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糯米糍
行善是因为“我想付出”,而不是为了改变命运。 行善无节制,不仅不能改变命运,还有可能让命运更悲惨。 这里面的行善,包括一切善意和友好的行为。 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对朋友,同事,家人,以及陌生人的。 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善良的人最后都很受伤,怨声载道。 为什么善良的老好人,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呢? 感恩的心,其实是一种情绪,就像开心和悲伤一样,人的情绪是十分多变的。 假设你请别人吃饭,对方对你的好感。至多只能维持一周。 再下一周,对方对你的好感就荡然无存了。 2018年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概描述一下: 人不是理性的,不会把实际请饭的次数相加,来判断一个人好的程度。 那个经常对别人好的人,慢慢就被习惯了,被当作理所当然。 偶尔不好了,反而招至埋怨:“你怎么变成这样了??你怎么变坏了?” 与此相反,那个与人保持距离看起来不是很友好的人,偶尔表达出的善意和他原来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反而更受欢迎。 毕竟:“浪子回头金不换”,人们更感动于“坏人”的忏悔,而唾弃“好人变坏”的过程。 你说“不对呀!你说感恩的心维持不了一周。 但我在媒体上经常报道一些跨越时间的感恩的事情。 比如:‘曾经他沦落街头,二十多年后,他带着千万现金,回来报答当年100块钱之恩!’多感人呀!”(帮人=捡起呀) 这种事情,你是在小说里看到得多,还是真实发生在你身边呢? 常见的事情,是不会让人感动的。 不常见的,才会被人歌颂。 比如:“白富美和混混在一起了”,还有“寒门女嫁入豪门。” 比这更感人的是“动物报恩”的行为。 当一只小狗叼来食物感谢你救命之恩时,你会更感动:“狗有时候更像人,人有时候是真的狗”。很多助人者内心总会有一种不合理的期待,希望把自己帮助的那个人的成就和荣耀,归到自己身上。 无论这种期待是刻意的,还是无意识的。 由此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被帮助者,在他人的帮助之下获得了成功,荣耀名望或者财富应该归谁所有呢? 或者说不那么贪心:“是否可以分一部分荣耀,名望和财富给这个助人者呢?” 我觉得是不可以的。 最近读了一本投资的书。 《cis股票交易术》 作者Cis被称为“日本最牛散户”,“日本股神”。 他21岁开始炒股,从最初的23万,到如今的亿(人民币)。 有一章他开头就表示感谢:“我能成为亿万富翁,是因为在股市赔了1,000万的时候,遇到了2ch上的朋友。如果没有跟他们的相遇,我早就离场走人了。” 这些朋友是获得了荣耀,这本书在刚出版之初就销售一空。 无数看了这本书的人都知道是这些朋友帮助了cis成为亿万富翁。 但书的收入是CIS的,炒股赚的钱也是CIS的。 是他成了亿万富翁,而不是他的朋友们。 他可以感激这些朋友一万年,但无需分给他们一分钱。(他愿意给是另当别论了,但这不是他的义务) 他的朋友最多获得了一些吹牛的谈资:“cis当年赚到的钱,都是因为听了我的意见”。 “老师和学生”,“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教练和被教练者”,“师傅和徒弟”,“医生和病人”,所有的类似关系,都是帮助和被帮助的关系。 帮助者为了被帮助者提供了充足的,帮助其获得成功的一切有利条件和准备。(文笔有限,有点绕,我会努力提升的)无论是手把手,还是亲身示范,最终解决问题的主体还是那个被帮助者,能为自身负责的也是其本人。 所以,是当事人的功劳。(荣耀归于当事人以及他的努力!) 读到这里,那你一定觉得做这些职业的人太亏了:“他们那么善良,有爱。 帮助了别人,奉献了爱心,还不应该得到回报和感恩吗?” 其实在这里我们也有一个错误的期待。 既然是职业,那么付出劳动,职业收入就是他们的回报。 在职业关系中,来自被帮助者的感恩,尊重,或者金钱的回馈,并不是被帮助者应该应分的。 而是额外的,不应该对其有任何期待,也没有理由因为对方没有感恩的反应而受害。 其实这件事反过来想就更清晰了。 人都喜欢把别人的成就归于自己,把别人的问题归于他自己。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但是有差距。 朋友之间的对等并不是说要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人与人之间有努力程度上的差距。 我们既然尊重个人的努力,就应该承认这种差距。 他对朋友的筛选不是职业身份上的鄙视,而是对自己生活经营的用心程度。 一个在名校打扫卫生的人可能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也没有人会主动和他成为朋友。 但是如果这个人经常在工作之余去图书馆看书,那么大家就会忽略他的职业,对其另眼相看。 在帮助朋友的过程中受伤,是很常见的(还有家属,亲人关系) 职业的帮助关系,是有收入作为回报的,朋友之间的帮助就很难衡量了。 假设你很不幸,遇到了一个不愿意付出,或者没有能力付出(我明天会讲这部分)的朋友。 你单向付出了许多,嘴上说着不要回报,但内心一定会很委屈。 这种关系是无法长久的,而且积怨越多,等战争爆发时就越难以收场。 那种平时和和气气的人,生起气来是很要命的。 其实很多大佬是很愿意付出的。 但他们不爽的是,有些人平时不思考,不去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见到大佬就贴上去叫“朋友”,以此获得平等的交流机会。 其实这背后不仅是因为与大佬叫朋友显得自己好像一样牛,同时也在说:“你不要觉得你说话更有价值,我们明明是朋友”。 如果你认可,一个人的专业性是由于他长期持续行动和付出带来的结果,那么就不会有这么不合理的想法了。 同样当大佬称呼你为朋友时,更多是社交礼仪。多学习多成长,不要有太多幻想。 与此相反,也没有必要在对方面前表现得自卑。 如果想请求帮助,要保持礼貌,尊重对方的付出,并且对自己人生有认真的态度。 提问之前先想一下这个问题网上是不是已经有答案了。避免问一些没有经过自己认真思考的问题。 刚才说到,不要对自己帮助的人有任何期待。因为你帮助过的人基本不会回来感恩。 反过来,当我们是被帮助者,一定要多感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单向付出。 “帮人者恒帮”,只要帮助过你一次的人,你下次再找他,他帮你的概率是及大的。 如果有人无条件的帮助了你,你真的没有能力回馈给对方,但至少要有感恩之心。一个小红包,一杯奶茶其实是足以了。或者当对方受到质疑的时候,帮着说句好话。 总结:如果说时间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那么老好人的问题在于他把时间都随机分配给了别人,为别人做了嫁衣, 却对自己的需求忽视,以及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能力 。 老好人一般情况下是不敢自我维护的,他们总是委屈自己,不敢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 想要照顾好别人的前提是照顾好自己, 帮助别人的前提是自己先从坑里跳出来。
百合妖妖1990
校园心理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剧本解放小学 厉娉娟故事大纲:张小兰是一对外来打工人员的孩子,她的父母一直在本地以捡废品为生。小兰认为自己父母的工作不体面,让她在同学面前丢脸,因而她瞧不起自己的父母,在家里骂父母,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变得听话了,变得不乱花钱了,变得尊重父母了,变得体贴父母了。角色:张小兰:女,小学五年级学生。小会:女,热心、口快心直,小兰的朋友。张明明:男,小兰的同学。王老师:女,小兰的班主任。捡废品女人(张小兰的妈妈):女。第一场:(地点:学校门口)[旁白]:虚荣心,或许每个孩子都曾有过,只不过在有的孩子心中,它似蜻蜓点水,一掠而过;而在有的孩子心中,它却似一块巨石,沉沉地压着、压着,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开场]:午休时间,小兰和小会来到了校门口。(一个女人正在捡垃圾箱里的塑料瓶)张小兰:走,咱们去卖店吧!小会:哎,我的钱已经花完了。张小兰:没关系,今天我请客。昨天,妈妈给了我五元钱呢?(自豪地举起了手中的钱)张小兰:对了,我们吃冰淇淋吧,走吧——(推着小兰,恰巧来到了捡塑料瓶女人的附近)小会:不好吧,我不愿意花别人的钱。捡废品女人:(抬起头,惦记)咦,小兰——你……张小兰:(马上变了脸,怒目而视)你、你、你、你、你什么你。捡废品女人:(话又缩了回去,不知所措)小会:怎么,小兰,她认识你?是你家亲戚吗?(不解、困惑的表情)张小兰:我可没有这么丢人的亲戚。(怨恨地)张小兰(转身对小会):你先去吧,在卖店那边等我。(小会被小兰很不情愿地推下台,小会藏在电话亭旁)张小兰:我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还到学校来?(大吼)捡废品女人:你看你这孩子,这儿中午塑料瓶子多,妈不是为了多捡些,好多挣点钱吗?你怎么能这样跟妈妈说话呢?(伤心地)张小兰:你不是我妈,你快走,可别在这丢人现眼了。(机警地往四周看了看)张小兰妈妈:妈,把这些捡完了就走。(边说边捡拾击围的废旧塑料瓶)张小兰:让你走,你听见没有?(一脚踩在妈妈刚要拾起的一个塑料瓶上,低吼)张小兰妈妈:(颤抖地缩回手)哎——(泪水充满眼眶,迈着沉重的步子下)张小兰:(看看周围没人,愤愤地跑下)哼。[旁白]:小会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王老师,然而王老师并没有当众批评小兰,那么王老师是怎样做的呢?第二场(地点:教室里)王老师:上个月哪个组员负责收集同学每天喝完的塑料瓶?张明明:报告老师,是我们组。(张明明站起)王老师:从这个月开始,把你的任务交给张小兰吧!你交待一下你的任务。张明明:我是“回收站”的小站长,我的任务是带领我们组的组员利用课余时间把同学喝的塑料瓶收集起来,然后卖到收购站,并将每次卖废品的钱攒起来。从开学到现在一共卖了10元4角,已交给班长,做为班费了。王老师:张小兰。(和蔼地)张小兰:(站起)王老师:你愿意完成老师交给你的任务吗?(走到她旁过,拍着她的肩膀)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站长”。一个月后老师听你的好消息。第三场(办公室)[旁白]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个月里,张小兰这个“回收站”的小站长干得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王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瞧,王老师把张小兰叫到了她的办公室。王老师:怎么样,小兰,你们这一组攒了多少钱了?张小兰:才3元5角。(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王老师:怎么这么少?(惊讶)张小兰:教师——瓶子是很多,可就是不值钱,一大堆的瓶子才能卖几角钱。(抱怨)王老师:小兰,你算过吗?你每天花多少钱?一年要花多少钱?你的衣服、裤子、鞋从哪里来,你知道吗?张小兰:(低下头)是妈妈买的。王老师:那你妈妈的钱又是从哪来的?你知道吗?张小兰:知道(低头说)王老师:小兰,你的母亲每天捡瓶子换钱养家,供你读书容易吗?她每天吃苦受累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你长大有出息,而你呢?你给了你父母什么?你怎能将你自己母亲的尊严踩在脚底下?小兰——张小兰:(低头不语)王老师:(语重心长)小兰,对于世间万物,我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更何况是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教育我们长大的父母呢?小兰,王老师希望你能尊敬自己的父母。张小兰:(泣不成声)老师,我错了。王老师:不要对我说,(抚摸小兰的头)我想你应该知道对谁说。第四场:(地点:张小兰家)[旁白]放学了,小兰回到了家。张小兰:(抬手想敲门,又缩了回去,再抬手敲门,妈妈把门打开)张小兰妈妈:怎么了,小兰,谁欺负你了?快告诉妈妈。(看见小兰发红的眼睛,关切地问)是不是考试没考好?张小兰:(轻轻地摇头)张小兰妈妈:挨老师批评了?张小兰:(坐在椅子上,轻轻地放下书包)张小兰妈妈:这孩子怎么不说话呢?真急死人了,我打电话问问你们班主任。(说着要拔电话)张小兰:妈——(泪水夺眶而出)我对不起您——(双膝跪下)(小兰妈妈慢慢地转过身)张小兰:妈——我错了,我现在才知道你为了供我读书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你每天起早贪黑,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吗?而我呢?却从来不理解您,反而瞧不起您,认为有这样的妈妈而感到丢脸。现在我才知道,我拥有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张小兰妈妈:(扶起女儿)女儿,我的好女儿,你终于理解妈妈了,为了你,妈妈再苦再累也值啊![旁白]从那以后,张小兰变了,变得尊重父母了,变得不爱花钱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了。(张小兰给妈妈倒水、捶背……)[旁白]针对张小兰的实际情况,王老师让她通过亲身体验,唤醒了小兰那颗被尘封的感恩之心。这种教育的成功是单纯的说教所无法比拟的。一个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有报恩之志。把别人的恩惠刻在心中,才能去孝敬父母和帮助他人。孩子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有责任之心,才会自觉自愿地体贴父母、理解他人、帮助同学、维护秩序、遵纪守法,才会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创造佳绩、早日成才。亲爱的教师、同学们,让我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样,我们的家庭会更和谐,我们的校园会更和谐,我们的祖国会更和谐!
bluefiresky0
看来楼主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不爱与人打交道!总觉的这个世界好虚伪!当你的梦想和现实强烈反差时,就会埋怨人生!上帝把你关上一扇窗,是为了打开另一扇门!你觉不觉的你每天在意烦恼的事情好多?你有没有想过,把自己静下来,把一切看的无所谓?你在生气,在烦恼,说明你没有足够的信心!你看那些成功人士,有几人一上来就成功的!天将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社会很黑暗,很残酷,也很现实!你不能改变社会,那么你只能适应社会!生活本无趣,在于自己如何看待!感情,社会,事业,太多太多压力!逃避不是办法,要敢于面对!每当你烦恼时你要告诉自己: 活着不是为了痛苦!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凡事想开些!不要为别人或别的事,增加自己的烦恼! 人生短短几十年,快乐过好每一天.目前你最重要的是好好学习以后好好工作,熟悉社会经验与为人处事!经常狂街,从社会、新闻、电视、报纸、网络这类多看看。增加知识面!了解社会行情!然后自己闯一下,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想做什么,如何创业!为自己拟定一个三至五年的规划与目标,一步一步实现!如果有人鄙视你,看不起你,你就当他们是狗在叫!慢慢来,不要慌!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未必是光明的!但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所以必须奋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看楼主此生运气了!有钱才是硬道理,跑车、别墅、心爱的她、报恩父母、享受人生赢得尊重!希望你能及时调整心态好好努力,迎接每一个早晨!加油!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