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吸烟的肺
哭并不代表懦弱,哭也是一种发泄方式,当烦心事太多的时候你又不知道该和谁说,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尽快排解不开心的情绪,所以你会觉得委屈,这时候哭是很正常的,哭出来以后心情就会没那么压抑了,
逍遥无涯子
来访者初雪 | 作者
Lilith | 编辑
受伤后,我们往往会用封闭内心、隔离情绪的方式,像刺猬一样保护自己。
不去感受,也许就不会痛,你偷偷地这么想。
但慢慢地,你变成了另一种极端:
明明很悲伤,却哭不出来。
愤怒、快乐、委屈......什么情绪都没了,像个机器人一样把该干的事干完。
最终,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一切都没所谓、没必要、没意义。
今天故事中的来访者初雪,就是一个曾经感受不到任何情绪的人。
今天,她想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自己是怎么走进去,又怎么走出来的。
当一个小孩学会不再感受
我出生在南方的一座城市。
在我出生的那一年,这座城市久违地下了一场大雪,父母因此为我取名初雪。
作为计划生育年代双职工家庭的独生女,自记事起父母就对我有着极高的要求。
小学六年级,有一次我数学考了98分。因为班上有满分的同学,我不是第一名,母亲生气得整整两天没有和我讲一句话。
那时我不明白,100分和98分有什么差别,第一和第二又有什么差别。
在我逐渐长大的过程中,类似的事数不胜数。我也试着与父母吵过架,然而寄食于人,每一次都以我道歉认错告终。
现在回想起来,有很多细微的小事我已记不清了----或者说,我刻意地忘记了。
我只记得,我在父母面前,总是如履薄冰。
我只记得,我忘记了缘由,却在心中一遍一遍强化的那种感受:不要相信他人,不要依靠他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我只记得,从初中到高中,我的唯一一个执念就是要逃离,要到外地去上大学。
我压抑着,努力着。
为了便于小心翼翼地应对父母,我切断了自己的感知。哪怕他们的责备或者没来由的暴躁让我很不愉快,我也可以立刻冷静下来去学习。
记忆中的欢笑与泪水,都是不真诚的。
那几年我也常常重复做些奇怪的梦。
譬如,一个人躺在雪地里等着被埋葬,就像远古时期离群的人。我并不感到伤心或恐惧,只是很孤独。
后来,我果然成功地去到外地,上了大学。
大学的前两年,我感受到了久违的“阳光”。
没错,不是轻松、愉快或者喜悦,而是阳光。
仿佛我人生的前十八年都在隔着一层黑色的纱布看这个世界,而今这层纱布被移走了,我终于看到阳光,看到生活。我终于在生活了。
然而,我依旧渐渐地察觉出自己和周围人的不同。
聊天时,我发现我的朋友们与家里的关系或好或不好,但他们都明确知道造成当下境况的缘由,以及自己的真实感受。
唯独我,我很懂得怎么与父母相处,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然而,我既不爱他们,也不恨他们。
这种对于感情的冷漠延续到了我生命中的方方面面:
我的朋友们常常说我脾气好,其实我只是感受不到生气的情绪,所以对很多事情都无所谓罢了。
这种随意的态度很快造成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无论什么事情我总是不能坚持。
换句话说,没有一个原动力推动着我一直去做一件事情,我总是开始容易,放弃也容易,因为我的内心深处不觉得任何事情是必要的。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怎么健康,但真正让我开始接触心理咨询的其实是一件小事。
有一段日子,我十分喜爱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倾心于它们所展现的一瞬间定格的力量,也为刀刻斧凿的肌肉与身体所吸引。
于是,我开始健身,每日跑步、举铁,希望练成自己理想中的体态。
然而,我周围一起健身的同学却开始问我,是不是看中了哪个小哥哥或小姐姐,并表示他们长期健身的动力之一就是另一半,甚至是性爱本身。
在听到我的“雕塑理由”后,大家纷纷表示离了个大谱。
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对于很多人来说,性、爱情或家庭,是能够成为一个人的动力来源的。
然而,我从豆蔻年华到成年之后,都没有遇到一个能够让我心动的人。甚至因此在想自己是不是无性恋者。
我对人(包括自己)的喜爱或者说欣赏,和对事物没有什么不同。
我也想有这样能够支撑人生的锚点。
于是,我开始尝试心理咨询。
和过去的自己对话
我发现了忽略已久的真相
不得不说,现在的心理咨询行业鱼龙混杂。辗转多人后,我才找到了现在的固定咨询师W。
她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和包容者,我们固定每周见面一次,在这一周中我会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以便讨论。
第一次见面之前,我其实没有抱太大希望,只是单纯地想找个人倾诉一下。于是在第一次咨询时,我从大的家庭关系问题、到小的工作中的内耗与矛盾,自己喋喋不休了四十多分钟。
当我讲完后,W向我展现了她做的思维导图。
我这才发现我的许多问题竟都联系在一起,并且我是有主观能动性去处理它们的。
与之前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心理咨询不同,W作为一个人本主义咨询师,对于人本身更为关注。
然而,她却不会强迫我去改变自己。对于我而言,她的身份,介于建议者和引导者之间。
在咨询的过程中,她展现了强大的同理心:我们的人生经历非常不同,她却能够理解我的很多难以言喻的想法。
她也常常设置场景,让我与过去的自己直接对话。
有一次,现在的我对过去的我说:“你毕业的时候为什么放弃了M厂的offer?”
过去的我:“因为我不当时不太想去了。”
现在的我:“那你为什么要申请?当初你费了好大力气申请的。”
过去的我:“我就是在申请过程中意识到自己不想去的,之前也不了解。”
现在的我:“可以先做着,再找别的嘛。”
过去的我:“我现在就有别的事情做,不需要再找了。”
现在的我:“但是你这个......不稳定啊。”
过去的我:“什么稳定?辞职就稳定吗,还是可能被裁员稳定?”
现在的我:“那你要这样说......反正你怎么说都有道理。”
我才发现,现在的我的语气和思维方式,和我母亲一模一样。
虽然减少了与父母的联系,阻挡了他们的直接责备,但我却继承了他们的一部分思维方式。
他们并不直接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却深深影响着我的心理和生活。
正是这两个我,或者说两套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反复拉扯,让我感到异常疲惫。
以前,我常常责备自己,认为自己没有为任何一件事情尽全力。
然而,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的过程当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尽力了的。
并不是只有每时每刻都学习或工作才算尽力。
就像为了身体健康需要吃饭、喝水一样,通过各种方式放松,来照顾自己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
逐渐减轻了内疚感后,我开始反抗父母与权威强加给我的评价体系。
我开始留意自己做每一件事情的感觉,探索自己的爱好。
我终于可以真诚地哭泣了
咨询过程中,我的咨询师也会不断地肯定我,告诉我,我是有自己的情感的,我也是有权利去感受和表达这些情感的。
W还给我布置了一项作业:
每天选择一个小时把发生的所有事情记录下来,在每一件事情中强调“我”的角色,并写出做完这件事情之后的心情。
比如,下班回家的路上如果经历了堵车,我可以写:
“我经历了堵车,这让我觉得有些轻松,因为这段时间是我可以浪费的,我不用担心被催促。”
而不是简短地写“今天堵车了”。
因为学习与工作经历一直和数字更相关,所以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匮乏。
最开始记录时,我的所有心情都是“还可以”,不是很差也不是很好。
后来,我换成0--100的数值记录了一段时间:0是心情很差,100是心情很好,50是“还可以”。
我慢慢地体会到,51和52之间也是有差别的,可能是可以多笑一秒的差别。
我第一次真诚地哭泣,发生在大约四个月前。
我吃到了一种铁盒装的糖果,觉得实在是太好吃了,就像凝固的果汁一样,决定以后一定要每个月都吃。
要知道,从小到大,我没有喜欢或不喜欢吃的东西。
从前,父母做什么我吃什么,读书时吃食堂,工作了更是随便对付。
我从不挑食,虽然尝得出酸甜苦辣,但是并没有任何偏爱的味道。从糖果开始,一切都不同了,终于不同了。
吃饭对于我来说,不再是一件用四五分钟敷衍应付的事。
我也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我也愿意在周末走一个小时的路,去一家西班牙风情的餐馆吃海鲜饭了。
目前,我依然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是一个无性恋者,但已经准备好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了。
我是一个有性需求的人,但我把性看成一个纯粹的技术性的事物,类似于零件的适配。
我不会因为性而喜欢或者不喜欢另一个人。我也欣赏肉体,男性的、女性的、跨性别的,但是和我欣赏雕塑没有什么区别。
对于爱情本身,我更追求精神上的共鸣和包容。我们能够互相展示自己脆弱的、真实的、未经包装的一面。
最开心的是,我少了很多精神内耗,很明显的感受就是:
从床上坐起来变得简单了,出门变得容易了,不工作的时候也会单纯为了自己出去走走了。
我和父母的联系频率比较低,基本上是一个月一次,每次联系完还是会有血压升高的感觉。
我试着与他们交流过我的精神状态,他们表示理解,然而行动却没有任何改变,喜欢催婚、喜欢攀比、喜欢炫耀。
对于从小被教育要孝顺的我来说,不拒绝父母是压抑自己,完全拒绝父母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但正如王尔德所说,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强迫别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自私”。
我也会越来越坚强的。
感谢这一段心理咨询的旅程,让我发现了自己人生的锚点,那就是,活着。
我想这么活着:
让自己成为这个世界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去体会每一丝、每一缕微小的情感变化,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当我的面包烤得过了头,我会开始向店员表达不满,而不是像从前一样什么也不说再点一份。
当我读到什么有趣的句子,我会合上书让自己笑出来,而不是像从前一样因为急于读下去而懒得牵动嘴角。
正是这些小事情组成了我的生活和生命。
我想,人生或许不需要什么大的目标或者一成不变的锚点。
活着,即是活着本身的意义。
身体受了伤,我们会去消毒、上药、包扎、谨慎护理。而心灵,应该受到同样的对待,因为它更为隐秘,放任不管,伤口更难愈合。
如果你也有尚未处理好的创伤,那么,相比于熬着,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可能是更好的办法。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可以看看下面这位正统心理学专业出身、经验丰富的咨询师↓
张健
张健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将近15年,理论和多年实践相辅相成,铸造出丰富而实用的心理咨询经验,因而在面对不同来访者时,能够根据来访者情况,灵活使用不同方法,帮助来访者成长。
张老师擅长基于人本主义取向和整合取向,通过情绪聚焦疗法、意象对话疗法和催眠疗法等,解决个人成长、情绪管理、婚姻家庭,尤其擅长高效地处理抑郁焦虑等议题。
如果你也被抑郁困扰或者有其他困惑,可以勇敢试一试,她将尽最大努力帮助你。
为了鼓励更多人求助,张老师特意开通8个半价咨询名额,让你的求助第一步,迈得更轻松一些。原价600/次的咨询,现立省300元,仅需300元/次。
原价600元/次
扫码立省300元↓
来访者常常评价张健老师“不煽情,却能让人放下防备”,“很会抓关键点,抽象理解力很棒”,“迅速,废话少”等等……
来访者匿名真实评价:
↓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 ↓
如果你想要拥有更多选择,也可以可以看看下面这位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咨询师↓
吴燕
吴燕老师是国际认证(IHNMA)催眠治疗师、自体取向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吴老师擅长深度分析,擅长通过自体心理学,情绪聚焦疗法,伴侣治疗,心理动力取向等疗法——
解决情感隔离、缺乏安全感、自我探索、女性成长等问题,以及家庭创伤、童年创伤、自卑等心理困扰。
来访者曾评价,她总是能耐心倾听来访说的每一句话,能敏锐地看到来访者真正的问题所在,从而帮助来访者摸清方向,成长为有自愈能力的人。
为了帮助更多人勇敢迈出求助的第一步,吴老师特意开通了5个壹心理525买一送一新人优惠名额。原价1200元/2次,现仅600元/2次。
名额只有5个,先到先得哦
↓扫码即可预约↓
如果这2位咨询师不合心意,
美洋洋童装店
就我的经历而言,我讨厌煽情类节目或是演出,原因只有一句:你当我傻逼么?小的时候还没这种概念,当时的小学老师讲起“天下大事”也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我一个小屁孩也跟着热血沸腾,豪情满怀,觉得天底下其他国家都是渣渣,只有中国才是最diao的。这种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情况持续了很久,直到高中有一天,我们学校来了个李阳他们公司的人,搞了个什么“励志演讲”,全校学生都搬个小板凳跑操场上去听。其实这个演讲很简单,逻辑如下:你们长这么大,父母为你们操碎了心------>你们不好好学习,对得起父母吗?------>我们《XX英语》教材能帮你提高英语成绩简单吧,一看就是广告,谁买谁傻逼这种。但是这个演讲的人很有技巧(在我当时一个高中生看来),他前两部分花了很多的时间,一句话没提英语,也没提他们的产品,一直在说父母生活不易,省吃简用供孩子上学,为了孩子有个好成绩云云。期间还举了很多例子(这点很重要),说道自己以前是个老师,班里哪个学生家里困难,最后考个好学校挣了大钱报答父母,呃……最后,高潮的时候,突然就他妈的有BGM了,然后他就开始慷慨激昂地“斥责”我们,诸如“孩子们!看看吧!看看你们渐渐老去的父母吧!看看你母亲鬓间留下的白发!看看你父亲脸上长出的皱纹!你在学校的表现对得起他们吗?”我当时感觉是吓尿了,但是我惊讶地发现好多人都哭了,而且有那么几个还哭得相当大声。结果就显而易见了,最后两分钟打广告,几百块钱的教材,买的人不计其数(住校生有生活费),走读生可以去订,第二天交钱。当时我就想:这TM也行。这是我第一次以一种十分平静的心态去看一场煽情的”励志“演讲,正是这种平静让我能够一句一句地分析他讲话的逻辑,思路,目的。从那天起,我才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多傻逼。扯了这么多,我说一下我的看法。1.碰到人敏感点(心理上的……)可以让人有情绪波动。2.人在情绪波动强烈的情况下容易变得不理智。3.不理智的人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那么我们就根据我高中这个经验,分析一下这三点:1.此人通过对学生们现阶段表现的否定达到刺激学生产生情绪波动的目的。中学时期三观比较正,眼界比较窄,考虑挣大钱孝敬父母是大部分人的想法,而挣大钱就必须要好好学习。此人就是利用这点,反复强调你目前的状态是不够努力的,不努力怎么对得起你父母,你们这样下去不行,期间又举了很多其他人”挣大钱孝敬父母“的例子。
CHA1LUL1ANG
以前没有心事,就算有事也伤害不了自己,可以不用去在意,现在事情多了,在意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伤心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想哭就哭吧,这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总比闷在心里的好
神采飞扬0829
关于爱情的煽情文章:用时间来忘记你的温柔万般柔情,刻下流年远影。泼墨心事,为君醉守红尘一梦。那风里故事,早已沦陷成狂。一枚朱砂谁点,不过是一程泣血空盼。---题记有种思念,开成了一朵花。那爬满了花架的藤蔓,便是那远方,长长的牵挂。只愿这样守你梦里的沉寂,亦或是繁华。落幕时刻,陪你沉淀,盛开时候,陪你芳华。你说自己是一根烟,想你时候就把它点燃。即使燃烧殆尽,也心甘情愿。时光如隙,动了情思翩跹,谁说,等我在相思的渡口今生来世,即使等成雕塑,也无悔无怨,如今这一切成了最美的谎言。你抬头看看,那谎言就挂在云端,可笑的捧腹,你却表现的如此冷静和淡然。推杯换盏,把谎言杯杯饮进肚里,是否就不会再想起从前。月华如水,心有千千结,拖着夜色,孤独凝望,又是谁说,等我一世,或为灰烬,也要让灵魂,等我在奈何桥旁。那炙热的誓言,灼伤了无数不眠之夜。回眸,一切都犹如眼前,心收不回,凄凉,悲伤,逆流成河。夜色舒展成一种美,可她就是一种冰凉,凉到骨子里,冰冻到血液里,在夏季,也能成霜。一颗拔凉的心,就这样苦苦,穿梭在宁静的夜色里,伴着冰冷的月光,撒下一地忧伤。人生,只若初遇那般美好,也就不会有悲画扇的凄凉。曾经,是谁许我一个地老天荒,如今,你在何方?是谁让我相信儿女情长,如今,抛下情长,孤独守望,你在何方?是谁说的我温柔的模样,是他致命的伤,如今,红颜还在,你在何方?是谁三生石上信誓旦旦,今生来世,共同走完流年风光,如今,一世未完,你在何方?曾经,是谁说爱上我,就如同恋上了罂粟的毒,如今,你毒还未解,你在何方?是谁说过,待我长发齐腰,娶你可好?如今,我长发飘飘,早已齐腰,你在何方?曾经,是谁愿意为我海枯石烂,不管情深缘浅,如今,海未枯,石未烂,你在何方?曾经,是谁说红尘有我,青丝华发,一同天涯,如今,青丝未斑,你在何方?曾经,是谁对我耳鬓厮磨,说着温柔情话,甜蜜了春,又甜蜜到冬雪飘洒,如今,秋叶未红,你在何方?曾经,是谁说我就是他生命里一朵花,即使凋谢,也落在他心里,成神话,说我是山鬼,迷恋的不可自拔,如今,花还盛开,你在何方?原来,情话如酒,一杯也会醉。可是,世俗的你我,如何能逃脱这世俗情感的折磨,温柔时候一样的会缠绵,会悱恻。离开的时候,不是也一样的会流泪,会崩溃吗?人世间情,唯有爱情,是容不得一点儿沙子的,是自私的。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