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25

优优来来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芳华心理咨询师电影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ynthia20056

已采纳

看了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后,非常感慨。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很多点都戳中人的内心,给人以启示。

影片里所有的角色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只不过把普通人放在文工团这个职业背景里来刻画。电影全篇没有强调军人的高大上,又红又专,而是展现的作为军人的普通人的一面。通篇看下来,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真实,电影讲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最现实的关系。

比如男主角刘峰被身边的战友誉为活雷锋,连年的标兵,身边的人都认为他只能做符合活雷锋才能做的事情,必须得做符合这个身份的事情。别人在有困难的时候都会找到他,仿佛他才是别人搞不定的时候最应该站出来的消防员。

比如,别人学积极分子打扫猪圈却没关猪圈门,结果不小心让文工团食堂的猪跑上街了,主人公就被喊去大街上逆着游行的队伍捉猪;食堂吃饺子,他的饭盆里是破了皮的漏了馅儿的饺子;因为受伤,作为活雷锋的他本来组织上打算让他去军校深造,他也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己去做一些类似杂工的工作,修修灯,做个沙发等等。

不知不觉地,观众也会被拉入到这个人设中来,我也会人认为男主角其实是一个被所有人绑架的角色,我不太喜欢他所塑造的这个所谓的不平凡的角色。当电影到这一段时我会觉得,这难道就是和平时期展现军人又红又专的形象吗?我对这种安排是失望的。

就在这时,画风一转,刘峰向他一直偷偷暗恋的独唱演员林丁丁表白了,并且带有一丝冲动似的抱住了她,却被人正好看见。我认为这是整部电影的转折点,不但改变了男主人公的命运,也改变了我对电影前半部分的感受。刘峰说,他把上大学的名额让出去其实私心最重了,就是想和她在一起。

扎心的是,本来还有点害羞娇柔做作的暗恋对象在被别人看到被抱这一幕后,担心影响到自己的形象和发展,她把男主角对她的这一份爱慕和冲动的一抱,在外界种种的裹挟之下说成了猥亵。这个一抱给男主角带来的后果就是审查、“发配”到川藏线的林场。

唯有真实才能打动人,才能更深刻地反映出人性的复杂。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全面的复杂的,否则就不成其为一个真实的人。以上是《芳华》影片真实一面的一角。

微信公众号:心暖花开心理,终生成长路上的支持、陪伴、见证者;ID:xinnuan-huakai。

芳华心理咨询师电影

219 评论(11)

好好在一起吧

因为刘峰特别的善良,而且总是为别人着想,做什么事情都会考虑到自己没有底线。

230 评论(10)

cestlavie88

电影《芳华》正在热映中,片中女主何小萍的经历让很多观众看的十分心疼,一直受人欺负的她最后在战场上,却不知为何突然疯了,很多观众看到这里都很是好奇《芳华》何小萍为什么疯了?何小萍的性格本来就很内向,有什么事情总是憋在心里,面对自己的感情更是难以启齿。何小萍一生看起来很平凡,但实际上她的知足却让她生活过的不平凡,那么何小萍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芳华》剧照

在《芳华》中女主何小萍是刘峰从乡下接到文工团的,因为家庭原因从小就没有人关心,而且还经常被人欺负。后来何小萍本以为进了部队,就不会再有人欺负她了,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到了文工团,生活过的还是一团糟,身边的人都嫌弃她,而且还经常遭到排挤,但唯独只有刘峰对她是真心实意的好,为此也让她喜欢上了刘峰。

《芳华》剧照

没过多久刘峰因为触摸事件;被迫离开文工团,这也让何小萍的心里对这个集体感到非常的寒心。后来在一次汇演中,何小萍为了不上台表演用假发烧一事被领导发现后,就被分到了前线医护救援队,在这里何小萍为了保护受伤的战士成了英雄,因为心理承受不住,最后自己却疯了。

《芳华》剧照

到了后来在文工团最后一次演出中,何小萍也来参加为此也让她找回了记忆。特别是何小萍在草地上跳舞的时候真的是超级美,莫名的戳中泪点,何小萍也因此恢复正常。何小萍因为懂得知足,不会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后她也终于如愿以偿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何小萍和刘峰都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人,但他们的人生经历却是让人心疼,好在最后他们的结局还算是很不错的。

220 评论(9)

clover2011

冯小刚的《芳华》最近上映,和好友一起看了这部电影,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在军队文工团经历的成长、爱情萌芽与充满变数的命运。非常喜欢电影的色调,跳舞的镜头很美。看完之后,也有很多感触。 01 “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刚来文工团的小萍,为了给正在劳改的爸爸看看她穿军装的样子,偷了舍友的军装去拍了照片,这样一件小事为她之后在文工团受排挤埋下了伏笔。 当一个人受到一群人指责时,哪怕她本身没做错什么,也还是会被人疏远怀疑,甚至贴上一些莫须有的标签。 照片事件后,文工团的女生开始在背后八卦小萍,说她身上有汗味,像从泔水里捞出来的,院里挂了一件垫了海绵的胸衣,于是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在背后嘲笑讥讽的说垫胸衣的海绵上甚至还有可能有澡泥,她们恶意揣测胸衣是小萍的,甚至还要脱了她的衣服证明自己是对的,这背后是怎样一种幸灾乐祸的病态心理。 所以,当和她跳舞的男同志说她身上有泔水味,不愿意和她完成舞蹈动作时,陈峰站出来帮她时,她真的被陈峰的善意打动了,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02小萍的被排挤其实我能感同身受,也能理解“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为什么最能识得善良。” 因为我也曾经历过。我高中所在的班是文科班,女生多,小团体现象也严重,几个女生报成团,表面上彼此要好,背地里常常互掐。更可怕的是,当她们排挤某个女生时,而你正好和那个女生有来往,她们就会要求你站队,如果你不表态,她们甚至会自动认为你和被排挤的女生站在一起,于是也会成为被排挤的对象。 很不幸,我就是那个不愿意加入小团体的人,于是独来独往的过了三年,后来有一次吃饭和高中唯一玩的好的一个女生碰到,聊到高中很多事情,她说:“在爱攀比的年纪,小团体成群的班级,大家都各自带点小骄傲,如果家境好点,为人高调点,难免都会成为别人在背后攻击你的武器。过了七八年在回望 ,想来都是那种稚嫩的,可笑的,没意义的行为。” 她还说,“一个人不喜欢你不是你的问题,而大家都不喜欢你就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了,这句话完全只适用于三观已经建立起来的成年人。”我觉得说的太贴切,电影里文工团女生,一个个在背后说风凉话、甚至诋毁一个人的时候,我就想到了高中班上那个小团体。 电影里的小萍其实更惨,她从小就生长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里,她的心灵渴望温暖,渴望被爱。当她初来文工团时,她从来都没想过就算她当了兵,还是会被欺负,那份温暖依然遥不可及,在那样一个环境里,陈峰善意就像她生命里的一道光。光虽微弱,却暖心。 其实,当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段需要这份温暖和包容时,正好有人在这个时候给她温暖,她甚至可以把这种好,记一辈子。 所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试想,如果当她刚来到文工团,大家给她的是包容,是爱,那在文工团的日子也一定是生命中最美的日子,或许小萍的命运也会被改写。 所以,无论在某个阶段都不想参与这种小团体,不想八卦别人的生活,更不想恶意的揣测。在希望被温柔对待的同时,首先是要学会如何温柔对待他人。03“ 站在恶人的角度,看善良如何吃掉它的孩子。” 这句话是从一篇《芳华》的影评中看到的,突然想起前一阵妹妹发了一条朋友圈,她写到:“吃亏是福好像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高尚美德。当然也是我人生前20年一直奉为真理并努力践行的道德准则,长大后才发现,这其实就是很多不厚道的人欺负别人最好的幌子, 过于善良就是纵容。中国式宽容,会吃人。” 底下的配图文字是她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文中写着:“我们奉劝别人要善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自己是当事人,受害者的时候,可能又是另一番心境。更为重要的时候,没有谁说为了善良就可以不管是非。 是就是,非就是非,这是底线,是原则,是社会井然有序的保证。 “没有原则地提倡善良,就是对恶的纵容,是孕育恶的温床。本身就是一种恶。 ” 04看完后,默默点了赞,其实不知道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回复,善良本身不是错,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可以越长大越明白, 善良是分人的 , 对像狼一样的人善良,本身就是一种愚善 。只是我们的教育中过于强调应该做一个善良人,强调隐忍,而忽视了该如何善良,忽视了善良不是普遍适用的,忽视了在做一个善良的人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被人利用自己的这种善良。 电影里,正真让人感到难过的是陈峰这个人物,陈峰的善良是需要被保护的,如果社会中没有这种善良,一定是冷冰冰。而善良的人,不一定得到的都会得到好报,有时候也也会被误解。 陈峰在大家眼里一直是个“活雷锋”,在那个年代,当他成为众人眼中的“活雷锋”时,那么也许他犯一点点的错误都可能是不被原谅的。 影片中陈峰因为听邓丽君的歌,按耐不住心中的感情,对林丁丁吐露心声后,抱了她,而这个场景刚好被同事撞见,林丁丁怕影响自己声誉,于是落井下石,污蔑陈峰,结局是陈峰被处分了,这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后来,越战开始,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胳膊,再后来镜头切换到他讨要车时被打的场景,昔日的战友郝淑雯看到,对打他的人喊着:“我草泥马,你敢打伤退军人,战斗英雄!” 那一刻真感觉心酸,陈峰那么好,可是这么好的人为什么过的不算好,是不是命运太不公,是不是不该这么善良?电影末尾,陈峰和小萍在烈士陵园相遇,小萍问:“你过得怎么样”,陈峰说:“看要和谁比,比起他们(牺牲想烈士)好多了”,其实他的话就回答了问题。 他的善良未曾想过回报,当善良要用回报来衡量时,在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就一定会沮丧甚至恼怒,而陈峰的善良是内心的平和,这也是电影的高明之处,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勇士,他赤手空拳的和命运搏斗,他没有因为不被理解而放弃做一个善良的人。我觉得这也是电影本身想要告诉我们的, 真正的善良有时候或许本就是不被理解的,可是在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有些本真的东西依然值得我们坚守。 05“一代人的芳华已逝” 青春里所经历的,无论好的坏的都成了生命当中的一部分,不论过的怎样,散场时,大家都得离开,然后各奔前途。 有人为自己早早做好了下一步的打算,有人迟迟不愿离开;那些错过了的爱情,那封没给你的情书,那些放在心底的情话;随着时间慢慢走远,有时候,你以为已经忘记了,忽然发现,原来青春里的记忆,能存一辈子那么长久。 也是后来才发现,当时以为放不下的居然放下了,当时以为不能原谅的居然释然了,只是当时没有珍惜的东西后来没有机会了。 因为,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而一代人的芳华已逝,可下一代人的故事仍在继续。

175 评论(12)

反叛的路鲁修

自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自尊对个体自己的意义,二是对他人的意义。自尊对于个体自己而言,就是一个人是否喜欢自己,尊重自己,觉得自己还不错的程度,也是一个人人格的基石。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自己,有的人会希望自己从未出生过,有的人觉得生命就是一场笑话,有的人内在的自我甚至都是破碎和不完整的,经常性的在恍若天堂和坠入地狱的感受中不断切换,这些情况很难说他们有健康的自尊,或者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恋。而这些也是一个人自信的核心源泉,一个具备了健康的内在心理构造的人,能够发自内心的珍惜自己,有了这样的体验做基础,才能在人际关系中表达出对他人的尊重。

一个从未体验过被爱和被尊重为何物的人,可能会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成长起来,但是内在的心灵往往可能是苍白无物的,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也很难同理和共情别人,让他人体验到尊重,那么他的人际关系可能也会一团糟,也许他无意中冒犯了别人但是自己毫无知觉,或者没办法和他人在同个情感频道上对话,长此以往,身边的人就渐渐远离他了。而真正的自尊是珍惜自己已有的特质,并在面对外界可能的伤害和羞辱的时候能够即使避开,保护自己,也能够在避无可避的时候,具备自我修复和再生自信的能力,因为毕竟我们都不是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真空环境中,外界的伤害也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适当的保护自己的尊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能力。

想要让一个人具有好的自尊水平,其实最早的时候在出生早期就应该注意培养了,如果母亲能够及时给予孩子满足,贴心的照顾,情感的回应和互动,婴儿的自我可能就会在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反之,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被打击,不被尊重,被控制,被呼来喝去,那么这个人可能就会发展出低自尊水平,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也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办好事情,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微信公众号:飞游的心理教室(ID:phil-psy)

284 评论(14)

XiangZong12

自尊,一个连自尊都不理解的人,其根本就没有自尊。

14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