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271

weiweivivianweiwei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妈妈的育儿发

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喵咪天才

已采纳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很多人却没有仔细想过,到底想让自己的孩子跑到哪个方向去呢? 是事业成功吗?是有钱有名有权吗? 当然,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看到新闻上有人承受不住压力出事的时候,也很怕、很可惜、很遗憾,会情愿自己的孩子有一个 健康 的人格哪怕没有那么成功,却能承受得住生活的压力。 《资深心理师 育儿 手记(0-3岁)》这本书旨在培养心理 健康 的孩子。 《资深心理师 育儿 手记(0-3岁)》是系列书中的第一本,作者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位爸爸。 书中按孩子成长的时间顺序,首先是孩子妈妈对孩子各阶段成长趣事的温馨描述,然后是爸爸站在资深心理师的视角进行专业解读。 与传统的 育儿 书相比,最棒的是书中特别关注了亲子关系尤其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主要养育者)与祖辈关系等,并结合了新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行为学理论进行了专业解读,且结合着具体的案例,阐述了养育者不同的做法可能会对孩子成年后造成的影响。 每个妈妈都想做个好妈妈,那么什么是好妈妈呢? 1.好妈妈是只需提供给孩子良好物质条件就行吗? 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孩子不仅需要“养”,还需要“育”。现在很多留守儿童,拿着爸妈在外打工的钱生活在物质上没有问题,但是因为从小离开父母,且容易被祖辈或亲戚溺爱,易产生心理障碍,容易敏感、自卑、怨恨,不服管教等等问题。 2.好妈妈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什么都代劳,完全没有底线吗? 答案显然也是否。孩子终归是要长大,要离开家庭走向 社会 。在 社会 上遇到的人,不会向妈妈一样包容我们的孩子。而且书中提到一句话: 被溺爱的孩子脾气特别大,很容易愤怒。为什么呢?溺爱往往意味着过度保护,孩子在被溺爱的同时,他们自我独立的空间也被剥夺了,使得他们可能缺乏某些方面的能力。这导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自尊感、自我成就感会被剥夺。他们会因此自卑,感觉很不舒服、很无力。这一切又是亲爱的爸爸妈妈带来的,他们离不开爸爸妈妈,又非常难受,只有愤怒不已。 3.什么样的妈妈是好妈妈呢? 好妈妈对一个孩子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老话说“妻不贤毁三代”,一些妈妈用病态的或者说不大合适的方式照顾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就是病态的关系模式,而这些关系模式存在育孩子的内心,影响孩子长大后与其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养育孩子的方式。这种不太合适的方式继续在后代中流传。 那么什么样的妈妈是好妈妈呢? 好妈妈不是大人自我感动的好,这种好常常是为了孩子牺牲奉献,觉得自己非常伟大。这种妈妈常常没有自己的自我价值,而是把整个人生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真正的好妈妈,是由孩子来评判的。 1) 有自我价值感 一个有自我价值感的妈妈,才可能是个好妈妈。她们有责任心,但也会尊重宝宝的需要,尊重宝宝的感受,并且很清楚自己和宝宝之间的关系是两个人的关系。 妈妈的人生自己负责,而不是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让自己的孩子来照顾自己。 2) 每个阶段做恰当的事 比如在生命的初期,宝宝刚出生到1岁的这个时间段里面,妈妈要尽可能做完美照顾者。也就是当发现宝宝有需要的时候,立刻去满足他。这非常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而安全感上 健康 人格的根基。 而在宝宝1岁以后,则要开始慢慢训练宝宝“适时等待一下”,即“延迟满足”的能力。 为什么在1岁以前不需要锻炼宝宝的延迟满足能力呢? 这也就是说,在宝宝没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前,就强行对宝宝开展训练,只会给宝宝带来挫折感和创伤。 3)情绪稳定、夫妻关系和谐 和谐的夫妻关系,能让宝宝的生长环境很轻松,使TA可以安心的成长。而夫妻关系不好,则容易诱使父母在无意识中对孩子产生不合理的期待,让孩子感受到压力,与父母形成过亲或过疏的依恋关系,影响孩子的身心 健康 。 4) 经常自省,保持学习 妈妈和宝宝共同成长。好妈妈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经常自省和保持学习来逐渐修炼的。在陪伴我们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也在不断提高自我接纳程度,成为好妈妈,也成就更好的自己。 很多爸爸妈妈为了能够更好的 育儿 ,改善亲子关系等目的走上了学习心理学甚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道路,《资深心理师 育儿 手记(0-3岁)》这本书正是以一个心理学专业者的角度撰写的书,有 育儿 实况很接地气,也有比较专业解读,有一定的深度;再结合作者咨询过程中遇到的案例,能让我们对 育儿 行为的未来影响有较可靠的预判。可以帮助更好的成为孩子心中的好妈妈。

心理咨询师妈妈的育儿发

34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