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8

加菲猫爱烤鸭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脑瘫宝宝心理咨询师视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onathan7704

已采纳

天使

脑瘫宝宝心理咨询师视频

238 评论(14)

竹径通幽处

就在昨晚,群里炸了锅,因为心里咨询师资格证被取消了,看着手上的心里咨询3级资格证,感觉他变成了废纸(其实他在我这本来也就是废纸),但是群里面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人还有心理系的学生内心就是分不淡定了,在群里你方唱罢我方唱,但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一切来的太突然,宝宝们还没准备好呢。反正心里咨询师已经取消了,这个已经成了定局,虽然相关宝宝都在懵逼中,准备考心里咨询师的宝宝,证件已经取消了,就不要花力气准备了,交过报名费的赶紧去相关机构退费吧,等两天颓废的人潮涌入后或者无良机构跑路后,你的钱就不知道在哪个地方了……相关从业者要淡定,毕竟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以及客户,国家要改革,不会把你们一刀切出去的,近几年心里师从业人数大幅度增加,当然其中鱼龙混杂,这也是国家要将其规范化的原因,但是现在各个行业都在改革,国家不会把已有的人清出去的(上哪再给你们找那么多就业机会啊),但是因为规范化了,市场会选择,优胜劣汰喽。 中科院的林春博士说了,国家退出职业鉴定了,并不是要取消这个职业,在我们这个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心里咨询师只会越来越热,并不会被取消,这个我想大家可以放心。 心理学老前辈祝卓宏教授发声表示对这件事情表示乐观的态度,取消职位才能真正完成转型和规范。 取消心里咨询师应该是这个行业规范化的第一步。第二步应该是将心理咨询师纳入到能力水平评价或准入性专业技能人才范围由卫计委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彻底解决目前混乱局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推出的心理咨询师优才计划也是一个专业技能的评价标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位是不可和治疗师,医师一样纳入卫生专业人才的,卫计委领导多次在会议上表过态,但大家却没当回事,所以觉得这一次很突然。但是未来心里咨询师协会成立,会更有利于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要期待大咖们即将成立的心里咨询师协会。 我不知道大家发没发现一个现象,我周围学习心理学的同学其实很少从事心理学工作,因为从基础学习了心理学,他们明白心理学的难,他们往往对这个行业望而却步,我想说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心里咨询师,不仅对心理学整个体系要有所了解,还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认识自己又本身是最难的,所以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在社会上花钱报一个心里师资格证突击班就能够解决掉了的。 我想取消心里师资格证应该是整顿这个行业的第一步,这个证其实就是花钱报个班突击学习一下就能拿到的,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如果对这个行业不了解的人,看到心里师拿出了这么一个证便会对其充分的信任,反倒耽误了自己,所以取消就取消,我觉得挺好的。但是,相应的更能凸显出水平的证书要出来,帮助我们广大群众辨别出什么是好的心里咨询师。 其实做过心理咨询的都有这么一个感觉,和一个心里咨询师聊过之后不愿意再去换另一个心里咨询师,毕竟每个人都不想再一次揭开自己的伤疤,所以这其实是一个粘性很大的行业,如果遇不到一个好的心里咨询师,遇到的是一个行业骗子,那么患者的心里问题会越来越严重,然而由于这个行业的粘性,患者一方面可能不知是心里咨询师不够好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很难做出换心里咨询师的决定。所以行业的整顿师必要的。不然患者只会在一棵树上吊死,耽误了自己。 喜欢一个人而无法离开那叫做恋家,畏惧一个人无法离开,那就叫做家暴了…… 然而相关从业人员却没有必要焦虑,可以预见,严寒酷暑之后,一批专业的有实力的规范化的心里咨询师会茁长成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勇气是需要的,坚持是必须的,希望是一定要有的,心里咨询行业会迎来一次新的蜕变。 更加规范的行业,会筛选出这个行业的投机者,会给在这个行业踏踏实实专心做的人更多的回报。 最后 scynl想和你探讨: 你有做过心理咨询吗?你心目中的心里咨询师是什么样子的?知心姐姐还是街头老大妈还是彬彬有礼的博士……  欢迎在留言区进行讨论

258 评论(15)

吧啦左耳

脑瘫的治疗越早越好,通过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可以很好的缓解患儿的病情,恢复肢体能力。如果你去民航总医院,到那找于炎冰医生给你看看,相信效果会十分显著的。于炎冰主任是一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经过他手得到痊愈的患者不计其数。010电8648华2244

159 评论(8)

哟西小得瑟

大家好我是农村阳仔仔,我感觉没有养废的孩子,因为我就有一个生下来就是脑瘫的孩子,明明知道康复没多大用,但还是希望孩子能好,感觉也会跟别的小孩一样活蹦乱跳的,但现实很残酷不可能是活蹦乱跳的孩子,但我们也不认为是养废的孩子,

你有什么资格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孩子的“废”?

你又凭什么说这个孩子是“养”废的?

他父母真的好好养了吗?

孩子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你们做大人的心里没点数吗?

换位思考一下,倘若是你,从小父母离异,缺少父爱的你跟着你妈妈生活,你妈一不顺心就拿你当出气筒,你外公外婆不仅不像别人家的外公外婆那样保护自己的外孙,反而还无缘无故打骂你,把对你爸爸的怨恨撒在你身上,甚至还成天恨不得你去死。

敢问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你会喜欢你的妈妈和外婆?你能和那些正常的、快乐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态一样吗?

哪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都极其容易变“坏”,所谓的“坏”、“废”,对她而言是一种不得不生存下去的自我保护。

就比如她打她外婆,不也是外婆先说她,她才还手的吗?难道要一辈子被羞辱、被骂吗?

你想改变孩子现在的状态,我能理解,或许出于某种角度,你还是希望她变好。

她偷钱,是因为钱不够花、父母也不会因此多给她。偷化妆品也是因为没钱买,时间久了,这就成为了一个坏习惯。

她沉迷于短视频软件,首先是因为软件本身很火爆,孩子很容易喜欢。其次是父爱母爱的极度缺乏,导致她不得不寻找其他的慰藉,渐渐的就沉迷于此。

她愿意听舅舅舅妈的话,是因为她能明显感觉出来舅舅舅妈对她好,但由于教育的缺失和习惯的养成,她还是忍不住偷了他们的东西。

这不就是她的原生家庭造就出来的吗?

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换一个原生家庭,找一个愿意爱她、保护她的家庭成长下去。反正她妈妈也不管她、外婆看她那么不顺眼,她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

其次是从舅舅舅妈入手,舅舅舅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正确的教育,告诉她“你要是想要什么东西,舅舅舅妈都会给你买。但是你下次考试成绩要进步多少多少名,舅舅舅妈就奖励你想要的,但你不可以偷。”之类的话。

再其次是找一个心里医生和她聊聊天,解开她的心结,慢慢的让她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但说实话,造成这一切的后果还是她的父母和姥姥姥爷,凭什么光让一个孩子去改变?难道这些长辈不需要改变吗?

有一句话叫做从小看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日前南京一男孩用牙签扎坏45袋米的事情,折射出国内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溺爱和护短。这位母亲没有指责孩子的不对,也没有承认自己监护不力。而是强词夺理,指责超市没有监护好孩子才造成这样的事情。一句话,就是不想赔偿超市的损失。

一个小孩子去扎破45袋米,那得需要一定的时间。难道这个母亲就没有看见吗?我不相信。国内一些父母是纵容式的包庇孩子的错误,孩子不懂事,难道大人也不懂事吗?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做父母的坐视孩子的错误举动无动于衷。

长时间下去,孩子就越来越放肆了。当事情败露了,做母亲的就开始极力的护短和耍赖了。长此以往下去,这个孩子就成了祸害了,基本上人格就废掉了。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有了各种坏毛病的苗头时,做父母的应及时的给予纠正。是自己孩子的错,要勇于承担,给孩子以好的人格示范。比如这次事件,当母亲的还矫情什么?还不为自己的教育失败感到丢人吗?超市的人不说,她也应该全款把45袋米买走。米买走以后,她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她必须为自己的教育失败买单。

她的孩子看样子没有多大,从此以后做父母的好好教育,还有救。如果继续纵容娇惯下去,这孩子就没有救了,就算是废了。

答案是肯定的。

但你是这个孩子的什么人呢?你是这个孩子吗?如果你是这个本人和你是这个孩子的亲人,那方法是不一样的。

还有不管是你本人还是这个孩子的亲人,你们都需要有一个准备就是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为这个问时间很长,需要从很多方面来调整这个孩子的心理。如果不加干涉的话,那么有可能会影响这个孩子的一生。

所以在这里是没有办法做的。你可以寻找合适心理咨询师,做长程的咨询。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以及你们的每一个观点。

孩子这么小,所有人都把她当成皮球踢来踢去。从爷爷奶奶家,到妈妈家,到外公外婆家,再到舅舅舅妈家。孩子不学好,我觉得都是大人一手造成的。

孩子当然有救,但我觉得首先应该要改变大人的思想和态度。

⏩【父母离婚,妈妈偏心弟弟,不开心时还会踢女儿两脚。

外公外婆则打骂说“跟她爸一样,怎么还不去死”。】

如此恶劣的行为和狠毒的言语,估计一家人都把孩子父母的不幸婚姻,以及对孩子爸爸的怨恨都归结到孩子身上了。孩子就是他们全家的出气筒。

因此,为了拯救孩子,我认为大人首先要做出改变。

⏩一,不要把孩子当成她爸的替身。孩子是爸爸的也是妈妈的,把无辜的孩子牵扯进大人所造成的因果中肯定是不对的。

⏩二,真心实意的从内心去接纳孩子,把孩子当成亲生的去疼爱。既然生了就要用心去养育,随随便便就轻言放弃不是为人父母的基本道理。

所以多理解和体谅孩子,尽量抽时间与她沟通交流,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和真实想法,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应该会有用的。

个人觉得,没有被养废的孩子,只有选择放弃责任的父母。

孩子当然有救,只要大人有心。

@小西妈妈讲故事

有救!

改变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离开原生家庭,最好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但是估计实施难度大,很难找到一家愿意改变一个孩子的家庭。并且这个阶段很长而艰难,需要有耐心,也需要一定心理交流和引导技巧。

较为次一点的办法就是,题主经常与孩子谈心,这个年龄的孩子多愁善感,并且情绪不稳定,寻找其心情不佳时,陪着她(他),等她(他)对你产生足够的信任之后,便可以进行些许说教,但是注意方式方法,并且不能说多。教育的方式以鼓励为主,以培养习惯为主,成绩不是重点,辅助以兴趣爱好为方法,引导其逐渐回归一个正能量的状态,在人格完全形成之前,修正她人格的缺陷。

教育应是点燃人们心中的火焰。

还是孩子,当然有救。孩子之所以能变成这样,都是父母和亲人一手造成的,孩子的心灵本来就是一张纯洁的白纸,大人们卑劣的做法,却给孩子的心灵堆满了垃圾。

26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