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ber赛八
李玫瑾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对案件有自己独特看法。以下几点总结: 第一,孩子心理问题。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所以呢,有的时候真要解决的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大人。第二:谈到自杀。 李教授做了一个比喻,回应一次讲座时,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为什么我不能决定结束它。这个对自杀的比喻为:你走在街上,你饿了,你可以走进任何一家饭店,然后你就点一堆菜,吃完了以后一抹嘴,你就开始往外走。 因为,一个人,特别是在他三岁之前,他几乎完全不能自主,在不能自主的情况下,他所有的东西都依赖于他人,因此一个人只要活下来,就一定是有人给你了能生存的东西,也就是说,你吃了人家的饭,欠人家的债,你能不还钱就走呢,所以把生命说成自己的是不了解生命的发展进程。 其实每个人一活下来,只要我们活到今天,我们都欠自己的父母(抚养者),欠这个社会的,那么这个欠是没有办法,因为人的生命早期是相当无助无能的。 第三:父母想要有控制力。 父母获得了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也就是说,父母要想对孩子有真正的控制力,尤其是母亲在生命的早期,对孩子要想有真正的控制力,不是靠吓唬,比如说您对一个两岁之内的孩子,你吓唬是没用的,他要是使劲哭起来,那你真的没脾气,那么什么样的孩子,他能够听你的呢? 那就必须是扶养人,这里举了末代皇帝溥仪的例子。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讲到他小的时候是一个小皇子,在他生命生活的早期都是被周围的人来宠爱的,他说他到了11岁的时候打骂太监已成家常便饭,冷酷无情和发威风的性格开始形成。 刚开始他这样的时候,人们都找他的老师,老师给他讲仁恕之道,可是他说,没用!不管他们用了多少历史上英明圣君的故事来教育自己,都没用。只有一个人讲的话,他觉得自己难以违背,这个人就是他的奶娘。 所以,孩子出生的出生年,再苦再累,一定要自己扶养,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要孩子了。而如果把孩子生出来,交给别人抚养,尤其是,比如说刚一出生,忙于工作,把孩子送到老家,那么你就丧失了对他的心理上的控制力。 比如,这个孩子如果是奶奶带的,等到上学的时候才回来和父母一起,那么这个孩子只要心理难过,他一定第一个想见的就是奶奶,如果妈妈和奶奶发生点冲突,这个孩子会从心里恨她妈,向着奶奶,也就是说,怀孕和抚养还得十个月,不如早年时的抚养,一岁半之前,最好是三岁之前,一定要自己带。 第四: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六岁之前性格养成,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面就管不了了,但青春期可以试着去修复。孩子要学什么呢?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如说一个男孩儿三四岁跟你闹,不论是妈妈爸爸,我说今儿这事儿不行就是不行 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给你闹?大不了的地下打滚?如果这时候不好好管,等到青春期了怎么管? 这时候让孩子好好学习,不给他钱,不让他去网吧了,这个孩子还会跟你闹,那他怎么闹?他可能会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这时候还怎么管? 作者:我爱女妖 简介:一只总是逗上帝发笑的小妖
时空归宿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一年中有两个日子往往是最令人期待的 ,一个是刚刚过去的春节,另一个就是还没到来的生日。
可每个人的生日毕竟不是国家的规定假期, 有很多家长常常是因为忙于工作或者是出于其他的原因 ,都会将孩子的生日“错过”。
但很少有父母意识到,这件在父母眼中是情有可原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却是有那么多的“ 不可原谅 ”之处,甚至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会埋下数不清的隐患。
前段时间曾经有幸看过一段李玫瑾老师的讲座,觉得大有裨益,特地摘抄下来分享给有宝宝的妈妈们: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随着孩子身体的逐渐发育和成熟,孩子的心理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
独立性、迷茫性都会应运而生。
现实中他们的能力和对父母的依赖又十分强烈。
这就导致他们出现了情绪上的撕裂和断代。如果孩子不能正确地消化这种情绪的话,他们就会陷入迷茫阶段,从而错过人生的黄金期。
这就要求父母们要对孩子的“成长断代期”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通过这个时期的意义和相应的责任,来将孩子的情绪引导成为一种动力 ,从而框正孩子的成长道路。
李玫瑾老师将孩子的“成长断代期”总结为三个生日,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过好这三个生日,这样孩子才不会走上歪路。
【第一个生日】:14岁生日
父母要告诉孩子:
14岁是孩子从家庭到学校,甚至是接触 社会 生活的开始,你要善于在这个年龄中 汲取知识,获取学问,充实自己 ,这样才能做好厚积薄发的准备。
【第二个生日】:16岁生日
16岁了,家里的小大人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父母在这时要告诉孩子,去闯不是问题,但前提是要明白行为的高压线,因为16岁是完全刑事责任年龄的分水岭,孩子的一切违法行为都会受到追究。 所以说,要想人生走得顺,首先要会在规矩中办事。
【第三个生日】:18岁生日
谢天谢地,孩子终于褪去青涩,走到了成熟的大门前。
父母应该多嘱咐孩子两句,你已经成年了,再也不能耍小孩子脾气,不 能像个小孩子,没有分寸,只顾喜恶的做事情 ,你要考虑到你周围人的感受,明白他们的心声,这样你才会拥有朋友,而不是孤家寡人。
14岁生日
【关键词】:责任
14岁的孩子往往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他们正处 于孩子到成年,青涩到成熟 的过渡阶段,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的双重作用,会让他们更愿意表达情绪,而忽视了责任的重要性。
如果父母没有在这个时期重点向他们强调责任的价值和勇于担责的意义,这些孩子长大后往往会 喜欢推诿责任,变得没有担当, 孩子的路也会越走越偏。
16岁生日
【关键词】: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放在16岁的孩子面前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这个阶段的他们空前自信,自认为足以应对一些变化,甚至做出一些逾越规矩的荒唐事。父母在这时要告诉他们,他们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 不光要学会负责,更要学会在规矩内办事。
否则我行我素的孩子,今后是很难在这个讲究规矩的 社会 中立足的。
18岁生日
【关键词】:逆商
处于18岁人生路口的孩子,往往是迷茫和自信的:
自信的是,年轻是他们最好的本钱。
迷茫的是,未来就像是一团迷雾,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而在18岁孩子被自信和迷茫包裹着的内心深处,其实隐藏着最大的隐患就是脆弱敏感。
因为过于自信,导致他们不敢失败,就像是一只纸老虎,稍微遇到一些挫折,这些从小生活在温室的孩子就会一蹶不振,甚至做出寻短见的荒唐事。 那些新闻中寻短见的大学生就是最好例证。
可以想象,未来的 社会 一定会有更加激烈的竞争,孩子到底能不能适应, 关键还是在于孩子能否有一颗强心脏,换句话来说,就是孩子的逆商能力到底足不足 。
相比之下,那些从小经历过失败,拥有强大逆商能力的孩子在未来的 社会 中更加如鱼得水。 逆商的培养是从小培养的,这种从小种下的种子,最终会在18岁时结出最饱满的果实。
写在最后
这三个生日不光是中国孩子的生日,更是世界每一个孩子都要过得特殊生日。父母与其忙碌半生最终遗憾后悔,倒不如找出时间陪孩子好好过完这三个生日,相信一定会大有收获。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