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1982
这位姑娘: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毕业后呆在家里不丢脸,因为现在呆在家里啃老的多的是,多你也不会造成什么问题。但大学毕业后老呆在家里不丢脸可是丢人!当然这个丢人不是一般意义的丢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丢的是你做为一个人格主体的人,是没有自我,只是依附的人。所以我问你,如果你父母不在了,你怎么办?你以后要嫁人,你能像别的新娘一样有当家做主,自我做主的喜悦和自豪吗?所以我建议你,为了自己的未来你也要到外面去,这绝对是为你好,明白吗? 而你现在的情况可能和你的自卑有关,而你的自卑又和你的家庭有关,这是我的推测,不知对否。
静静仰望静
同情你的遭遇,但是作为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老呆在家里的确不是办法,还是应该出去工作的。从你的描述中看出你的家庭状况,想想你父母含辛茹苦,节衣缩食供你上大学,就算不为他们挣钱也要为他们争脸啊,这是原则性问题。其实在留在小地方也不一定就不能工作,女孩子考个教师证,当老师也是不错的。相当于公务员是吧。其他诸如一些事业单位也是需要人的,多去跑跑转转说不定有机会的。外出的工作的机会是要大很多的,你这一次所在的单位不理想,并不等于外出找工作就不行了。有你对待遇不太讲究的想法,找个单位从基层做起,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要工作就要准备吃苦,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外出,这一点都是不变的。要知道吃苦之后的结果是肯定要变的。能够扛得住艰苦的人,才能走向成功。不要说这是一句大话,它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也许你会说有些人家庭条件好,并没有这么多的坎坷,其实是对吃苦的心态和方向不一样罢了,就没有不用吃苦的。希望你有个美好的未来,不过需要艰苦争取哦。
huang8023ta
你的人生应该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二了,上大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我想你也明白,拿了这么一个证书,是多么的不容易你也应该清楚。其实在你上大学的时候就应该去外面的便利店找打杂工,那样就会让自己不那么胆怯了,不要呆在家里,这样真的很没有出息。我替你想了几个办法1.可以加盟一家有实力的首饰店,服装店,包店或者任何一家都可以这样自己做老板,能够很容易的赚钱,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不过加盟的条件一定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多研究一下加盟条件再加盟免得以后你后悔2.你可以向父母借一些钱买一些进点潮流的东西,在网上开一家店买东西,不过我觉得这个方法虽然可以足不出户,但是网上那么多的店竞争力太强了,建议你考虑清楚3.其实啊我觉得认不能在外打拼一次或者是失败了就害怕了是一件很没出息的事情(实话)所有的工作都要有一个适应的时间,如果说刚刚过了一段时间就畏惧了,那就不好了。世界其实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特别的黑暗,只要好好做自己,然后注意说话时候长个心眼,就万事大吉了,不要在家里,那样会让你觉得孤单的。父母养我们不容易,就算外面的世界很灰暗我们也要努力地过,因为我们每个人就只有这一生,我们不能够让父母到老也没有享到福
七碗爱玉味
啃老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对他们的建议就是:父母年纪慢慢大了,会有不能工作没有收入的时候,那时候你是没办法啃老的,早一点自立自强才能让生活继续下去,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老人会离我们先走,以后的生活还要继续,所以说啃老族需要尽快成长起来。
t苹果多多t
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不要去管别人说什么,重点是你要学会认真申视自己;如何去做出改变。知道啃老不好,为什么不去自食其力;不管做什么总能混口饭吃!~自闭胆小自卑更应该多去结交朋友,性格也是可以随着环境而改变的。好吃懒做只会让自己失去斗志,人生不能白在世上走一回!~
芳儿beauty
近年来,“啃老族”并不少见,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隐患,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升级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啃老族”的出现,有其复杂的原因,有家庭环境教育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的原因。对付啃老族”们,还需要针对不同的类型进行劝导。“啃老族”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困惑迷茫型一些人不了解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根本不喜欢做什么,不能对职业定位。想要劳动的意识不高。丧失自信型这些人主观上没有工作的愿望,而且在现实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下,采取了逃避的方式,完全依赖父母,特别是对一些家境并不宽裕的人。追求梦想型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值高,而市场提供的职位有限,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因为个人能力与职位之间的匹配需要一定的时间,他们不得不依赖父母,客观上造成了 “啃老族”的出现。自闭型有些“啃老族”是独生子女,从小与社会接触太少,长大后又固步自封,不愿敞开心扉。不会与人相处,害怕社会上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逃避社会,达到心灵上的宁静。对这一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应当采取心理辅导为主的干预方案:让子女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就业技能让子女认识自己是参与社会竞争的基础,接触社会越多,从事的实践活动越具体,对自己的认识就越公正、客观。自负与自卑心理的产生,多是自我封闭,与外界隔绝的产物。要鼓励子女有意识地参加社会活动,时常留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多接触和了解社会。让子女提高心理承受力,完善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以劝导子女:遇到了困难会有许多方式可以应对与适应,采取行动直接去处理,比消极地暂时躲避要理智得多;年轻人认识问题比较偏激,如果试着换一种方式解释自己的体验和外部环境,心情就不同了;当暂时无法达到所要追求的目标时,只要不灰心,保持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另择目标或重选方法,具有稳定的情绪和再试一次的精神,机会终会来的。培养子女劳动观念,家庭教育生活化子女长大后父母要让子女自力更生,另立门户,把子女推向社会。要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善于与人相处,乐于与人交流,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快乐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教育和引导他们热爱集体、热爱生活,不要将眼光仅局限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上。如“啃老族”思想无法转变,可以建议其到正规医院或心理辅导中心,针对此问题进行心理咨询,让专业人员协助改变他们的心态,让他们早日走上寻找工作或培训学习的道路。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