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8

0.0哆啦A梦0.0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凌然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酸甜苦辣咸丫头

已采纳

【富晓红专栏】

冲孩子发脾气时,先默念一句话:相信孩子的每个言行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周五晚上的课上,因为一位孩子的嘴巴一侧有红印,便询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是妈妈打的。班上一共有八位孩子,其他孩子也都附和说他们的父母也会打人,希望妈妈永远不会再打他们了。

我听了心酸,眼眶有些湿润。想到了自己小时候被父母毒打,也想到了我在儿子小学一年级时同样打过他。我对“打”这个行为深恶痛绝,也非常心疼那些被“打”的孩子,包括我自己。

我们的家长之所以会动怒,会失控,最终忍不住打孩子,一是因为自己情绪管理有所欠缺,二是个人成长的不够完善,心中还有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创伤。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误解了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评判孩子,而不是去询问孩子,获得真实的情况。

一、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

周六上午,儿子起床已近十点,见他没有穿毛衣,衬衫外面直接套了一件薄薄的羽绒服。便提醒他:儿子,你赶紧穿上毛衣,今天挺冷的。儿子回答:“我屋里开空调的。”

我心生不满,本能地自动化思维:觉得最高温暖还在十度以上,实在没有必要开空调。虽然我平时一直挺强调把当下的生活过好,才能有动力过好将来的生活。但是我也一直强调不浪费不铺张。为何一向懂事的儿子今日如此“奢侈”呢?这个时候脑子里准备了一大段想教育他的大道理:“人家穷的地方,连饭都吃不饱,我们却在这里如此浪费资源;再说了为了地球的寿命也应该少开空调,节约能源……”

学习后的新思维想:难道儿子是为了做他要参赛的高达?穿了毛衣手臂不轻便?所以他选择了不穿毛衣,开空调?如此一想,心中的不满立刻消了大半,也就自己去做自己的事了。

午睡起来发现儿子还是没有穿毛衣,便忍不住再一次问:“儿子你不冷吗?我感觉今天挺冷的,你毛衣不穿,妈妈有点担心。”

儿子耐心解释:“妈妈,我不冷,屋里开空调的。”

我忍不住想知道这背后的真实原因,便猜测道:“儿子不穿毛衣是因为做高达时手臂不舒服吗?”

儿子说:“我穿了毛衣,身上是暖的,但是因为室内温度低,手露在外面是冷的,手冷了就会僵硬,做高达的精细活时就无法达到精准度。”

我长吁一口气:“哦,妈妈懂了,手指冷了就无法灵活运转了,就会影响你的精细工程了。”

儿子连忙说:“对对对,妈妈。就这个意思。”

事后我在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心想幸亏我没有教 育儿 子,实在是冤枉了儿子,他明明是为了2021年1月日参赛的项目在夜以日继地努力工作,而我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想借大义发泄自己的情绪。实在是又自我又自私又狭隘。

这件事从头到底我心里的活动是有强烈波动的,儿子并未觉察,一味善良地认为我在关心他,并不知道他的妈妈刚刚曾恶意猜测了他。这是我们很多父母都会范的错误,总自以为是地以爱的名义去控制我们孩子的言行,并恶意猜测孩子的行为,然后冠冕堂皇又大义凌然地去教育孩子。其实我们并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只是因为孩子的言行未能满足我们的期待,或者说不吻合我们的处事原则。我们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言行,用我们的局限去限制孩子的发展,还无知地沾沾自喜地跟人时时炫耀自己的 育儿 之道,这大概就是我们大部分家长的现状。

二、孩子远远比我们更懂爱

我感到深深地羞愧,也感到孩子其实远比我们父母更懂得爱,他们更宽容,更善良,更忠诚于父母,更会无条件地爱自己的父母。

英子今年8岁,经常挨妈妈打,但是每次来我这里,她都会兴高采烈地跟我说:“富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妈妈答应我以后真的不打我了。”

我替她高兴,但又隐隐不安,轻声问:“那真的太好了,妈妈不打你已经坚持多久了?”英子眉飞色舞地仰头想了想:“再过两天就一个星期了。”

我心里一紧,替孩子心疼,也被孩子的善良感动:“嗯嗯,那我们相信妈妈这次会坚持的多一点。”

一个星期后,英子脸上又挂了彩过来,嘴巴一侧的红印触目惊心,看到红印的那一刻我的心很沉重,忐忑不安地问:“怎么啦?”

天使一样的英子兴奋地回答:“被妈妈打的,不过富老师我告诉你,这次妈妈说下定决心不会再打我了。”

我的眼眶立马潮湿,替英子心疼难过,也替被打的孩子伤心疼惜(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我的喉咙哽咽,嘶哑着问:“妈妈几次说不打,但一个星期不到又打了,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英子的笑容在嘴角凝固了三秒,转刻又绽放,双眼放光地说:“妈妈这次说下定决心不会再打我了,我就再相信她一次。”

我被英子的善良、大度深深感动,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原谅我们的父母,而我们的父母却仅仅因为孩子不如自己的期待就忍心对孩子恶语相向,拳头落地。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不如孩子,我们又如何去教育他们呢?

我咽了咽口水,抱住英子的双臂,看着英子清明的眼睛说:“是的,再相信一次妈妈,相信妈妈也很努力想做个好妈妈。”

英子得到了支持和肯定,她信心满满地说:“是的,富老师。我相信妈妈。”

三、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来教会我们如何做父母

一位妈妈买了几个苹果,想给自己三岁的孩子吃,孩子高兴地把每一个苹果咬了一口。妈妈见状心里特别不开心,心想孩子怎么如此自私,每个苹果只咬一口就不吃了,越想越生气,怒火从心底升到头顶。她觉得忍无可忍,必须得教训下孩子,举起手刚想落下,孩子睁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拿了其中一个苹果,用最动听的童音,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尝过了,这个苹果最甜,给,最甜的给妈妈吃。”

妈妈举起的手瞬间柔软无力,眼中顷刻间蓄满泪水,心中疼痛万分,为孩子的善良美好感动,为自己的邪恶猜测懊悔,她紧紧地抱住孩子,一边跟孩子说谢谢,一边又跟孩子道歉。

孩子总是以最善良最美好的心待我们父母,教会我们如何去做父母,我们只要有心,都会成为孩子眼中最美最好的父母。

四、每个孩子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中科院做了一个孩子做作业磨叽拖拉的调查,孩子这边主要原因依次是1、不会做,2、家长越催越不会做,3、累。

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做作业磨叽的原因依次是:1、懒,2、拖沓,3、贪玩,4、其他。

我们孩子做作业拖沓、磨叽的背后是遇到了困难,这个时候孩子其实非常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但是我们的家长却认为孩子做作业磨叽是因为孩子的主观原因:懒、贪玩。这简直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首先他的情绪是低落的,内心也是恐惧和担心的,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和他们感同身受,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和他一起面对,那么孩子就会获得力量,愿意去面对困难,并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遇到困难,不被父母接纳,反而误解他,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愿意做,偷懒,贪玩,那么孩子就在原本情绪低落的情况下,再加上委屈,误解,他的内心会充满伤心、愤怒和挫败。当孩子的内心都是负能量时他是没有力量去面对困难的,更不要说去解决问题了。

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天生爱学习的,愿意做个好学生、好孩子的。就像每一个父母都想做好父母一样。但是为何有些孩子最后放弃了自己,破罐子破摔;很大原因还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没有帮助他,反而还推了他一把,踩了他一脚。孩子在看不到希望,迫于无奈的情况下才会自我放逐。

五、情绪管理的四个关键点

家长陪孩子做作业的视频引起了大量家长的共鸣:陪读进了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不做作业时,母慈子孝,其乐融融;做作业了,马上变成鸡飞狗跳,慈母变泼妇,孝子变仇人。

前面疫情期间部分父母的情绪出现了极端偏激:上海一位母亲,因为孩子长时间看手机,在多次劝说无用之下,气急败坏地选择跳江自杀;无独有偶,9月2日,江苏宿迁。一名女子将自己反锁在屋内自杀,而其丈夫发现后赶紧报警,原因也是因为儿子不听话。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说到底还是情绪管理出了问题。那么如何避免情绪失控的境况,做到四点:1、觉察情绪,2、积极暂停,3、离开事发地4、相信孩子行为背后一定有原因的。

愿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活出最精彩的自我,愿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能幸福快乐。

作者介绍:

富晓红,少儿心理咨询师、《校长传媒》专栏撰稿人、国家级形体教练、瑜伽教练、高级形象礼仪指导老师,从事教学25年来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每一次的教学都是一次实践,如何和学生沟通,如何说话,选择什么时机说话,都成了不断研究的课题。终极目标就是帮助自己和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走上更幸福的路。

心理咨询师凌然

187 评论(14)

VIP111rena

从第一集开始,尺度就相当大,变态、恋童、性侵、家暴、凶杀,这些元素就一个都没落下,简直就是一个儿童版的“N号房”事件。

看开头周若君因家暴杀人,连捅19刀杀死丈夫朱小东,深感不可思议,可看到结局,真相却比想象的更加残忍!

朱小东不仅仅是个变态家暴男,他做过的事,杀害过的孩子,又何止周若君的女儿一人,他才是真正的恶魔!

其实,每次看这些剧情,总是会抑郁很久,更可怕的是,这些都是由真实案件改编!

01、激情杀人还是蓄意杀人?

31岁的周若君,原本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业务员,二婚嫁给了朱小东。

周若君和前夫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依依,跟着她和朱小东一起生活,然而朱小东却成了母女两人的噩梦。

经常遭受朱小东家暴的周若君,在一次被打后终于忍无可忍,愤起反抗,用电熨斗打晕了他,又拿起菜刀连捅19刀,造成了朱小东的惨死。

这起杀夫案,因为周若君长期处于家庭暴力的伤害下,才做出了激情杀人的事实,一审对她的判决是五年有期徒刑。

但是,朱小东父母不接受这个判决,认为周若君杀夫是早有预谋,坚持以故意杀人罪提起上诉。

迫于社会舆论压力,法院也为了避免误判的可能,就要求检察院能够提供更多的证据,让证据链更加完整。

于是,就有了女测谎师凌然的出场。

在对周若君进行审讯测谎时,凌然不断给她设置话术陷阱,想要找到一点蛛丝马迹,可是周若君的表现很镇定,不露丝毫破绽。

当凌然就要无计可施时,联想到审讯前周若君见到张一唯的表现。

她通过两人那一瞬间的眼神交流和简单的肢体动作,猛然意识到两个人不仅认识,被当做小偷抓来的张一唯也和朱小东的命案有关。

果然,在张一唯那里,这一点得到了证实,两人不仅认识,16年前还是彼此的初恋,周若君受不了被家暴,才联系了张一唯。

张一唯看到被家暴的周若君,怒从心头起,决定教训一下朱小东,可却反被被朱小东给打了一顿。

他说自己不知道朱小东怎么死的,案发当晚他也没联系到周若君,而且对他的测谎显示他并没有撒谎。

可是,警方调查发现,周若君从2016年底就没再和丈夫朱小东发生过夫妻关系,并在2017年5月给他介绍了会所小姐张琪。

也是从2016年年底起,她才开始频频在同事面前露出被家暴的样子,还到医院做了鉴定。

可周若君在电脑里的浏览记录出卖了她,她在律师事务所工作时,见识到了一些案件,那些因为家暴而杀死自己丈夫的女人,有些得到轻判缓刑。

于是,她用了一年的时间,制造了朱小东家暴、酗酒、出轨的证据,并把它展示给应该知道的人,以便最后有人为她作证。

蓄意谋杀,这样一个看似能说的过去的解释,难道真的是最后的真相吗?

02、朱小东不止变态家暴,他是真的恶魔

周若君揽下了所有的罪过,为了女儿甚至愿意放弃辩诉 ,可凌然和陈虎的调查却又有了新的结果。

他们拜访了朱小东的父母和曾经任职的学校,发现这个男人的死另有隐情,绝不只是家暴和激情杀人这么简单。

朱小东的父母,对于儿子的爱好和才华,厌恶的情绪居多,特别是他的母亲,明知儿子被学校辞退的原因,还把责任推到周若君身上。

学校的校长在凌然施展的心理压力下,不得不说出当年开除朱小东的隐情,还拿出来当年朱小东让学生画的那些不堪入目的色情美术作业。

而在二审开庭前最后15个小时的时候,张一唯终于坚持不住,说出了杀人真相和作案动机。

周若君发现朱小东对年幼的女儿做了不轨之事,才知道他一直有着变态的特殊爱好,恋童、性侵、拍摄色情影像,做了绝不止一次。

试问,作为一个母亲,怎么可能会和伤害了自己女儿的男人同床共枕?

为了保护女儿,周若君开始了她的复仇计划,用一年半的时间,制造了朱小东酗酒、家暴、出轨的陷阱,为掩盖自己的蓄意杀人造势。

那天,她和张一唯联手控制住了朱小东,逼他交出那些关于女儿的视频、照片。

可是在他身上捅来19刀,也没能得到那部相机的下落,朱小东至死都扬言要把周若君母女拖入地狱。

她做了一个母亲所能做到的报复,却触犯了法律的底线,那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周若君的计划,终究没有逃过测谎师凌然的眼睛。

当凌然找到了朱小东的相机,并赶在最后关头出现在二审的现场,提交了所有的证据链的时候,法官做出了驳回一审判决重新审理此案的决定。

“不再对外公开审理,所有的过程和参与此案的司法人员都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签署保密协议,承诺严格对案件和审判内容保密,不得向任何媒体透露。”

由此可见,朱小东相机里的东西有多么可怕,他犯下的罪行是多么的深重!

03、恶魔在人间

朱小东这种人确实禽兽不如,这样的变态,哪怕给了他十九刀,也难以抵消他犯下的罪孽!

朱小东的种种恶行和变态癖好,他的父母不可能不清楚,可在凌然问询时,竟然还在包庇儿子的罪恶,甚至把责任推给周若君。

这样的父母,和儿子的死也脱不了干系。

为了面子和名声,哪怕极其厌恶,他们还是选择了替儿子隐瞒,用恨铁不成钢来掩饰自己的失态。

由此,在学校开除朱小东时,他父母的反应就可想而知了。

更可怕的是,他母亲还把儿子被开除的责任归罪给了周若君,认为儿子是和她结婚后才开始不务正业,无心工作,整天就知道“玩”。

是的,“玩”,他的母亲根本不认为儿子有什么不对,儿子的变态行径在她眼里只是“玩”。

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可从儿女身上,也能看出父母的品行如何。

而且,你认为犯下这样罪过的只有朱小东一人吗?那你就错了!

在学校里,校长给了凌然一本美术作业,那里面都是朱小东曾经给孩子们留的作业,画的都是些不堪入目的色情图画。

而且,每张里面的人物都有所不同,可想而知,朱小东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肯定给他们看了不止一个视频和照片。

这种恶心变态的行为,也幸亏家长们发现得早,及时找学校做出了处理,才避免更恶劣的事情发生。

所以,周若君才选择自己复仇,哪怕要承担杀人的罪责,也不愿去说出事情的真相,她怕的就是她真相被公开后,女儿会收到更深的伤害。

之所以说朱小东是恶魔,也正在这个相机上。

张一唯和周若君两人,一开始只是要逼问出相机的下落,毁掉里面的东西。

可朱小东到了最后,都不说相机的位置,哪怕死,也要毁了周若君母女俩,这种恶魔的心态,已经不能以常人度之。

他甚至把这件事当做他最得意的作品,临死前还在欣赏周若君的愤怒和无助。

而在他死后,房子被卖了出去,那个藏在卫生间的相机,在装修时被新的男主人发现,然后看了里面的东西。

在那个男人身上,人的劣根性暴露无疑。

他不敢把相机放在家里,可又舍不得扔,最后整天放在背包里背着,如果不是被发现,他会利用里面的东西做出任何事都有可能。

这种人的行为才更让人恶心,正因为有这样的人,才会有那么多被侵害的女性选择忍气吞声,就是怕这样的视频或照片被传播。

不知有多少像周若君女儿这样的孩子,在不知世事的年龄,承担了如此恶果。

正如韩国的“N号房”事件,里面最让我深恶痛绝的,不是那个主犯,而是无数双藏在网络里,充满了色欲的眼睛,这才是最可怕的存在。

23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