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球姑娘
心理咨询师证报考条件:1、心理咨询员(国家三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1)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毕业证书,经心理咨询员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培训毕(结)业证书者;(2)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五年并能出具可靠证明者。2、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1)取得心理咨询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五年以上,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培训毕(结)业证书者;(2)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大专毕业或其他本科毕业,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培训毕(结)业证书者;(3)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的中级职称,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培训毕(结)业证书者。心理咨询师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家庭、择业、求学、社会适应等问题,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发挥和寻求生活的良好质量。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中肯的发展咨询,给出相应的帮助、引导。心理咨询师直接从三级开始鉴定。共分心理咨询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等级。2006年开始,采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新标准进行资格考试。取消了原来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和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的称呼。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属于全国统考范畴,是在每年的5月和11月中旬进行。在没有工作经验的前提下,只能考3级的。学习主要用书是民族出版社的《心理咨询师三级》分培训课程:基础知识实行网络远程教学,课程包括: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BANNED}}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心理测验学、咨询心理学等; 操作技能实行面授教学,课程包括:心理诊断技能、心理测验技能、心理咨询技能。主要有两本。一本是技能,一本是基础知识。还有副本,是习题和历年考试汇编。考试费用是320左右。报名一般在4月和10月。
人艰不拆XP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从2001年开始,到2005年国家颁布了正式标准。一般在每年5月和11月的第三个周末考试,具体时间每年略有不同。
心理咨询师报考标准条件:
1、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
2、取得非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经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培训结业证书;
3、取得中等职业院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满10年以上;
4、在校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学生允许在三年级下半学期参加,报考职业见专业对照表——心理学专业。其他非相关专业的学生需参加培训达到一定学时,并获得结业证书,才能报考。
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综合考试和实际能力考核两项内容:
1、理论知识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题目从题库中随机提取,按标准答案评分。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2、实际能力考核,采用专家组面试评定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心理评估,案例分析,咨询方案制定和交谈技巧。
评分标准按百分制,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高级心理咨询师的实际能力考核,采用专家组综合评审方式进行,考生应提前三个月上报个人业绩资料(著作、论文、专利和研究成果证书)和单位出具的推荐意见。
洁博利郑少波
如今,双11成了一个狂热的节日。商家“跳楼”,打折信息铺天盖地,买家“血拼”,一夜不眠不休盯着时钟23:59到00:00,随即像一名剑客拔出利剑斩断情丝一样,按下鼠标一键下单,然后长舒了一口气,感受到一种了无牵挂的潇洒。
对双11的购物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衣食无忧,只是从内心更渴求比现实生活更高一些的生活品质,但是做到这一点,略显囊中羞涩。比如大学生或一些普通上班族,日常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总觉得去年的靴子已经过时,今年想换个新款式的,可是新款的贵呀,所以放购物车天天看,还有一些可有可没有的东西,不着急用(也许本就没用),但是自己就想要,也一并放入购物车,就等着双11降价购买。
这种 “相对购买力不足”的人,我们且称之为“假穷人”,是双11的购物主体,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购买力与占有欲
我国从贫穷到温饱,到现在的逐步走向富裕,才走过了短短几十年的历程。刚刚“脱贫致富”的我们,对成功者有一个社会性的定义,那就是“越有钱越成功,越能购买更多的东西”。“炫富”不就是拿着各种昂贵的东西给别人看吗?
“相对购买力不足”的人群是一群有着极强上进心的人,他们不甘心目前的生存状态,当看到有人炫富,他们不屑,但是从内心却希望自己成为那个炫富的人。在这些人心里,拥有那些豪华的东西,就是成功的标志。
所以,有限的购买力与无限的占有欲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噬咬着这些人的心。
购买力有限,才精打细算,等着双11的降价;占有欲无限,才无休止的看上一款又一款商品,欲罢不能。
越穷越想买,越想买越觉得自己穷,这让人很痛苦。人作为行为主体,本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来缩短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让自己心里达到一种平衡。双11,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时机。
虚拟与现实的体验差距
有一句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非常贴切的形容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尤其是对于上述的“假穷人”,现实更显的残酷。
也许你原本希望自己是个淑女,穿着西服套裙高跟鞋,却因为整天挤地铁而成为了一名穿运动装上下班的女汉子;
也许你原本希望自己的闲暇时光与闺蜜相约,尽享逛商场的乐趣(买不买倒在其次),却因为周末要加班连懒觉都睡不成。
……
总之,现实生活中 “不如意十之八九”。
而在网络上,你的境遇就大不相同了,尤其是在购物的活动中,且不说那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物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啥都能买到,尤其是与商家打交道的时候,你就会摇身一变而成为“上帝”!
只要你进店,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店家都会“亲,我可以帮您什么?”“亲,您有什么问题?”“亲,您满意吗?”随叫随到,并且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地回答你所有问题。
这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的体验。所以,爱上网购,并非偶然。
两个月无假期的尴尬
人生需要仪式感,所以会设立很多个特殊的日子,有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有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还有我们自己以及家人好友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等,这些节日给我们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精彩。
当然,能从节日中获取假期的,就是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而十一长假过后,再值得期待的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就是元旦了,11和12月份是空白,这俩月是沉闷的、冗长的、无趣的。
可是,就在这尴尬两月的中间,11月11日出现了,虽然不放假,但是双十一给人生带来的精彩,不比度假逊色:节前选择比较商品,节中购买,节后收货。然后与好友分享体会,这个节花了多少钱,省了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然后再一一晒出来,这个过程可以延续一到两周。
“假穷人”大多是学生或者上班族,每天重复着相同的日子,双11带来的刺激和兴奋,也是促进消费的动力之一。
其实,购物与穷富有关,与人的心态更有关。双十一给我们带来了愉快的体验,力求省钱的同时,我们更要理性消费。生活真正需要的,货比三家后果断下单;可买可不买的,先不买,也许几天以后你会发现,其实已经不喜欢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专家:杨玉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
编辑:姚迪
本文系原创作品,商业合作及转载请联系 投稿请联系
守望的原罪
刚刚播出的《女心理师》就是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角色精彩,题材新颖,立意鲜明,演员演技还给力。《女心理师》好看,主要有三个方面让观众喜欢。第一个就是演员阵容。这部剧既有黄觉、倪萍、杨童舒、杨新鸣等老戏骨,还有杨紫、井柏然、王嘉、菅纫姿、李梦、张海宇、章若楠等实力派青年演员,而小演员也很给力,比如饰演贺俊的韩昊霖等。第二个方面,每一个单元故事都给人启发,内容值得思考,引人入胜的同时,也教会人很多道理。比如尤娜及其父母的故事,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面临的问题,孩子要考试,父母关系破裂,家庭矛盾升级等等。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现场,孩子是敏感的,别以为成年人就可以瞒天过海,一切都在孩子眼里。再比如职场人莫宇的故事,他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做人做事都太顾及别人的感受,忽略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倾尽所有真诚去对待同事,最终还是被同事孤立。职场中的你,是讨好型人格吗?还有蒋静及其母亲的故事,身在单亲家庭,父亲也好母亲也好,是否过分掌控了孩子的人生,是否以爱的名义一直控制着孩子呢?这些故事都值得观众认真思考,从角色和故事中发现生活中困惑自己很久的事情该如何解决。第三个方面,立意和题材太棒了。从角色和故事中引申出很多的道理之外,更多的是关于人的心理问题。现在社会,每一个人的压力都很大,不管是孩童还是成年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不管是子女还是父母,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也有自己的压力。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出发点,也有自己的无可奈何,当很多事情纠结在一起,产生矛盾时,想不明白就会让心理负担增大,从而引发很多问题。当然,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每一个人又有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剧中温暖的贺顿都给了我们很多专业的分析和建议。
李老根记
《女心理师》开播以来,针对它的好评不在少数,作为国内为数不多以心理病为主展开话题的剧集,它的现实意义显然已经超过了豆瓣评分的价值。随着心理病群体这些年日益壮大,网络也变成大家敢于发声求助的通道后,我们无疑想看到更加专业的科普,好让更多人理解这一群体存在的合理性,不要让偏见和误解挤压他们本就不怎么宽裕的生存空间,以及在快节奏的现实社会,我们也要小心预防各种心理病的侵蚀。剧方在每集片尾告诫观众,因影视呈现效果,剧中的心理咨询案例进行了艺术加工,如果大家遇到类似的心理问题,请切记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文章图片2能让大家关注到这一社会问题,并鼓励大家勇于寻求帮助,呼吁各方多加关注,这都是《女心理师》做得非常好的地方。
社会大学i
《女心理师》讲述了杨紫饰演的贺顿通过心理咨询,解析多位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成因,在相应的心理治疗中,帮助他们走出过往的心理阴霾,重新拥抱生活的动人故事。同时,贺顿也与井柏然饰演的电台主播钱开逸,在相知相爱的过程中,化解了她自己的内心心理问题,实现自我疗愈。剧集开播后,杨紫的表演是否具有说服力成为网友讨论的焦点。尽管作为专业度高的职场人,贺顿应该具备自信、强悍与干练的作风,但在剧情开篇的演绎中,观众看到的是贺顿强势、咄咄逼人和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性格特点:一脸严肃,不苟言笑,说话短促坚决不容置疑,不论是领导还是同事,张口就是“回怼”,遇到事情,贺顿总是长篇大论讲述专业知识……不少网友觉得,这样没有亲和力与交流能力的心理咨询师,恐怕很难让人信服。杨紫在采访中表示,其实贺顿看似理性、专业知识丰富,但这个人物心中藏着秘密:她小时候受到过挫折,童年阴影让她没法处理亲密关系,所以她面对来访者时,没法做到完全的共情。“就像她自己说的,她用专业去挡这些东西。直到男主角钱开逸出现后,贺顿才在大家的帮助下慢慢走出来。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师,去帮助更多的人、治愈更多的人。”杨紫表示,自己诠释贺顿的过程中,人物前期和后期,对来访者的语气跟态度会不一样,这个目前不能揭开的人物秘密,观众在后面的剧情中会看到。对于有观众认为剧中贺顿的听力和判断力似乎有点太“神”了,杨紫也表示,大家往后看就能明白贺顿的听力为什么会那么好。童星出道的杨紫近年大多出演一些轻松的少女系角色,《女心理师》中的贺顿则是一个专业感较强,同时自身也很有故事的职业女性,这部作品也被舆论解读为杨紫的转型之作。但杨紫表示,自己并不是刻意想要转型,对她来说,什么样的年龄,喜欢什么样的剧本,就去拍了而已。谈到自己的舒适区,杨紫坦言,她很明白想跳出舒适区有难度,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慢慢扩张自己的舒适区,这是一种试探,看看自己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也看看大家的反应,在自己能够演好的情况下,去不断尝试,我没有把它当成太大的压力。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