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紫蝶57
曾经在一个团体中聊到梦,很奇妙的是大家不约而同的都会梦见过自己或者被追杀,或者从悬崖掉落,或者曾经在迷宫中找不到出口······可以说那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内在小孩”,在通过梦的方式与我们对话,你心中的内在小孩是什么样的? 如果我说内在小孩代表着每个人内心的脆弱,你可能不同意,那我们玩一个对号入座的游戏吧,请看下面的图片按图索骥衡量一下自己的内在小孩是否健康吧,如果没有受伤内在小孩的表现,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关掉这个页面了。如果你还在,那说明图中某个表现戳中你了,你的内在小孩可能被好好地安放在内心的某个安全角落,可它时不时地会在某些时刻趁虚而入,让你忍不住落泪、感到委屈、孤独、沮丧、伤感······有时候会让你感到困扰,因为它总让你身不由己地做一些委屈求全的事,你感到自己被困住了又不知道如何脱困,那要如何认识它,试着好好照顾它,不再被它困住,给生活增添一点掌控感?如果这是你想的,那么《看懂自己的脆弱》就是为你而写。 这本书作者冰千里是心理学大v、畅销心理学图书作家、知名心理咨询师,曾任壹心理等多家自媒体签约作者、文章影响力广泛,著述颇丰。代表作有《解锁亲密关系:爱为何会伤人》《亲密而独立:活出边界,活出自己》《心灵书写:让写作通往疗愈》。 这本书中内在小孩的成长路径是这样的;认识内在小孩--重塑内在小孩--滋养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特指人们内心的脆弱与创伤。它常常包含了我们的创伤性体验···内心某些敏感、无助、脆弱、幼稚、痛苦的部分···它与我们外在表现出来的样子--也就是功能性自我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 也许,在这里你可以停下,给自己的内在小孩画一幅画像··· 看着这副画像,也许你会想,内在小孩是怎么形成的呢?它的形成有四个影响因素:先天具有的特质(包括家族遗传什么的)、家族的人格表现(就是家族中传统的处世方式、待人接物的习惯等)、社会文化背景、原生家庭的养育环境。大家可以看出,前面三个因素都是无法选择和调整的,除了顺应,似乎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最后一个,可以通过认识它而寻求改变,获得成长。 我必须要说,去认识原生家庭养育环境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在小孩,是为了帮助自己得到改变,从而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可以说成是一种人生的意义吧,并不是为了要去怪罪原生家庭。我相信,每一对父母是爱孩子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们尽力了,只是可能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 那么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认识内在小孩呢?你可以通过亲密关系觉察它,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情绪感受认识它,而文章开头提到的梦则是一个直接与内在小孩对话的方式,而有时候,飘过你脑海中的念头、想法,甚至身体的感觉都是你的内在小孩在与你交流,不要忽略它们。 当你认识了内在小孩,要怎么重塑它呢? 既然称为内在小孩,也就意味着,它的成长被卡在了某个地方,所以首先需要知道它被卡在什么地方了?然后才能将它解救出来,重新养育它,让它长大,直至成熟。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内在小孩往往代表着内心脆弱的部分,通常它所引起的情绪感受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想面对的,一般性的做法都是逃避,但当有一天,你发现逃避没有用的时候,也许就是疗愈的开始。因为内在小孩的伤痛并不会因为逃避而消失,它时不时地会跑出来侵扰你,而你会陷入一种“强迫性重复”中,比如在人际关系中总是趋于退缩,总是需要先顾虑他人的感受,不敢提出要求···,而解决的方式有且仅有一种---那就是面对它、认识它,进而反抗它,最终整合它,我知道这需要多么勇敢,也许你会说我现在还不能面对,好的,没关系,等你什么时候积蓄够了力量再来吧。 打破-重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它值得,它能为你的生命插上自由的翅膀。 经过艰难的重塑过程,破茧而出的内在小孩在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它还很稚嫩,需要细心的呵护,让它慢慢地茁壮成长,直至足以抵御狂风暴雨。 被滋养后的内在小孩,是平和的、从容的、坚定的、如同风尘仆仆归来的游子,于万家灯火处,一眼就瞥见了自家那盏温馨又明亮的灯,暖流瞬间涌上心头。 那要如何滋养内在小孩呢? 你有没有这样的一些时刻:面对现实,自己好象无法活出自己理想的状态,总是倍受打击而感到沮丧、失望、无力、无助···你的另一半给不了你期待的“无条件的爱”,即使有也很短暂,感到内心的某种需求无法被满足、总是感到孤独··· 这样的时刻出现的时候就表明,你需要给自己建立一个可以完全放松、自在的做自己,既现实又可以任意想象的空间,让情绪得以缓冲,让内心开始反思,去找到一个现实与理想的平衡点,而不是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来回摆荡,让自己处于不安和焦虑中。 没有什么比建立深度关系更能有效地照见、坦露、磨炼甚至滋养我们的内在小孩。 人是关系的动物,从理论上说,所有的创伤都可以在关系中被疗愈,而前提是这段关系是真实的,什么是真实?套用一句电影《无问西东》中梅贻琦的台词:“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是不是听起来就很治愈?那么哪四种关系适宜建立深度关系呢:真实的人、虚拟但真实的人(比如某个可以信任的网友)、植物、动物。真实的关系带来放松、带来接纳、带来自如,在这样的关系中想不被治愈都难~ 自己可以给予自己最深的关照,观察自己、记录自己、进而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满足自己,其实就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满足自己“被看见”的需求, 看见即是疗愈。 看看周围,焦虑弥漫着,人人都行色匆匆,总觉得停下来就意味着落后他人,就意味着可能被淘汰,总得做点什么让自己安心,而这种停不下来的感觉让人更加焦虑,于是需要做得更多···于是恶性循环形成了。 让自己慢下来,就是慢慢与焦虑相处的过程,慢慢地提高对焦虑的耐受度的过程,而你会发现,即使慢一点也并没有发生想象中可怕的情景,慢一点也是可以的。 到这里,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以上的一切,你的内在小孩应该会是另一番模样了吧。 愿你我都拥有一个自由自如真实的人生。
我吃了一鲸
我是曹伟谦,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喜欢不断的为自己设定目标,不断的沿着目标努力。我喜欢做什么事情,就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极致。我喜欢对生活始终保持十分的热爱,阳光自信的过好每一天。我也喜欢帮助别人,在给别人带来开心和快乐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成就自我价值。我和心理学颇有渊源,下面就听我讲讲我和心理学以及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的故事。 一,与网校结缘,"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这句话吸引了我。 2018年与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结缘,网校的办学理念是"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我曾经在2007年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用心灵温暖心灵,用生命关爱生命》。所以,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到非常亲切,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再者,我是一个不断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的人,帮助更多的人,是我不断追求的梦想。我经常说,假如生命是一根火柴,那么点亮一根蜡烛,只会照亮一片天空,我更愿意点亮一片森林,照亮整个世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愿意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增加生命的厚度。"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这句话和我的价值观,我的梦想相吻合。似乎这个地方,应该有我想要的宝藏,就这样跟随网校一路走下来,不成想,网校这片温暖的海洋,点亮了我运用心理学帮助更多人的梦想。 二、知行合一,擦亮人生梦想。 喜欢心理学,已经有很多年了。也曾经参加过中国首届心理学家大会,有幸跟随李子勋,杨凤池等国内外知名大家学习,在2010年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连续四年参加河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会,并在会上做经验介绍和学术交流。但是,随着时事的变迁,心理学的梦想还是搁浅在了沙滩上,没想到兜兜转转这么多年,还是在韦志中心理学网校,重拾自己的初心,搁浅的梦想再次启航。 2018年,在学校心理学专业,我参加了心理成长小组,在教务主任的带领下,每周四晚上和团体成长的伙伴们心灵有约,每次学习,我总是积极发言,上麦分享,在这里我成长的特别快。这时候网校发起了知行合一计划——"最美不过夕阳红"重阳节尊老敬老活动。学习这么多,终于有实践的机会了。我很高兴的报名参加了。 我平时就特别喜欢做公益,喜欢做志愿服务工作。在学校成立了公益演出服务队,到邢台医专老年养护中心,河北省民政总医院,邢台县冀家村小学等地都做过公益演出活动,关爱老年人和留守儿童。还带领我校的青年志愿者参加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志愿服务活动,在邢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城中,组织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文明劝导,为文明创城助力。当网校发出要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在九九重阳节为老人献上一份大礼的计划的时候,让我首次感到运用心理学也可以助人,也是我做公益的另一种形式。 于是,我马上和邢台医专老年养护中心联系,找场地,准备音响设备,制作条幅,购买水果,准备讲课课件和道具,在我校三名志愿者的帮助下,我圆满完成了这次知行合一计划。老人们在课程中深切体验到了温暖和关怀,走进了老人的心田,说出了藏在心底很久都没有说出的话,老人之间感情交流也加深了。都对我们的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我们可以经常去搞这样的活动。这次活动在我校官方网站和邢台网上报导。活动结束好几天了,我的心里仍然非常激动,激动于自己的努力实践得到了老人们的认可,换来了老人们内心的愉悦和幸福。原来实践是这么有魅力,给人自信,让人踏实,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知行合一是网校大力倡导的,此外网校还举办了三八妇女节关爱女性等一系列的知行合一计划活动。在今年疫情期间,网校也做了大量的公益讲座,在疫情期间给予心理疏导。 我也秉承网校知行合一精神,在疫情期间参加由邢台市文明办组织的"助力疫情防控*志愿者在行动"2020年"抗击疫情心理服务热线"公益援助活动,并获得"志愿服务"证书。疫情期间,为全校5000多名学生做线上心理疏导活动,并对留校隔离的藏族班1704班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的心理咨询。学校复课以后,又在学校心理学院院长钟海境的指导下,做了开学第一堂心理健康课《放松心情,追逐梦想》。目前,中考在即,我又给我当初三班主任的同学设计了一堂中考减压体验式主题班会课,希望能帮到班级里的孩子们。在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积累经验,增强信心,也在不断的实践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梦想的路很长,需要用脚步一步步丈量,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喜欢这种脚踏实地勇攀登的感觉,践行——一点点离梦想更近。 三、坚定不移走在心理学科普的大道上。 在网校"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的办学理念的影响下,在学校"知行合一"计划的影响和感召下,我既能抬头仰望天空,又能低头脚踏实地,坚定不移的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我的未来几年的规划和设想,一是在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实,做好。最大限度的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学校的心理老师们一起,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室做好。二是继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拓展我校青年志愿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加强和社区的联系,推广心理茶馆项目。三是能够和兄弟院校一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联盟,可以经常性开展教研活动,形成教研成果,真正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 2020年我成长为一名小渡,将继续发扬网校的"渡老师"文化,更多的渡人。一个人走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我也希望在未来能够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来运用心理学知识更好的服务社会。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