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1

果果果大美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张真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夕颜无照

已采纳

此处列出的为电视版的主要登场角色及声优,与CD广播剧之阵容并不相同。在此条目中,各故事名称采用缩略记法,比如《秘密 -The Top Secret-2001》记为“2001”。科学警察研究所 法医第九研究室 搜查员薪刚(薪刚(まき つよし),声优:关智一)警视正。“第九”的室长,35岁,身高163cm,外表年龄比实际年龄小很多(看起来像高中生),拥有如女性般的美貌。是唯一一名在看过“28人连续杀人事件”罪犯脑部后还能正常工作的调查员,认为该事件发展到这种程度都是自己的责任。总是穿着防弹背心,并在睡觉时抱着内藏手枪的书。除少数人外,到“第九”的新人有一半因为与他不和而辞职。对青木一行很严厉,但其实非常重视青木。青木一行(青木一行(あおき いっこう),声优:浪川大辅)2060年被分配到“第九”。23岁,东大法律系毕业。有飞行执照,曾驾驶直升机(“2001”)。虽然,在“第九”里经常被薪刚冷言叱喝,且工作得不到家人理解,但他仍怀着对“第九”和薪刚的向往继续在“第九”工作。在“2002”中,为寻找天地奈奈子的身体,提议用MRI调查其梦境以获得线索。他在与三好雪子的工作及私人接触中对她萌生了好感(“2007”),并在明了三好对薪刚心意的同时向三好求婚(“2008”)。冈部靖文(冈部靖文(おかべ やすふみ),声优:目黑光佑)青木的前辈。负责天地奈奈子的教育工作,但将此任务转交给了青木。长相像大猩猩,看起来很老,其实才36岁且独身,被同僚视为“薪刚派”。有个据说是美女的老婆。曾我孝(曽我孝(そが たかし),声优:滨田贤二)青木的前辈。“第九”的另一位探员,主要工作亦是外出查案。天地奈奈子(天地奈々子(あまち ななこ),声优:野中蓝)“第九”的犯罪心理学专家。青木之前辈,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郎,本剧之女主角。为人理性通达,很会关心别人。与薪及青木不同的是,天地办案时总能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案情,一直保持以专家的立场去看待案件。铃木克洋(铃木克洋(すずき かつひろ),声优:松田佑贵)在“2001”中登场的“第九”已故调查员。和薪刚是大学时代好友,两人同时进入警界并在“第九”建立时加入。“28人连续杀人事件”时,看到自责不安的薪刚而决定独自一人看完贝沼的脑部,但却在看完之后精神崩溃患抑郁症,毁掉了贝沼的脑并向薪刚开枪,被正当防卫的薪刚意外射杀。生前是三好雪子的恋人。疑犯贝沼清孝(贝沼清孝,声优:檀臣幸)“2001”中的人物,“28人连续杀人事件”和“未成年连续自杀事件”的疑犯。从2058年4月至2059年8月被逮捕,一年零四个月间,贝沼用28种方法杀害了28个少年。在该事件的侦查期间,贝沼自杀于看守所。贝沼自杀身亡数月后的2060年1月17日,有9名少年自杀。女医生(女性医师)“2002”中的人物,“白泉医院”的医生,“涩谷连续少女杀人事件”的疑犯。在被逮捕前自杀。露口绢子(露口绢子(つゆぐち きぬこ))“2003”中的人物,21岁,露口浩一的长女。18岁时,犯下“娟子与失踪案件”和“镰仓灭门案”。由于过去的心理创伤而憎恨男性,陆续杀害了四名与她发生过关系的男性,并在杀害了除父亲外的其他家庭成员后离家。自称丧失记忆,以别名“山口爱”在由府的设施中接受保护,在父亲因“镰仓灭门案”被执行死刑后才“恢复记忆”出现在世人面前。当“第九”调查露口浩一的脑部时才发现“镰仓灭门案”的真相,并怀疑她杀害了四名失踪者,但苦于没有证据及当时她未成年而无法有所作为。直到娟子杀害了可能发现她秘密的全盲少年平井学,才通过观察平井学的狗“ZIP”的脑部找到证据。露口浩一(露口浩一(つゆぐち こういち))“2003”中的人物,46岁,露口娟子的父亲。2061年1月9日,作为“镰仓灭门案”犯人被执行死刑。实际上,是因为对女儿娟子怀有爱意,为了袒护女儿故在她杀害家人并离家出走后用钝器敲坏了三人的头部(避免脑部被用于MRI调查,隐藏女儿的犯罪事实),临刑前后悔莫及。筱崎佳人/关口佳人(篠崎佳人(しのざき よしと)/关口佳人(せきぐち よしと))“2005”中的人物,16岁。工作是在“花与梦动物公园”穿绒毛娃娃装扮“恰比”。利用其女性般的容貌和声音,可以装成他的妹妹“香里”。五年前11岁时,与妹妹一起被大仓抓住,大仓对另一个小孩的行凶场面及证据被片冈等人撞见,但片冈等人逃脱出去后基于自身原因并没有向警方报告这件事。佳人的妹妹香里在之后被大仓杀害,佳人曾一度从大仓处逃出,但因为某些原因已无法回家,故又回到大仓身边,改姓氏为“关口”与大仓一起生活。后利用大仓对他的爱意,对片冈等人展开复仇。大仓正(大仓正(おおくら ただし))“2005”中的人物,53岁。身心残障人士。五年前,穿着“恰比”装,杀害了包括筱崎香里在内的4名儿童,切割下这些孩子身上与自己残障部位相同的身体部位并储存在冰箱中。最后被片冈殴打致死。男子A(ヒゲ男)“2007”中的人物。在清晨的通勤电车中杀害了里中恭子,后因感染“威尔逊病”病发身亡。张真(张真(ジャンジェン))“2007”中的人物,27岁。来自中国的医药公司研究生,暗恋里中恭子。在男子A杀害里中恭子时上前想阻止男子施暴,随身携带的袋子被割破,导致其培养的“威尔逊病菌”在该车厢中蔓延。逐一杀害了四名出现“威尔逊病”感染症状者,据推测是基于不想让感染者继续感染他人使受害者范围扩大以及对当时见死不救者进行报复两方面原因。梨田(梨田)“2008”中的人物,在癌症末期向牧师和警察供诉60年前曾诱拐一名小孩并将他杀害买尸。事实上,那名小孩是他表弟。滨田葵(浜田葵(はまだ あおい))“2008”中的人物,原名堀江葵,35岁。三好雪子大学好友。25年前10岁时,因不堪忍受父亲堀江太一对其的家庭暴力而将其杀害。光浦茜(光浦あかね(みつうら あかね))“2008”中的人物,95岁。光浦信昭的母亲,和梨田的母亲是姐妹。在知道信昭60年前是被梨田杀害的后,去医院杀害了已是癌症末期时日无多的梨田。受害者山口和英(山口和英,声优:浦田优)“2001”中的人物。15岁。被看见的幽灵少年追逐而跳楼自杀。浅野浩一(浅野浩一,声优:冈本宽志)“2001”中的人物。17岁。看见幻影,割断颈动脉自杀。北村昌人(北村昌人(きたむら まさと))“2001”中的人物。17岁。同山口和浅野一样,都是“未成年连续自杀事件”的目标,但因未达到贝沼定下的暗示启动条件,而成为被其催眠的10名少年中唯一的幸存者。天地奈奈子(天地奈々子(あまち ななこ))“2002”中的人物。“第九”中第一位女性及非精英成员。可以看见生灵,加入“第九”是想研究重大犯罪和心灵的关系。加入三个月后,在私下调查时被罪犯绑架,并将其大脑皮质切下送到“第九”。其身体其余部位在三天后死亡。平井学(平井学(ひらい まなぶ))“2003”中的人物。全盲少年,中学一年级学生。在“镰仓灭门案”前即认识露口娟子,因事件发生时他还是小四学生,他的父母并没有告诉他露口家的灭门惨案,对于他来说,娟子只不过是在散步时经常遇到的“大姐姐”。但在三年后娟子再次带他到藏尸地点时,已上国中的他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还是发现了此处的异常,所以遭到娟子的杀害。ZIP(ZIP(ジップ))平井学少年饲养的狗,既是他的朋友也是他的眼睛,和平井学一起被车撞死。“第九”通过用MRI调查它的脑才发现平井学的死并不是单纯的交通事故,并发现露口娟子的藏尸地点。在ZIP的脑中看到的一直都是有着平井学的美丽世界。筱崎香里(篠崎香里(しのざき かおり))“2005”中的人物。筱崎佳人的妹妹,五年前被大仓杀害。土屋雅纪(土屋雅纪(つちや まさき))“2005”中的人物。20岁。左手和左脚被敲得粉碎,在断气之后,仔细被剥下全身皮肤,最后加以斩首。没有被破坏的脑部被送往“第九”。5年前,参加补习班时,在全国模拟考结束的那天,和其他五人(片冈、石崎、西泽、竹内、境)一起溜出宿舍,在一个医院废墟中发现了正在切割小孩腿的大仓以及被剥下皮的小孩和其皮肤。但因为当天他们服用了名为“HARRIS”的违禁药物,为了不让自身前途受到影响,在离开废墟后,这六人并没有向警方报告这件事情。西泽(西泽(にしざわ))“2005”中的人物。和土屋是同补习班同学。被杀害后剥下皮肤放入冰箱。竹内(竹内(たけうち))“2005”中的人物。和土屋是同补习班同学。被大仓切下头部死亡。片冈修(片冈修(かたおか おさむ))“2005”中的人物。和土屋是同补习班同学。片冈爱的哥哥。石崎立矢(石崎立矢(いしざき たつや))“2005”中的人物。和土屋是同补习班同学。境(境(さかい))“2005”中的人物。和土屋是同补习班同学。片冈爱(片冈爱(かたおか あい))“2005”中的人物。片冈修的妹妹,被筱崎佳人诱拐。里中恭子(里中恭子(さとなか きょうこ))“2007”中的人物。21岁。在清晨通勤电车中被杀害的药剂师。原名“朱惠美”,是两年前入日籍的中国人。因要占着两人座位的男子A让座给腿脚不方便的老婆婆而被其杀害。林田雅子(林田雅子(はやしだ まさこ))“2007”中的人物。在超市工作的主妇。里中恭子被杀害那天乘坐了同一班电车。感染“威尔逊病”,被张真杀害。森山渚(森山渚(もりやま なぎさ))“2007”中的人物。17岁。都内女子高中生。当天和里中同坐一班车。感染“威尔逊病”,被张真杀害。押井正(押本正(おしもと ただし))“2007”中的人物。55岁。从广岛独身来东京工作。当天和里中同坐一班车。感染“威尔逊病”,被张真杀害。岸谷理香子(岸谷理香子(きしたに りかこ))“2007”中的人物。16岁。森山渚的同学。当天和里中同坐一班车。感染“威尔逊病”,被张真杀害。光浦信昭(光浦信昭(みつうら のぶあき))“2008”中的人物。60年前被梨田杀害的少年。堀江太一(堀江太一(ほりえ たいち))“2008”中的人物。滨田尚(堀江尚)和滨田葵(堀江葵)的父亲。酒精依赖症患者,喝酒后会对家人施加暴力,首先是对妻子千佳子(导致其意外身亡),在惧怕会有同样下场的儿子堀江尚离家出走后将暴力的矛头指向了当时只有10岁的女儿堀江葵。25年前,被不堪忍受的堀江葵杀死。滨田尚(浜田尚(はまだ ひさし))“2008”中的人物。41岁。原名堀江尚,滨田葵的哥哥。25年前,在母亲死后,因害怕被父亲虐待致死而离家出走。一段时候后回家接妹妹葵时才发现父亲已经被不堪忍受其暴力的葵杀死,为此感到自责,认为正是因为自己当时没有将葵一起带走才让葵遭遇痛苦。决心无论发生任何事都要保护妹妹,即使是自己背上杀人的罪名。被早濑昭二杀死(属于正当防卫)。其他人物三好雪子(三好雪子)第一法医研究所(通称“第一”)的验尸官。35岁。在“2007”和“2008”中登场。是薪刚的老朋友,以“小刚”称呼他,是目前所有出场人物中唯一以名而不是姓称呼薪的。铃木生前的女友。乐观坚强,对自己的工作能力非常有自信。能安然在解剖台上、尸体旁边睡觉。在“2007”中,因解剖感染了“威尔逊病”的尸体而患上该病,后注射了老婆婆的血清而恢复健康。在“2007”的最后吻了青木,但实际上喜欢的是薪刚。柔道黑带。小香(スガちゃん)在“第一”中担任三好助手的女性。幽灵少年(幽霊の少年,声优:下和田裕贵)“2001”中的人物。山口因被其幻影追逐而自杀,实际上在一年半前就因为不堪忍受山口等人的欺负自杀身亡。青木之母(青木の母)在“2003”中出场。对青木的工作抱有偏见,担心青木会去看死去父亲的脑。因不想向亲戚朋友解释青木的真正工作,而只对他们说青木进了警视厅。将青木父亲的日记交给青木。青木之姐(青木の姉)在“2003”中出场。和青木母亲一样,对青木的工作不理解。在“2007”开头,生了第一个孩子“舞”。青木之父(青木の父)“2003”中的人物,出场时已病逝。老婆婆“2007”中人物。每天早上与里中恭子搭乘同一辆电车并站在里中面前等着里中让座给她,而里中恭子也是因为要犯人给其让座而被杀害的。在里中恭子受伤倒地后,与车厢中其他乘客一起离开了电车。感染“威尔逊病菌”后自我痊愈了,后被薪刚要求提供血清(治好三好雪子的特效药)。早濑昭二(早瀬昭二)“2008”中的人物。滨田葵的未婚夫,有酒精依赖症,喝酒后会殴打葵。同25年前一样,滨田葵无法忍受到几乎将其杀死。秘密 -The Top Secret-1999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公元2055年,《秘密 -The Top Secret-2001》事件5年前的美国。在总体谋杀案的调查中,MRI技术首次被应用。当时,只能对植入了芯片的脑部进行扫描,并只能再现死者死前两年内的事情。登场人物凯文・路密斯(ケビン・ルーミス)读唇术的专家,因其技能被要求协助参与总统谋杀案的调查。对其母亲抱有亲情之外的感情,并在事件解决后搬离了与母亲的家。约翰・B・李德(ジョン・B・リード)第57任美国总统。52岁。清廉、洁白、正义。在白宫举办的52岁生日宴会上,约翰・B・李德在女儿黛伯拉的介绍下结识了其男友马殊・哈维,并爱上了他。两个月后,在希尔顿・海德度假别墅度假时,约翰・B・李德遇持刀强盗抢劫,为抢回强盗手中的钱包被捅伤,因撕毁钱包中藏着的马殊相片而延误了呼救时间,最后身亡。罗斯・马可雷/马殊・哈维(ロス・マーコレイ/マシュー・ハーヴェイ)推定年龄18~23,国籍不明,奥地利反政府武装组织BD的首脑。他以“马殊・哈维”的化名,与总统女儿黛伯拉读同间研究所,并与其成为恋人。在总统52岁生日宴会时由黛伯拉引见给总统,总统并不知晓马殊的真实身份。总统谋杀案后,虽遭FBI全力追缉,罗斯・马可雷仍行踪不明,而他接近总统的目的也无人知晓。黛博拉・李德(デボラ・リード)约翰・B・李德的女儿。

心理咨询师张真

354 评论(14)

时间不等人了

或是因为突发的事情,或是因为长期的病痛,可能在一阵昏迷醒来后,你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残缺了。在那一瞬间:

亲爱的,请别害怕,请你一定要相信,眼前的痛苦与黑暗终将过去。我们将给你带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你度过这段时光。

当然除了我们,还有你的家人朋友,你可以依靠他们,向他们诉说你的痛苦。请你一定要相信,一切都会变好的。

本文共有以下 4 个部分:

01 当身体出现残缺时,我们的情绪会产生什么变化?

02 当伤残发生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

03 若你身边的人残疾了,你可以......

04 如果有以下状况,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01

当身体出现残缺时,我们的情绪会产生什么变化?

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可能会把我们的生活搅得一团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需要先明白,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需要一个创伤修复的过程,不用苛求自己立即走入正常生活。

当经历重大伤残后, 我们的心理可能会逐步经历以下 5 个阶段(毕丽华,1995)

第一阶段:休克期 —— 在伤残发生的那一瞬间,一直到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中,我们会有惊恐、呆滞或麻木等反应。

第二阶段:否认期 —— 我们会否认意外、伤残的发生,并可能会处于

抗拒的状态,不肯配合治疗。

第三阶段:抑郁反应期 —— 当冷静下来后,我们开始接受自己失去了某些身体功能的事实,在这个期间,因为自身心理素质、外界的反应等因素,我们可能情绪波动会比较大,甚至变得抑郁。

第四阶段: 依赖反应期 —— 我们开始超乎寻常地依赖他人,以消除残疾带来的紧张感。

第五阶段:适应期 —— 慢慢地,随着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最后将走出痛苦,走进新的生活。

而在这五个阶段中,我们的内心会有一些重大的心理反应:

1. “别靠近我,别想伤害我”丨过度警觉,缺乏安全感

高度警觉、强烈恐惧是经历灾难性事件后第一个月内最普遍、最严重的心理体验。

在这段时间,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留意或寻找环境中的威胁性信息,处于高度敏感的状态,心情容易受到激惹,对相关事件或信息产生过度反应(例如,可能产生过分的惊吓反应)(伍泽莲 ,何媛媛,2009),这时,我们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拒绝他人的靠近(杨昭宁, 杨静, 谭旭运,2012)。

这些过度的“警觉性反应” 可能会扰乱我们的正常生活,让我们感到心疲力竭,进而导致健康受损。

2. “不,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在我身上”丨否认事实,难以接受

我们会否认自己出现了生理缺陷,不接受眼前的事实 :(马洪路,2002)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很难理性地去看待一些事实和现状。

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初期能对我们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我们抵御紧张、焦虑、忧愁、恐惧等情绪,但在后续的治疗和康复阶段,坚持“否认” 可能会影响后续进展。(毕丽华,1995)

3. “怎么办,我的人生是不是就完了?”丨焦虑不安,无法自拔

在巨大的冲击下,我们可能会陷入持续焦虑中无法自拔:(马洪路,2002)

4. “不去回忆就不会那么痛”丨选择遗忘

分离体验是我们在创伤后几乎都会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简单来说,就是遗忘过去发生的种种,冷漠地回应他人,以此回避创伤。(赵冬梅, 申荷永, 刘志雅,2006)

在分离体验中,我们试图在认知和情感上远离创伤,这也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似乎不去想不去念,就能不痛苦、不在乎,我们把自己从痛苦体验的经历中分离出来,切断生理缺陷与痛苦之间的联系。

当这种分离体验更加严重时,我们可能会过激地切断自己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从而影响日常生活。

5. “那辆车又朝我开来了!”丨不断闪回的记忆,不断重复的痛苦(董强利, 叶兰仙, 张玉堂,2012)

对于发生意外的场面,我们可能会在事后难以回忆,遗漏掉重要的情节,前后矛盾,甚至完全遗忘。

但也可能会时不时出现闪回:当时的经历活生生地闯入我们的头脑,让我们反复地、无法回避地再次体验 。(Parry & O’ Kearney , 2014)

这段时间,我们也会常常出现梦魇、惊恐、注意不集中等等症状。

6. “能不能一直陪着我,不要走”丨很想依赖一些人(毕丽华,1995)

这是一段依赖反应期,会有一个人或一个事物,TA 的出现与陪伴让我们获得安全感,而这段时期多出现在功能恢复或功能代偿阶段中。

这种心理上的依赖,其实是想要取得一种 “ 假托” ——让我们可以将病痛分担到被依赖对象上。

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心理可以减轻我们的紧张负荷,但长期的依赖是不利于恢复独立生活和康复的。

7. “虽然不完美,但我康复了,回归生活”丨接受事实,努力康复(毕丽华,1995)

经历了前面很多心理波折后,或许我们开始慢慢冷静下来,接受自己的缺陷,井然有序地进行康复和治疗,在陪伴和关怀下慢慢变好,并走向新的生活。

这个时候的我们,可以说是完全度过了心理、生理危机,向着更好的明天前进。

02

当伤残发生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

1. 放下自卑,给自己一些信心和改变的动力(刘继茹,1998)

我们可能会有点嫌弃这个糟糕的自己,可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残疾并不意味成为弱者,一蹶不振。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到:

这种弥补可以有两个基本途径:

(1) 攻克功能不足器官的弱势。如通过康复治疗减缓病症,体弱者加紧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等等;

(2) 发展其他的感觉技能来弥补。例如失明者会更依赖听觉触觉做判断,除了视觉外其他的感觉会更加敏感等。

2. 适应生活,积极用行为去做改变(陈建文,王滔,2003)

现在的我们,可能在一些方面与之前有所差距,因此我们处事更应该小心谨慎。这既能保护我们的心理不受打击,更能帮助完成新的适应。

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处理问题,克服问题。

在这个有点艰难的阶段,我们可以时不时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评估,

3. 寻找合适的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确实,身体的缺陷会让我们的学习出现种种障碍,但我们仍然可以期待未来。比如尝试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许会有奇妙的体验和结果。

体育锻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行动不方便的话可以打打桌球、练练上半身的瑜伽等等。这既能提高免疫力,又可以增强自信心,是康复阶段的不二选择。(郭敏刚,吴雪,陈静.,2007)

4. 学会倾诉自己的痛苦,会好受一点

倾诉可以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向亲密的人诉说,或是记录在日记本上(于海波,张进辅,2000)。

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感宣泄渠道有利于舒缓身心,让我们冷静下来,更好地面对生活。

5. 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转换,勇敢面对(宓忠祥,2001)

残疾的出现可能让我们的社会身份出现这样的变化:

我们或许活动无法自理,生活受到限制;或许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远离社会,仅和家人、医护人员打交道;我们的家庭也可能因为自己的伤残面临经济问题、家庭关系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尝试着完成角色转换,比如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参与心理剧的表演等,增加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心理体验,尝试着完成对当前“残疾者” 这一角色的认同感。

这有利于帮助我们尽早建立正确的预期和认知,积极发现和开发自己其他方面的潜能,使其成为今后参与社会活动、树立自信心的心理支撑点。

03

若你身边的人残疾了,你可以......

1. 呵护 TA 敏感的心

由于生理缺陷,TA 将有可能接触更多外界有意或无意的负面评价,而面对这些消极的社会反馈信息,他们会变得敏感脆弱,害怕被拒绝。(李文涛,谢文澜, 张林,2012;谢文澜,张林,2013)

因而在陪护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地给与TA 关心,尽可能地满足TA 的要求。

若敏感的TA 不希望过分的关注,请注意不要进行以下几种关心:

(1)频繁地询问TA 好一点没有 ;

(2)禁止TA 的一切活动包括那些医生允许尝试的训练,让TA 只能休养在床 ;

(3)过度地表扬TA 的进步 。

希望你能够再耐心一点,让TA 感受到足够的温暖。

2. 给TA支持,陪TA一起解决问题

你可以陪在TA 身边,用这几个方法帮TA 进行适应和恢复:

(1)关心TA 现在生活中遇到些什么问题?帮TA 提炼其中的核心问题,例如活动不便、疼痛等,先把问题聚焦,再和TA 商量解决方法

(2)建议TA 通过写日记等方式找到舒缓心情的方式

(3)让TA 想想如果彻底康复后,生活会产生什么变化,现在又能为这个目标做些什么(贾书磊,2017)。

3. 给 TA 足够的家庭支持 ( 成君,1997)

家庭的存在,对 TA 的心理健康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残疾的TA 可能会产生自卑及抑郁情绪,如果你是TA 的家人,需要在家庭生活中给TA 足够的尊重和关心。

比如空闲时间多陪伴TA,不要给TA 过多生活的压力,可以向TA 描述未来美好的图景等。

04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残疾后有以下状况,

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医生的帮助

(伍泽莲 ,何媛媛,李红,2009)

1. 在已经安稳的情况中表现出过度警觉,把身边的一切都当作是可能的威胁

2. 完全切断与他人的正常联系,封闭自己的内心

3. 注意力不集中,莫名地打人、吵架

4. 重复地感受到当时意外发生的场景,无法平静心情面对现在的生活

5. 出现与原病症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变化,如语言不利索、四肢莫名颤动等

6. 被记忆困住,时而忘记受伤的事件,时而又觉得所有的事情都跟这件事有关系

最后我想对每个受伤的你说,或许前面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请不要放弃,请让爱和自我接纳陪伴着你,走遍人世间那些更美好的风景。

- The End -

参考文献:

毕丽华. (1995). 缺陷心理学初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 90-92.

伍泽莲, 何媛媛, 李红. (2009). 灾难给我们的心理留下了什么?——创伤心理的根源及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脑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17(3), 639-644.

杨昭宁, 杨静, 谭旭运. (2012). 聋生安全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9), 18-23.

马洪路. 残疾者的心理问题探讨[J].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17): 2508-2509.

韩启放. (1994). 心理防御与心理健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

赵冬梅, 申荷永, 刘志雅. (2006). 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14(6),895-900.

董强利, 叶兰仙, 张玉堂. (201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危机干预. 精神医学杂志, 25(1), 72-74.

Parry, L., & O'Kearney, R. (2014). A comparison of the quality of intrusive memories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Memory, 22(4) , 408-425.

施琪嘉. (2010). 心理创伤记忆的脑机制及其治疗原理.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05(4),242-245. 刘继茹. (1998).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3), 61-63.

陈建文, 王滔. (2003). 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4), 90-94.

郭敏刚, 吴雪, 陈静. (2007). 残疾人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0(2), 189-191.

于海波, 张进辅. (2000). 国外关于倾诉效果的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进展, 18(3), 67-72.宓忠祥. (2001). 角色转换 在残疾人心理康复中的意义和运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7(1), 34-35.

李文涛, 谢文澜, 张林. (2012). 残疾人与正常群体心理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7), 993-995.

谢文澜, 张林. (2013). 残疾群体的污名效应及其社会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1(10),1531-1533.

贾书磊 , 冯琼 , 方小群 , 何朝珠 , 何雪莹(. 2017) 肢体残疾患者叙事心理康复的应用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32(10),1155-1157.

成君, 王革, 郑平, 李庆友. (1997). 家庭支持对肢体残疾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5), 311-312.

出品方 | 壹心理

本文编写 | 吕瑞怡

专业指导 | 黄喜珊

本文编辑 | 触角 张真Derek

也许你或者周围的人正在面临分手失恋痛苦、学习工作低迷、职业选择困扰、怀孕焦虑,甚至在重大疾病之下身心俱疲,接下来,我们会一一为你解答以上问题。

别担心,我们陪着你。

下期预告: 绝症篇

上期回顾: 被出轨篇 分手篇 怀孕篇 结婚篇

251 评论(13)

princefrank

或是因为突发的事情,或是因为长期的病痛,可能在一阵昏迷醒来后,你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残缺了。在那一瞬间:

20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