、工作者,需要生活和照顾家庭,而且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里的付出是无形而巨大的,这就好比在和一个非常难以相处的人建立和维持关系,承载、容纳当事人的负面思维和情感,并且努力的促使关系趋向于和谐,促使当事人对关系产生信心。各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都是次要的,心理咨询关系才是疗愈的根本,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就是当事人康复的过程。从一开始对自己和心理咨询师怀疑、否定、抗拒、厌恶、打压,到后来逐渐的开始相信、肯定、接纳、欣赏自己和心理咨询师。就是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当事人逐渐变的自信、勇敢、轻松、快乐,各种各样的焦虑、恐惧、强迫症状都会逐步退化和消逝。

128 评论(13)

嘉定美食客

焦虑症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具有以下五大特征:1、指向未来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经常无须有的担心是焦虑症患者典型的症状之一。如他们会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等,而这些情况在常人看来很正常,即焦虑症患者的反应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偏差颇大。2、情绪状态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病人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发作性或持续性地出现莫名其妙的害怕、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患者可能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许多患者同时还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3、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死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他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4、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患者所产生的焦虑、恐惧情绪与现实相差甚大。即是说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5、躯体不适感与焦虑体验的同时,患者会伴随一些躯体的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躯体上的不适表现常为焦虑症的早期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加快,全身疲乏,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等。如此症状反过来又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焦虑,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绝大多数轻度焦虑症患者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手抖、手指震颤或麻木感,月经不调、食欲减退、头昏眼花、恐惧焦虑,严重时有某种濒死感等。焦虑症的三方面表现特征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具体而定的观念内容提心吊胆。2、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气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

85 评论(13)

蜜儿桃子1

有两种情况可以导致:1 器质性病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需要查甲状腺功能);2 情感性疾病 焦虑症或者焦虑抑郁症(前者主要是焦虑、紧张、坐立不安,重时心慌、出汗,甚至濒死感;后者主要是心情低落、兴趣下降、反应迟滞),不知道是否有生活、情感或工作上的诱因?时间多久了?所以,建议你查一下甲功,如果没有异常,可以吃一些抗抑郁焦虑的药物

34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