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毛先生老杨
共情能力有两种。一种是天生觉察他人内在状态的能力。这会体现在一些人际交往高手,领袖人物或者是心理咨询师身上。这是一种中立的能力,好人可以用它来做好事,坏人可以用它来做坏事。比如,有罪犯头目,就会运用这种能力控制手下,通过制造恐惧来获得稳固地位,这是他们运用同理心。一种是因为人际创伤带来的敏感反应。这是因为早年依恋关系、回应错位或者严苛等带来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他们会将自己的稳定感交付环境。环境安全、他们自体感稳定;环境稍有变化,他们跟随者陷入糟糕状态。这其实是需要成长的心理议题。这两者非常不同。最大的区别,是自己的稳定感是否受到外界影响。共情力好的人,相当于多了一双探测他人自己的“超声波”,但因创伤带来的敏感,虽然也有一定共情能力,但往往是负性情绪、他人的攻击反应等方面。而对其他方面则可能显得过于迟钝。那些自己敏感的往往是自己创伤所在。一个早年失去亲人,有分离创伤的人,可能对朋友生病过度反应,产生惶惶不安,并将自己的焦虑投射到朋友身上,觉得他将不久要离开人世。结果是这种交流,被对方嫌恶,觉得这是诅咒,而自己还觉得是好心一片。这种敏感是创伤的。可能在关系中让他人很累,自己也很累。而你的朋友的情况,就很明显。她听到别人不快乐,内心不快乐。是因为他人的不快乐唤醒了她内心暗在的“不快乐回忆”。人的反应如同电脑。大部分经历和人生体验存在硬盘,内存中只处理一些关键信息。被环境刺激反应,则会调动硬盘中的信息到内存中,处于“运作”状态。这是唤醒了硬盘原本的“坏扇区”。好的心理咨询师之所以会越来越好,是因为自己粗大的成长议题整合完成后,在咨询工作中会被触及唤醒一个个小的“硬盘区议题”,这就会形成工作动力,不断清理整合自己,变得越来越顺畅。每个人都有“病”、“创伤”、“情结”,这些不断被碰触和看到,就会形成领悟的土壤。无论是哪一种。共情力都会带给人成长。借助共情发现的问题,可能是自己意识不到的,也是真正需要成长的所在。有不少人走的路是错误的,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方向,恰好可能是在自我修饰、自我防御固化的路上。这些可以借助共情力来提示自己。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因为个人痛苦,学习了中医,接着学习了禅修,她开始痴迷于禅修体验,并远离自己的家庭。在禅修中她被他人赋能,但是就像成瘾一样,无法回归生活。家庭变得越来越糟,说话越来越“玄乎”。她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后来又因她的美貌,被很多“导师”诱惑,这让她在矛盾和被吸引中纠结冲突。
lingshan1226
鸿雁/文 41岁那年的盛夏,我开始和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刘老师做一对一的自我成长。长达三年110次的自我成长体验,让自己重获了新生。 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立,共情,接纳。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不会和来访者讲道理,摆事实。因为道理是意识层面的,很难让一个人心甘情愿地发生改变。 我感觉道理没有绝对正确的,年代不一样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看是正确的道理,现在并不被人们所接纳。比如上个世纪提倡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而现在人们开始提倡好好爱自己,活出自己才会有能力,去爱别人。 我们生气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期待,和幻想中的不一样。 然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开始讲道理,企图用三寸不烂之舌,扭转对方的意志和行为,让对方改变。比如说: 你就是这样是不负责任的。 你这样是不道德的,一点也没有素质。你这样将来是不会有出息的。 …… 讲道理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 当对方觉得我们1.你讲这些道理,很难让他认同,也觉得自己错了。 2.即使他知道自己错了,也很难因为错了而改。为什么讲道理很难改变一个人呢?因为道理是个伪装的,是为了讲的人服务的。在人际交往中沟通最重要的情感,而不是谁对谁错。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这样就形成了对立面。唯有情感的沟通才能让两颗心紧紧相连。 丛非从讲过一个女士的事例“我老公在家里抽烟,我很生气,我希望他不要在家里抽烟,理由有对孩子身体不好,对他自己身体也不好”。有理有据,但换到感受的角度来说就是:只有你不在家里抽烟了,我就不焦虑了,证明你爱我和孩子。 一个可以改变对方的动力就是真诚。而不是:我希望你做一些事,因为你是错的。 讲道理让人不舒服。讲道理只会让人觉得自己是犯错的一方,这样对方要守住自己的阵地。那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建立长期关系, 首先让对方满足情感的需要。 正如丛非从说的,每个人都是渴望被看见的。放下道理,真正去理解:他怎么了呢?这就是共情的开始。共情,就是改善关系最好的方法。至于怎么去共情,就是看到他的脆弱。 我觉得运用好共情需要首先学会理解自己,不责怪自己,包容自己。 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是怎样修炼的呢?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需要最少做200小时的自我体验,就是一周一次一小时,需要坚持最少4年。 如果没有条件做心理咨询,那么需要练习自我对话,不责怪自己,看见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 心有人说心理学是研究,一个人原生家庭的关系,我想说心理学是研究,一个人和自己的关系。一个人如果习惯用指责的方式和他人说话,那一定是他也是这么对待自己的。 让我们和自己开始共情吧!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