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89

pisces850318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总是点赞别人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oublel0814

已采纳

胡乱夸人是指没有目标,没有意义的随便夸人。这属于阿谀奉称,到处讨好人,有时没有目的,有时是有目的的。鲁迅先生说的捧杀人,大概也指这种人。如果对这种人没有的诫备心,有时还真要吃亏了。夸得你飘飘然,这时他提一些让你做难的事,你不好意思,正中他的圈套。 我还真遇到一个善于夸别人的人,但人家非常高明。有一次我和一个姓王的朋友到市里去,去会晤一个古玩店的朋友。到了那里他把我介绍给朋友,因为我在文学上小有成就,在当地小有知名度。他给朋友竭力夸奖我,并当场让我给朋友写了嵌名联。由于那嵌名联写得比较成功,他夸我更加有劲了。夸得我浑身都不自然,告别朋友回来的路上我说:“老哥,你今天把老弟我弄得尴尬极了。无地自容,今后再不要这样了。” 谁知老友笑着说:“你错了,我今天不是在夸你,而是在抬高我。我把你夸得上了天,但我指挥着你,你完全听我的,那不是我比你还高。” 我明白了,这是高明。相比之下,有些人却错了,遇人总怕别人比自己高,竭力表现自己,结果反贬低了自己。 您好,我是读心解万事,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总是胡乱夸人的这种人,心理情况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和所生长环境的不同,个人表现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总是胡乱夸人的人,可能心理情况有几种。 一、奉承别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拍马屁",对于奉承别人,就是迎合别人,夸赞他人的优势、优越性。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往往遇到一些,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表面的关系,而虚伪的夸赞上级或有利益关系的朋友,为得是让人们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是“我是忠诚的,我就是下属"等等的,所代表臣服于别人,其实质是巴结、奉迎,为了自己的利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二、表达友好的意思。我们在相互的人际交往中,有一部分人喜欢夸奖人,快人快语,其并无实际目的性,只在希望用自己友好的方式,获取别人对自己的友好,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喜欢用夸赞的方式,拉近距离。其在与人相处时,为表达友好、善意的态度,而表现出对于别人进行夸奖和尊重的行为。 三、真实表达自己内心的崇拜。很多人夸奖别人的时候,也是发自内心的,尤其是 社会 地位悬殊,或者生活条件差距大的情况下,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羡慕和崇拜,所以表现出无止境的,甚至夸张的夸奖。 以上考虑到的可能不全面,还是希望大家一起学习,对于夸奖人的人,在 社会 上还是口碑比较好的,不管处于什么目的,但总归是报以别人夸奖,不会迎来敌对。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胡乱夸人的人的心理可能有这几种: 1、是一个没有心计,很浅薄的人,觉得夸人总是好的,所以逢人就毫无根据的夸人,有可能还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是不走心的夸人,不认真观察别人的独特之处,夸人不具体,没夸到点上。 2、胡乱夸人还会让人产生这样的反感: (1)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故意讨好,感觉他另有所图。 (2)有可能让人感觉他是在嘲笑对方,戏弄对方,甚至感觉他在攻击别人,好象胡乱夸人的人在说反话。例如:你很胖,他夸你身材很苗条;你明明说话有点口吃,他说你会说话呀!你家孩子很调皮,成绩不好,他却夸你孩子好乖巧,成绩又好,还说好羡慕你的话。 总之,胡乱夸人的人要么不走心,随口胡诌乱扯,大大咧咧的,给人种没心没肺的感觉;要么别有用心,用夸人的方式来嘲笑、攻击对方。 讨好型人格。不切实际的夸赞别人是想示好,是想让别人给自己一点友情。这种人其实内心是自卑的。唯恐别人看起自己。 我觉得总是“ 胡乱" 夸人的人,是个最聪明的人。 大家想想: 此人真的是非不分、好坏不明吗? NO!他之所以“胡乱"夸人(请注意是带引号的“胡乱),是他谙熟“逢人减岁,遇货加钱"以及“看破不说破"的为人好处!是“双保险"的处世哲学!! 大家又对比一下:那些直率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丁就是丁、卯就是卯,非常客观地去评价别人, 有几个会喜欢他?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清"与“迷"碰在一起不吵架才怪!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所以我说,对总是胡乱夸人的这种人,我们不应怀疑他的人品,也不应猜测他有什么不良的心理, 说不定他比我们技高一筹、聪慧能干哩。 一切病先是“神”病! 第一个阶段“神”病。 神散,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 敏感,容易被外界引动,动心、动情、动欲,自控力差, 平常生活中,睡不好,易惊醒,怕吵,怕黑,怕鬼,这是神弱。 神病严重了, 形神分离,心口不一,表里冲突。 你跟自己不在一起了,言不由衷! 甚至喜怒哀乐发不出来,或者发之太过。 一切的源头—— 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 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 所有的病,与这个世界的开始,都是这么来的! 太过—— 比如说,现在很多电脑 游戏 ,电视综艺节目都属于“太过”, 目的就是渲染、挑动 情感 爆发, 制造痴迷粉丝,创造收益, 使人乱神。 不及—— 你该高兴的时候却要压抑一下,习惯了,就真的高兴不起来了。 太过,不及,都是失常。 当其时而无其气也是失常。 该高兴的时候突然哭了。 原本是伤心的,却强迫自己坚强。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这是反常! 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 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方向错了很久了!!!!! 但有一点一定要记得, 信念随时有机会转回, 信念一转,神气随时有机会修正。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 却指望医疗西药、吃些什么营养品来改变体质! 但我们的身心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体,要靠它们来改变,不行!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什么呢? 是《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现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缓”。 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 社会 节奏太快, 大家都不自觉地陷入了一种快、急了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 太急了,神就飘在外面,气机也浮动不定,既紧且乱,生理功能也就跟着失调了。 我们去求一个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 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 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 或者关注着一个人或一件事,念念不忘, 妄念欲望不停地想这想那,或者不停地他人的故事。 这就是以外物为真实, 失去对当下的自己的感受。 这个状态在中医叫“形神分离”。 真正的 养生 ,是去感受自己! 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对话: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黄帝问岐伯, 当一个人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 “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 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 岐伯回答:“针石,道也。 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 何者?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 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 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 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 每一次的情绪流动, 身体便会留下印记。 我们拥疗愈自已的能力。 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 怀疑来自于我执的思考。 无论你经受了何种伤害,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有一天不再受到任何伤害! 不快乐的讯息,告诉你: 需要去学习快乐的课题。 愤怒是为了掩饰更深的痛苦。 我们学不会的功课, 将会留给我们生生世世去完成。 痛苦不是真的,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执着。 要愿意面对痛苦,并且选择宽恕, 而不是去报复那些你以为造成你痛苦的人。 正视恐惧, 我们勇于面对的,最终都会消融于喜悦的光中。 情绪由心念而生,而心念创造实相。 别人只是触发我的伤痛,而伤痛其实早在我的内心。 觉察力使得虚假无常凋萎, 而合乎真理的得以成长。 慈悲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为人着想的能力。 压抑情绪、表面似乎平静了, 但那股情绪的能量没有得到疏导,内在仍然翻江倒海。 情绪的本质就是身体中的能量, 当我们愤怒、委屈或者悲伤时。 能量堵在身体里, 必然会产生难受的感觉。 与其绕在头脑里面,不如直接从身体入手。 去感受那个能量的拥堵, 不加评判,保持觉察,给它点时间,等它流走。 当能量再度顺畅的流动起来,负面情绪自然就随之消失了。 当修行者越来越了解人生的真相, 他对个人的快乐、名声与舒适的关注就会越来越减少。 了解体会无常能培养我们修行的迫切感。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不多, 今天可能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 今夜的晚餐可能是你的最后一餐,绝对没有任何保证可以确定每个人都会活到明天,更不用说“永远”了。 在这个既危险又不 健康 的世界上, 现今五十岁的人能活到八十岁, 应该算是相当不得了的成就。 五十多岁的人生命已过了大半了 阿弥陀佛 大大咧咧,崇尚幽默的心理 或者不在乎他人感受的心理 或者是不想惹事的心理,觉得夸了人不会至少惹麻烦! 或者是被他人洗脑,觉得夸人是很好的社交行为,从而也不懂别人怎么想就胡乱夸人。 一种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二种人,为换回更多的笑脸。三种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这是讨好型人格特征。他自己其实知道自己言不由衷,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情况下不必认真,他那么一说,咱们这么一听,过去就好了。往往这种人胆子比较小,有时候做事情会过于谨慎,善待之即可。 是想得到别人的关注,老好人就是这一种,不得罪人,不付出真心,不值得交朋友。

心理咨询师总是点赞别人

258 评论(9)

亿万资金

人是活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会和自己周围的人对比。所有的人都不是一模一样的人,就会产生一定的不同,这点不同就成为了彼此关注的话题;所有的生物都在进化,人也一样,当一个人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自己的潜意识就在不自觉的去改变,学习。对于你后面的疑问,也正是因为彼此的不同才产生的。这就好比你看见一个人踩到一个香蕉皮摔倒,你的下意识就会去饶开走一样。至于评论别人的对错,那是人自己的想法,因为人还是有各自的思想的,而这个思想和个人的生活习惯等有很大的原因,所以说对与错没有绝对的定论!有些人每次只吃那么一点点东西,而有些人却吃那么多,难道说多吃的人是浪费?或者说吃的少的人是节省?

125 评论(12)

汐汐蘑菇

大概是想掩盖自己的缺点吧

100 评论(11)

pollyshen206

最近在追美剧《老友记》,第一季第13集中,剧本调侃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 剧中菲比与一位心理医生交往,她说,他算是心理医生中正常的了。然而,在与菲比的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他不经意犯了职业病。 他夸奖钱德勒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是同时又指出钱德勒只是在用幽默和人保持距离。 不知他和瑞秋聊了什么,只见瑞秋无法抑制地哭了起来,嘟囔着童年发生的事情。 罗斯问他,自己为什么明知前妻是女同依然和她结婚。他说,你可能有意破坏你的婚姻,也许是自信心不足,也许是让自己的妹妹莫妮卡在父母面前不那么失败。 看到莫妮卡在拼命地吃饼干,他说:“切记,那只是食物,不是爱”。 莫妮卡愤怒地说到:“我讨厌这家伙!” 每个人听到他的解释都感到愤怒,对,他说的都对。但是每个人从他口中得知真相都感到不舒服。如果你从没见过的人,能一阵见血地指出你内心深处、恐怕连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想法时,你震惊,不相信,继而愤怒。 隐藏的秘密被人毫不费力地窥探揭露,仿佛自己是个透明人,自己的私人领域被侵犯,安全感被剥夺。 这种感觉我也曾经有过,他是心理咨询学这门课的老师,在省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总感觉这种人深不可测,似乎能洞察你的许多想法。上课时,我从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剧中的心理医生做了一个不当的示范,把工作情景带入生活领域。正如罗斯所说:“他就是有点太爱分析,这是他的工作”。 对于心理学我只算刚入门,许多理论和真相于我来说依然混沌一片。最初我也曾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学心理的。 最先给我带来震撼的是《教育心理学》。慈眉善目的老师,讲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还播放过一些全国班主任的教学经验视频。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任小艾和魏书生,我们这群已然成年的大学生坐在下面泣不成声。这些人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 我们曾经遇见的老师常大喊着:“你们坐后三排的,离开学校也会是社会的底层渣滓”。 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向周围的同学炫耀发现的另一个世界。那种知道人性的另一层面的感觉并不好受。我感觉到我曾经被残酷地对待着,也曾残忍地对待别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慢慢探究自己,渐渐挖掘出那些被遗忘的经历,重新审视着他们。懂得自己身上发生的因果,是那些经历塑造了现在的我。有钝痛也有顿悟,有遗憾惋惜也有豁然开朗。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学科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但是我觉得心理学做到了。 那时候,我喜欢写文章,只发在QQ空间里,其中融入心理学,这样充满治愈系的鸡汤很受欢迎。后来有一些同学,几乎都是男生,失恋了都会找我倾诉。当时我是慌张的,事实证明,当时的一丝骄傲也挺令人讨厌的。 其中,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是我室友的男朋友。他们在一起七年,对,从初一就开始早恋。高考后,双双考入不同的985高校,事实证明早恋并不一定影响成绩。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分手了。他找到我,我也像剧中的那位心理医生一样,信誓旦旦地帮他分析。他问我学心理学多久了。我说,三个星期。“这你都敢给我分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今年春节期间,他是全班唯一一个带着女朋友参加高中同学聚会的。换了新人,我们不认识。 后来的一次自以为是的建议,让我丧失了一个朋友,也辜负了他的信任。他的女朋友在大学期间劈腿,把他甩了。这个男生在电话里哭着问我,“你知道什么是揪心的疼吗?”我不知道,但是我后来知道了,对,是那样的。 这个故事有点狗血啊,但绝对真实。我当时暗恋一个高中同学,而暗恋对象和这个男生曾经为了前面这位女生相互拉黑。当时我想,看吧,你们都眼瞎,这个女生劈腿了吧,我一点都不同情他。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高中的时候,我的暗恋对象在网上认识了这位女生,后来这个男生也加了女生的QQ。我的暗恋对象当时是暗恋这个女生的,但是被这个男生捷足先登了。暗恋对象就感觉,朋友妻不可欺啊,你抢了我的准女朋友,咱俩绝交!(我的叙述还算清楚吧) 当时我向暗恋对象表白被拒,自尊严重受损,处于厌恶异性期。他问我怎么才不痛苦,我说,要不你们之间有个缓冲期吧。我当时看了一本书,作者就是这么处理和前妻的关系的。于是,自然把这个建议甩给他了。他照做了,结果女生觉得他是在纠缠,说了很伤害他的话。没过多久,他就找我哭诉,说我的建议害了他。我当时因为被拒绝,感到很愤怒。因为上面提到的那层关系,我把愤怒情绪投射在他身上。我根本不想理他,我一个人已经兵荒马乱了,哪还管别人家的马有没有吃草。后来对他只有愤怒,然后这段友谊的小船也翻了。 后来学到或者懂得的知识更多了,人也变得沉静。我想心理咨询师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蔡康永那样的(虽然他是个主持人),温柔宽厚带有慈悲,但是也可以将自己抽离,去平静地审视发生的一切。 有一期《奇葩说》,蔡康永奇袭王嫣芸时说, “你知道苏紫紫这个事情的经历,让我们看待你的时候,其实是把你看成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不只是一个靠着你的口才,来我们的海选应征的人。所以,虽然那个你不喜欢的照片继续流传在网络上,它在你的人生中,依然发挥着负面的作用。可是这个故事,让别人看待你的时候,带有了一个你原本所没有的厚度。所以,它不全然是毁灭性的、负面的材料。它也带给了你一些,你后来完成别的梦想的基础。” 很多人说,心理咨询师只需要微笑点头就可以了,是不是太简单了?但是能够微笑着听你说话,时而点头赞许的人在生活中几乎没有。除了你的心理咨询师,没有人愿意真正了解你。这样说令人感到绝望,但是“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野夫说: “ 本质上我们都活在各自的命途中,谁也不能彻底拯救谁。” 咨询师应该秉持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 “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橘黄色,也不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地望着而已。” ——罗杰斯 它还可以是莱蒙托夫的这首诗: 它还可以是 莱蒙托夫的这首诗: 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我倾向于悲观主义,却也希望在废墟上开出花来。愿你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259 评论(8)

JeffRen1966

你好,这种情况可能是这个人的心理比较自卑,所以总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自我认可。这个时候就需要多鼓励一下他了,告诉他你很看重他,他是一个很好的人。

11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