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R蔚蓝
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压力、生活适应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前途的压力以及经济的压力,应对方法如下:努力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我们相信学好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具备足够的实力,我们在选择工作时,才能足够自信,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在大学期间,我们可以多看一些书,多学一点东西,提高自己的素养,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我想大学真正培养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只有慢慢养成这种能力,有了基础,今后不管是进一步深造,还是职场奋斗,都是十分重要的。树立自信心: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发现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目标;适应现实。成功者的态度包含众多的层面。但是,最重要的是具有自信心。合理的自我心理定位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就业是其人生中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和重大转折,这对于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来看,情况也许不容乐观,历届毕业生中仍有不少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当然有其社会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是,他们自身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也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以,对自我做一个合理的心理定位是十分重要的。用长处来经营自己有的毕业生存在过分的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技不如人,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比,因而不敢主动地推销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成功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发挥自己一技之长。
纳木错dolphin
个人感觉心理咨询师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不过就目前现状来看,还是不太理想的, 因为心理咨询是从国外引进而来的,在我国才短短20几年时间,目前还是属于发展阶段的, 在我国,心理咨询普及不广泛,分布不均匀,比如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是有比较丰富的资源,也有完善的咨询服务体系,市场比较成熟,人们对于咨询的认可度较高,需求稳定。而二三线城市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水平良莠不齐,再加上民众对于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较低,所以市场是比较混乱的,属于一个待规范的潜在市场。
女儿我爱你
看见|清心心理问答 小芹: 你好。如果你想半路转型成为心理咨询师,这完全是可能的,这要庆幸我们生在中国,但我国对于这个行业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是取消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原因。 因为你提出的不是生活中的心理困惑,这个问答我可以大胆给你建议,而且可以在给建议后,分享一下这个职业可能面临的压力,希望可以帮助你对这个职业有多角度的认识。 先分享三点现实的建议: 1. 为了顺应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建议你完成一个心理相关的专业学习,并获得学位证,本科,硕士或博士都可以,毕竟心理咨询是一个讲专业的工作,以后还是会看学历专业背景的。这种苗头已经在呈现,比如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对于注册心理师的申请有个硬性指标就是要有心理学、医学、教育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以上的学位。 另外,因为取消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试,研读一个相关学位,也是进入这个行业的一个敲门砖。既然打算从事心理咨询的职业,尽量选读心理学专业,更贴近实际应用。 这就涉及到考试了,如果你对考试有不太好的感觉,建议你先处理一下自己这个课题,也许会让你更了解自己,看看阻抗的背后是什么。 2. 完成一个一年或两年以上的连续性专业系统培训,很多机构在招募咨询师时,还是很在意咨询师的系统专业学习背景的。 武汉、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类课程较多一些,这个行业打飞机去上课是很普遍的事,课程的老师和质量更为重要。推荐简单心理、壹心理、糖心理、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德瑞姆心理,以及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课程,都不错。如果你喜欢荣格方向,那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是个不错的选择。 3. 坚持阅读学习,做个人体验(成为来访者),多积累咨询量(这是从业硬指标,可以从公益咨询做起来积累经验),以及坚持案例督导。这点后面会分享更多。 我也是半路转型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当时我们考证班有近十位小伙伴关系不错,有几个月,我们每周聚一次,读书学习,共同成长,彼此鼓励,大家都隐隐期待着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两年过去了,只有我成为了全职心理咨询师,还有一位开始兼职零星做起了个案,其他小伙伴都在中途放弃了。 说实话,这条路确实很不容易,太多人在前期投入很多金钱和时间后,最终都没能真正迈进这个行业。这其中的缘由有很多,我个人感觉主要有三方面的压力。 行业里有个说法,心理咨询师从业前三年别指望收支平衡,这话一点都不假。从业前三年,还不包括学习期,在接第一个个案咨询前,至少要有一整年的系统基础学习期。 首先这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走进来你会发现学费支出根本停不下来,因为这是一个很考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最初几年,面对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你总会忍不住再去充点电。这很正常,就算咱们真是学习型人格障碍患者,后期恶补的知识和技能厚度,跟欧美国家对心理咨询师从业者的专业要求标准比较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 这个行业的培训费真不便宜,随便几天工作坊就几千上万。当你积累到一定水平,总算可以达到中德班中美班或某某精神分析学院这样高标准培训的入学门槛了,你激动地填简历申请报名通过面试后,几万块钱又出去了。 学费这个无底洞,比起每周要交的个人体验费与督导费,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必须接受个人体验,这样你才能让自己的人格更完善。人格更完善,你才能在咨询工作中不被拖入泥潭,才能不在咨询工作中,跟来访者互相伤害。 督导费像个人体验费一样重要,曾奇峰说,没有督导的心理咨询,称不上真正的心理咨询。我非常同意,在更专业的从业者指导下开展咨询工作,这是对来访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督导师不但会帮你在专业性方面指导你,还会无形中帮你分担很多工作压力。 我个人感觉,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按国内行业的收费标准,每周要交的个人体验费和督导费加起来差不多要1000元,最低也要800元,否则质量很难保证。有同行曾写文说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路上,要准备一套三四线的房子,我觉得没那么夸张,但准备个十几二十万,还是很需要的。 每周有个人体验和督导的加持,你的工作压力会少很多,但并不代表一点压力都没有了。心理咨询是一个尊重专业的工作,同时还是一个非常看人的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压力与职场上的压力不同,职场上的压力再大,但还不至于让你当场气脉散乱。我见过一个同行刚从咨询室出来,被来访者攻击得拿杯子的手颤抖了很久,我也经历过在结束一个咨询后,僵在沙发上整整五分钟动弹不得。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份工作最大的魅力,也在于它具有这样独特的工作压力,只有灵魂与灵魂真正的碰触,才会让你体会到这种消耗。你以为自己被耗得七荤八素后会恨你的来访者么?不不,等你精神一恢复,你依然会爱他们,而且随着工作深入,你会觉得他们越来越可爱。 为什么被来访者虐千百遍,依然爱他们呢?有一部分原因,肯定是由于这是你的工作,你收了钱,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把工作做好。另外的原因,我觉得是--- 当灵魂与灵魂发生深入的触碰、信任与链接时,这当然会激发出爱。 比如,当有一个人如此信任你,把在他/她看来最羞耻最隐秘的心声告诉你,你很难不想尽全力让他/她更轻松快乐幸福。即使你表面上要克制,要无为,但当那个人更成长了一些,你内心就是会感动得稀里哗啦。 当然,你也是一个正常人,如果你恨的时间有点长,你发现自己惧怕见那个来访者,或者在那个咨询中,你有强烈的无力感。这时候,出于对来访者和你自己的负责,你要尽快跟你的体验师聊聊,看看情绪的背后是什么,看看你哪些情结被勾出来了,趁机你再完善一下自己的人格。所以,有时候,真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在一起成长。 随着你人格越来越完善,经验越来越丰富,功力越来越深,你感到的消耗会越来越少,这是一条虽漫长却很美妙的路。 当你工作进入正轨,你会发现这是一份挺忙碌的工作,更是一份很孤独的工作。 你忙着做咨询,忙着写记录,忙着打逐字稿,忙着见体验师,忙着见督导师,忙着上各种课,忙着大量阅读,还可能忙着写作……最后你发现, 你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人,不是你的来访者,就是你的体验师或者督导师,而且都是一对一的见。 这与办公室环境是相当不同的,办公室的关系不管有多少虚假和浮华,但人来人往啊。有时候,咨询师喜欢上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人多啊,热闹啊, 平时哪有机会见那么多人 ! 另外,你会跟你的来访者有很深的链接,也会跟体验师有更深的链接,但这些关系很微妙,比现实的关系显得更真实,却又绝不能成为现实的关系。有段时间你可能会很迷茫,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是,当来访者一次次深层次触动你,体验师一次次海纳百川地接纳你时,你很容易感觉生活中的关系有太多虚假和伪装,感觉社交质量愈加低下。 于是,你宁愿形单影只也不愿意沉迷“虚假”。人的烦恼就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你渴望遇到可以深度交流的友谊,怎么去遇到呢?同行应该更谈得来吧,毕竟有太多相似之处。首先督导师是没时间跟你交朋友的,其他同行呢?你热情满满约见了几位,然后你发现很多同行早已孤独成仙,对你发出的友谊发展信号毫无反应。这时候你也不要气馁,这不怪你,只是他们早已不擅长交结朋友了而已。 咨询师与咨询师做朋友,表现在:严肃时,微信群里讨论一下防御机制与存在主义,然后再总结一下新的领悟;轻松时,微信群里互相攻击,互相抱持一下,然后再谈一下自我觉察。 还有一些连群都不冒泡的咨询师们,偶尔在彼此文章下点个赞,留个言,再赞个赏。这就很温暖。 为什么那么多心理咨询师喜欢写作呢?我想,恐怕没有什么事比写作更加孤独的了,以孤独克孤独,以毒攻毒,不能再有效了。 过两三年你总算打破了自己高逼格的防火墙,心想管它什么真真假假,特么开心就好,这才是人生智慧啊。不过很快你会发现,自己依然回不去曾经的繁花似锦了,因为你也已经孤独成仙了。 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孤独,我觉得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是做了心理咨询师变得孤独呢?还是因为一个人原本孤独,才选择了成为心理咨询师呢?我觉得是后者。 李孟潮说,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个想成为的职业,而是一个被选择的职业。曾奇峰也说,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成为心理咨询师,他甚至建议一个人在决定转型成为咨询师前,先去找专业人士做一下评估,看是否适合,要不然花太多时间和金钱也是打水漂。我觉得不至于这么夸张,但如果具备更能适应孤独,更能感同身受,更能持之以恒,的确会在这个行业走得远一些。 有些孤独不是说能适应就能适应的,之所以很快适应了,那真可能是你本性就如此。 也许前些年你沉浸于喧闹中只是防御孤独的一种方式,最终你总算有了勇气,敢于大大方方的孤独了。 这节小标题我没有写“孤独的压力”,孤独是压力么?不不, 没有一定级别的自恋高度,是达不到一定级别的孤独境界的。 对了,听你说在网上写简历,不知道你是看的是什么样的招聘信息?其实,心理咨询机构很少在招聘网站上招聘全职咨询师,这个行业更偏向合作的方式,另外这个圈子很小,想招募到合适的咨询师,可能转发转发机构的公众号就有效果了。招聘网站上的心理咨询师职位很有可能是这几年时兴的情感咨询师,这与传统的心理咨询是有很大不同的。建议你再多些了解。 以上是我对这个职业的一些认识和感受,仅代表我个人观点,肯定会有很多局限性和偏见,毕竟我从业不久,也许过几年会有新的认识。写下这篇文的标题,我肝颤了很久。 其实啰嗦那么多,都是废话,核心的点就一句话,真爱就 just do it ,不管三七二十一,很多心理咨询师就是这么过来的。 感恩你的信任哈,加油。 清心
fairyzhangyanting
1.调整好心态。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化压力为动力。2.找一个自己信任的朋友,尽情倾诉。把自己心中的压力全部倾诉出来,说出来的,就会好多了。3.找一个假人,打打,发泄发泄。也可以拍缓解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态,让自己等到一些放松,不在紧张,面对压力。4.加强运动,锻炼好身体,增强压力耐受力,也可起到发泄,舒缓的作用。5.写下来。不管是备忘录、日记本、说说都可以。在写的时候就像找朋友诉说一下,写出来,随着自己笔尖的流动,自己面对的很多压力都会在写中得到缓解。6.找个人引导做放松训练。可以去自己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里面,找到心理咨询师,让他们帮助我们一下,做一个放松训练,教导我们学会正确的去面对压力。7.当自己很多时候是在是不想这样的话,也可以自己找自己喜欢的音乐,听着音乐,然后好好的睡上一觉,把自己心中的那份压力都缓解出来。
水之语城
有个人觉得做心理咨询师有前途,因为现在大家都开始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学生有学习压力,上班族有工作压力,孕妇容易有产后抑郁,老年人,空巢老人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前景还是很好的,
Xiaonini71
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个挣钱的行业很多人觉得,心理咨询师动动嘴,每小时的费用就是几百,这一天工作8小时下来,岂不是发家致富的捷径。于是勇敢入行,结果发现一个月都不一定能接到一个个案,好不容易接到一个,人家做了一次咨询就再也不来了。心理咨询真心不挣钱!首先你没有那个力量,每天做8小时咨询。个人能力极限是5个小时,而且说真的最后一个个案已经让我没法好好听来访者说什么。再多的咨询也能做,但效果大打折扣。第二,你的咨询费不只是自己收起来的,除了房租水电等费用,最大头的就是督导和个人成长。市面上有各种培训班,好的心理咨询师需要不停的去了解自己,尽量让自己的问题不去打扰咨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你只能做到尽量)。心理咨询师和其他人的重大区别就是,他们需要终生被治疗。
最爱的mango
有的时候感觉学习压力非常大,上课集中不了精力,每天没有精神,不知道老师在说些什么,没有办法正常的学习,很厌烦。面对学习感到压力大,该如何自我调节?应该去发泄掉这些消极的情绪,可以去外面大喊一下或者去外面跑跑步。运动可以分泌多巴胺,多半可以让人感觉到快乐,可以把消极的情绪干掉。会让人更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可以每天都出去外面运动一下,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比如说打篮球、跳绳、跑步都可以,这样可以每天把自己压抑的情绪都释放出来,让一天的精神非常的充沛,每天都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和学习。
做到劳逸结合,让疲惫的身心能够得到放松。在周末有空的时候,和朋友出去游玩,可以让疲惫的身心能够得到放松,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可以去外面吃一次甜品,甜品也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心情愉悦。心情烦躁的时候,一定不要一直坐在那里不动,还要一直逼自己学习,这样的效果更不好,只有劳逸结合,才能让我们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
也可以去找同学、朋友、老师或者家长聊聊。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以自己的烦恼告诉他们,很多时候听听别人或者长辈的想法和建议,可以更好的释怀。多听听意见,很多时候我们一直钻牛角尖的想法,别人开导一下,我们瞬间觉得其实事情并不是那么难,就是我们一直想多了而已。
要考虑我们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理想,确定目标。这样我们才能够给自己更多的鼓励,激发起我们的斗志,更愿意去接受学习。在心情很烦躁,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多深呼吸几次。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