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5

帅帅老牛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的三大境界是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云飞扬了

已采纳

目前心理咨询师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但是由于国内心理咨询师行业发展较晚,因为一级心理咨询师考试一直是一个缺失项,二级心理咨询师为目前等级最高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的三大境界是

309 评论(9)

雅轩0310

三国杀主公如果选择孙权或者袁术的话,如果忠臣选择诸葛亮而且位置还行(不是那种反贼围死主公的,也不是自己身边全是主公忠臣够不着反的),就不要用空城。孙权和袁术需要忠臣吸引反贼的火力(这样主公才可以存牌)。如果空城了,反贼不能杀你了,去杀主公,主公就不能存牌了。 大概就是教你三国杀的配合经验

270 评论(10)

多吃多漂亮哟

国家心理咨询师一级还没开考,目前最高级别是二级报考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条件:心理咨询师报考不限于一定是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非心理学专业满足条件者依旧可以报考。(满足其中一条即可)1、专业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2、医疗、心理等相关的专业专科学历,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3、医疗、心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

156 评论(15)

亲爱的玉玉

一、行业前景心理咨询是助己助人的工作。心理咨询师是很多人向往的职业。凡心理学爱好者、拟从事心理相关工作人员,需经系统学习方能从业。学习心理学或心理咨询,不但能提升自己,还能帮助大众,实现自我价值。在中国,心理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心理咨询师属于高收入群体,同时也受人尊敬。二、历史回顾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无证时代。2003年之前,国家没有统一的心理咨询师认证。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人数很少。第二阶段:有证时代。2013年至2017年底,由国家人资资源和社会保证部进行全国统一的资格考试,一百多万人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第三阶段:开放时代。自2018年起,国家为放宽就业,取消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及考试。也就是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目前已经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和准入制度。三、职业等级目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中,二级心理咨询师是最高等级,其次是三级。一级是理论上的最高级别,四级是最低级别,但是这两个等级国家从未开考。其他,诸如各种国际心理证书,在国内外均未被认可,属于野鸡认证。四、入门指南没有了考试,大家只要经过培训即可上岗工作。这样更有助于大家把经理专注在技能上。以后,国家是否还搞统一的认证考试或等级评定都还是未知数。聪明人应当以不变应万变。

165 评论(14)

maggie13050

1.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角色的境界) 2.我就是这么一个人(自我的境界) 3.我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存在的境界) 4.我是与宇宙万物一体的(心灵的境界) 在心理学中提到“”我是谁”的时候,一般探讨的是人格发展的境界问题。 第一个“我是谁”?比如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如果我每天意识中有意无意的想到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的行为表现不仅要让来访者受益,而且还要符合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行为规范,那么这时候我的人格境界是处在一个最低层级的,这个层级就是角色的境界。我的人格中,尽量体现为自己扮演所应该扮演的角色,而一个人的人格中角色很多:学生、老师、父母、儿女、祖父母、上下级等等,那你的人格的任务就是努力、严格地去扮演好每一个不同的角色: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所思考的就是严格的按咨询师的标准去做符合咨询师要求的事。年轻人刚开始一段做的都是角色境界第二个“我是谁”?我就是我这么一个人,自己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一个人,到了这个层级,这个人的境界就有所提升了,不再是角色境界,而是超越了角色的境界,进入了自我的境界,意思是我所有的角色,最终体现的都是我这个人,而且我这个人在各个角色上的体现都是统一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自己的单位中,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他无论是在什么场合:和领导、和家人、和朋友等的时候,在家、在单位、在国内在国外等等,他的情绪状态一直是平和稳定的,在他的眼中,没有高低贵贱。但是年轻的员工就会不一样,见到领导会恭恭敬敬,见到同事也是彼此间的相互平等、友好。可是见到看大门大爷或者保安等就是另外一种状态,感觉自己是有很高身份的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年轻人还是处在一个角色自我的境界。而当一个人进入到自我境界的时候,我就是我,到哪儿我都是不变的。而很多人都处在角色的境界,这时候,你就会经常以角色驾驭自己的问题。比如今天遇到了一个心理学学者,听到学者讲的非常好,完以后就觉得说,哇!心理学不错,买几本心理学的书,研究研究测量和统计,等下次再见到老师,就可以讲出一二,这种感觉多好!一转眼回到家,又见到了另外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又想:哇!做生意也不错呀,还是跟着朋友学做生意吧,可以挣很多钱的。在角色境界的人,他们的特征是经常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应该干什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他总是以角色来解读自己。 到了自我境界的人,已经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知道怎样展示自己,知道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自己已经明白了,因为他已经进入到了自我的境界,人能到这个境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一个成年人进入到了自我的境界,那是一个成熟的标志。 下一个境界是存在的境界“我是谁”,比如我是在汽车后服务市场,服务很多年、做了许多事情的人,这时候我不仅仅是老师,不仅仅是我自己,我是一个为社会做了许多贡献的生意人,这时候,是用一个更加宽广的角度来衡量我的价值,我对社会对群体的存在价值,这时候不是自我的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多了一个维度,强调的是存在价值感。所以比尔-盖茨最在意的是自己为社会和人类做了哪些贡献,这就是他存在的境界。 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哪?到了这个层级,人就会追求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时候人们会思考,我做这些事情有什么价值?我为什么要做?我需要做吗?我应该做吗?达到这个境界层面的人是非常少的,达到存在的境界就是一种自我实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后一个层级是自我实现。还有一个境界叫心灵的境界,这个境界中我是谁?我不是谁?我就是宇宙万物中构成的一个分子,到了这个境界,就已经到了中国文化中至高的境界,叫心灵的境界,也可以叫做无我的境界,已经没有自我了,超出了自我和人类简单的物质界限,已经和万物、世界融为一体了。所以,庄子说:我是蝴蝶,蝴蝶也是我,我与万物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自然的统一,这是无我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理由小看一下西方的人本心理学,罗杰斯也好、马斯洛也好,他们理论的最高境界是存在的境界。而中国古人已经到了无我的境界,在中国,追求的不是个人的价值实现的,而是我和大家融为一体,与自然、与社会融为一体,那么就有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么好,我们能不能这样说,人本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古代的文化?

30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