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6

苏州大高中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讲生活方式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瞳言無忌

已采纳

【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上对心理咨询师的市场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不过想要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并不容易,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要讲求方法,不仅是劳逸结合,也要结合知识体系,这样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2021心理咨询师健康心理学考点:行为与健康”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相关概念

1、健康行为:是人们为了增强或保持健康状态所采取的行为。主要包括:减少或消除有健康危险的行为;积极的行为;以及遵医行为。

2、健康习惯:是与健康行为有关的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已经根深蒂固,并且常常下意识地自动表现出来。一般童年时形成,约十一二岁稳定下来。

3、生活方式:是个体所作的影响健康的各种决定的总合。造成疾病的最重要的原因及一般的死亡原因都与个体的生活方式有关,是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生活方式自己可以控制,对于疾病预防和改善颇具意义。

4、危险行为:是与健康行为相对的,有损于当前或未来健康的。青春期是危险行为的一个易感期。

二、健康行为的意义

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与绝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密切相关,感情性疾病、意外伤害、职业伤害等的预防和控制也与生活方式关系紧密。而且行为是可改变的,因此健康心理学特别关注与健康相关联的行为。

意义: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死亡率;能延缓死亡时间,提高个人寿命和人口的平均寿命;可以推迟慢性疾病所致的并发症的出现;成功的行为矫治可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发行,从而缩减大量用于健康和行为方面的费用。

三、健康行为的相关理论

(一)教育呼吁理论

观点:如果人们获得了正确的信息,将会改变健康习惯。因此,健康教育是让众从事健康行为的有效途径。

局限:不过欲望和偏爱影响着人们对新信息的有效性和有用性作的判断,对负面信息可能进行自我防御性的加工。

(二)健康信念模式

观点:人们是否进行预防疾病的行为,直接取决于他们所作的两个判断:一个是评估自己对特定健康问题所感受到的威胁,另一个则是对采取预防行为的好处和障碍进行衡量。是最广泛被研究和最被接受的理论。相关的几种信念:疾病严重性的信念;疾病易感性;健康行为好处;健康行为障碍。

(三)Ajzen计划行为理论

观点:试图把态度和行为联系起来,认为行为是个体行为意图的直接结果。关于某种特定行为的态度(对行为结果的信念)、关于行为的主观标准以及行为控制感三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行为意图,并且最终促成了行为改变。

局限:意图和行为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人们并不总是做他们计划要做的事,本理论局限之处。

(四)原型/意愿理论

观点:对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健康行为往往是对社会情境所做的反应。该理论引入了两个新的结构来解释个体的健康行为:行为意愿(会受重要他人影响以及曾经参与经历的强化,特点:反应性而非熟虑、不自主)和社会原型(个体的自我概念与原型的匹配会对个体产生引导)。

(五)社会整合理论

观点:突出了家庭在鼓励健康行为和反对高危险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婚姻和做父母通过社会控制机制对健康行为具有正性影响,婚姻和做父母是目的在于将个体综合进社会并且提供意义感、目标以及社会义务的社会关系。社会系统提供一些方式来影人们使之从事社会希望的行为并减少非常规的和偏离正常的行为,个体把社会准则同化之后,社会机制也可能成为个体的内在要求。

(六)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模型

观点:有目的的行为改变要历经5个阶段: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维持期(消除行为6个月以上进入维持期)。每阶段个体的心理社会特征各不相同,有效的干预策略要与每阶段的重要特征相匹配,以帮助他们进展到下一阶段。

(七)预防采纳的过程模型

观点:是对阶段理论的改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在健康增进的阶段间取得进展。认为人们采纳预防性的健康行为的过程中会经历七个不连续的阶段:忽视、乐观偏向、卷入、无改变、想要改变、践行、维持。其中1(无意识)、3(意识但未考虑个人意义)、4(已决定不改变)是阶段理论中的无意图期的情况分解。

以上就是关于“2021心理咨询师健康心理学考点:行为与健康”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内容,比如心理咨询师就业方向以及心理咨询师前景如何,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

心理咨询师讲生活方式吗

304 评论(14)

方孔金钱

导语:心理咨询师独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从业者须具备如下基本条件: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个性品质与心理咨询职业相匹配;博学多才的文化素养;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持之以恒的思想准备;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

作为一名优秀心理咨询师,需具备以下素质特征:

一、心理反应敏感

出色的心理咨询师,能够对他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敏感。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如表情、动作、服饰、发型、肌肉抽动、眼睛等)都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对此,咨询者应从整体上予以观察并做出敏感的反应。

心理咨询是咨访双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过程是通过咨访双方的相互作用最终得以实现的。既然是相互作用,当然除对对方的心理做出敏感反应之外,对自己的心理也总是特别敏感。不仅如此,对于由自己的心理影响所造成的对方心理的活动、变化,也应该敏感地做出反应。可以说,对人际关系敏感本身,是心理咨询师所需具备的重要的素质和特性。

二、能认真倾听

对于因为与己有关的重要问题所烦恼、焦躁不安而出现在心理咨询室的来访者来说,能够有人认真倾听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欣慰和信赖,这将成为他(她)生活的动力和支柱。

“认真倾听”说起来很简单,可做起来就绝非易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例如有来访者来到咨询室,因为心理重负而不知所措并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心理咨询师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的诉说,并加以适当的应答,如简单的复述、首肯和插话,就可以帮助来访者理出问题的头绪,从而感到如释重负,获得一种安慰。

三、人格要求

心理咨询人员除必须具备以上所述作为优秀的咨询者所应具备的素质特性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人格品质,满足一些具体的要求。

1.情绪稳定

心理咨询师应该具有能够解决自己个人问题的能力,能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防卫机制不能过强。

2.健全的、乐观的人生观。

心理咨询人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能积极地、开朗地对待生活,只有这种人才能相信来访者自身的力量,才能承担起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责任。

3.民主的人际关系

心理咨询人员对人际关系应该有深刻的理解,尊重他人的价值,无论何时都信任他人,承认他人的生活方式。

4.真诚地关心来访者

心理咨询人员应该理解来访者,热情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真心愿意提供帮助。这种人才能得到来访者的信任,使来访者有安全感,感到放心。

5.不断地改善自我

心理咨询人员应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断地提高、改善自我。谦虚、正直、诚实、坦荡,不断进取,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养水平,永不停滞,永不满足。

6.为理解人的本质而不懈努力

心理咨询人员应该不断地去探索人的本质。理解人的本质是一种难事,也许一生探索和努力也达不到完全理解的程度。咨询是一种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新的人性体验的过程。这就要求咨询人员不断扩展自己有限的对人的认识,努力探究人的本质。

7.与人协作配合的能力

心理咨询人员应该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是咨询过程必需的基本能力,而且也是开展咨询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因为咨询者常常需要和其他人员相配合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优越感和自卑感对于咨询人员应承担责任的完成是不利的。

8.亲切、和蔼、平易近人

心理咨询人员应该是这样一种人,无论谁都觉得他容易接近,都感到他诚实、可亲、可敬、宽容

95 评论(9)

婷婷1029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从来访者及家属等信息源获得有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成长、人格发展、智力、社会化及家庭、婚姻生活事件等进行全面评估,概括心理和生理测查;根据心理发展史和心理生理测查的结果,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来访者有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时应及时请求会诊或转往其他专科。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3)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2)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3)取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4)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 年。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且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 年。(2)具有硕士学位,取得心理咨询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 年,经心理咨询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32 评论(15)

马云的小女儿

咨询态度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心理咨询技能——尊重涅槃重生心理学爱好者一、学习目标理解和掌握尊重的含义以及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掌握如何对求助者表达尊重以及在表达尊重是的注意事项。二、工作程序与相关知识尊重就是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平等,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话生生的人去看待。尊重既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也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内容。要做到尊重,首先应该理解尊重的意义。罗杰斯非常强调尊重对心理咨询的重要意义,他提出心理咨询师应该“无条件尊重”求助者,并将其列为使求助者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之一。他认为求助者为了得到更好的帮助,迫切需要知道咨询师是否能够很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如何看待他们的过去和现状,而咨询师的尊重恰好能打消求助者的顾虑。心理咨询师尊重求助者,求助者能体验和感受到,咨询师的尊重给求助者创造了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敞开心扉,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也使咨询师可以完整把握、体验求助者的内心世界。尊重可以使求助者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被理解的、被接纳的,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特别是对那些急需得到尊重、接纳、信任的求助者,尊重本身就会产生明显的助人效果。尊重还可以使求助者对咨询师产生信任感,强化咨询动机,端正合作态度,增加咨询的主动性、自觉性等。尊重也可以激发求助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开发求助者的潜能,使之具有改变自我的力量。这些都是咨询取得效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理解和掌握尊重的意义,恰当地对求助者表达尊重,应着重理解和掌握:(一)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在心理咨询中“尊重”一词所有的中文含义都是成立的,尊重是平等,是礼貌,是信任,是真诚,是保护求助者的隐私等。尊重的心理学核心和本质含义是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接纳,既接纳求助者积极、光明、正确的一面,也要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的一面;既接纳和咨询师自己相同的一面,也要接纳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一面;既接纳咨询师喜欢,赞同的一面,也要接纳咨询师厌恶、反对的一面;既接纳求助者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也要接纳其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总之,尊重就是接纳求助者的一切,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的全部从态度上讲接纳是中性的,所谓“接纳",不是咨询师欣赏或喜欢求助者的某些内容也不是咨询师讨厌或仇恨求助者的某些内容,而是中性的接纳,即咨询师知道了求助者的某些内容。这就像一个电影院,只要有票,什么人都可以去看电影,允许持票人进人影院就是对有票人的接纳,而不管他道德品质如何、财富如何、婚姻如何、年龄如何、文化程度如何等。没有喜欢、厌恶等情感内容,没有欣赏、仇恨等态度差别,这就是接纳。同理,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接纳应该体现在接纳求助者的一切上。理解接纳或做好接纳对某些心理咨询师来说是困难的,原因在于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其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存在极大的差异。一个持传统道德观,非常痛恨婚外感情的咨询师面对一个因婚外感情痛苦的求助者时,可能压抑不住内心的痛恨、反感,从而难以接纳求助者的言行。一个非常乐观、开朗的咨询师面对一个消极、悲观的求助者时可能会流露出不满和指责。一个爱学习的咨询师在面对某个不愿意下功夫学习的中学生时,可能对他提出批评。这些都不是接纳,更不是无条件的接纳,而是都存在着先决条件。心理咨询师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抛开,不按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要求求助者,应该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无论求助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何种信仰、怎样的价值观,也无论存在多么相曲的认知、偏激的行为、偏执的个消极的负性情绪等。总之,就是要接纳求助者的一切。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和最基本要求

26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