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皮小暖
感觉宁波百合心理学校不错百合的老师很好。今年在奉化开班,不用来回跑宁波了。我也是奉化的,是去年的学员,个人感觉面授比较好,可以互动,当然关键还是要靠自己认真复习。
MING0720HK
道(1)。可道(2)。非常道(3)。名(4)。可名(5)。非常名(6)。注解(1)道;先天之先,一本独湛,无称无谓,无如何,无似像,无欲无想,无善无恶,无明无暗,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之道。 (2)可道;造化全而品第显,普慈今世,恩泽万象,幻显真隐,名像昭然。无形而生育天地,无情而运引日月,无名而长养万物。清浊动静,降本流末,妙用无穷之道。 (3)非常道;同而不共,贞德自在,不落于无,不落于空,不著于名,不著于相。隐于物而显于物,但不生物,不生于物。独慈后世,古有永恒,清静自然,反本还原之道。 (4)名;命也、有也、命有也。原有古有,本然自立自存,超绝独一之真有也。 (5)可名;幻想昭然,名以形质而暂存之幻有,可能可有之命名。 (6)非常名;其有依本然之有而有,显本然之幻有而有,其在显于万物而在,其在摄万物之在而在,其名本然之名,而非幻象幻有之名,隐显交变,去伪存真之有也直译;他是那个道,其妙用无穷,却不著名相,清静自然。(他)本然独立古有永恒却使幻象昭然,显示他的实有实在。他使天地从虚空中初生,他使万物依形质而立。因此,(要)复命归真,(就要)处虚空之境,不著念想,用真心感应他的精微化育之则,(要)复命归真,(就要)存形质之地,执至善之心感应他的根本归藏之所。这两条道路,来源和归宿是唯一无异的,只是作用不同(罢了)。(归跟复命和反本还原)都叫做隐藏的贞德,隐藏的贞德上更加隐藏的道德,就是一切的根本性的来源和归宿之处。 释义;阐明道的三个境界;第一个道;指本然本体而言,“独立而不改”之义。第二个道;指妙用而言,显然名相,万物并作之义。第三个道指本然固有之德性而言,即“得一以清,以宁、以灵……”之数一之义。其名也,相对于三品,而无名,可名,非常名也,同时;又概括了三品的不同与同,交变之中隐含不变,复命归真与反本还原,是道的宗旨。
一见卿心711
一切美好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我特别喜欢资深心理咨询师和作家武志红老师说的这句话。世界就是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总和。关系链接你、我、他。透过关系,我们认识他人和外部世界,同时也了解我们自己。 有些人为什么会对他人比对自己和家人更好?那是因为他们把了解他人胜过了解自己和家人,爱他人胜过爱自己与家人,和自己和家人的关系不是深度的。然而这不是一种真实的关系,不能好好呵护自己和家人,又怎有力量去给予他人呢? 好关系的养成总离不开小时候与父母的健康依恋关系。从小与父母特别是与母亲建立了良好依恋关系的人儿他们会更容易体验和建立良好的关系。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关系体验,相同父母的不同孩子也会有不同的关系体验。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其实指的就是关系。 有些人天生就有好关系的幸运基石;有些人一生都在关系中寻找,寻求疗愈……然而幸运地是,觉察就是疗愈地开始、幸运的开始。 没有深度关系的人儿是孤独的,我们透过关系去奉献自己,透过关系也接受来自于他人的真实、真诚的爱,感受价值、尊重和关心。 爱会在关系中流动,这份爱包括爱情、友情与亲情。 在一切美好关系中、自如放松,觉察这个世界如此美好!这也是来自于这个世界的意义、人生的意义。
loveless012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老子<<道德经>>中开篇的两句话。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要弄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老子的<<道德经>>要阐明的是什么。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 “道”是什么? “道”就是规律,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 在<<道德经>>中,对“道”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存在”与“无为”,是对立统一的两方面,详解可看<<道德经>>。 “名”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内在的、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虚的东西,即平常所说的“虚名”。 “名可名非常名”是说,真正的名与利是可以求到的,但不是平常所认为的那种“虚名”。 这两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要正确认识人生的规律,只有从人生的规律中才能求得实实在在的名与利,即老子所说的“非常名”。 当然,这里所说的“名”并不是只指名字,否则老子也太肤浅了。 但也说明了名的重要性,好名可以让人名上加名。
梧桐无羽
<道德经>最重要就是一个 道 字 它是教我们做人处世如何安身立命.. 人世间有太多的诱惑和困乏.就像一片迷雾.使人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 于是只能在迷雾中打转..以至于彷徨.困乏.痛苦.. 道是让我们回归自然.助我们拨开迷雾.找回正确的方向.人要是依道而行.就能够超脱名利..爱欲..生死.与万物同存... 人要是能悟道..就可以战胜天地万物.因为你已经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了.... 道之所以...玄之又玄.............................. ps:理解了都在品他的含义...不理解都在查他的字义
欧阳小七
文/张宏涛 最近一年,我的变化特别大。过去我有很多创意,但都只是想想和说说,从来不去做。因此,十年如一日,我都停滞不前。因为我陷在选择恐惧症的泥潭里,挣扎不出来。但去年,我突然悟道解脱,由此开创了不少此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项目,做事效率大大提高,成就感和幸福指数自然也大大上升。为什么我的执行力突然变强了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有两个好朋友,和我一样都是天秤座,特点都是优柔寡断,有选择恐惧症。两件衣服,选哪一件?或者一款衣服,选哪种颜色?她们会反复纠结,最后要么都不买,要么带着很大的遗憾买一件。 一件看似很简单的事情,有两种做法,各有利弊,她们就会反复权衡,各种纠结,迟迟无法做出决定,浪费无数时间。 所以我一度认为这是我们天秤座人的共性,因为根据网上对天秤座的描述,天秤座的优点我们都有,而缺点主要就是这个优柔寡断。 作为男人,优柔寡断是非常不好的缺点,是没有魄力的男人的标配,但是我没有办法否认。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这么不男人,就这么优柔寡断? 哲学家布里丹讲过这样一个寓言,一头毛驴,站在两堆草中间,但由于不知道先吃哪一堆好,最终在无限的纠结中活活饿死了。 我曾经就是这样的蠢驴。高中开始,我的选择恐惧症开始发作,非常痛苦。我大量的课余时间耗费在“先做物理作业,还是数学作业,还是先背英语单词呢?”的纠结上。非常痛苦,却无从选择。 好不容易选择先做物理作业,但刚做半道题,我就觉得不行不行,还是先做数学题吧,但刚打开课本,我又觉得还是应该先背英语单词,这个更重要。但背了几分钟,一个单词也没记住,我又开始惦记是不是应该先复习化学,或者还是先做物理题吧…… 浪费大量时间在选择上不说,即便选择了,我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学着这个,想着那个。这样的学习状态,怎么可能学习成绩好呢? 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知道。 到了大学,这个问题自动消失了。因为大学作业超级少,我也没有任何学习压力。后来毕业后做业务,我也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就是按照地理顺序一家店挨着一家店跑,一个县挨着一个县去,不需要做这种两难的选择。 但到做自由撰稿人时,我的选择恐惧症又犯了。 我每天文思泉涌,灵感不断,每天都有七八篇新想出的可以写的文章。但是先写这一篇还是先写那一篇呢?先写昨天想写还没写的,还是先写前天想写没来得及写的,还是先写今天刚想出的几个话题呢?……唉,好痛苦,我还是先玩会儿无聊的单机版小游戏缓解一下焦虑吧…… 原本的选择恐惧症就这样演变成拖延症了 (选择好难,好痛苦、好焦虑,我还是先玩会儿单机版小游戏缓解一下焦虑吧……)。 我被这种选择恐惧症给控制了好多年,大量的精力都空耗在如何做选择上了。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我工作的效率,更降低了我人生的幸福指数,也极大地影响了我人生的发展。 国内外所有讲拖延症的书,我几乎都看了个遍,但统统对我无用。 为什么会没用呢?后来我发现我没有对症下药,我的问题根本其实不是拖延症,我这是选择恐惧症。 为什么我会这么难以做出选择呢?其实就算闭上眼睛去选择一个,也不会错。因为不管选择哪个,都是我所需要的。不论花多少时间做选择,都不可能两全其美,不可能同时都做了。我为什么会这么难做出选择呢?我在怕什么呢?我没有理由怕啊! 就像高中时复习功课或做作业,不论选哪个,都没错,哪个先哪个后,其实无所谓的。写文章也是,除了编辑催的急的,其他先写哪个都没错。 我在怕什么?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我选错了,又能怎样呢?我也没多大的损失啊。我纠结个什么劲儿啊?有这样来回纠结的时间,我都已经全做完了。 我在这个可笑的怪圈里挣扎了很多年。没有办法破解,我就避开吧! 怎么避开呢?就是后来我往往只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哪怕做这个事情,是充满不确定,没有保障的,没有同路人的,但一定是我内心最想做的,我不想陷入两难选择。只有一个事情我非常想做,我才不会陷入这种两难选择,做这些事情,我不用犹豫。 但是绝大部分事情是无法避开的,大部分事情都有多种选择,我必须果断地做出选择。 但是如何能够没有心理负担地果断选择呢? 有一天,我突然看到心理学专家李雪的一句话: 这句石破天惊的话,就像闪电一样划过我的脑海,我有一种感觉,我很快就能觉察到我陷在这个怪圈的真正原因了。 我没有刻意去想,我甚至有些不想急于揭开这幕后真正的原因,毕竟这个坏习惯已经陪伴我很多年了,我已经习惯了,不舍得一下就改变。 但这句话就像一粒种子,一旦被我看见,就开始生根发芽。几天后,我就自然地明白困扰我多年的选择恐惧症——反复纠结、优柔寡断的病根是怎么来的了。 小时候,我就经常面临这种左右为难的选择。 父母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最后逼我站队,我听谁的? 父亲虎视眈眈,母亲眼神幽怨。 听母亲的,会遭到父亲的可怕的暴力报复;听父亲的,母亲那种幽怨的眼神又让我内疚的受不了……所以我迟迟不敢做决定,然后又会被他们催逼…… 我一狠心,选一个,然后被另一个惩罚。 就这样,反复不断,无休无止地折磨,我就变成选择恐惧症了。 我迟迟不做选择,虽然他们都会对我不满,但至少我不用对母亲内疚,父亲的暴力也会相对减弱一些(毕竟我也没有选择站在母亲那一边)。 后来,在很多两难选择上,我都变得优柔寡断。虽然未必都与父母有关,也不会被人惩罚,但我已经形成这个模式了。 这就是我的选择恐惧症的病根。 虽然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小孩了,但我还活在过去的观念里,认为迟迟不做任何选择,对我是最有利的结果。 确认了选择恐惧症的原因后,我瞬间就解脱了。从此 选择恐惧症和优柔寡断成为历史了。我开始干脆利索,不再像过去那样患得患失,因为不论做什么选择,都不用再遭受过去那种怕被惩罚的恐惧了。我成了一个一往无前的人。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再面临那种两难的选择,我会对父母说: 我已经不是那个弱小的只能被欺负的孩子了。所以,去年,我先后建了七个不同的群(亲密关系沟通群、童年阴影·父母关系群、亲子关系群、爱情婚姻关系群、高效追梦群、自传写作班群等),开创了不少此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项目,做事效率大大提高,成就感和幸福指数自然也大大上升。 本文写完发在一个心理学的群里,我们洛阳资深心理咨询师王小虎老师这样评论: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