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0608
1、她要把这段艰苦的时光挨过去,而不是在谷底时分将自己匆匆嫁出 。2、儿童时期的完美主义倾向将给一个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做一个不完美的孩子需要勇气,一个不完美的孩子比完美的孩子更勇敢。当然,这样的磨炼也会使一些人虽然丧失了童年的快乐,但却收获了成年时代的辉煌。3、反问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既能为自己赢得时间,以迫使对方必须进一步阐释动机。4、记住,以后下雨的时候,你不要做决定。如果你一定要做,起码要把头发擦干。不然的话,你的决定就总有冷冰冰的味道。最好的决定是在艳阳高照的时刻做出的,会有干燥的麦子的味道,安全而饱满。
小布丁儿0126
热播剧《女心理师》中,我认为出现的经典语录有:“你没有犯任何错,你没有任何问题”、“请你不要否定你自己,你是被人需要的”等。
《女心理师》太聪明了,直接用一句话堵上了喷子的嘴,追了这部剧的观众会发现剧情设定其实有点悬浮,至少很多东西在现在是不存在的。因为剧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其实立意很不错,针对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只不过一些情节设定太像偶像剧了。比如井柏然撞车救人 ,还有癌症女装离婚不要孩子了,让杨紫进行配合,最关键的是身为心理咨询师的女主竟然配合了。反正种种情节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心理咨询过程不真实,甚至有悖于逻辑。章若楠演了好多这种比较抑郁,消极的剧,好怕她真的抑郁,小姐姐多演一些快乐的角色吧,怕你入戏太深走不出来,感觉好压抑!一个拥抱一声鼓励可能成为一个人活下去的勇气,世界上还是有你留念的人,有时候真的需要人来开导安慰。愿那五分给所有人温暖!
剧方在这里告诉大家:里面的东西不要全信,因为都是艺术加工后假的。看到这句话后,那还真就没有什么吐槽,反正人家已经说明白了,别当职业剧,当成悬浮剧就行。看了《女心理师》这部剧后贺顿最打动我的是她在努力自我治愈的同时也在努力治愈别人!
她的坚强和努力是我没有的!我佩服她,羡慕她!渴望成为她!在经历过灰暗的一段时间后我更是了解到可贵之处!曾几何时我也有走不开黑暗的日子,无人倾诉只能自己轻舔伤口,曾经经历过校园暴力的我,经历过被诈骗而抑郁的我!靠着吃药发胖继而被人嘲笑戏弄,我一度觉得我的人生完了,跌入低谷了!
阿甘终结者
看见|清心心理问答 小芹: 你好。如果你想半路转型成为心理咨询师,这完全是可能的,这要庆幸我们生在中国,但我国对于这个行业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是取消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原因。 因为你提出的不是生活中的心理困惑,这个问答我可以大胆给你建议,而且可以在给建议后,分享一下这个职业可能面临的压力,希望可以帮助你对这个职业有多角度的认识。 先分享三点现实的建议: 1. 为了顺应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建议你完成一个心理相关的专业学习,并获得学位证,本科,硕士或博士都可以,毕竟心理咨询是一个讲专业的工作,以后还是会看学历专业背景的。这种苗头已经在呈现,比如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对于注册心理师的申请有个硬性指标就是要有心理学、医学、教育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以上的学位。 另外,因为取消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试,研读一个相关学位,也是进入这个行业的一个敲门砖。既然打算从事心理咨询的职业,尽量选读心理学专业,更贴近实际应用。 这就涉及到考试了,如果你对考试有不太好的感觉,建议你先处理一下自己这个课题,也许会让你更了解自己,看看阻抗的背后是什么。 2. 完成一个一年或两年以上的连续性专业系统培训,很多机构在招募咨询师时,还是很在意咨询师的系统专业学习背景的。 武汉、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类课程较多一些,这个行业打飞机去上课是很普遍的事,课程的老师和质量更为重要。推荐简单心理、壹心理、糖心理、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德瑞姆心理,以及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课程,都不错。如果你喜欢荣格方向,那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是个不错的选择。 3. 坚持阅读学习,做个人体验(成为来访者),多积累咨询量(这是从业硬指标,可以从公益咨询做起来积累经验),以及坚持案例督导。这点后面会分享更多。 我也是半路转型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当时我们考证班有近十位小伙伴关系不错,有几个月,我们每周聚一次,读书学习,共同成长,彼此鼓励,大家都隐隐期待着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两年过去了,只有我成为了全职心理咨询师,还有一位开始兼职零星做起了个案,其他小伙伴都在中途放弃了。 说实话,这条路确实很不容易,太多人在前期投入很多金钱和时间后,最终都没能真正迈进这个行业。这其中的缘由有很多,我个人感觉主要有三方面的压力。 行业里有个说法,心理咨询师从业前三年别指望收支平衡,这话一点都不假。从业前三年,还不包括学习期,在接第一个个案咨询前,至少要有一整年的系统基础学习期。 首先这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走进来你会发现学费支出根本停不下来,因为这是一个很考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最初几年,面对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你总会忍不住再去充点电。这很正常,就算咱们真是学习型人格障碍患者,后期恶补的知识和技能厚度,跟欧美国家对心理咨询师从业者的专业要求标准比较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 这个行业的培训费真不便宜,随便几天工作坊就几千上万。当你积累到一定水平,总算可以达到中德班中美班或某某精神分析学院这样高标准培训的入学门槛了,你激动地填简历申请报名通过面试后,几万块钱又出去了。 学费这个无底洞,比起每周要交的个人体验费与督导费,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必须接受个人体验,这样你才能让自己的人格更完善。人格更完善,你才能在咨询工作中不被拖入泥潭,才能不在咨询工作中,跟来访者互相伤害。 督导费像个人体验费一样重要,曾奇峰说,没有督导的心理咨询,称不上真正的心理咨询。我非常同意,在更专业的从业者指导下开展咨询工作,这是对来访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督导师不但会帮你在专业性方面指导你,还会无形中帮你分担很多工作压力。 我个人感觉,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按国内行业的收费标准,每周要交的个人体验费和督导费加起来差不多要1000元,最低也要800元,否则质量很难保证。有同行曾写文说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路上,要准备一套三四线的房子,我觉得没那么夸张,但准备个十几二十万,还是很需要的。 每周有个人体验和督导的加持,你的工作压力会少很多,但并不代表一点压力都没有了。心理咨询是一个尊重专业的工作,同时还是一个非常看人的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压力与职场上的压力不同,职场上的压力再大,但还不至于让你当场气脉散乱。我见过一个同行刚从咨询室出来,被来访者攻击得拿杯子的手颤抖了很久,我也经历过在结束一个咨询后,僵在沙发上整整五分钟动弹不得。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份工作最大的魅力,也在于它具有这样独特的工作压力,只有灵魂与灵魂真正的碰触,才会让你体会到这种消耗。你以为自己被耗得七荤八素后会恨你的来访者么?不不,等你精神一恢复,你依然会爱他们,而且随着工作深入,你会觉得他们越来越可爱。 为什么被来访者虐千百遍,依然爱他们呢?有一部分原因,肯定是由于这是你的工作,你收了钱,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把工作做好。另外的原因,我觉得是--- 当灵魂与灵魂发生深入的触碰、信任与链接时,这当然会激发出爱。 比如,当有一个人如此信任你,把在他/她看来最羞耻最隐秘的心声告诉你,你很难不想尽全力让他/她更轻松快乐幸福。即使你表面上要克制,要无为,但当那个人更成长了一些,你内心就是会感动得稀里哗啦。 当然,你也是一个正常人,如果你恨的时间有点长,你发现自己惧怕见那个来访者,或者在那个咨询中,你有强烈的无力感。这时候,出于对来访者和你自己的负责,你要尽快跟你的体验师聊聊,看看情绪的背后是什么,看看你哪些情结被勾出来了,趁机你再完善一下自己的人格。所以,有时候,真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在一起成长。 随着你人格越来越完善,经验越来越丰富,功力越来越深,你感到的消耗会越来越少,这是一条虽漫长却很美妙的路。 当你工作进入正轨,你会发现这是一份挺忙碌的工作,更是一份很孤独的工作。 你忙着做咨询,忙着写记录,忙着打逐字稿,忙着见体验师,忙着见督导师,忙着上各种课,忙着大量阅读,还可能忙着写作……最后你发现, 你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人,不是你的来访者,就是你的体验师或者督导师,而且都是一对一的见。 这与办公室环境是相当不同的,办公室的关系不管有多少虚假和浮华,但人来人往啊。有时候,咨询师喜欢上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人多啊,热闹啊, 平时哪有机会见那么多人 ! 另外,你会跟你的来访者有很深的链接,也会跟体验师有更深的链接,但这些关系很微妙,比现实的关系显得更真实,却又绝不能成为现实的关系。有段时间你可能会很迷茫,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是,当来访者一次次深层次触动你,体验师一次次海纳百川地接纳你时,你很容易感觉生活中的关系有太多虚假和伪装,感觉社交质量愈加低下。 于是,你宁愿形单影只也不愿意沉迷“虚假”。人的烦恼就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你渴望遇到可以深度交流的友谊,怎么去遇到呢?同行应该更谈得来吧,毕竟有太多相似之处。首先督导师是没时间跟你交朋友的,其他同行呢?你热情满满约见了几位,然后你发现很多同行早已孤独成仙,对你发出的友谊发展信号毫无反应。这时候你也不要气馁,这不怪你,只是他们早已不擅长交结朋友了而已。 咨询师与咨询师做朋友,表现在:严肃时,微信群里讨论一下防御机制与存在主义,然后再总结一下新的领悟;轻松时,微信群里互相攻击,互相抱持一下,然后再谈一下自我觉察。 还有一些连群都不冒泡的咨询师们,偶尔在彼此文章下点个赞,留个言,再赞个赏。这就很温暖。 为什么那么多心理咨询师喜欢写作呢?我想,恐怕没有什么事比写作更加孤独的了,以孤独克孤独,以毒攻毒,不能再有效了。 过两三年你总算打破了自己高逼格的防火墙,心想管它什么真真假假,特么开心就好,这才是人生智慧啊。不过很快你会发现,自己依然回不去曾经的繁花似锦了,因为你也已经孤独成仙了。 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孤独,我觉得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是做了心理咨询师变得孤独呢?还是因为一个人原本孤独,才选择了成为心理咨询师呢?我觉得是后者。 李孟潮说,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个想成为的职业,而是一个被选择的职业。曾奇峰也说,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成为心理咨询师,他甚至建议一个人在决定转型成为咨询师前,先去找专业人士做一下评估,看是否适合,要不然花太多时间和金钱也是打水漂。我觉得不至于这么夸张,但如果具备更能适应孤独,更能感同身受,更能持之以恒,的确会在这个行业走得远一些。 有些孤独不是说能适应就能适应的,之所以很快适应了,那真可能是你本性就如此。 也许前些年你沉浸于喧闹中只是防御孤独的一种方式,最终你总算有了勇气,敢于大大方方的孤独了。 这节小标题我没有写“孤独的压力”,孤独是压力么?不不, 没有一定级别的自恋高度,是达不到一定级别的孤独境界的。 对了,听你说在网上写简历,不知道你是看的是什么样的招聘信息?其实,心理咨询机构很少在招聘网站上招聘全职咨询师,这个行业更偏向合作的方式,另外这个圈子很小,想招募到合适的咨询师,可能转发转发机构的公众号就有效果了。招聘网站上的心理咨询师职位很有可能是这几年时兴的情感咨询师,这与传统的心理咨询是有很大不同的。建议你再多些了解。 以上是我对这个职业的一些认识和感受,仅代表我个人观点,肯定会有很多局限性和偏见,毕竟我从业不久,也许过几年会有新的认识。写下这篇文的标题,我肝颤了很久。 其实啰嗦那么多,都是废话,核心的点就一句话,真爱就 just do it ,不管三七二十一,很多心理咨询师就是这么过来的。 感恩你的信任哈,加油。 清心
leleba2013
心理咨询师最治愈的一句话,真的很有帮助!
现代人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心理咨询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看心理咨询师。
于是,有网友就在推特发起了这么一个活动…
“如果你去看过心理咨询,请转发这条推送,并写下心理咨询师跟你说过的,最触动你的一句话。这样,其他人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啦。”
评论区的大家都很配合,纷纷写下在咨询过程中曾经治愈过自己的一句话。
01.
“避免说’应该‘,应该这两个字很容易让你给自己太多压力,继而太过逼迫自己,可以改变下说法。
“‘我应该去运动’改成‘我喜欢运动后的感觉’,
‘我应该去洗衣服’,改成‘我想洗衣服’。”
02.
“第一次跟某人见面时,不要去想‘我该怎么让他喜欢我’,而是去想你自己是不是喜欢他们/能否跟他们相处。
把关注点从别人怎么看你,转到你怎么看他们上。改变了我的人生。”
03.
“不需要社会给我定时间表。我可以11点吃早餐,凌晨1点睡觉,这世界上没有标准模式需要去遵守。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行。”
04.
“如果你在痛苦的时候可以照顾好你的身体,那它也会照顾你的。(营养,睡眠,运动)”
“有些人的工具箱中没有我们希望他们能有的工具”(当人们不知道该如何以你需要的方式关心/爱你的时候)
05.
“如果你花很长时间跟人们解释你的另一半对你其实没那么差时,那可能就意味着你正身处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中,而它确实就如别人看到的那样糟糕。”
06.
“你做过的最难为情的一件事?没有人记得,没有人会想起。人们在事情发生之后,立马就把它抛到脑后了,你也不要再继续因为这事折磨自己了。”
07.
“当人们被自己所爱的人伤害的时候,他们还是继续爱着那个伤害他们的人,却不再爱他们自己。” 当咨询师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就开窍了。
08.
改变你看问题的角度能改变很多。
比如半夜醒来,看着钟,不是对自己说:“哎,两小时后又要起床了。”,而是开心的抱着枕头说:“耶,我还能睡2小时呢!”
09.
我的咨询师问我:“当你在评判你自己的时候,你听到的是谁的声音?” 当我找到问题的答案时,是一种无比自由的感觉。
10.
“别人更惨,并不意味着你的痛苦就不值一提。比如,别人踝关节骨折,并不意味着你的踝关节扭伤就不存在了。”
11.
“不要被卷入他人问题的最佳回答:听起来好可怕,你打算怎么办?”
12.
不要因为不知道你还没学过的东西而责怪自己。
13.
「在你知道更好方法前尽你所能,在你知道更好方法后,再做得更好。」– 马雅·安哲罗
14.
咨询师对我说过的最有用的一个建议是,把所有事都拆分到最小。小一点,再小一点。去洗澡的第一步是走路去浴室。
15.
“问题是,当你在应对无理性的人时,你还是用理性在思考。”
16.
当你很害怕失败时,最好的方法是在某件事上狠狠的失败一次。然后你对失败的定义会完全改变。
17.
让你脑子里各种负面的想法由一个可笑的声音说出来,可能会对你有帮助。当我脑子里冒出自我仇恨的想法时,我会想象这些话是从一个专横的卡通企鹅嘴里说出来的。突然这些话,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18.
就算是再小的东西,如果整天举着,手臂也会酸。不要累积压力,随时随地把它带在身边。不要因为你可以,就抗上周围人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越来越重,直到把你压倒。试着尽可能的减少负担。
19.
我总是很纠结我的下一步计划。然后我的咨询师告诉我,我永远都可以撤回我的决定。如果我不喜欢这个城市,这个工作,这段恋情,这些朋友,我只要不再继续即可。
20.
“一份感情中有3个实体:你,另一个人,以及这份感情。这3个实体在不同的时间里都需要不同的关爱和支持。”
21.
“如果你在一英里之外就看见了火车残骸,那你现在还有时间可以跳下火车。”
22.
“你可以想象坏事的发生,也可以想象好事的发生。两者都是想象。大声说出积极的结果,不断重复,直到它感觉更真。”
23.
“在经历了几周的焦虑治疗后,我跟我的咨询师说,也许我就是那个永远都不会快乐的人。她跟我说,快乐的人也不会每时每刻都很快乐。快乐的人只是没有那么多焦虑和抑郁的时刻。这个新的定义让我更容易能到达’快乐’。”
24.
“想法并不是事实。”
25.
“关注你‘内在的孩子’,当你感觉自己过度反应,或者要爆炸的时候,通常它就是问题的根源。你去看看它,不要带有任何偏见的问它需要什么,然后给它那个东西,教育它,肉体上爱它,然后让它自己去玩。”
26.
“我发现如果我做那些能让自己‘内在的孩子’快乐的事情,我的抑郁也会改善。通常都是很简单的事,像是画画,写作,探险,看日落和星空等等。”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