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98

晓布丁2011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自尊被摧毁心理咨询师电影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碗碗儿

已采纳

《心灵捕手》向我们再次证明了一个事实,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影片中的主人翁威尔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问题青年,他打架滋事被学校开除辍学当了清洁工。一次数学系的教授在学院的黑板上留下了一道数学题,几天过去竟没有一人作答,突然有一天黑板上的题被完美的解决了,这人正是问题青年威尔。

蓝勃教授发现威尔的过人天赋后,决定栽培这个问题青年。不管威尔做了什么蓝勃教授都帮助他鼓励他,为了更好地栽培威尔,蓝勃教授求助好友尚恩教授,尚恩教授以信任突破了威尔的心防,抚慰了他受过创伤的心灵,帮助他重新找回人与人性之间的信任。并鼓起勇气向女友表达了自己的爱意,收获了爱情。

所以这部影片带给人影响最深刻的启示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信任一词是分量很重的,作为人不管走到哪里,失信于别人都不会得到别人真心的,因为信任和真诚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前提。

自尊被摧毁心理咨询师电影

241 评论(11)

墨剂先生

心灵捕手给了我两个启发。

第一、有天分的孩子一定有缺陷。

不管是在电影中,还是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知道,但凡天才都是有一方面特别的厉害,比如感知能力,比如数字能力,比如记忆能力等等,但是上天再开了一扇窗户的时候,也会关一扇门了。比较夸张。但是还是形象的。这样的少年一般都是自理能力差,或者控制能力差,动不动就发飙,动不动就做出怪异的动作。因此,这才平衡上天给他们才能。

第二、有心帮你的老师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老师。

影片中他的数学教授发现了威尔的天分,于是想要帮助威尔,但是他又对心灵辅导没有什么研究,不得要领,于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人才流失。而相反他的心理老师虽然说也不是一个非常强的人,但是他懂得引导,懂得观察,懂得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后终于获得了威尔的信任,这也让威尔自己走出了自己的束缚,爱情也得到了丰收。

我们小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凡老师比较认真负责的班级可能成绩都不好,但凡老师不管的班级,成绩还不错。原因在于需要因材施教,这才是最重要的。

236 评论(13)

壹贰叁肆4321

哪一部份的?假如你是要整部电影的分析...我想 应该可以写本论文了...如果想讨论一下 欢迎找我... 我不是为积分而来 只是因为喜欢这部电影 ^^

226 评论(14)

迷茫的前途

故事的主人公威尔是自幼失去双亲的孤儿,在麻省理工学院里做清洁工,数学教授蓝勃出在黑板上的算式,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求证出来。对这些高难的问题都经过许多人多年的研讨,教授在找不到解题人时又出了另一道更难的题目,他又轻松地解开这个难题。教授要找出这个数学天才。他终于发现了威尔——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拘禁。他通晓各种知识,可以用法律为自己辩护,但从未真正服法以至法官不再听他的辩护,最终幸得教授的保释并向法官求情。虽然教授希望威尔能够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所有被教授请来为威尔做心理训练的心理学家都被洞悉心理分析的威尔所羞辱,无功而返。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肖恩,希望他来开导这个正在逃避生活的年轻人。肖恩发现他所有的作为都表明,他根本不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他的才华在他的反叛和固执中浪费了。他必须唤起他的精神,直面人生,包括他害怕失败而轻易放弃的爱情。 这是一个不幸的青年,他的童年浸满了太多的苦涩,所以他选择对社会的反叛,对自己的反叛,浪费自己的天才来仅用作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工具,他或者感觉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但是却固执地守在做体力劳动的朋友们中间,不去看也不去想这样的天分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他甚至拒绝送到手边的巨大机会。这看似无稽与愚蠢,但放在威尔身上,却变成了实实在在地揪心与哀伤,这可以叫思维抑制么?这个人在童年时受到了太多的伤害,所以他拒绝、他逃避、他蔑视、他以对抗保护自己、他用暴力说话、再用天才辩护,你知道他逃避自己,但是你似乎永远无法说服他。他在打架、在辩护、在任何时候都是无谓而强硬的,可其实他比所有人都软弱——因为他甚至不相信也不敢接受幸福。他脑中的世界比常人复杂千万倍、清晰千万倍,可是他心中的世界却塞满了空虚的混沌。初看威尔,似乎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不良少年,就像随处可见的“不成器”的青年一样会注定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年轻时凭强壮的体魄和蛮力在黑帮中混出一个风光的位置、凭英俊的相貌有几段荡气回肠的爱情,然后结婚或同居,继续做黑帮或做苦力,老去,被新来的黑老大们杀害、代替或继续平淡的一生。可威尔是不一样的,他的冥顽不来自天生,而来自错误的童年,他的无所畏惧正是来源于发自心底的巨大的恐惧,这种恐慌像一只无形的利爪攫住他的心,让他无从逃避,弗洛伊德坚定地相信所有行动都有原因,如果人类仍然很神秘,那是因为对他们内心的驱动力量和影响行为的体验揭示得不够,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如果我们仍然认为威尔是强硬的,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深入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无畏更像一个乞丐的勇敢,正是因为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才无畏。他的心门是闭锁的,就像一个久蛰洞中的人,阳光反而是伤害。之前的医生不能“治愈”他,不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是缺少对威尔真正的关爱,他们出于医生的职业,已经习惯用专业解决一切,而不是以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同为人类的关怀来看待他,帮助他。于是他们得到的便是威尔更专业的嘲弄,而此时,肖恩出现了,这个人未必有最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可贵,他是以一个人的身份在和威尔谈话,他也被敌视、被嘲讽、被激怒、被恶言相向,但是他包容了,他用心替代职业与威尔交流,从而填补了威尔心中缺失的父爱,影片最后,肖恩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威尔躲避躲避,最后躲避不开,突然痛哭。屏幕前的我们,心口都像受到了一种暖暖的撞击。这原来不是一个飞扬跋扈顽冥不化的人,他的一切乖戾与反叛都是对童年恐惧的抗击,对内心自疚的挣扎,当他殴打别人,他其实是在殴打自己。如果人真的是有对死亡的趋向与求生的矛盾,那么威尔就是在用殴打他人践行自己对死亡痛不欲生的过去的斗争。让我们忘掉他的有力拳头、他的高速运转的大脑、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拨开这些令人艳羡的外衣,这只是一个受伤的孩子,这只是一个用利剑做外衣蜷缩在自己世界里假装没有伤口的孩子,这只是一个在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中的一员,他们有千千万万,被剥夺了童年的幸福也几乎被宣判了未来幸福的不可达,成长在暴力乃至犯罪中再给社会更多的暴力与犯罪,最后被社会抛弃,被人们惩戒、遗忘。他们是无所畏惧的,然而这样的无谓既不来自勇气、也不来自高尚的感情,只来自人心最深处的报复,最深处的痛恨、软弱、恐惧。威尔之所以显得特别,只因为上苍给了他一张特殊通行证。他的天才让他能得到高傲的世界极学人不弃的眷顾,让那个世俗的人为他费神、为他动用所有可能的资源、为他塑造未来。他终于能放弃表面的无谓,直视内心,接受阳光照见伤疤,开始人生的追问。可是我突然想到,还有更多“威尔式的”青少年们,他们有一样的悲苦童年,却没有威尔那样的天才,于是智慧与关怀之光就理由正当地就永远遗忘了这个角落,蓝勃教授等怎么能有精力关心他们?可是这些人是确实存在而且需要人们的关注的,他们的无谓会成为社会的畏惧,这样的无畏导向毁灭。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而心理治疗可以做为个案拯救的途径却无法承担大面积的诊疗。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此后,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就取得了飞速而巨大的发展,可是相对的,当它作为科学发展得更规范时,其最初对心灵与灵魂的本真关怀也渐渐被遗忘。当人也成为了个体研究品,智者当年充满人类同类关爱的“关于灵魂的科学”也变了质。变质未必是坏的,人类的发展确实需要一群人跳出人的立场,以科学的眼光审视自己,但是当心理学家离开人文关怀的战场,我们的社会不是应当找到另一群人占领这个阵地么?我们不能要求心理咨询师承担改造那些受伤青年的责任,像威尔那么有慧根的青年况且需要那么多气力扭转,他人更不用说,所以要根治这种“无谓”,恐怕需要很多人长期无谓的努力,这其中必须包括心理学家们的努力,也少不了整个社会的共同奋进。

240 评论(15)

淡淡的生活

天才需要更多爱来浇灌~要不然就会成为精神病~

153 评论(15)

小吕娃子

通过这部《心灵捕手》这部影片,给与我的一个启示是:无论生活待你如何,发展成什么样子,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拥有更好的一切。我们往往对待自己比对别人更苛刻。我们喜欢用别人的错误去惩罚 自己。就像主人公的童年被虐待,他以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他本是天才但是他却一直在堕落。影片中,教授一直重复“这不是你的错”这句话的时候,他哭了,似乎某种灵魂得到了救赎。影片中,主人公拥有非凡的天赋、很铁的死党、美好的爱情、还有一个引导他帮助他的心理医生。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可能想男主人公一样获得那么多辅助的因素。我们要想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多的改变,那就要拿出更多的勇气。

我想,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很多童年受过的伤痛都会使他的将来变得更痛苦。所以父母们在对待小孩一定要能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爱,因为只有他们感觉到被爱,他们长大之后才会更爱自己。更爱他人,爱整个世界。

28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